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书评——薛加友.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926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中国》书评——薛加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土中国》书评——薛加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土中国》书评——薛加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乡土中国》书评——薛加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乡土中国》书评——薛加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土中国》书评——薛加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书评——薛加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师范大学文化人类学书评乡土中国 书 名:乡土中国作 者:费 孝 通指导老师:邹 登 顺学生姓名:薛 加 友 学生学号:20100510233专业班级:2010级博物馆学乡土中国书评一、总评:乡土中国这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的内容所写成的。对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描述和分析,语言通俗易懂。虽然距离当代社会已有六十多年,在阅读和领悟的过程中却可以看到许多当代社会的影子。此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最基层的农村社会进行探索和描述的。虽然当代中国的制度和经济早已发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传统文化和心理的层面上来看,我发现当代中国社会

2、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比如当代依旧存在的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熟人社会”,人际关系上的“差序格局”,家庭关系上的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以及依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团体“家族”,还有制度设置与实际运行上的“名实分离”等等。这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本书的范式给我们一种新的关于学术的表达模式,它短小精炼的篇章,朴实无华却相当精当的叙述语言,探讨性的叙述方式与丰富充实的内容与深刻悠远的意义融合在一起。乡土中国所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拥有漫长历史的古老中国

3、的一个小部分,而是这个以农业为根基的文明古国的深层次基础。乡土中国,讲到的也不只是乡村生活,而是通过这个衍生出去,一直涉及到了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与中国国民的国民性格。一本书,揭示的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图景。这本书是在费孝通先生深厚的理论修养和严谨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又加上当时他的一种不懈探索的精神才写作出来的。因此才会如此真实、丰富、深刻而有影响力。二、内容结构:乡土中国这本书包含 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十四篇论文。通过这些原则的应用,就可以得出更具体的乡土社会的特点与性质

4、:1.乡土社会有语言无文字,是源于乡土社会本身特点和生活需要。 2.差序格局与同心圆式人际关系。 3.团体道德缺乏,只存在维系私人的道德。 4.小家族是事业单位,男女有别。 5.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教化权力,长老统治。 6.地缘是血缘的投影。因此商业缺乏地缘基础而发展受阻碍。 7.名实的分离。 8.乡土社会没有计划,以欲望为指导。三、个人感悟:一开始读书,我便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东西我们冥冥中都已有感觉。我最开始一直都以为这些学术著作都是高山流水的,我们这些下里巴人是可望不可即的。先入为主的有一种抗拒和抵触。但是,让我分外惊奇的是,乡土中国用流畅的语言,清晰的思路,鲜明的观点和有趣的事

5、例带我沉下心来和费老对话,去体会一代大家的治学精神。所以,此书一开始给我震撼的是大家风采。我平时因为学播音,接触的文字和文艺作品也比较多。但是,在看乡土中国一书时的心境全不是别的那些小说、戏剧能体会到的。乡土中国开篇第一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由此在接下来的十四篇文章从不同的层面展开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分析。“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自古以来中国基层乡村人口就是依附这特定的一片土地成长的,“乡村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人与人的关系上,“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

6、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传统中国社会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层上的,所以传统中国社会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这种社会特征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学思想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发展。文化上,纲常伦理道德用于维持特定的社会结构,人们普遍追求安定的生活,零散的社会团体结构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政体来抵抗强大的外敌和自然灾害,催生了皇权帝制。另外,公务员热也体现了中国人向往安逸稳定生活,规避一切风险的传统观念。因为走上了公务员队伍就意味着安稳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其实能够得到晋升的最后只有少数,人们普遍最求考公务员大多并不是追求政治上的晋升,而仅仅是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其根源还是

7、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是一个变迁非常缓慢的社会。这种社会的生活是安稳的,人们习惯了这种安稳的生活,显然当代的中国人还没有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依旧在寻求安稳的生活。作者以一种长者关怀晚辈的情怀给我们娓娓道来关于中国社会基层和基础的真实情况。在从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礼治秩序到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地缘。在社会结构方面,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是“差序格局”。在这种社会格局中,亲属关系是最重要的,再往外推就是乡里邻居以及朋友。而家的大小是可以伸缩的,圈子的大小也是可以伸缩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

8、是比邻的两三家。”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也是不同的。当代中国社会又何尝不是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在办事的时候,人们总是先找关系,找“自家人”找同乡等,总之都是先攀上关系再办事。实在拉不上关系就请到酒桌上喝酒喝出感情来,喝完酒就算是朋友了,就算是“自己人”了,以后办事便方便了。正是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导致了许多“走后门”的现象,在官场上也导致了很多的贪污腐败的现象。在这种社会格局中,“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的有一个“己”作为中心”。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中国乡村是“自来熟”的人的聚集地,他们彼此间很少用契约(只

9、有在重大事情上才会用,如地产、房子等转让)。他们彼此的熟悉是城里的人无法想象的。人们从出生开始,别人是在自己眼中过活的,自己是在别人眼中长大的。他们对周围每个人的性格,每家的具体情况甚至某家有什么可以借用的工具都了如指掌,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熟悉降低了人们交往的心理成本,大家才彼此放心。而城里是由陌生人组成,不但因为厚厚的墙壁阻碍了人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因为相互间了解的缺失而有一层使人不“放心”的心理壁垒。而城里人的流动性带来物质流通的同时也夹杂了衣角的风尘,这种风是凉的,使人们的心被吹冷,形成天然的防护膜。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的确如此,我觉得我们

10、中国那千年的传统是我们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我们民族继续前进的无穷动力源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它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的发展。这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看我们如何正确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如今中国社会的传统乡村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冲击下已有大批人进入城市务工,与此同时大量城市文化进入乡村,特别是信息传播的加速带来的影响,使得上述“社会继替”在农村已更趋同于城市的进化论式了。但这种分工带来的影响依然没有完全改变乡村的社会结构,乡村不同于城市的自治系统,依然由家族、长老等传统势力所把持,由于中国人传统的民主思想的缺失,农村的民主选举依然大部分由村庄内大的家族控制。通观全书,我认为费孝通先生是一个搞文学很谦逊的人,这从他在“后记“里说自己写作这本乡土中国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可以看出。还有,我认为他不愧是一位很好的良师益友,他写作的文章多用熟语,时常把自己和农村联系在一起,意思通俗易懂,清晰明了。从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的视角来窥探当代社会各种现象,一言以蔽之,当代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乡土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