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942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容摘要:鲁迅是二十世纪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以文学作为终身事业以拯救国民麻木灵魂。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知识分子形象,主要可分为: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他们受“八股取士”的毒害,孔乙己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陈士成,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淹死在河里。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肥皂中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他们是新旧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封建怪胎,在表面上标榜道德高洁,骨子里却是卑劣肮脏、腐败丑陋的灵魂。三、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和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他们具有现代

2、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过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四、真正觉醒的知识分子主要包括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里的疯子与一件小事中的“我”,而一件小事中的“我”则属于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关键词: 封建礼教 病态社会 知识分子 反抗与压迫 觉醒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毛泽东当年曾这样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

3、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新民主主义论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五四新文学以其浸透了现代民主主义思想的新主题,代替了各种旧主题,以农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了旧文学中最常见的主人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第1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鲁迅的小说中,大致上描写了两类人物,一类是生活于社会底层受尽压迫和剥削的贫苦农民;另外一类描写了穷愁潦倒、命运悲苦的知识分子,因为作者本人亦是知识分子,所以对于各类知识分子的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塑造丰满。在鲁迅小说中,描写到知识分子有狂人日记

4、、在酒楼上、孔乙己、白光、伤逝、一件小事、肥皂、高老夫子等作品,将这些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作四类作一番探讨: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他们都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他们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地位卑微的下层知识分子。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下层知识分子的同情和关注。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掉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

5、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的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人们面前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则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疮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立刻颓唐不安。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养成懒惰的恶习,不会营生。为生计,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窃的事。即使落到被打折腿的惨境,他还要用手慢慢地走到酒店去喝酒。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孔乙己却能在瞒和骗中偷生,自欺欺人,以别人难懂的之乎者也为自己遮丑,显示自己的学问,并以腿是“跌断”的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

6、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在孔乙己中,鲁迅一方面批评孔乙己懒惰酸腐,一方面也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纯真善良的性格,喜欢和孩子们玩耍,用指甲蘸了酒教酒店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吃。更主要的是他写了孔乙己的孤独,被人取笑,没有社会地位,写了他不得不以最末的手段(偷窃)来苟延残喘,并因此而惨遭毒打,终至无法活下去。孔乙己的悲剧固然有他自己的责任,他不该去偷窃,但归根结底把他毒害,把他吞噬掉的不正是当时罪恶的社会吗?作者最后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以后“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到了第二年端午,到中秋,再到年关

7、,也“终于没看见大概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小说卷呐喊第21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在这里,作者明白地表现出淡淡的哀愁和压抑着的悲愤,显然是在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而对被吞噬的孔乙己充满了同情。小说白光,作者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了一个真正的疯狂者,因为科举考试失败的刺激而出现的幻想症。陈士成是个世家子弟,据他的祖母说,祖上是个巨富,只是到后代才败落下来。所以他始终有光复门第的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当时只有走科举的路子。如果能够一径联捷上去,那么正如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看见神明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赶走了租住在自己破宅门

8、里的杂姓那是不劳说赶,自己就搬的,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竿和扁额,要清高可以做高官,否则不如谋外放”。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小说卷呐喊第106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只可惜他一连考了十六次,却是第十六次落榜,使得这个安排停当的前程“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下,以至于神经错乱。于是他的另一个发财计划就付诸行动了。这就是掘宝。陈士成以前下第时,就曾发掘过,事后也感到过惭愧,这次就更加大掘起来,而且一直随着月亮的白光,寻到城外,终于淹死在万流湖里。孔乙己和陈士成都是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殉葬品,他们都是破落的士大夫家庭子弟,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梦想着“

9、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然而科举制度只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笼络知识分子所设的钓饵而已,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名”的。他们的悲剧性,在于他们所追求的出路和借以走上这条道路的手段科举制度,已经失去依附,历史根本不可能再给他们安排什么好的命运。鲁迅在这里不仅仅是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害和士子们的丑态,而且进一步否定了科举制度所依附的封建政权。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的知识分子形象在肥皂中的四铭是一个假道学的典型。他平时道貌岸然,一本正经,提倡崇圣、鼓吹孝道,但内心里却藏着见不得人的心思,一有适当的触发剂,就立即爆发出来了。这个触发剂,就是他在街头遇见女乞丐,特别是那个光棍说的话:“阿发,你不要看得这货

10、色脏。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虽然他表现上说:“这成什么话?”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小说卷彷徨第159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但实际上这话都刺激得他兴奋不已,不但要将女乞丐捧为孝女的榜样,而且还特地去买了一块肥皂给太太洗多年积累的污垢,这也是一种想象中的角色替代吧!但他一边在心中装着下流的心思,一边却仍在表面上装出道德家救世者的姿态,慨世风之日下,斥洋学堂之无用,咒自由解放之可怕,骂剪发女学生之不雅,而且回家后还要摆出一副绝对权威的架子。四铭太太在盛怒中的话,倒是揭穿了这批假道学的本质:“我们女人怎么样?我们女人,比你们男人好的多,你们男人不是骂十八九岁

11、的女学生,就是称赞下八九岁的女讨饭,都不是什么好心思。咯支咯支,简直不要脸!”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小说卷彷徨第185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文章里四铭的同道何道统和卜薇园亦都是和四铭一样的假道学。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身为一个女校的历史教员,虽然易字“尔础”以表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心,还发着“中华民皆有整理国乐之义务”的宏论,其实是一个不学无术,成天只知道“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的文化流氓,靠着对新文学的皮毛知识和对历史的肤浅了解,竟然受聘到“贤良女校”做教员,这本身就是比较可笑的了。然而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其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去看女学生。鲁迅充分运用了将生活中的丑恶揭露给人看的

12、喜剧色彩,给了这位“新派”的“知识分子”辛辣的讽刺。高老夫子的教学,除了对自己知识不足烦躁愁苦外,关心的只是自己在女学生前面的仪容和表现,“上堂的姿势应该威严额角的瘢痕总该遮住;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小说卷彷徨第187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而因为自己的浅薄和目的的不纯导致讲课失败后,曾经自以为留心新学问、新艺术而看不起黄三之流的高老夫子,思想上马上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高老夫子回到自家的房里许久之后,有时全身还骤外一热,又无端的愤怒,终于觉得学堂确也要闹坏风气,不如停闭的好,尤其是女学堂,-有什么意思呢?喜欢虚荣罢了!”,“女学堂真不知要闹到什么样子

13、,自己又何苦去和她们为伍呢?”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小说卷彷徨第192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最后,我们的高老夫子终于又恢复了其“老杆”的本性,在麻将桌上“世风也终究觉得好了起来”。其本质真是“苟安则喜,苟惊则慌”的俗人。 四铭和高尔础身上这种极端丑陋的负面人格正是封建文化的长期压抑、新思潮的强烈冲击所致,他们表面是在宣称维护社会道德,而实际上他们的灵魂已经完全腐朽,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是不学无术的文人垃圾、文人败类。三、 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 伤逝是鲁迅为一的一篇爱情小说,讲的是两位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的悲惨的爱情故事。两个知识青年抛弃旧习气,同居在一起,希望过上幸福和安宁的生活

14、,可却不断遭受社会对他们的压迫,遭到社会的“歧视”。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在他们同居后不久,生活变得困难,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没办法解决,迫于生活和社会的压迫,涓生开始对子君产生埋怨,两人产生了矛盾,变得冷漠,终于两个人分开了,各自走各自的路:子君回到了家人的身边,受着家人冰霜一般的冷眼,而涓生则为生计而四处奔波。涓生的事业慢慢有了发展,但仍然对与子君的分开感到很难受,在一次偶然拜访友人的时候,被告知子君的死讯,痛苦不已,陷入深深的自责,离开了那个曾经与子君住过的房子,走向远方涓生和子君是伤逝中的主人公,他们是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认定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大胆的追

15、求着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他们不顾封建势力和世俗的偏见,冲破封建牢笼,结合在了一起。然而女主人公却由于与涓生同居后便不再学习,不再思考,整日里不是回忆过去两人热恋时情景,就是忙着做家务。生活使子君变的日渐空虚、庸俗、更甚至于是麻木不仁。男主人公涓生原本是一个追求新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他曾以自己的觉醒唤起了子君的觉醒,同时将他自己最纯真的爱情奉献给了子君。可是当与子君共同度过了一段幸福的生活后,他便不再满足于爱情生活了。他认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应该是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不然,他们的幸福生活就会凝固.然而,由于涓生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所以连涓生也不知道怎样去更新他们的生活。直到涓生失业后,他竟然错误

16、的将一切是非都推在子君头上,是子君束缚住了他的发展空间。于是涓生提出与子君分手,分手后的子君依旧是处境艰难,无奈的他只有带着悔恨回首往事。而子君又被重新推回到了以前的封建牢笼之中,不久之后,他便“在严威和冷眼”中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产生这样的结局,在我看来主要是因为他们二人对现实没有足够认清,同时他们的奋斗目标只停留在了“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上了。所以一旦他们走到了一起之后,便失去了奋斗目标,外加上涓生的自私,与子君的怯弱,最终导致他们分手,直至毁灭。在酒楼上的吕维甫,曾经是接受过新教育,到城隍庙里去拨神像时,议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虽然激进却是进步、可爱的知识青年。但是随

17、着时光的流逝,他逐渐向旧的势力低头和妥协了,变成了一个迂缓的教“子日诗云”之类误人子弟、无意中成为封建旧势力帮凶的落荒者。到了中年,已经曾经受过民主和科学教育的他,为了敷衍母亲,竟不辞辛劳回到故乡给已死多年的小兄弟迁葬,并且在看到旧坟中没有任何遗迹时,还是让工人把原尸体所在处的泥土装到棺材中下葬。他就是这样做些“等于什么事也没有作”的事。吕纬甫的变化除了他本身的原因外,社会客观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作品写到吕纬甫虽然消沉,仍然清醒,“深知道自己之讨厌,连自己也讨厌”,这说明他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作者写了他回故乡时做的另一件事,特意买了剪绒花送给过去为想花戴而挨了父亲打骂的顺姑;顺姑已病死了,他

18、只好托人把花送给顺姑的妹妹。过去有的评论者对这一细节持否定态度,把它和迁葬一样看作说明吕经纬什么事也没有作。其实,透过这一细节可以看到作者对吕纬甫的肯定,即说明他昔日的同情心尚未泯灭,更重要的是暗示读者,知识分子的吕纬甫和贫女顺姑的命运实际上相去无几,不同者是一个被打扫出了这个世界,一个则还在苟延残喘,在这个世界里痛苦地挣扎着活下去。吕纬甫一些看来显得颓唐的话,表现了对现实的不平和不满。“你看我们那时候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这句话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它不仅是了解吕纬甫思想性格的重要线索,也是作品主题思想的核心作者是要通过吕纬甫的生活变化,对黑暗社会给予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则是另一类

19、型的知识分子。他们既受过封建教育的熏陶,又受过资产阶级教育的影响,具有现代意识,对封建礼教制度他们具有反叛精神,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对封建势力作过斗争。但是,他们都比较脆弱,缺少韧性,终于被封建黑暗势力打垮,压碎。和在酒楼上有所不同,孤独者在风格上显得格外冷峻,魏连殳的结局比吕纬甫更凄惨,更令人战栗。鲁迅对魏连殳用自暴自弃的方式反抗旧势力,对他把自己的灵魂裹得严严实实,对他思想中的冷气,都是不以为然的;在鲁迅看来,这并不能触动旧社会的根基,相反只能白白地消耗自己。但鲁迅写这篇作品的目的也显然不是为了批判魏连殳,而是通过对他命运的描述,愤怒控诉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蹂躏。鲁迅是那样冷静深刻地剖析

20、着魏连殳的内心,就象高明的外科医生在做着病理解剖,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死者的致命原因。世道是那样黑暗,社会是那样冷酷,魏连殳简直没有立足之地,求乞似的生活使他感到屈辱。这些都说明社会对魏连殳是怎样苛待。后来他做“顾问”,围绕他的是“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新的钻营,新的磕头和拱,新的打牌和猜拳。”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小说卷彷徨第203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这难道就使他感到愉快和满足么?不,这对他是更大的灾难。鲁迅显然是把魏连殳当顾问看作知识分子的绝路,是在封建势力高压下遭到的更大屈辱和不幸。他有意写魏连殳吐血,苦心描绘魏连殳死后的情景,让读者看到这个刚直正派的知识分子是怎样被封

21、建社会撕碎了肉体和灵魂!“在不妥贴的衣冠中”“很不妥贴地”躺在棺材里,魏连殳至死都和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鲁迅还两次写到魏连殳长嗥般的哭声,“象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小说卷彷徨第195页,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这不是指出魏连殳是被侮辱被伤害者吗?作品还借大良祖母的口,表面上似乎说魏连殳不爱惜自己,实际上是告诉读者,正是黑暗势力逼得他自暴自弃。很显然,作品提示出,魏连殳不是病死而是被人杀死的,凶手不是别人,就是他生活着的社会!鲁迅究竟要批判谁,抨击谁,不是再清楚不过吗? 四、 真正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觉醒的知识分子主要包扩狂人日记中

22、的狂人与一件小事中的“我”,而在这两篇小说中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属于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还有长明灯里的狂人。而一件小事中的“我”则属于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个非常态的、癫狂的人,在他身上具有“疯”与“不疯”的两面性,如果你说他是个疯子,可是他却能够从嘴里喊出救救孩子的伟大呼声,并且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如果说他“不疯”可是他又确实是一个非正常人,一个患了迫害狂的精神病人。虽然是个象征意义的形象,但他对作者来说是启蒙者,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的真实处境的象征性表达。小说的主人公“狂人”是辛亥革命时期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以理性的批判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揭露封

23、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象征形象。在长明灯中,作者通过吉光屯的命名,影射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迷信习俗已经成为了人们长期尊崇的信徒,而所谓的梁武帝点燃的长明灯是封建社会的宗法的图腾象征.疯子吹灭了长明灯,象征着反封建斗争掀起的浪潮。在作品里,疯子尽管是孤军奋战,受到人们的敌视和禁锢,但他浩然的正气使得凡夫俗子感到胆战心惊。长明灯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社会的反抗。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小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我”,坐人力车去上班时,撞到了一个老女人,没

24、有伤,也没有人看见。我以为还是一走了事,不必自找麻烦,但车夫却主动扶着老女人,走向巡警分住所。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我对车夫刚开始的不满,既而自愧,最终无比敬仰的变化过程。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在作者的小说中,本小说是短的。线索也极单纯,但是它所蕴含的思想却极其深刻。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鲁迅,他最了解知识分子,既知道他们的长处,也知道他们的短处,既看到他们的不足,又看到他们的苦难。作品中的各类知识分子虽然他们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作者同情他们的悲剧命运,更批判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病态社会。鲁迅先生早已离我们而去,然而鲁迅精神永存。至今我仍然清楚的

25、记得他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路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排除万难,不怕牺牲,有恒心,就会走出自己的路,走好自己的人生。我相信这句话影响了很多人,它还会影响更多的人,鼓励着人们不断拼搏,不断前进。参考文献:1 安康鲁迅经典作品集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 周作人关于鲁迅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3 鲁迅序南腔北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7月版4艺术与生活周作人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5 王得后鲁迅小说导读中华书局2002年1月第1版6 邹范平新发现的鲁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7 谭德晶鲁迅小说与国民性问题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26、004年12月第1版8 高东远走近鲁迅世界鲁迅著作解读文库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2版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后 记刚开始写论文时我的思路并不是很清晰,所以查阅了很多资料,也会时不时的跟同学讨论,最终我完成了初稿。刚完成的时候心里很高心,但是在经过老师的批阅,同学间的交流之后,我发现了论文中的很多不足。于是,我继续查阅资料,认真修改。经过不断的修改润色,当论文终于定稿时,心中有了一种不曾体验过的快乐和轻松。我的学生生涯也将暂告一个段落。在此,我首先要向我的指导教师周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周老师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本论文从选题、搜集资料、撰写、修改及到定稿,都得到了周老师的全力支持和指导,让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迂回。感谢我的同学们,在共同的求学生涯中,我们彼此帮助,共同提高,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作为一名学习者,眼界和知识难免有所拘囿。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奋进,不断探索,争取在科研领域做出一些成绩和贡献,以报答学校和老师的栽培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