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816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 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郑德辉的王粲登楼是先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一篇使用中吕赏花时的剧作。它出现在楔子中。它的用法是不对的,因为中吕宫中无赏花时这一曲牌;此处的赏花时亦不属于借宫现象:从曲谱上看此处的赏花时当属于仙吕宫。出现这样错误

2、的原因有可能是郑德辉的笔误,也有可能是后人在传抄中抄错了。 关键词:王粲登楼:中吕宫:仙吕宫:赏花时 郑德辉的王粲登楼是一篇有名的元杂剧。今存脉望馆古名家杂剧、元曲选、酹江集,是现存元杂剧中唯一一篇使用中吕赏花时的剧作。它出现在该剧的楔子中。不知什么原因。从明代至今。无一人对其提出过异议。仔细分析,它的用法是不对的,这里的中吕赏花时应当是仙吕赏花时。 第一,中吕中无赏花时这一曲牌 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一书中记载中吕共有32支曲牌J。稍后的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一书中记载中吕共有38支曲牌翻。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亦记载了和中原音韵相同的32支曲牌。当是抄录中原音韵。三书中中吕共有19支曲牌相同:

3、粉蝶儿、叫声、醉春风、迎仙客、普天乐、醉高歌、喜春来、石榴花、斗鹌鹑】、上小楼、满庭芳、十二月、尧民歌、快活三、鲍老儿、踢银灯、蔓菁菜、朝天子、卖花声。 共有32支不同: 红绣鞋、古鲍老)、红芍药、柳青娘、道和、四边静、齐天乐、红衫儿、苏武持节、四换头、摊破喜春来、乔捉蛇、煞尾、般涉、哨遍、耍孩儿、收尾、红绣鞵、鲍老衮、双鸳鸯、白鹤子(正宫出入)、(穷河西、干荷叶、菩萨蛮、墙头花、乔捉蛇、鹘打兔、酥枣儿、镇江回、鸽鹑儿、鸳鸯儿、风流体。 可以发现,无论相同的还是不相同的,均没有赏花时这一曲牌。 中原音韵、南村辍耕录和太和正音谱三书记载中吕官曲牌完全相同的共28支,不同的共21支。相同的均有赏花

4、时这一曲牌,但都未写“亦入中吕”。南村辍耕录中录有北曲曲牌516支,除去重复的亦有422支,其中“出入”两个官调以上的曲牌共有89支。出入正官、仙吕、中吕三宫调的是:醉太平、塞鸿秋、满庭芳、四唤头。没有赏花时。 第二,此处的赏花时不属于借宫现象 在元杂剧的套曲中有时借用相近官调的曲牌入套,称为借宫。此提法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李玉的北词广正谱中。如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曲的宫调是正官,但后面的曲子只有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六支属于正官,而上小楼)、(么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六支属于中吕宫,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收尾八支属于般涉调。 楔子不用套曲

5、,只用一支或两三支支曲,但亦存在着借官现象。如老庄周一枕蝴蝶梦第二折前的楔子:仙吕赏花时端正好滚绣球。其中滚绣球就是借正官之曲子。当然,这在元杂剧中实属罕见。 那么,王粲登楼楔子的赏花时属不属于借仙吕宫的曲子呢?应当不属于。因为借官者,自己必先有某宫调内的一支或几支曲子,然后再同从其他宫调内借来的曲子组合成一组曲,以产生某种声情上的独特效果。而王粲登楼楔子只有一支曲子,即赏花时,故其不属于借官。 第三,从曲谱上分析。此处的赏花时应当归属于仙吕宫 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记载的仙吕赏花时的谱例为: 百尺鳌山簇翠烟,万丈虹光散锦川。箫鼓庆华年。红绡巧剪。灯火内家传。 车马迎来玉府仙,歌管吹开陆地莲,儿女

6、六街喧。楼台近远,灯月共婵娟。 这个曲牌分为上下两阙,在元杂剧中当着两支曲子来使用,下阙叫么篇(有时简写成么)。无论上阙还是下阙,从定格看,此曲牌都是由一个七、七、五、四、五的句式构成,并且前两个七字句是对仗的(在实际运用中当然亦有变数),五字句内有动语,四字句是两个名词的组合。 王粲登楼楔子(中吕官赏花时): 母亲道,豚犬东行百步忧。趁着这鹏鹗西风万里秋。非拙计岂狂游?凭着我高才和这大手。稳情取谈笑觅封侯。 除去衬字: 豚犬东行百步忧。鹏鹗西风万里秋。拙计岂狂游?高才大手,谈笑觅封侯。 由此可以看出。其体制完全符合仙吕宫赏花时的音谱,故它当是仙吕赏花时。 我们还可以看看郑德辉其他剧作楔子的赏

7、花时。下面是郑德辉其他剧作中楔子赏花时的情况: 倩女离魂:“他是个矫帽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雨云墙。” 梅香:“他那文质彬彬才有余,和俺这相府潭潭德不孤。更怕甚文不在兹乎?合着俺三移的孟母,应对不尘俗。” 三战吕布:“你那厮丁建阳身亡可也不驾车。去你那董卓跟前深唱喏。我是你吕布的第三个爷爷。张飞可便是也。到来日儿出马可兀的搦你爹爹。”“不是张飞夸大口。则你那方天戟难敌长八矛。大哥哥双股剑冷飕飕。二哥哥三停刀可便在手。我可直赶上吕温侯。” 智勇定齐:“更休题孙操轩昂志勇骁。怕甚么姬辇英才天下少。卫吴起更丰标。任他有通天智巧。我直着十一国敢可兀的

8、尽来朝。” 伊尹耕莘:“今日个奉敕亲蒙圣帝差。待教我谪降尘寰做将相才。拜辞了玉阙共金阶。离了这仙坛世界。待教我出仙骨我今日去托凡胎。”“俺这耀武扬威胆气雄。勒马横枪豪气冲。凭着我方略立奇功。使不着你军雄将勇。则消的一阵定疆封。” 细细分析,句数、除去衬字后的字数亦完全符合仙吕宫赏花时的曲谱。 笔者也考虑过此处的赏花时会不会是中吕宫中其它某支曲牌的误写,比如(粉蝶儿、叫声等等。但逐一分析中吕宫中所有曲牌的曲谱,发现此处的赏花时与其无一相同。 第四,郑德辉其它杂剧楔子的宫调曲牌均是仙吕赏花时 郑德辉的剧作除了王粲登楼,其它所有杂剧楔子的宫调曲牌均是仙吕赏花时,这也可以证明王粲登楼楔子的赏花时应当是

9、仙吕赏花时。见下表: 如此统一,这在元代剧作家中极为罕见,其他作家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变数。由此可见,在楔子宫调曲牌的选择上,郑氏是一位非常循规蹈矩的人。 由以上四点分析,大体可以得出:王粲登楼楔子的宫调曲牌中吕赏花时当是仙吕赏花时之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 第一,郑德辉笔误。 第二,郑德辉没有错,后人在刊印或传抄过程中弄错了。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今人在阅读时,都应该明白它的归宿,不能将之归到中吕官或其他官调中去。 最后要说明的,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加上笔者学术浅薄、孤陋寡闻,以上推断亦有可能完全错误。但若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大家对它的注意、研究,笔者将倍感欣慰

10、。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

11、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2、,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