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与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艺术与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浅谈艺术与美 艺术一定是美的吗?【摘要】本文从质疑艺术与美的关系出发,通过学的对立面丑来分析艺术与美的关系。从以丑衬美,揭露现实的丑恶,和独特的丑三个方面出发,剖析其与美的联系,层层深入,图文并茂,最终得出美是一切艺术的动力与源泉。【关键字】艺术美 丑 以丑衬美 讽刺批判 独特 另类 追求美【正文】 艺术一定是美的吗?从传统的观点来看,甚至从我们的固在观念来看,艺术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在美学史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达芬奇提出艺术作品“好像是第二自然”,歌德认为艺术“高于自然”,别林斯基更是鲜明地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无可非议,美一直是艺术上经典的主旋律。从古到今的大多
2、数艺术家,都在苦苦的追求艺术上美的极限,甚至期求达到完美。“告诉我,告诉我,我画出过完美的作品么”列昂那多达芬奇在笔记本上痛苦地呻吟,让自己的艺术创作达到上帝造物般的完美,这是这位举世大师真正痴迷的事。 然而,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兴起,丑在艺术中开始取代美而占据了主角的位置,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于此相适应产生了与美学同等地位的丑学。丑学的出现,无疑动摇了美学在艺术上的地位。正如托尔斯泰就在艺术论中指出:“尽管谈论艺术的书籍堆积如山,但至今也没有正确的艺术定义。其原因在于,以美的概念作为了艺术概念的基础。”对于丑的艺术价值,我觉得可以从一下三个方面来分类:一是以丑衬美,通
3、过丑与美的强烈对比来凸现美的色彩,这时美和丑是对立的。二是通过丑来对现实中的丑恶现象进行批判与讽刺。三是借丑来表达另一种精神层次,另一种另类的艺术视觉。以丑衬美,这似乎比纯美更给人印象深刻。文学艺术上,雨果的不朽巨作巴黎圣母院将这种关系运用到了极致: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年轻貌美,天真纯洁,她的一颦一笑就能倾倒整个巴黎,一支舞更是不知能令多少男子销魂,这个吉普赛的妙龄少女,从头到脚似乎都是经过上帝精心雕琢的。然而,她虽美得让人窒息,人们却把目光更多的放到另一个人身上,那个有聋又瞎,驼背畸形的卡西莫多。在雨果的笔下,没有高贵帅气的王子,只有外形丑恶但心地善良的卡西莫多,但奇怪的是,当卡西莫多拯救并爱
4、上公主的那一刻,比任何俊男靓女的故事更震撼人,更能激发人们对内在的真善美与外在的思考。另一个震撼并举世闻名的便是怪物史莱克,故事的结局公主变成了怪物,虽然不美,但是确是点睛之笔,立马使整部剧染上了淡淡的感动与温馨美好的光环。 怪物史莱克 美女与野兽 巴黎圣母院通过丑恶来批判社会的黑暗,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组图,讽刺漫画等,其实也是艺术的另一种变体,以此种种来达到醒世教育的效果。而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感,以情感人,引起内心的共鸣,或许同情,或许愤怒,或许会心一笑。我们可能在此看不到任何的美,可能颓废,可能破败。但是,大多数这样的作品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美好吧,于是艺术又回归到美上来。看下
5、面组图: 纤夫 谋生的孩子 污染 父子 讨薪难 伊拉克战争 悼念中死去 战争中的孩子 庆祝自己的9岁生日上面的这些图美么?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吧,即使是像污染那张图片色彩艳丽可爱,你也一定不会有多少好感。即使站在破沙发上的小女孩笑的那么开心,你也一定不会为她开心。从图片中流淌出来的浓浓悲哀与凄凉,映射了这个社会丑恶的角落,提醒着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那么多让我们痛的地方。但是,拍下着照片的人,与看到这照片的人,一定是不希望它们发生的罢。我们内心是憧憬美好的生活的吧。这种艺术的存在也许就带了一分现实色彩,但我觉的他们的存在更有一份意义。 第三种丑学的色调便比较轻松明快,因为是从一种纯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作品
6、。但在这方面,美与丑便有些纠缠不清,到底什么归于丑,什么归于美,众人心中各有各的定论。但是既是有人欣赏,我觉得它就是美的。这个美的范围便宽泛的多,不一定非是倾国倾城,无价之物,或许该说,另一种审美。就如日本漫画里的堕落黑暗风格,说美吧,确实,以我们已有的根深蒂固的美的观念来说确实有点牵强,但是正是这种风格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观众的追捧,又怎能不美?但这种美就是从另一角度来看了,或许是少年本性中的叛逆,也或许是压抑许久的小邪恶找到了去处吧。其实各种各样的抽象派,野兽派,印象派等派别的各种作品,你看了后并不觉得多美,甚至荒谬,可笑。但是渐渐地为什么都成了名家大作,艺术主流。也许多往前放几个世纪,说不定
7、会被当做垃圾嘲笑,但现在却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由此得出,在这方面,美与丑并不绝对。关键在于,作者是否注入了情感,你是否能从画中感受到这种思想与灵气,如果你能感受到,那么你就是发现了美。马蒂斯 舞 毕加索哭泣的女人 雷诺阿的抽象画 英国现代派艺术大师达明赫斯特 薛凯琪的印象派画总的来说,艺术里美和丑是相互融合。艺术不完全是美,但是归结所有的艺术动机,却都多多少少参杂着美的动机,为了美或本身具有的独特的美。即使是一眼看上去很丑的作品,细细品味也能抓住一缕精魂,尝出另类的味道来。 艺术是什么?美是什么?人的主观判断。既是人的主观判断,那就从人性来分析。人性的本质是追求美的,所以艺术的根源也是美,美是艺术的创作动力。艺术与美的关系虽很难说清,但何必深究,创作不断,艺术不断。下面是一些符合人们传统观念上美的作品,大家可以体会到与上一组审美风格迥然的差异,给人的是一种视觉的享受,但是少了许些震撼与反差。 【参考文献】书名 作者 出版时间(第几版)出版社艺术论 托尔斯泰 著 2010-02-01 中国人民出版社艺术的真谛 (英)里德著,王柯平译 2004-4-1 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