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884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 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郁达夫沉沦中渗透的西方文化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鲁迅曾说过:“新文学的诞生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社会的需要:二是西方文学的影响。”郁达夫以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心态,吸纳不同文化的因子,并且将其化作自己的血肉,他的自叙传性质的作品沉沦就从不同

2、的方面显示出西方文化的影响。一、沉沦与俄国文学屠格涅夫说:“我的自传,就在我的作品里。”与此相应,他的小说,基本上取材于他所熟悉的生活,甚至直接取材于他的长期漂泊中的一些经历。郁达夫在谈到罗亭时说:“罗亭的性格,罗亭的哲学,罗亭的对于女人的无责任无胆量的态度,不消说,都是有与他自己的特有的声音。”郁达夫对屠格涅夫的观点十分赞同。他认为:“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沉沦中“我”的经历其实是与作者的自身经历相似的。郁达夫在这一时期的自传中写道:“因为20岁的青春,正在我的体内发育伸张,所以性的苦闷,也昂进到了不可抑止的地步。”终于忍耐不成到一家日本妓馆去寻妓,酒醒之后,又无比悔恨。把沉沦与作者

3、的自传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主人公的所感所思,是完全按照作家生活的原型如实描写的,是作者的“夫子自道”。沉沦的主人公虽然正直善良,有理想和追求,热爱祖国,但弱国子民的位置使他无用武之地,孤独,忧郁,自卑,懦弱,最后只得在丧失了所有的信心和勇气之后,走向毁灭。因此。沉沦的“零余者”形象因为打上了社会的烙印而比俄国的“多余人”显得更加复杂和深刻。二、沉沦与法国文学启蒙运动的领袖卢梭在忏悔录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他大胆而真实的写自己、暴露自己的隐私,把自己卑鄙的欲念、丑陋的恶习不加避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达到了“惊人的人心真实”。沉沦中主

4、人公同样把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猥亵的念头,甚至性欲的苦闷,都不加掩饰的展示出来。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礼教一直视“性”为洪水猛兽,它要求人们“存天理灭人欲”,而沉沦中。却如此真实细腻的把一个人的性苦闷、性压抑抒发了出来,他那大胆暴露而取得的人性真实和艺术真实,正如郭沫若所说:“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的适于狂怒了。使他们感受到作假的困难。”沉沦不惜以真血肉去碰挡虚伪,也许力量就来自于卢梭,来自于启蒙运动。卢梭还主张“返回自然”。大自然是卢梭对抗社会的利器。是他遭受社会迫害时的避难所。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在创作中,他以富于才情的文笔,写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露水滋润着萎靡的花草。没有风,四周异常宁静

5、,空气凉爽宜人”对这种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沉沦中也体现了出来:“只有这大自然,这终古常新的苍空皎月,这晚夏的微风你就在这大自然的怀里,这纯朴的乡间终老罢。”三、沉沦与尼采哲学五四时期,尼采的“强调个人意志”,把个人与社会对立的思想主张,对于当时的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郁达夫的文学观就明显的受尼采学说的影响。沉沦中他破除了“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观点,转而从个人与社会对立的视角来进行自我表现。如“他”生在世上,“觉得孤冷的可怜”,“他的早熟的性情,竟把他挤到了与世人决不相容的境地去。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他甚至觉得,“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他,轻笑他,愚弄他。

6、而他也不屑于在到世上与那些轻薄的男女共处去。“他”宁愿离群索居,避尘世。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去贪那孤寂的深味”。沉沦中个人与社会对立的这种态度,即是沉沦为传统文人批判的一面。也是沉沦风格异于同时期其它作家的一面。四、沉沦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以人的潜意识领域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它特别强调人的本能欲望,尤其是性欲在人的心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我一方面受本我的冲击,一方面又受超我的限制和无情打击,同时它还受各种外部条件的约束。因此,便有了性苦闷和性压抑。沉沦在这一方面颇具代表性。“从始祖传下来的苦闷”就是所谓的性苦闷。作者是将它作为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加以肯定的。但是。这种正常和

7、本能冲动长期得不到释放。于是,他的性苦闷就愈来愈显现出扭曲的状态了。于是,在“被窝里犯的罪恶”“越来越多”,在这种极度的性压抑中,他发展到偷看房东女儿洗澡。又偶然在由径中偷听到野合更勾起苦闷。他的良心承受了自己一系列的自责和恐惧。最后终于因酒寻妓后,因精神崩溃而自沉大海。但是沉沦主人公的性苦闷又同国家的贫弱,现实的逼迫交织在一起的。这样,他就写出了性欲与现实环境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使作品富有了社会意义。五、沉沦与英国文学郁达夫的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就受到了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沉沦中,那种感伤的环境,感伤的氛围,感伤的心理,感伤的情调,无处不在。“他”觉得“孤冷得可怜”,“好像有万

8、千哀怨横亘在心中,一口说不出来的样子”。他为自己年华虚度而愧。为无人理解他的内心而痛苦。这种感伤的情绪,始终贯穿在整篇小说中。中国传统儒家历来主张修身养性,克己复礼,而沉沦却欲以情欲的宣泄来求心灵的净化;历代文章多以载道为正宗,沉沦却着重表现“生的苦闷”与“性的苦闷”;传统的审美观念讲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沉沦却扬弃了这一思想,表现出了追求真率,放达的新的美学风范;在写作态度上,沉沦也跳出了“应帝王”,“作宰辅”的文学模式。发出了自我扩张,人格独立的呼唤。总之,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沉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人性复归的渴望,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程度的超越和背叛。而正是这种超越和

9、背叛,展示了沉沦创作的风格与面貌,使沉沦既区别于传统文学,又在五四新文学中脱颖而出。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10、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

11、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

12、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