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972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 间 无 爱试论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形象 摘 要:母爱一直被认为是人类之爱的巅峰,但张爱玲却以母性之恶为切入点,从母亲的外在形态和内有精神两方面颠覆了传统赋予母亲的神圣性,揭示了母爱的另一存在实质,宣告了母爱的沦丧。张爱玲以其身世经历、生活阅历和个人感悟,营造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审视特征,反映了她对健康人性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张爱玲;母爱沦丧;异态;呼唤真情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坛,作家们对母亲大多是谐和的爱的赞美。冰心说:“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1(P25)同时期最富先锋精神的丁玲,在她的长篇小说母亲中塑造的也是个温柔善良而又豁达大度的传统

2、母亲形象。然而,在张爱玲创造的文本世界里,母亲头上却没有耀眼的神圣光环。一切一如她所言:“母爱这大题目,像一切大题目一样,上面做了太多的滥调文章。”“其实有些感情是,如果时时把它戏剧化,就光剩下戏剧了,母爱尤其是。”(张爱玲谈跳舞)长期以来文学中所建构的美好亲情在她的笔下轰然倒塌了。在张爱玲所建构的荒凉世界里,找不到对母爱的歌颂,没有温情,慈爱、关怀,母亲也罢,任何人也好,作为一个人,都逃不了人本质上的自私,虚伪,冷酷。她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都是一些“不彻底的软弱的凡人”(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她用自己的笔展示着一部没有悲壮,只有苍凉的女性哀痛史,刻画出一批自私、愚昧、病态甚至变态的女性群像。母亲

3、,在苍凉的光照下,也似一群缩小了的丑怪。 十八春中曼桢被姐姐、姐夫设计逼奸成功关起来后,她的母亲已觉察到曼桢的情况有些不对,但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就离开了。这固然是因为不方便说(有小陶在),但也不能做为她不言离开的合理解释。在面对曼桢的男朋友世钧后,虽然觉得“就像是见了自己人似的,几乎眼泪都要掉下来了”。然而她在拿钥匙时摸到口袋里那沓钱,便冷静了下来,在此,母亲自有其算计,虽是以牺牲一人成全大家庭,但对曼桢来说,母亲也过于残酷。“她母亲究竟是什么态度也还不知道,多半已经被她姐姐收买了。不然怎么她失去自由快一年丁也不设法营救?这一点是她最觉痛心的,想不到她自己的母亲对她竟是这样”(张爱玲十入春)。

4、 花凋中,郑夫人的算计更显赤裸裸,因为怕丈夫知道自己有私房钱而放弃挽救女儿的生命,金钱压制了血缘亲情,母爱萎缩消失。连环套中霓喜“觉得什么都靠不住,还是投资在儿女身上,囤积了一点人力最无人道的囤积。”(张爱玲自己的文章)抓不住丈夫,又抓不到钱,只能采取最无奈最末等的方式,为自己做一点长久的打算而不致于老无所养。流苏离婚后回到娘家是她唯一的生路。在一家人都嫌弃她,她哀哭着求助于母亲时,母亲对女儿的一番话,处处都是难为,处处都是顾全大局,处处都是精打细算,为了家族而牺牲女儿。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异态时代,生存需要压抑了亲子之情。母亲不再是儿女的庇护神,她们已无力担当甚至不想担当这一重任。在儿女心中,母

5、亲已不再可靠,母爱也失去了温度。人性本质中的自私与冷酷,连母爱都无法抵挡,荒凉感更显得浓重,无爱的主题也被明呈。 母亲魔性的极致便是曹七巧了。一个受黄金驱使的幽灵,变态自虐又恣意虐人。她为儿子娶亲纳妾,用鸦片将其拴牢身边;逼死两房媳妇:百般侮骂女儿,不惜以牺牲女儿的名声(抽鸦片)来拆散这桩婚事,直到毁了女儿和儿子一生的幸福。“在这样一个女人身上,不再有庇护儿女,关怀众生的崇高美丽,反而显现出令人可怖的丑陋、残忍。”(乔以纲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亲子之情消失殆尽。 除了对亲生母亲的丑化恶化,张爱玲在她的作品中对继母也刻意用了一番笔墨。传庆的继母“蓬着头,一身黑,(与聂父)面对面躺在烟铺上”

6、,言谈无不充满着挑拨和对传庆的厌恶(张爱玲莱莉香片)祝鸿才的女儿第一次出现就让曼璐生了恨意,顾太太“看到那孩子战战兢兢的样子,可以推想到曼璐平日相待情形,不觉暗自嗟叹”(张爱玲十八春)霓喜对待银官自是不消说。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如果没有金钱的压力,没有生存的逼迫,亲生母亲或许还有真心待儿女的一刹那,而后母却根本无从提到真爱。曼璐想着笼络好了招弟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霓喜善待银官是为自己有长久的保障。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母亲的母性被种种世俗的东西吞噬殆尽,母亲只会做切实的打算,母爱也被现实左右着,或者根本就没有母爱,连爱也是不存在的。她不同于那些唯美崇爱的女作家,比如冰心。冰心对爱特别是母爱的推祟众

7、所周知,她将母亲比做宇宙间爱的播种者,美的化身。母爱在冰心看来有神奇的魔力。超人中母爱成了疗救冷漠人心痼疾的良方,母亲沟通了人与人之间隔阂的心灵,母亲几乎是圣母的人间重现。我的朋友的母亲写了母亲的明理和大义。总之,冰心所描写的母亲,集伟大无私、慈爱宽容、坚韧善良,睿智明理、平和安详于一身,是爱与美的极致和升华,是人世间最优秀的代表。在她看来,母爱是人间最伟大、最纯洁无私的感情,母亲可以为儿女牺牲一切。是儿女“灵魂的安顿,是儿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2(025)但张爱玲却说,“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留情)对她而言,母爱同一切感情一样,经不起推敲。她对母亲这一角色,是站在

8、高处冷眼旁观的,这种带着审视性的观察,把母亲还原成了一个自私、冷酷的普通人,亲子关系还原成了普通的人与人的关系,充满周旋、虚伪与做作,剥离着爱的存在。无爱的荒凉与无助愈使这些母亲们苍白虚弱。 对张爱玲的这种塑造,我们不可简单地视为小说技巧,因为任何一类小说形象的出现都一定有作家深厚的生活根基做铺垫。张爱玲对母爱的失落体验得如此深刻,这与她的个人经历以及时代影响有极密切的关系。起初,跟所有的人一样,母亲对张爱玲来说象征着光明、温暖,一种理想的矗立,“我最初的回忆之一是我母亲立在镜子跟前,在绿短袄上别翡翠胸针,我在旁边仰脸看着,羡慕万分。”(张爱玲流言)这个在女儿最初记忆中需仰脸看着的母亲对女儿而

9、言也一直是高高的,甚至是辽远而神秘的”(流言),母亲在张爱玲四岁时就出国,直到她八岁时回国,一家人团聚。在母亲的坚持下张爱玲进入中学读书,从此张爱玲便开始了她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搬了花园洋房,有狗、有花、有童话书,有许多蕴籍华美的朋友。小爱玲坐在狼皮褥子上看母亲与胖伯母的表演,笑得滚来滚去然而好景不长,父母又开始争吵,每逢这时吓慌了的小爱玲和弟弟被吓慌了的佣人拉出去,提心吊胆地在阳台上骑脚蹈车,静静地不敢出声。后来父母亲协议离婚,母亲再度出国。母亲走后,张爱玲仍留恋于母亲的温暖世界里,在后来的回忆中她深情地写道:“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谛克的爱来爱着我母亲的。”(张爱玲流言)然而,张爱玲十七岁那年,

10、母亲回国,父女摩擦后,张爱玲逃到母亲家里,渐渐地,母亲务实的一面显露出来了,“我母亲提出了很公允的办法,如果要早早嫁人的话,那就不必读书了,用学费来装扮自己,要继续读书,就没有余钱兼顾到衣装上。”(张爱玲流言)母亲期望张爱玲做一个淑女,但张爱玲却对此道惊人地愚笨,让母亲不断失望。“看得出母亲为我牺牲了很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我也怀疑着。”(流言)渐渐地,在母亲家里,张爱玲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她一次次地想到“我不该拖累了她们(母亲和姑姑)”,且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在父亲家孤独惯了,骤然想学做人,而且是在窘境中做淑女,非常感到困难常常我一个人在公寓层顶的阳台上转来转去,西班牙式

11、的白墙在蓝天上割出断然的条与块,仰脸向着当头的烈日,我觉得我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被裁判着像一切惶惑的未成年的人,困于过度的自夸与自鄙。”(张爱玲流言)张爱玲虽回到了母亲的身边,却仍有一种空落落的情感充塞着她。因为许许多多现实的因素,母亲对她失望,她对母亲失望,一点一点毁了她们之间原本就高阔辽远的爱。对张爱玲而言,她失去了母亲便失去了心灵中最后的庇护,父母给她造成的心灵创伤,使她看透了亲情的脆弱、人性的自私,爱只是生存的补剂,这必然使她在意识中产生对父母的敌对情绪,而这种情绪尤以对母亲为甚。作为未成年的少女,她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压抑敌对情绪,继续依赖父母活下去。压抑的结果是使敌对情绪固

12、结于潜意识中,形成心理冲突,影响她人格心理的正常发展。自卑感、孤独无助感经常纠缠她,使她敏感早熟,过早地积累起对人和事的否定性情绪,渗透于作品中则是一种否定性的悲剧人生观和苍凉无奈的人生感慨。纵观她的一生,追寻的都是一种安全感,“家”的庇护,但她从未得到过她心灵渴求的羽翼,即便是在她如炽如火的华丽年岁里。因此,她在作品中夸张地塑造出这样一批母亲形象以表达自己缺乏母爱的弱势心理。母爱的失落也说明了张爱玲对母亲的深情呼唤和找寻人间真情的苦心,因为自身的经历,因此她才能塑造出那么一些失落了爱的人以及那些不健全的人性。她对异态人性的描写也表明她在寻觅健康、正常、有温情的人生与肯定的人性。 张爱玲是个远

13、离时代与政治的特异之人,却从未放松过对人生要义的苦苦思索与追求,对人性执着的挖掘,使她从战争与革命中脱越出来寻找一份独特的凄苦,母亲形象的坍塌是她对肮脏复杂、不可理喻现实的不可靠的深沉感慨。 她对母亲的异态塑造揭示出了造成人性扭曲、异化,母爱失落、亲情沦丧的时代与社会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一个新与旧,封建性与资本主义性杂糅交织的时代,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冲入人们的头脑,使传统的旧秩序摇摇欲毁,封建的人伦亲情关系变得苍白、空洞。然而,封建的腐朽文化虽然在崩溃,但它的残余影响仍在,而现代文明的冲击致使旧的旧得不彻底,新的新得不透亮。旧的封建性与新的资本主义性矛盾交织,构成一张惘惘的大网,

14、笼罩住了整个时代以及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张爱玲以其透彻敏锐的观察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杂乱与无奈,“日常的一切都有点儿不对,不对到恐怖的程度”(张爱玲自已的文章)。她笔下的母亲们便是在这样一种混乱无奈的状况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恐怖的极致便是曹七巧无力承受封建性与资本主义性的双层压抑而扭曲变异的特体。曹七巧的个性决定了她不甘心失败的失败者的命运,最终以儿女的幸福来殉葬,但究其根理,整个的原因还应归结为那个罪恶的社会。“人并非一定是邪恶的,只有当适合他成长与发展的条件缺乏时,他才会变得邪恶”。3(P208)曹七巧的变态,也是社会造就的。 张爱玲不仅在她那个时代,甚至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中都是特异独立

15、的。她对生活的真实描绘,炫烂奇彩的文笔、葱绿配桃红的悲凉、对母性的异态刻画,使她不同于同时代的众多女作家,成为特定的历史剪影。直到70年代,台湾“三三”派作家才追慕其后,以朱天文、朱天心、蒋晓云等为代表学习张爱玲之雕琢文字、模拟世情。80年代,大陆以残雪为突起一峰,以魔幻笔法暴露母亲 “污水”般的人性,表现出一种深度思索。后起王安忆继承张爱玲,以上海为背景,其长恨歌略似连环套,女性重于母性。总之,张爱玲之风可谓被泽流远,其对母性之恶的揭露可为中国文学史之新章。参考文献:1 2 冰心往事(一)A冰心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9903 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