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激情与超脱.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874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 激情与超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庄子 激情与超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庄子 激情与超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 激情与超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 激情与超脱.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庄子:激情与超脱鲍鹏山关于庄周的生平事迹,史书上的记载很简略。司马迁说他是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做过漆园小吏,又说楚王(可能是威王)曾派人请他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就是让他做令尹楚国的令尹,就相当于中原各国的相),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件事因为在庄子秋水篇中也有记载,司马迁的叙述可能就是据此而来,因为庄子中的故事往往只是他为了说明道理与思想编撰出来的寓言,所以,这故事本身未必可信。但这故事很美,即使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也是庄子的主观事实是他的心灵事实。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先秦诸

2、子,孔孟荀韩,人人想从政,想做官。但他们似乎都没有庄子这样的好机会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庄子此时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两者巨大的差距使这道选择题看起来十分容易。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庄子持竿不顾。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

3、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呢?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庄子做出了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选择!而他,正因为这个选择,获得了高分。我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即便不是客观的历史事实,至少是庄子的心灵事实。它体现了庄子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我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

4、的文化传统中,庄子的这种坚持,可以让我们知道精神可以达到的高度,更提醒我们:精神是有贞操的。事实上,庄子的行为,确实使一代代的“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在取得世俗的成功的同时,内心里总存有隐秘不宣的羞耻感。当然,庄子的这种选择也不光是出于道德的考虑。庄子所处的环境非常凶险。庄子时代的那些“昏君乱相”(这是庄子给他们的道德评语),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杀人,对他们而言,已是一种“嗜好”(这是庄子同时代的孟子对他们趣味爱好的鉴定)。当你远离他们,他们会给你相当的尊敬,因为他们需要“好士”的名声;而当你成为他官僚体系花名册上的在册人丁,他就对你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利,这也就是孟子为什么在齐宣王那里只做客卿

5、的原因在这一点上,孟子与庄子一样的明白。总体而言,庄子的生平扑朔迷离,又行踪不定,而且我们还无法界定他的形象:他太丰富,太浪漫,太抒情,太不拘一格,或者说,有时他太出格。但对庄子的为人及思想,我们还是能得到相当的了解,庄子一书就是我们了解庄子的最好的途径。首先,庄子与其他诸子不同,其他人都热衷于都市,热衷于政治,热衷于同诸侯打交道,并寄希望于他们,希望他们能重用自己,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国平天下。但庄子则是乡野之人,他一生好象不大去城市,不大与诸侯打交道,更多的时候,他“只在僻处自说”(朱熹语),而不是对诸侯说,或是找别人辩论,试锋芒。与此相关的就是他往往处在贫困之中,甚至弄得自己“槁项黄馘。

6、”(脖子干槁而皱,面皮削瘦而黄),甚至织草鞋为生。其二,他也是先秦诸子中唯一不对诸侯说话而对平常人说话的人。就是说,他的写作对象是普通人或所有人,而不是象其他诸子那样,是为“有国有家者”写作的。当别人都在对诸侯大谈政治,大谈“治人、治国”之道的时候,庄子则告诉我们如何自救与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与清净,如何在丑恶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自尊自爱,不为时势左右而无所适从,丧失本性,以及如何在“无逃乎天地之间”的险恶中“游刃有余”地养生,以尽天年。简单地说,其他诸子谈的大都是政治、伦理,是社会问题,而庄子谈的是人生、人性、人心,是个人问题,他的哲学,是人生哲学。毫无疑问,庄子是中国古代最有魅力的人物。

7、庄子的魅力与庄子文章的魅力淆然不可分。在中国古代作家中,人格的魅力与其文章风格的魅力融为一体,使我们分不清是因为爱其人才爱其文,还是因为爱其文才爱其人,或者是两者皆可爱者,不多,周子是其中较早的一位,也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庄子及其文章的魅力是哪怕反对庄子思想的人也不得不承认的。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是的,庄子的艺术成就,确实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高的。庄子及庄子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他的激情与超脱,两者奇迹般地融合在一起。激情与超脱是两种有相反或对立、相互否定与消解特质的东西,一般人在激情与超脱之间只能取其一,并已显难得,

8、象孟子就是以激情取胜,而老子则是以超脱见长。但庄子则能将两者融铸而兼之。从超脱上讲,他藐视一切,漠视一切,嘲弄一切,高高在上俯视一切并对之嗤之以鼻,他对通行的社会价值弃之如草芥。但他同时却又充满激情地讨论一切,用诗性的语言描述一切,从而使这个世界栩栩如生,充满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他一边判这个世界死刑,却又一边表现了对这个世界无比迷恋;一边对这个世界撇嘴表示不屑,一边却又尽情地展示了这个世界无处不在的生机:在他的笔下,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蓬勃的生命与欲望,到处都洋溢着生之趣味。原来,庄子用他的“无端崖之辞”、“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构筑着一个诗意的世界。这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这里云山苍苍

9、,天风荡荡,处子绰约,婴儿无邪。在这里活动的都是一些“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的高人,这是一些身上的尘垢粃糠都能陶铸出尧舜的高人。所以,他笔下的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无情的世界;一个是他“理念”中的世界,一个大情大义的世界。面对现实世界的无聊无奈,生活于其中的那些“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的人却那么富有激情、理想、欲望、诗意与卓荦不凡的个性正是这两者的强烈对比反差,显示了人生终极的荒谬与无意义,同时又表现了人类自身的伟大与尊严。在这个荒寒的世界上,偏有那么多超凡脱俗却又激情满怀的人物:他们或击缶而歌,或凭几而嘘,或形为槁木,或心如死灰,(而一旦死灰复燃,槁木逢春,却又那么热烈红火而欣欣向荣。)有时,他

10、们踌躇满志洋洋四顾,有时又或歌或哭不任其声;有时南首而卧为高士,有时却又拊脾雀跃做顽童。“恢恢乎游刃有余”(养生主),却又能“不失其性命之情”(骈拇),“无不忘也”却“无不有也”,“澹然无极”却又“众美从之”(刻意)。他们如此远离我们,却又如此吸引我们!他们那么无情,却又那么富于激情;他们那么丑陋其形,却又那么美妙其神。他们对人间那么不屑,却又那么富于同情心,对人世间存有那么多的怜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逍遥游),何等从容;“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又何等自信自大!不仅是人物。动物、植物在庄子中一样充满人性的种种特点,高度人格化:令人无限景仰的大鹏,怒气冲冲的挡

11、车的螳螂,自得其乐的斥鷃,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如果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中多的是社会概念,充斥的是礼、仁、忠恕、君臣等等社会政治语汇的话,那么,庄子著作中多的就是这些自然意象,一派自然的天籁。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多姿,仪态万方,神韵天成。逍遥游位列庄子内篇之首,无论其思想还是其艺术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并且也最能体现庄子激情与超脱相结合的特点。文章一开头即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样大的鱼,这样大的鸟,完全在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之外。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庄子这种描写看成是他故意设置的门槛:若是带着经

12、验和“知识”,就不能也不必进入庄子一书,因为经验与所谓“知识”,与庄子所描述的世界格格不入。要进入并欣赏庄子给我们描绘的境界,必须抛弃固有的知识、经验、习俗等等,完全解放了思想,打破一切囿限。逍遥游是讲“无待”的,“待”者,恃也。我们就是常常依恃我们有限的知识与经验,去狂妄自大地解释这个世界的,用庄子的话说,就是“以管窥天,以锥指地”。注意,庄子嘲笑的不是管与锥,而是如此自信自负地使用管与锥的我们这些人。也就是说,可笑的不是管与锥的“体”,而是管与锥的“用”。正如牙签并不可笑,用牙签剔牙也不可笑,但若拿着牙签做武器去打仗,就可笑其“用”不当。同样,知识与经验并不可笑,甚至还可贵,但知识与经验都

13、有局限,若凭借这些有限的、局限的知识与经验就妄自尊大地去解释无限的世界,那就可笑。逍遥游中的斥鷃、学鸠、蜩之可笑,都不是因为他们渺小与局限,而是因为它们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它们在这样做时的自信与自得,使难得的笑料。是的,庄子一书,集中了人生的种种笑料,让我们在笑声中体味到人生之荒诞,世界之无聊,以及我们自身之可笑我们笑着笑着,就会突然明白,我们就是那神气活现丑态百出可怜又可笑的斥鷃、学鸠与蜩。这时,庄子大概已背身而去了吧,只留下我们面红耳赤的呆在这个世界上就艺术而言,这种用寓言的方法来论理是庄子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但最关键的还是,庄子在编写这些寓言时,他并不是仅仅关注寓言的寓意

14、。恰恰相反,他对寓言本身的生动性、可读性一句话,对寓言的形式美十分关注。啊,他就是要描摹出我们的丑态,描摹出这个世界的百媚千娇或百孔千疮。如果我们把寓言分解为“言”(形式)和“寓”(寓意)的话,那么,庄子对寓言的“言”也十分关注,再进一步打个比方,如果寓言即是一幢公寓里住着人,那么,他不仅要我们去认识那些人,他还把这所公寓大楼造得很华丽,让我们目眩心惊于大楼的美。所以他用心去写,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细腻而逼真。比如写斥鷃的一段: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斥鷃的这段话里,前后各一句“彼且奚适也”,且后一句前面还多了一个“而”字,更有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这种对声口的摹拟达到了逼真的程度,我们知道,这只是他编出来的一个寓言,意在说明“小大之辨”,并且此前已有了类似的寓言(蜩与学鸠)。他本来可以敷衍了事的,但他却如此认真地对待,把一件编造的故事说得“象真的一样。”这个小斥鷃的神态真是宛如在目前是了,就是我们眼前的镜子,镜子中的我们自己。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