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931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梦与艺术及文学批评张方人类对梦的意识和思量,由来已久,其踪迹至少跟文字并存.在中国,甲骨文里就有梦字及对梦的占卜,这已经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梦意识了.至于文学艺术,则与梦的关系更为悠远,且不说原始艺术各个层面所受梦的渗透,以弗洛伊德的学说而论,整个人类艺术无非是梦的促导及结果.比如神话,其形象的形成与梦的工作完全相似,或者说就是一个民族集体的梦.这种天然的联系决定了由梦去理解文学艺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也决定对梦的解析迟早会作用于文学批评.在中外文论史上,相关的表述及阐释是古已有之且不绝如缕.但真正成为批评理论及流派的梦的解析,却是自弗洛伊德而始.弗洛伊德论梦,是为了构建其精神分析

2、学说的理论体系.因为梦是窥探无意识的窗口,也萝是证明无意识的材料;进而还是治疗精神病患不r-者的路径.梦与现实判然有别,它完全属于无意苎识,其动力又来自无意识深处作为原欲的力比2多.人心深处的欲望被压抑着,在现实世界无以露头,只好在虚幻的梦境里出现.从这一点萋看,梦的本质是欲望的满足,如弗洛伊德所说:期梦的构成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欲望的满足,而且梦只有从欲望那里才能获得本身的精神动机力阴量.当然,弗洛伊德并不否认意识对梦也产生作用,认为一种与清醒思想无甚区别的精神功能也可以对梦内容作出贡献,但那不是梦的实质,无关精神分析学说之宏旨.确认了梦的性质,即可着手对梦加以解析;而解析的方法和过程又是根据梦

3、作为无意识心理的特征而定的.首先要知道的是,梦有隐显之分,梦境里显露的是材料,而隐含着的是梦念.这二者有着天壤之别,切不可简单地按逻辑关系从材料去推知梦的意义.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梦念进入梦境时,要经过稽查,那些阴暗的,为常识及良心所不容的欲念,必须改头换面,否则不为梦所接纳.其改装的方式有浓缩,移置,润饰等.从而,经过改装的显梦与梦念的关系就十分隐晦和复杂,类似于暗喻,象征而曲折过之.也是这个原因,释梦就是一项艰难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巧.但这工作是值得的,因为它是探求无意识心理及人的本性的必由之路.弗洛伊德在对梦加以解析时,时常涉及文学艺术,并顺带形成文艺理论批评的观点

4、.而另有一些观点虽未直接介入文艺,却可以引申到文论.这一方面固然由于心理学与文学艺术的亲缘关系,同时也得益于弗洛伊德本人对文艺尤其是文学的深厚兴趣.不管怎样,弗洛伊德对梦的探讨都与文艺理论尤其是文学批评互渗并互用,对现代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批评影响颇深.其观点虽时有纰缪,却也发人深思;一些猜想及论断,是可以联类,推阐并深入考量的,当然,也须予以必要的批判.梦与艺术最为直观的类似在于像.在这一点,甚至可以说,梦最为极端地显示了艺术的特征,因为它把概念和逻辑的效力降至最低,以至于无.弗洛伊德说:梦本身无法表达梦念之间的这些逻辑关系.其原因在于构成梦的精神材料的性质.与能够利用言语的诗歌相比较,绘画和雕

5、塑的造型艺术确实具有类似的局限性.这话可以反过来理解,即绘画和雕塑较之诗歌更有具像的特点,而梦倾向于绘画和雕塑.正是以像见长,其表意的局限未尝不是接近艺术的优长.当然,这只是表层的近似.更深刻的特征,则是梦所蕴含的创造力及其效应.弗洛伊德从不讳言作为梦的根源的力比多是性欲,而且无所顾忌地声明性欲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性.梦源于性,而且未受现实生活中禁忌(超我)以及意识中个性(自我)的约束,其创造力自然非同寻常.所以弗洛姆阐发弗洛伊德这个思想说: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一般的人均显示出清醒时感觉不到其存在的创造力.既然有如此的创造力,其结果理应是艺术.所以弗洛姆索性将梦与艺术等而视之,说:

6、梦富有诗意并使用一种对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都基本通用的象征性语言.它和诗,艺术一起,都是人类所创造的宇宙语言.在梦中,我们不是以当我们想操纵世界时所必须看待世界的方式看待世界.而是领悟它特为我们准备的诗意.这个论断是否完全得当,尚有不同看法.但大体上是能够伸张弗洛伊德所看取的梦与艺术的通性及价值的.而弗洛伊德本人似乎更加专心致志地发掘梦与艺术创作的共通或近似之处,比如就想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构建梦中复合意象的精神过程,与我们在清醒生活中的想象或描绘半人半马的怪兽或龙无疑有共同之处.其唯一区别仅在于,在清醒生活中再现想象形象的决定因素是我们所欲创造的新结构本身的印象,而在复合结构的形成中,其决

7、定因素与实际形状无关亦即梦念中所包含的共同元素所决定.,这说明,梦里意象跟现实生活中的想象基本相同,差别在于想象以有形的像为本,而梦像的动因则在无意识黑暗王国里的元素.在对类似具体问题的阐释中,弗洛伊德表达了一个非常着名的观点,那就是童年的欲望跟梦以及艺术的关系.弗洛伊德十分看重童年的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其精神分析疗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化解童年所受创伤留下的隋结.对于梦,他认为童年的冲动时常起着作用.他曾从一组梦例的分析中看出,激发梦的真实欲望以及梦所表现的欲望满足都来自童年,并惊奇于我们发现儿童及其全部冲动仍在梦中继续存在着.同样,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童年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此,弗

8、洛伊德以歌德,达?芬奇等大作家或艺术家为实例加以证明,伟大的作家,艺术之所以成功,原因也在于此,即诗人在他的读者们的内心深处唤醒了最深邃的永恒人性,在于根植于童年心中且已变得不复记忆的那些冲动.从童年起就被压制和禁止的那些欲望,于是就躲在游子的合法化欲望背后,进入意识再闯进梦中.尽管弗洛伊德如此强调梦与艺术的相似及关联,但他毕竟知道做梦跟文艺创作不是同一件事情,二者的差异也不能轻易抹平.于是他更进一层去发现梦与艺术之间交汇点,这就是所谓白日梦.白日梦是一种幻想或幻觉,它是非睡眠时的梦境,也是心底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按弗洛伊德所说,白日梦源于童年游戏的愿望并跟童年的游戏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成年人的

9、白芝日梦能把幻想世界跟现实世界分别开来,并且暮能对欲望加以掩饰.这后一点很要紧.如果把个罂人欲望直接表白,那不但不成其为艺术,反而令人厌恶.作家,艺术家的高明之处,是善于伪装:作家通过改变和伪装来减弱他利己主义一的白日梦的性质,并且在表达他的幻想时提供我们以纯形式的,也就是美的享受或乐趣,从而把我们收买了.这个意思,弗洛伊德还做过更有条理也更有批评意味的表述,他说:第一.他知道如何润饰他的昼梦.使失去个人的色彩.而为他人共同欣赏.第二,他又有一种神秘的才能.能处理特殊的材料.直到忠实地表示出幻想的观念;他又知道如何以强烈的快乐附丽在幻念之上.至少可暂时使压抑作用受到控制而无所施其技.他若能将这

10、些事情一一完成.那么他就可使他人共同享受潜意识的快乐.从而引起他们的感戴和赞美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则差不多就跟文艺批评沆瀣一气了.所谓白日梦,即可理解为创作活动,尽管弗洛伊德依然强调它梦的性质.其中某些观点,还可以延伸到创作的体裁,题材及方法,如:有的昼梦经过短时间后,即代之以一种新的幻想,有些昼梦编成长篇故事,与时并进,随生活的情形而变.文学的作品即以这种昼梦为题材:文学家将自己的昼梦加以改造,化装,或删削写成小说和戏剧中的情景.但昼梦的主角常为昼梦者本人,或直接出面,或暗以他人为自己写照.再比如,弗洛伊德由白日梦论及幻想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见地:它仿佛在三种时间和我们想象有关的三种时间之间徘

11、徊.精神活动是与当时印象与当时的某种足以产生一种重大愿望的诱发性场合相关联的.从那回溯到早年的事情(通常是儿时的事情),从中实现这一愿望.这种精神活动现在创造了一种未来的情景,代表着愿望的实现.应当说,如果不是刻意凸现艺术与梦的同一性而单就对创作活动的领悟去看,弗洛伊德从他对梦的解析去理解文学艺术,是很有会心和创意的.艺然而,同样的命题往另一方向的阐发,就不r-那么令人信服并引来诸多争议了,这就是创作家与精神病患者的关系.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两g种人是差不太远的,而且很可能是集于一身.对这一点,弗洛伊德深信不疑,并且找出典型的范霎例,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既是卓越的艺术删家,也是神经病患者.而陀

12、思妥耶夫斯基只是个一显例,一一切优秀的艺术家,其人格都混合了天才与病态往往是歇斯底里等不同成分.其中病态与天分又是相互为用的,如弗洛伊德所说:对一个天分颇高者,尤其是有艺术气质的人的性格分析,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效率,性错乱及心理症三方面分量不等的混合体.何以至此呢?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里的幻想,白日梦以及歇斯底里从根本上讲就是同源的,并且可以相互转换.他说:潜意识幻想曾经一度是意识层面的幻想,白日梦这些潜意识的幻想是所有歇斯底里症的前身.歇斯底里症状只不过是经转变作用而表现的潜意识.因而,创作活动与歇斯底里在艺术家的生活中就起着相互替代的作用.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交替扮演着艺术家和神经病患者这

13、两个角色.如果追究到童年经验,这又跟普遍存在的性错乱有关.按弗洛伊德的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神经病症状源于儿童早期的自我性满足,而这位伟大作家病态的行为(如对赌博的沉迷)也就是手淫冲动的重复.这种判断一般人听起来未免觉得天方夜谭,但弗洛伊德却是把它当作心理分析的一项重要成果公之于众的.四显然,弗洛伊德心理学对梦的理论和实践及其旁涉的文艺观点一经问世,要想不引起争议,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各种批判及论辩并非简单地将弗洛伊德的学说当作奇谈怪论,而是站在不同立场以科学的或学术的态度加以剖析,或认可,或补充,或反驳:从而也都在强化着文艺理论对梦的重视及研讨,也都在开掘着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梦与诗

14、的关系,曾是弗洛伊德学生的阿德勒给予了肯定,说:梦主要是由隐喻和符号构造而成的,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言:在我们的梦里,我们都是诗人.这实际上也是声援了乃师创作家与白日梦的论断.但阿德勒不同意把梦与现实生活截然隔开,认为梦并不是和清醒时的生活互相对立的,它必然和生活的其他动作和表现符合一致.这看法当更合乎梦的本性及实际.关于由梦引出的艺术家与神经病患者的关系,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莱昂内尔?特里林的驳难简洁而有力:那么,梦和神经病在一方,艺术在另一方,其问究竟有什么区别呢?整个区别就在这里:诗人能主宰自己的幻想,而神经病的标志恰恰就是被幻想迷了心窍.对这一问题,另一一位美国学者霍夫曼辨析得更为具体

15、,他说:创作过程是以自我抑制的放松开始的.此外还有另一些关于这类放松的例子:醉酒,精神分裂症以及做梦.但艺术家的工作和这些状态的不同则在于,抑制是从容和有节制的.创造性艺术家对抑制是有所意识的,人们几乎可说,他们决心要这样抑制自己(诗人也是这样,他们试图通过人为的方式来强行达到这种抑制).这跟特里林的观点如出一辙,当然也是言之成理的.要特别提到的是,弗洛伊德学说曾经受到西方以及俄苏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重视,多有人试图找到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或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精神分析心理学加以评析.争论的焦点,也体现在如何看待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及其创见.英国马克

16、思主义学者奥兹本就称许弗洛伊德针对梦所做的工作.他不仅像弗洛伊德一样把梦与醒生活对立起来,而且极为赞赏其中的辩证因素.他说:梦生活的心理表现形式是醒生活的心理表现形式之对立物.在后一形式中,思想是一般的,借了同质的结合形成了观念,观念是由具体的东西抽象出来.具体的要以抽象的说法来了解.但在梦生活中,抽象的观念却以具体的形式来表现.这虽然说的是思想,却并非跟艺术无关.因为梦的辩证的性质,表现在具体的形式,这自然关系到艺术的审美特征.而奥兹本的另一段话,能够更清楚地说明梦的辩证法接近于艺术辩证法:梦生活却仿佛能把辩证法的性质更亲切地反映出来.因为它在一切东西中间看出那样一种密切的交互关系,使它毫不

17、踌躇地运用一种东西来象征另一种东西,自醒生活看来,这两种东西是连半点关系也没有的.它能把最矛盾的因素结合起来.艺术创作有大量物虽胡越,合则肝胆之例,并且在想象和象征的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艺术思维及创作手法的规律.唯此,则梦的辩证因素能够典型地体现艺术创作的本质.但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持强烈的质疑.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便多认为弗洛伊德学说中所谓辩证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如巴赫金和沃洛希诺夫说:人的思维整个是辩证的.客观化于内外语言的人的主观心理是辩证的.神话和疯子的昏话是辩证的.不但如此,一切蠢事都是辩证的,谎言也是辩证的,事与愿违,闲话,谗言也都会进入辩证法的轨迹在弗洛伊德学说中,完全不可能有唯物主

18、义辩证法可言.因为这个学说没有任何一方面超出主观心理的范围.看来,巴赫金等是坚定地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去衡量弗洛伊德的学说,因而关于梦的辩证法也就不值一提,因为它的理论基础是唯心主义,从而也就是站不住脚的.凡此种种,有关弗洛伊德及其梦的学说的争论层出不穷,也颇难调停.但正反两方面意见若是出于学理的探究,就多多少少地能够加深人们对精神分析心理学认识,也有助于文学思想及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化.在此,我们再引两家之言,以见弗洛伊德学说与当代文论的关联,意义,以及我们加以取用的视角.瑞士批评家海尔曼?黑塞说:理智不排斥从潜意识中,从涣散的闪念中,从梦幻和游戏的心理中源源而来的财富,也不长久地沉湎在潜意识的无蕴

19、含的无限之中.它细心地倾听掩藏着的源泉,然后才从一团浑沌之中做出批判和选择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力都是这样进行创作的,假如说有某种技巧有助梦于满足这种要求,那么这就是精神分析.蓑他在肯定艺术创作是人类理智行为的前提罂下,强调了潜意识的重要性,以及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于艺术家发挥潜意识功能所起的重要作用.与此相似的,还有苏联心理学家维戈茨基的观点:不难看出,艺术的重要的一面也正在于,创造过程和享用艺术的过程都仿佛是不可理解,无法解释的,都是同这些过程有关的人所意识不到的.用不着心理学方面的特殊洞察力,就能发觉,艺术效果的最直接的原因隐藏在无意识之中,只有深入到这一领域中去,我们才能弄清艺术问题.话语之中,

20、充分认定了精神分析理学与文艺创作的深刻关系,认定了梦的理论对于理解文学艺术的积极作用.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维戈茨基的另一句话更有分量,不仅道出了弗洛伊德学说的致命弱点,也告诫文学批评该如何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这种容易使人走上歧路的学说.这就是:艺术作为无意识只是一个问题,艺术作为无意识的社会解决才是它最可能的答案.五坚守社会解决的信念,弗洛伊德学说里的偏执和乖戾就不会使我ff的头脑发晕,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弗洛伊德学说里那些有创见,有价值的东西也应当对我们的文学批评起到积极的效用;至少,我们应当能够依据过去和现在的文学状况去证实弗洛伊德学说对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比如,弗洛伊德由梦的解析而力主童年经验

21、对作家人格及其创作动机的重要作用,这在中国传统文论里就是被反复阐述过的命题.且不说李贽的童心说,单是近代龚自珍几首以童心为命意的绝句,就可以当作弗洛伊德学说艺的注脚: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t-,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己亥杂诗)不似怀人不似禅,梦回清泪一潸然.瓶花帖妥g炉香定,觅我童心廿六年.,(午梦初觉,怅然诗釜成1不是无端悲怨深,直将阅历写成吟;可能十誓万珍珠字,买尽千秋儿女心.(红禅诗尾)这剐几首绝句,我们当然可以解释为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懑或追求文学创作的真情等等,却也未Z4尝不可以从更为深隐的层面表明童年的梦幻与诗人及其创作动机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果运用精神分析的

22、方法,龚自珍的嗜赌和风流还可以当作有力的证明,就像弗洛伊德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做的分析那样.把问题推开一步,由白日梦设论,则文学创作和批评里可佐证的材料就更多.作家创作时陷入某种幻境或幻觉,似乎是很常见的,其过程及体验也时而见诸文字.此等情形跟通常的想象或幻想不太一样,而近于梦思或弗洛伊德所界定的白日梦.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就属此类.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曹植的洛神赋,其全篇凄迷朦胧,在真幻之间.其本事在于对甄氏的昼思夜想,废寝忘食.赋中又自述创作的缘由: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I.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这无异于表白,作家是进入了不能自持的幻境,而精

23、移神骇,忽焉思散八个字,弗洛伊德若能玩味其意,想必也会用作白日梦的标志的.诸如此类,中国文学与白日梦的牵连,当有案可察.再举一个现代作家的例子,见于沈从文的散文绿魇.作品叙写由凝神于绿草而产生的幻觉和遐想,虽不一定跟白日梦有必然联系,其中一段文字却可以用来对白日梦加以解读,即:我需要一点欲念,因为欲念若与社会限制发生冲突,将使我因此而痛苦.我需要一点狂妄,因为若扩大它的作用,即可使我从这个现实光景中感到孤单.不拘痛苦或孤单,都可将我重新带近这个乱糟糟的人间,让固执的爱与热爱的恨,抽象或具体的交替来折磨我这颗心,于是我会从这绿色次第与变化中,发现象征生命所表现的种种意志.这段表白,包含了弗洛伊德

24、学说中最重要的文学观念,如欲念,限制,痛苦,狂妄,象征,意志等.这些,都是构成一个作家的梦的元素,从这些元素去说明了白日梦的性质以及梦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比简单的意识和无意识之分以及跟精神病的比附,要更加充分和有理.(作者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注释:参见付正谷中国梦文化第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参见【苏联】巴赫金,沃洛希诺大弗洛伊德主义第66页:佟景韩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如柏拉图伊安篇里对灵感和迷狂的解释,以及尚书?尧典里诗言志云云,都有梦与幻的特点:兹不详迷.(【奥】弗洛伊德:释梦第489页,孙名之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释梦第491页.(有人认为:

25、在弗洛伊德的全部发现以至他整个一生中.文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假如未转向精神分析.他本身会成为作家的.参见【美】诺曼?N.霍兰德弗洛伊德和诗人的服睛.后现代精神分析第2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释梦第312页.如伟大的艺术家多么经常地通过性的,甚至赤裸裸的猥亵画来抒发他们的幻想.见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第49页:张唤民,陈伟奇译.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美】埃里希?弗洛姆: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第80-81页,申荷永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弗洛伊德的贡献和局限第82页.释梦第324页.释梦第189页,着重号原有.释梦第246页.创作家与白

26、日梦,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第147148页,林骧华译.上海译出版社1983年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第302页.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精神分析引论第70页.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现代西方文论选第143页.弗洛伊德:性学三论,爱情理学第l11页,林克明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弗洛伊德:少女杜拉的故事第1041()5页,文荣光译.北方文艺出版社1986版.弗洛伊德: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者,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第165页.【奥】.-j-勒:自卑与超越第91页,黄光国译,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自卑与超越第87页.【美】特里林:弗洛伊德与文学,包华富等编译弗洛伊德.理学与西方文学第15

27、7158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美】霍夫曼:心理学与文学,弗洛伊德与文学思想第374页.王宁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英】奥兹本: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第164页,董秋斯译,三联书店1986年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第164页.巴赫金,沃洛希诺大:弗洛伊德主义第115页,佟景韩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瑞士】海尔曼?黑塞:艺术家与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与西方文学第176177页.【苏联】列?谢?维戈茨基:艺术.理学第8788页,周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艺术心理学第107页.绿魇:沈从文文集第十卷第88页.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版责任编辑傅汝新接12页)务印书馆

28、.2000年9月版.见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P93.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转引自文学意义研究,汪正龙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艾青:抗战以来的中国新诗,见艾青全集第三卷诗论,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P400-401,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月版.(见意识形态与鸟托邦,P200,(德)卡尔?曼海姆着,商务印书馆.2000年9月版(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已卯五说,P221.三联书店,2003年5月版马尔库塞:审美之维,P150l51.三联书店.1989年8月版.李小兵:审美之维译序,三联书店,1989年8月版.王岳川:发现东方,P153,北京图书馆出版杜.2003年12月版.董健:新时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序.南京大学出版杜,1991年版.转引自当代文学关键词,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P241,三联书店,1998年6月版责任编辑苏妮娜张方梦与艺术及文擎批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