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791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作者:崔卫宁 区县:宣武区 单位:福州馆小学 电话:13501014201 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主题词:校本、京剧文化、教学实践论文摘要: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学习京剧文化就等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不仅如此,作为校本课程,在普通学校进行京剧艺术文化教育,以京剧文化为载体,让孩子在感受祖国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展、动手、表演、自主探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通过前测、研究、分析、汇报、总结等研究方式达到预期的目的。一、研究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的背景(一)文化背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京剧艺术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今,在中西文化

2、强烈碰撞的二十一世纪,京剧因其糅合了大量古典元素、文化元素,被誉为中国的国粹。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是世界的,为了让中国的文化不至于湮没于西方的文化中,为了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担负起保护国粹、普及国粹、弘扬国粹的重任,普及京剧文化义不容辞地落在了基础教育的肩上。学习京剧文化就等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二)教育背景:基础教育改革在九五、十五期间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并逐渐摸索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校本特色课程呼之欲出,为我校的京剧特色课程研究创设了宽松的教育氛围。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

3、与必修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对京剧艺术的专业研究日益发展,但作为校本课程,在普通学校进行京剧艺术文化教育,尤其是以京剧文化为载体,让孩子在感受祖国文化的同时,发展、动手、表演、自主探究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还不够,可以说尚属空白。作为普通学校的艺术文化

4、教育,没有现成的系统经验,没有可供参阅的借鉴材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因此,此项研究,具有开拓性质。(三)人文背景:我校位于京剧的发源地宣南,这不可忽视的文化优势。宣南在拥有众多历史遗迹的同时,形成的坛庙文化、会馆文化、士子文化、戏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传统商业文化、名人故居文化、饮食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从而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宣南文化”。著名清史专家戴逸认为,宣南虽没有皇城内的宫殿楼阁,西郊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但荟萃了明清以来大批的文化精英,留下了大量可资观览、可资纪念的历史遗迹,真正称得上是“京师文化之精华”。而我校周遍的湖广会馆、中成戏楼和居住在此的戏曲名家们又使这里成为京剧的集

5、萃地。因此我校占据了地域上的优势。同时,我校还具有资源优势,那就是热爱京剧文化的老师们、支持京剧教育的家长们、身边从事京剧工作的京剧专家们,和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京剧把歌唱、舞蹈、音乐自然地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京剧艺术角色行当齐全,剧目丰富,题材广泛,被人们冠之为“国剧”。综观中华大地五千年,地广人丰,民族林立,风俗文化各异。只有京剧,能集大乘,总归一统。京剧于民,声腔优美,行当齐全,词句精妙;京剧于国,伦理明晰,醒世慧哲,治世安邦;京剧于民族,凝聚众力,扬忠良斥奸逆,天下归心。京剧之魅力,除因其有深厚的民族艺术优秀传统之外,它那精湛多彩的流派演唱艺术,也是受人喜爱的极其重要的因素。综

6、上所述,进行京剧特色课程的研究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扬我校教育特色、树立我校文化形象的需要。二、开展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研究的方法(一)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校本课程的编写思路,尤其是戏曲艺术类校本课程的现状,注意搜集有关信息。(二)调查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等各方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取得自己需要的数据材料等。(三)行动研究法:制订研究计划、设计前测、后测,亲身实践。(四)经验总结法:注意整理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最后的研究成果积累材料。三、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一)开展理论研究,就研究方案咨询专家意见。(二)确定研究目标:1、编写

7、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图文并貌,生动有趣的校本教材。2、学习有关京剧文化的浅显知识。如:京剧故事京剧脸谱京剧服饰京剧行当京剧流派典型唱段京剧音乐及伴奏名家故事等。3、给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京剧艺术的体验,使学生由浅入深的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的文化。4、树立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的弘扬京剧艺术和文化,秉承京剧艺术的精粹,由衷的喜爱上京剧艺术。5、教会学生分享合作学习京剧的过程中点滴收获。6、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京剧文化的资料。7、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和秉持真理的科学道德。(三)进行前测,分析现状。通过对学校四年级学生进行京剧文化校本课程

8、的前测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课程的希望。前测问卷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京剧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2、学生对京剧了解及喜爱程度的情况3、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用处的理解4、学生就京剧文化对自己会产生多大影响的反馈5、学生希望学习到哪些京剧文化知识6、学生对学校开设课程的建议7、学生希望拥有什么样的教材并根据前侧问卷的结果作出具体分析:1、学生对京剧专业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55%的同学对京剧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主要集中于在家受到家长的影响或通过电视传媒渠道了解的知识。2、学生对京剧了解及喜爱程度的情况:61% 的同学对京剧很喜爱,54%的同学表示自己能随口哼唱几

9、句。3、学生对校本课程学习的用处的理解:79%的同学认为京剧校本课程对学习有促进作用。10的同学表示学习京剧校本课程没什么太大用处。4、学生就京剧文化对自己会产生多大影响的反馈:83%的同学认为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65%的同学认为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5、学生希望学习到哪些京剧文化知识:学生对京剧文化知识的渴求是全面的,希望了解行当、唱腔、表演、脸谱、乐器、人物、服装及京剧的发展历史。6、学生对学校开设课程的建议:绝大部分学生都提出了要求校本课程的学习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可以通过在学校的网页上去学习京剧文化知识。还有的学生提出多提供观摩、参观和亲身去戏院体验、学习的要求。7、学生希望拥有什

10、么样的教材:学生基本上希望教材是图文并貌的,有趣味的,理解起来容易的。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从上面的那些数字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京剧有一些了解,但途径过于单一。对于学校开设京剧文化校本课程表示认可,但不了解为什么学校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同时学生又渴望通过自己的体验去体会和了解京剧文化,亲身参与到京剧文化的学习中去,从而感受到京剧文化的底蕴和它的博大精深。通过这次调查问卷,对接下来的教材编写工作及教学内容的制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四)根据学生现状开展教学活动。在对学生的前测进行分析后,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以年级为单位的具体教学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验证教学内容的可实施性。如为培养三年级

11、学生学习京剧文化的兴趣,根据其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及兴趣取向制定了浅显的京剧知识内容供学生学习。1、第一单元:京剧在宣武家住宣武;多样的文化;京剧的由来;宽大的戏楼。2、第二单元:综合的艺术不同的演唱;奇怪的读白;夸张的表演;神奇的功夫。3、第三单元:脸上的文化脸上的图画;脸谱的由来;五色的油彩;生活中的脸谱。4、第四单元:服饰的文化夸张的服饰;五色的彩衣;各式的戏服;美丽的头饰。同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选择初步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如三年级五色的油彩:五色的油彩 京剧中的脸谱各式各样,色彩丰富。不同的颜 色成为不同类型、性格、气质的人物的象征。脸谱陈列室 关公 曹操 张飞 典韦 廉颇 窦尔墩 我的发现:

12、猜猜看,每一个脸谱,每一个人物都有什么性格? 超级链接京剧的脸谱中除了有代表性的红、黑、白、蓝、黄色以外,还有绿、紫、老红、瓦灰、金、银等色,一般说来,紫色象征智勇刚义;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老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 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五)撰写教学课例、案例。依照制定的教学内容,我们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事例,并及时的记录下来,撰写成教学课例或案例。如:在四年级(2)班学习精彩的打一课中,我设计了欣赏-交流-欣赏-体会-模仿-提升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对京剧表演形式之一“打”有所认识

13、和了解,激发学生了解京剧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体验,逐步提高对京剧艺术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京剧文化的学习兴趣,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简单道理。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的体验模仿环节,要求两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两人要达成默契。学生刚开始还有些羞涩,不好意思去模仿。我抓住其中勇敢表现的一组进行表扬与鼓励,并邀请这一组到前面来表演。学生的热情一下被带动起来,纷纷表示要上来表演。这时我提出进一步要求,不仅要进行模仿,其他同学还要对表演者进行点评,看看哪一组同学配合的最默契,对于表演片段观察的最细致。在不同层次的模仿后,学生达成了共识,要想表演到位很难,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两人之间的默契

14、,感悟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形成了一种自主、合作的探究心态。学习没有压力,心情舒畅,求知欲增强了,思维活跃了。在课堂上呈现出“跃跃欲试”、“争相发言”的热烈气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收获是自己经历学习过程的结果,同时学生体验到了自己获取成功的喜悦。通过对京剧文化校本课程初步探索,我体会出,在教学环节的设置及过程中,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片面的被动接受转到主动接受;从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到接受学习和探索学习相结合;从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到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在

15、掌握初步的京剧知识和能力、相应的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四、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的收获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有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进行全新开发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更深层次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突现。(一)教师提高了课程开发的意识过去我们总认为,课程开发是国家的事,是地方的事,而教师完全被排斥在课程开发之外,只是被动地接受。可实质上,课程是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参与到其中,而教师要想参与到课程开

16、发中来,就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对课程有了进一步认识,老师们在参与课程开发后,才意识到什么叫真正的校本课程。(二)教师获取了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机会,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权力,它把课程开发的权力直接交赋予教师的手中,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而且必须是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的能力。我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与其他老师的协作,与学生的共同探究中,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三)改善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学会利用课程资源。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寻找大量的教学资料,老师们就在研究时上网查找资料、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充实自己的

17、知识储备。为了更好的落实校本课内容,我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并累积经验。在研究教学过程,发现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在使用计算机方面也成了“高手”:制作网页和课件,整理资料,下载文件都以得心应手。(四)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我努力实现师生的角色转变,创造着一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为此课下我曾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询问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请他们出谋划策,设计自己的课堂学习内容。同时,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在学

18、生直观的欣赏学习内容后,提出自己的思考,再与他人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在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和表现欲得到激发,于是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了。(五)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开始了合作学习的尝试,如在收集汇报信息这一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同学间互相倾听,取长补短,采纳合理建议,课下还经常一起交流,一起找资料,促进了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六)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教学过程变为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

19、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校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京剧文化的魅力,利用模仿、动手制作、小组合作、汇报表演等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并积极通过亲身体验去感悟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京剧文化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学生内在的潜能的发挥出来,让他们在创造中取得成就感,置身于快乐之中。五、阶段性结论和调整建议 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初步达到了研究目标。在京剧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通过搜集信息、处理问题、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

20、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对于京剧文化的了解丰富了,并已经初步具有了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通过网络资源去查找相关京剧文化资料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相对与前测时学生在能力上和知识储备上有很大提高。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京剧知识的传授,文化色彩不够。在京剧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中,重视文化的传授与感染,目的在于树立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觉的弘扬京剧艺术和文化。但文化的传授又必须有专业知识做基础,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怎样才能使这二者统一,更好的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特色是后期工作重点研究的内容,并通过后测呈现出研究结果。同时在教材的编写

21、上要进行调整,难度放低,知识面拓宽,多一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习内容,增加一些京剧剧目对学生进行京剧文化的传授。如宣扬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金沙滩、破洪州、文天祥、岳母刺字等。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美的鉴赏与鉴别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从而自觉地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人生态度,慢慢地在戏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做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过程,它将不断地改进、修正、完善。从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到组织实施与评价,不是一个单向一维的过程,而是一个基于教师不断实践与反思基础上的、适应学生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的、动态生成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不断的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