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938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论文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语言品赏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在作品中,他没有追求惊涛骇浪般的情节,也没有追求反映时代的最强音,只是用他特有的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去引导读者真实地品尝生活的滋味,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家乡

2、特有的端午习俗,且通过对家乡特产——高邮鸭蛋的精细介绍,抒发了他对童年生活的怀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朴素的生活趣味,显现了作者的文人雅趣和逸兴。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平淡而有昧的叙述中透出淡淡的幽默作者的行文风格一贯闲适自由,善于于自然而然中抒写独特的感受,在平淡而有味的叙述中透出淡淡的幽默。作者在文中大谈端午的种种风俗,宛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别具情趣。比如,在谈及挂鸭蛋络子挑选鸭蛋时,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定挑淡青壳的。鸭蛋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

3、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一个普普通通的鸭蛋,这是一般人通常不会注意的,在作者笔下居然写得如此别具一格。但仔细一想,却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吗?淡青色的蛋壳就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也确实有蠢笨和秀气之别,可见生活中的情趣是无处不在的。又如,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短短的几句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情感变化于其中,皆因对家乡特产高邮咸蛋情有独钟,而那与有荣焉,不仅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更使行文平添情趣,诙谐幽默。二使用口语、方言,表现作品浓郁的地方色彩汪曾祺认为:风俗

4、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而往往通过口语、方言的自如运用,来表现作品浓郁的地方色彩。首先表现为好用短语,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说的神态。例如: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成鸭蛋于是出了名。其次,文中时时穿插十分朴素的大白话,这使文章生活气息更为浓厚: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不就是个鸭蛋!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成鸭蛋呢!均是信口而出,自然而然,让人倍感亲切。作品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方言,表现了较为鲜明的地方色彩,比如一般都是敲破&l

5、squo;空头‘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头白嘴等词语的使用,如话家常,让读者感觉不是在欣赏作品,更像是聆听一位满腹掌故的长者唠嗑。所唠的内容虽是俗事俗物,听起来却亲切备至,乐趣无穷。三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增添了典雅之美。汪曾祺散文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善于运用古汉语点缀其中,使文章多了书卷气,从而增添了作品的典雅之美。端午的鸭蛋就有许多这样的语句。比如,我走过的地方不少,所食的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文白夹杂的句子雅俗兼备,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情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千、发粉,人

6、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四善于运用语言造型汪曾祺作为著名的语言大师,他善于运用语言造型。其作品中时常只用一两个字眼,就能写出事物的特色神韵。这方面在端午的鸭蛋里也有体现。例如,他写吃咸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那种绘声绘色,那种感动,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 质朴而不粗俗,典雅而不华丽,风趣而不失庄重。品读端午的鸭蛋,领略汪曾祺先生的语言风格,感受汪曾

7、祺先生的人格魅力,使我们不仅得到了艺术享受,而且在生活态度方面亦能获得有益的启迪。王路红,河南省叶县昆阳中学教师div class=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

8、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9、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

10、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