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的现代观念.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9683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诂学的现代观念.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原文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原刊地名】太原【原刊期号】199502【原刊页号】061-067【分 类 号】H1【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作 者】杨光荣【复印期号】199508【标 题】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正 文】 提要 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而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黄氏界说一出,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分工派”与“综合派”两家。前者以陆宗达、王宁的“古代文献词义学派”影响最大,后者以殷孟伦、许嘉璐等的“综合派”为代表。笔者在考察以往训诂学史的基础上,继承章太炎、黄侃的学说,首次提出训诂学的“二重性”问题,并将训诂学划分为三个部

2、门:“词义生成学”、“微观文献疏证学”与“古代文献词义考证学”。前二者属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后者属训诂学的应用学科。 一 现代观念的产生 从观念上对训诂学进行思考,已有很久的历史了。 在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中,第一篇与第三篇分别以“释诂”“释训”命名。在这里,“诂”与“训”分立,这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诂”与“训”是“释”的对象,是作为两个实在对象出现的,并非构成一个术语。这从尔雅十九篇均以“释”为命名方式也可以得到证明。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第九说得更加明确:“尔雅释诂者,释古言也;释言者,释方言也;释训者,释双声迭韵连语及单词、重辞与发生助语之辞也。” 到了西汉诗诂训传中,“诂”“

3、训”“传”三字并立,这是汉代毛亨在继承前人及尔雅的基础上所创立的三种训释方式。“诂”大致为训解古词古义及其他基本词,“训”大致是训释连绵词及重言词,“传”是在“诂”与“训”的基础上阐释诗的内在涵义等。毛亨的“诂”“训”“传”有两个特点,一是“诂”“训”“传”的含义及使用,仍具有词源的特征,二是周南关睢诂训传第一之类名称表明毛亨并未将“诂”“训”及“传”作为一个术语来使用,因此,毛诗中“诂训”并非连用,而是分用。 到了东晋,郭璞在尔雅序中说:“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叙诗人之兴,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郭璞又在尔雅释诂第一中第一条下说:“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这里郭璞已

4、接近于在概括了。 到了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毛以尔雅之作,多为释诗,而篇有释诂、释训,故依尔雅训而为诗立传。传者,传通其义也。尔雅所释,十有九篇,犹云诂训者。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释言则释诂之别。故尔雅序篇云:释诂、释言,通古今之字,古与今异言也。释训,言形貌也。然则诂训学,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释亲已下,皆指体而释其别,亦是诂训之义,故唯言诂训,足总众篇之目。”在这段话中,孔颖达展示了他的概括历程:由“诂训传”概括为别名“注解”构成了一个术语,这是一次对学科认识的质的飞跃。又由“诂训”总括其对象:“通古今之异辞,辨物之形貌。”最后又加以补充道:“故唯言诂训,足总众篇之目。”可见,孔颖达在训诂领域中已初步进入了术语的确定及对象的划分领域中,已由具体的对象初步上升为抽象的概括了。可以说,到孔颖达这里,传统的训诂学观念已形成了。从孔颖达到清代乾嘉学派,这一观念一直流传了下来,时至今日,这一训诂学的传统观念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支配着许多人的工作实践。 训诂学现代观念的产生,要算是从黄侃先生开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