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972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密 级:中图分类号:硕士学位论文 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观研究学位类型:学科(专业学位类别):作者姓名:导师姓名及职称:实践导师姓名及职称:学院名称:论文提交日期: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ativity of PostgraduatesType of Degree Discipline (Type of Professional Degree) 四号Times New RomanCandidate 四号Times New Roman Student Number 四号Times New Roman Supervisor and Professional Titl

2、e 四号Times New Roman Practice Mentor and Professional Title 四号Times New Roman School 四号Times New Roman Date 四号Times New Roman University 四号Times New Roma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与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3、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目 录Acknowledgments 摘要 1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1.1 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21.2 论文研究现状21.3 已有研究成果的基本内容和归

4、纳整理31.3.1 对白鹿原的肯定性评论41.3.2 对白鹿原的否定性评论51.3.3白鹿原研究的局限性61.4 研究方法与思路61.5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7第二章 女人在场的缺席者2.1 田小娥、鹿兆鹏媳妇、杨龟年家儿媳等宗法文化牺牲者形象82.1.1 田小娥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的“恶之花” 82.1.2 鹿冷氏:被逼疯的荡妇122.1.3 杨龟年家的二儿媳妇:蓝袍先生里的田小娥132.2 白灵、田芳等宗法文化反叛者形象142.2.1 白灵:天生反叛者的悲剧142.2.2 田芳妇女要成为自由的人162.3 白赵氏、白某氏、张淑娥等宗法文化践行者形象172.3.1 母亲慈爱的帮凶者1

5、82.3.2 白某氏生殖的工具182.3.3 张淑娥离不开丈夫的丑媳妇19第三章 文本中凸显的男权思想3.1 凸显女人的物性和工具性213.2 对女性采用美貌、贤良的男权审美标准233.3 对一夫多妻制的多角度再现和迷恋243.4 男性化的叙事视角与策略24第四章 女性解放任重道远4.1 男性作家在描写女性形象时的无意识反映264.1.1社会整体意识对作家创作的影响264.1.2妇女实际上的解放程度与观念上的解放不协调264.1.3男性作家们对女性形象的潜意识反射274.2作者自身创作的特点274.2.1作者对儒家传统模式的思考274.2.2地域特点284.2.3作者受历史社会背景限制29第五

6、章 结语参考文献34致 谢. 陈忠实小说的女性悲剧意识研究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为例湖南科技大学文艺学 罗婷 学号:11011101002摘 要巴尔扎克认为,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被誉为“民族史诗”的白鹿原中, 作者陈忠实想要传达的是他“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白鹿原叙述了清末至建国初期渭河平原大约五十年风云变幻的历史变迁,展现了一轴封建礼教下中国农村斑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在这个自足的白鹿原世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生动的、性格各异的女人,她们与其中的男人们一道共同构建了一个极具传统家族文化内涵的“关中世界”。 作为一部“具有史诗规模的作品”,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诞生到现在, 二十

7、多年岁月悠然而逝。围绕着它的激赏与贬斥, 赞扬与批判, 不绝如缕, 仅从字数上看, 就远远超过了文本本身数十倍。著名评论家何西来说: “白鹿原是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长篇创作领域所出现的难得的艺术精品, 经得起反复阅读, 反复咀嚼、深入批评。”蓝袍先生一直被认为是白鹿原的滥觞之作,白鹿原的创作契机是由蓝袍先生引发的,是对由蓝袍先生所引发、思考的命题更深入、更全面、更冷静、更理性的思索。笔者试图以白鹿原和蓝袍先生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作为切入点, 对作品的女性悲剧作一探讨。本文将从女性批评视觉解读陈忠实作品中女性的悲剧命运,预计将分三大块来写:一、如田小娥、杨龟年家儿媳般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被施虐者,不甘

8、受辱,大胆追求自由和爱情,却遭遇悲惨;二、如白灵、田芳般反叛封建宗法的现代女性积极革命,反抗传统,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三、如鹿兆鹏媳妇般传统本分,却成了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封建宗法制度社会中女性存在及其主体性的失落在此可见一斑,强大的社会与文化的力量,文明与愚昧、现代与传统观念的尖锐冲突在交织着。章显出现代中国妇女走向真正独立、寻求深层次解放的艰难和代价,女性解放的根本途径在于确立其自主自立的人格意识,唤起人们对女性生存的思考和关注。关键词:白鹿原;蓝袍先生;女性人物;男权思想;悲剧命运第一章 绪 论1.1论文选题的基本内容蓝袍先生中的徐慎行是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正像鲁迅先生所言,是“将美好

9、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一辈子生活在一种被铁箍死死地封锁着的压抑之中,使人几乎透不过气来。阅读文本,很容易感受他人生每一阶段灼伤的灵魂、血的心声,小说背后,是作者陈忠实一双含情脉脉的噙着眼泪水的眼睛,在阅读的同时,也会不断产生此伏彼起澎湃激荡的震撼!站在女性视角仔细读来,却不难发现许慎行每段令人压抑的悲剧遭遇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在推动、激发,男主人公的经历同样反衬出与其有关联的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在对许慎行怒其不争的之后,更多的是对田芳、张淑娥等人的同情和哀叹!而在白鹿原这幅揭示民族秘史的长卷中,也描绘了许多美丽、温柔、贤惠、勤劳的女性,可是,在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男性统治的宗法社会中,生理的弱势注定了

10、她们命运的不幸,地位的卑下铸就了她们生存的凄苦,纲常的残忍钳制了她们欲求的满足。这些女性已经不是被当作一个生命而存在,而是被当作无生命的物质,从肉体到精神走向全面的物化。女人的悲剧,很大程度上由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封建观造成的,而田小娥和鹿冷氏这两个观念截然不同的女性,却同样惨死在封建制度下,透露出封建社会残忍、吃人的一面。如鲁迅先生提出的“奴隶规则”,作品为我们呈现的却是没有谁能为女人定一个规则,因此,女人注定只能是最为悲惨的角色。白鹿原通过对历史中的人的描写,展示了人的历史;以对个体生命史的关注作为切入点,目的就是对民族生命史的历史性反思。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也是由人来演绎的,只有人,才能真实地

11、诠释我们民族的历史。本文力图通过对作品中几个主要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研究,以个人生活演变,管窥民族历史演进,展示民族秘史,思考民族命运。白鹿原的悲剧意识体现在人的本质追求与封建礼教的矛盾冲突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吞噬,一个个纯洁的灵魂被扭曲,这是人性追求与现实的悲剧性矛盾更为具体、更具文化色彩的展示。而这些悲剧又大多集中表现在白鹿原中一个个典型的女性形象上。1.2 论文研究现状“至今确凿无疑地记得,是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写作,引发出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欲念的” 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 M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8陈忠实在其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开篇就这样写道。由此可以认为,八万

12、字的中篇小说蓝袍先生是白鹿原的发轫之作,是陈忠实小说创作发生嬗变时的转型之作,大多在研究白鹿原时作为参考、推衍的对象,少有专门研究论述的,即便有所提及,也大多从儒家文化、乡村知识分子境遇等角度解读文本,在对文本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上基本是一片空白。而白鹿原作为二十世纪90年代中后期长篇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在当代文坛的影响意义深远,“是上一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能够反映那一时期小说艺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 何西来:白鹿原评论集序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 “小说以家族的兴衰反映民族与时代的风云变迁,艺术风格悲怆雄沉、开阔大气,以厚重的历史感、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复杂的人

13、物形象,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杰作之一,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高度赞誉。”如果把这部小说置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语境里来衡量,不管思想高度还是其审美价值,都具有独特的、不可取代的地位。即便与同时代小说创作中的那些有影响力的作品相比较,白鹿原这部作品也是独树一帜。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讨论、研究的热点。当前,对白鹿原这部作品的研究集中在小说人物形象分析、文本的文化内涵讨论、作品语言艺术分析、小说的民俗和地域文化研究、小说与其他相关作品的比较研究、对作品的艺术技巧和文化内涵的研究等,研究成果丰富、数量巨大。由此可见作品的独特魅力和经久不衰的影响力,白鹿原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包括思想、

14、文化、政治、伦理、社会历史,民俗风习、人情人性等,以及非常成熟的艺术技巧,包括结构、叙述、语言运用等为批评家们提供了评说的对象,经受住了学术界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开掘、阐释和发挥,也只有经典的作品才经得这样的推敲和批评。伴随着学界的全方位解读,白鹿原越发显示出耀眼的魅力。关于白鹿原的研究现状,目前已经从最初的人物研究、地方民俗民风研究、作品叙事模式研究等传统的几大研究领域,逐渐向方言研究、阐释学、叙事学、新历史主义、文化比较、文化神秘主义、性爱文化等领域扩展。甚至陈忠实发表的白鹿原写作手记连载系列,也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不少评论家都从文化的视角,着重开掘这部作品所包蕴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质素。

15、雷达、李小巴、黄国柱、董之林等人都探讨过自鹿原的地域文化特色问题并将其誉为史诗。评论界或将作品与真实历史相对照,或与从前类似题材小说相对照,都对陈忠实秉笔直书的史家心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普遍认为白鹿原这部作品较好地展现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十分宏伟壮阔,人物形象丰满深刻,总体审美特征具有崇高的品格,包含着史诗的因素。李小巴的和它的叙事形式、陈思广的谁是白鹿原)的关捩对白鹿原进行了叙事学的研究。费秉勋的谈自嘉轩、陈思广的谁是中的关捩黑娃形象的叙述学研究等是白鹿原人物性格研究方面的代表文章。陈涌在关于陈忠实的创作一文中对田小娥的悲剧命运给予了深刻分析,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李星在世纪末的回

16、眸中认为“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也是最后一个男子汉。在他身上包容了伟大的中国文化传统全部的价值。”此观点也基本得到人们的赞同。1.3已有研究成果的基本内容和归纳整理白鹿原这部卓越的长篇史诗性作品的问世,使寂寞而黯淡的文坛一下子又热闹起来、明亮起来。 李建军:一部令人震撼的民族秘史 J 小说评论,1993,4整个文学评论界也以久违了的热情给予肯定与称赞,评论专著也随之涌现。几部著名的评论专著都从宏大的视角给白鹿原以高度评价:郑万鹏将白鹿原视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总结”,李建军将白鹿原冠以“一部令人震撼的民族秘史”的称号,而(白鹿原评论集更是收集了此前海内外众

17、多知名评论家的经典评论,充分证明了白鹿原的出现,使得其时略显寂寞的文坛与评论界出现了罕见的“双赢”局面。而蓝袍先生这部让陈忠实对白鹿原有了始料不及的创作欲望的中篇小说同样进入大家的视野,纷纷从其文学创作的转型、民族命运的思考、儒家文化之探寻诸多方面进行评论,但全都是联系着白鹿原一起分析。由此看来,白鹿原与蓝袍先生一脉相承,而白鹿原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厚,艺术技巧更加成熟。对白鹿原的评论文章数量庞大,下面试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做一综述,在这些具体评论中探视白鹿原的研究成果以及文学批评的视野景观。1.3.1对白鹿原的肯定性评论其一,白 鹿原最能吸引人的要属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各具特色的性格特征。公炎冰

18、说:“白鹿原这部现实主义长篇巨制精心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是白鹿原叙述的中心,是故事的主角和解说,通过他们各自命运的浮沉变迁来展示这个民族的隐秘历史。” 公炎冰:踏过泥泞五十秋陈忠实论 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7何启治说:“白鹿原的巨大魅力来源于它所塑造的许多丰满而鲜活的,乃至堪称为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小说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的结构框架中,它始终以人物为叙述的中心,通过人物命运的变迁来展示民族历史的演变。”。 艺海双桨名作家与名编辑 G 见:何启治:从古船到白鹿原M 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3书中的主要人物如白嘉轩、黑娃、朱先生、鹿子霖、白孝文、鹿三等,全都不乏精彩

19、独到的评论文章,这些堪称经典的艺术形象,以其新颖独特的性格特征,变幻莫测的命运轨迹,吸引了众多读者、评论家的眼光,这也正是这部洋洋五十万字的长篇巨制魅力之所在。其二, 白鹿原是一部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作品,绝大多数评论都采取了文化的视角,着重于开掘这部作品所包蕴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质素。首先,白鹿原提供的并非一种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画卷,而是有非常具体的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的画卷。孙豹隐认为白鹿原“剖析这块土地上的人种特点、生存形态、社会性格,使作品散发出相当的文化韵味,呈现出一幅关中历史、文化艺术、民情风俗长卷。”其次,白鹿原诞生于中国的文化思想界弥漫着一股反思气息的上个世纪之末,因而,白鹿原

20、也成为这一反思潮流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何西来说,“作家有了更为开阔的大文化的视野,在这样的视野之下,许多过去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的东西,充实到艺术的画卷中来了,许多过去根本不可能看到的那些深隐的,乃至多少显得神秘的层面、因素和意义,终于开掘出来了。”这样,白鹿原以其引人入胜的地域文化,发人深省的反思文化,包蕴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作品多角度解读和深层次开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三,陈忠实在具体的家族叙事中,贯穿了其历史主义观点。他的“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使我们对人、对历史、对民族命运进行了重新思考。评论家们注意到,作家陈忠实是通过对历史中的人的描写,展示人的历史心灵史和生命史。他以对个体生

21、命史的关注作为切入点,目的就是对民族生命史的历史性反思。著名评论家白烨说:“陈忠实还是把白鹿原作为近现代历史替嬗演变的一个舞台,以白、鹿两家人各自的命运发展和相互的人生纠葛,有声有色而又是有血有肉地揭示了蕴藏在“秘史”之中的悲怆国史、隐秘心史和畸态性史,从而使作品独具丰厚的史志意蕴和鲜明的史诗风格。另外,陈忠实秉笔直书的史家心态,把“作为历史的真实活脱脱地呈现给作为读者的后来人,令其品味昨日,审度今朝,透析明天。显示出了白鹿原的史诗价值。”正是作家陈忠实的史诗性追求和评论家们切中肯綮的评论,使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商品化语境下日益追求个人化写作的作家作品相形见拙,使得渐行渐远的关于民族、国家的宏大

22、叙事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也让我们有了构建民族“宏大叙事”的信心。其四,白鹿原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是盛开于比较文学中的一朵经久不衰的花。李建军选择两部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作品白鹿原和静静的顿河,以景物描写为对比点,进行取异比较。郑万鹏认为白鹿原与托尔斯泰的史诗小说一样,具有一种有别于封闭性结构的开放性结构,而正是这种开放性结构使作品始终保持生命的运动、变化、发展状态。朱水涌从叙事学角度把白鹿原与红旗谱进行比较,比较出了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历史叙事和叙事风格。孙先科通过白嘉轩、姚士杰和小娥、素芳这两组人物的对比,认为白鹿原与创业史这两部经典作品存在着“互文”关系。吴正一认为,

23、同为家族小说代表作的白鹿原与尘埃落定,以渗透着美学辩证法的人物描写,深刻地展示了历史和人生的命运,透露着文化反思的气息。数十篇的比较研究评论文章,充分证明了白鹿原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本土传统文化,而且吸纳了丰富的外国文学写作手法,为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成为当代比较文学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五,性描写。作者陈忠实坦言,他在传统的性封闭和西方性解放中间无法回避。因而,他为自己确定了两条准则,把性撕开来写。一是作家自己必须用一种理性的健全心理来解析和叙述作品人物的性形态性文化心理和性心理结构;二是不以性作为诱饵诱惑读者。屈凌泽说:白鹿原中的性描写首先不是真正的性文学。它们不是为了性刺激、

24、性诱惑,更不是为了作者和读者的性满足而存在的。它们作为形象系统中的要素,与整体沉重严肃的叙事风格无论在纵的方面还是在横的方面都还衔接得和谐自然。更重要的是它们不像是某种点缀,而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白烨说:“白鹿原里少有缠绵徘侧、催人泪下的情与爱,有的多是缺情乏爱的性发泄。尤其是通过白嘉轩的冷待女人和小娥的放纵沉沦,作者实际上向人们揭示了白鹿原人们游离了性爱本义的畸态性史。”梁亮说:“白鹿原也有不少性的描写,不过都是基于情节需要。” 梁亮:从白鹿原和废都看大陆文学J 交流,1994年 第1期虽然如何区分性文学与严肃文学,怎样划分文学作品中性刺激、性诱惑的界限,以及严肃文学如何确定性描写的

25、量与度等问题,仍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但绝大多数评论家仍能持肯定观点。上述五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白鹿原的肯定性评价,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白鹿原自问世起便好评如潮,但是,它的接受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1.3.2 对白鹿原的否定性评论其一,在人物描写方面,刘骥鹏认为 白鹿原存在着几处瑕疵。他通过举例阐述了以下几个观点:个别对话描写粗疏;违背生活逻辑;细节雷同,缺乏创新;前后矛盾,缺少照应。其二,袁盛勇从文化的视角否定了白鹿原。他认为,白鹿原并没有提供富有现代人文价值的文化观念,并没有最大可能地开掘人物灵魂的深度,它的成功在于以貌似丰厚沉静的鲁钝品性回应了九十年代文化民族主义的主潮。回归传统既成就

26、了它,也埋葬了它。从这一角度言,白鹿原无疑是一部资质平庸的作品。 袁盛勇:白鹿原:回归传统的平庸 N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1其三,金惠敏从性描写的角度否定了白鹿原。她说:“白鹿原、废都的制作者(包括有意或无意的作者)绝对是商战的高手,他们以严肃文学作挡箭牌,遮护了地摊文学所充斥的性、色情。可以说,没有白嘉轩与七个女人的做爱过程和田小娥的淫荡,就没有横行书摊的白鹿原。今天的白鹿原、废都是为性而轰动,是诱发读者性幻想的轰动。它们的轰动都不是文学的轰动。” 金惠敏: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从白鹿原、废都谈起 N 文论报,1993,11,6其四,孙绍振从作品人物、语言以及作品的史诗性质等方面对白鹿

27、原及相关评论给予完全否定。他说:“其实白鹿原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部在艺术上失败的作品,它的失败就在于它的概念化、人格理想化。白鹿原被许多艺术悟性不足、鉴赏力很薄弱的评论家当做如史诗般来鼓吹,甚至被电视台当做中国小说走向世界的一个标志来宣传,实在是评论界在艺术鉴赏方面的一次大出丑。中国评论者在对白鹿原的这种粗糙和笨拙居然表现得麻木不仁,实在是令人齿寒。” 孙绍振: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1其五,傅迪从作家的历史观、文化心理以及性描写等方面分析了白鹿原及其评论。他认为,这部作品“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缺陷”:1、作家“非历史主义的历史观”;2、“浓墨重彩讴歌了传统的宗法文化

28、”的文化心理;3、“投入了过分的热忱,赋予了过多的篇幅”的性描写。傅迪据此对白鹿原及其评价予以完全否定。1.3.3白鹿原研究的局限性从以上的研究综述中可以看出,尽管有些评论文章难免失之偏颇,但客观、肯定的评价仍是主流。同时,正是这些相同、相似甚至相悖的评论,使文学评论的格局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文学与评论的共同进步与繁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白鹿原的评论文章数量极多,但对 白鹿原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上述几个主要方面,因而,对于这样一部具有史诗性质的大部头来说,难免会有某些疏漏甚或空白。例如,通过创作主体的研究,分析白鹿原的地域文化特点,剖析作家的心灵历程;通过地域文化的特色解读人

29、物的性格命运;在有关白鹿原史诗性质的研究中,多重“史”,而“诗”的方面却相对薄弱;作家陈忠实虽极具关中特色却让人耳目一新的语言风格等等,都还是有待深入开掘的。然而,我们相信,白鹿原所引发的多元互补的评论格局一定会大大激发评论家、学者的研究兴趣,白鹿原也会以它的独特魅力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驻足流连。1.4研究方法与思路论文以辩证思维方法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论,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归纳、演绎、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方法。归纳,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是

30、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的结论、概念的思维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概念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从中找到事物的本质。综合则是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组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论文将通过上述研究方法,采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对有关资料及文本进行研究。通过深入、系统的分析,阐释自己的观点,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1.5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长篇小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自问世起,便引起了学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很多著名评论家纷纷发表评论文

31、章,阐释自己的观点;专门的学术论著也相继出现,有的评论家甚至把白鹿原研究的热潮称为“白学”(郑万鹏语)。白鹿原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家陈忠实也因此而名声大噪,“最终被公认为描摹巨大民族悲剧的圣手,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之一”。 何启治: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 J时代文学,1999,3时至今日,白鹿原所引起的轰动非但从未停止,相反地,越来越多的人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给予白鹿原以重新解读,其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承载了各式各样的欣赏与批评。众多的文学评论家纷纷发表评论文章,依据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多方面、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为文艺批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就目前所搜集的资料来看,评

32、论文章较多地集中在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从文化角度透视作家的民族意识以及就作品的史诗性质反映作家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等方面,而把白鹿原作为一部人物悲剧加以研究的,尤其是以女性形象悲剧为主题研究的,只散见于部分论文,且多是一笔带过,并不能成为系统。以致无论是论文数量还是议论篇幅,都使得这一方面在沸沸扬扬的“白学”研究中显得略逊一筹。而蓝袍先生的研究评论文章甚少,对其女性形象的分析几乎空白。同时,虽有部分文章能够涉及到 白鹿原、蓝袍先生的人物悲剧命运,但多数只停留在人物悲剧性结局的浅层意义。从这一角度看,有关白鹿原人物悲剧评论的薄弱更无法深刻揭示作家陈忠实“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因而本文力图通过

33、对作品中几个主要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研究,阐释作品的悲剧性和悲剧意义,以个人生活演变,管窥民族历史演进,透视作家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第二章 女人在场的缺席者陈忠实小说虽然属于典型的以男性为核心的男性化叙事文本,在白鹿原、蓝袍先生中却有着数量众多的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反叛或顺从,或抗争湮灭或胁从帮凶,但在封建社会里,在男权中心主义者那里,她们始终做为一个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被彻底地物化了。她们要么是供男性发泄欲望的工具,是证明男性力量强大的客体;要么是维系人类生存繁衍的传宗接代的符号;要么以死抗争,用绚丽而短暂的生命证明其失败的必然结局。女人的存在,

34、只有在她们成为泄欲工具或是生殖工具时才有意义。从女性的种种悲剧里,目的不仅仅是看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残酷迫害,揭露封建社会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在现时在当代,如何推进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让整个社会散发出人性的光辉。2.1田小娥、鹿兆鹏媳妇、杨龟年家儿媳等宗法文化牺牲者形象 在白鹿原、蓝袍先生中有一批被侮辱被牺牲的女性形象,她们本性善良,追求的也只是简简单单的平常生活,却在宗法礼制的压迫下,人性发生扭曲,在活着的时候受人欺侮,甚至死去仍遭唾弃。2.1.1 田小娥生的痛苦、活的痛苦、死的痛苦的“恶之花”白鹿原上的白鹿村, 始终上演着白、鹿两姓关于家族统治权的明争暗斗, 以及几个年轻人迥异的成长轨迹。田

35、小娥虽是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却成了这些错综矛盾的交叉点和催化剂之一。在众多女性形象中, 也是最成功最具有典型意义和悲剧价值的。田小娥的一生尽管短暂, 但却有戏有味, 耐看耐嚼, 满足了读者的现实审美需求。她的性格在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下一变再变, 艺术上成就了一个富于立体感的圆型人物形象。作为一个旧式中国农村妇女, 田小娥毫不例外地要依附男性生存, 这样, 与五个男人的情感纠葛就铺延了她可怜可悲可恶可叹的一生田小娥是落第秀才的女儿, 风华正茂青春美貌却嫁给了六十多岁的清末武举郭老爷做妾。郭家虽然是大财东, 却没有仆人使女, 于是身为小妾的田小娥就理所当然地成了郭举人和大女人役使的奴仆: 做好三

36、顿饭, 用紫红色的核桃木漆盘端进窑洞, 晚上提尿盆, 早上倒尿水, 甚至三伏天也不许住进凉爽的窑洞。更令人作呕的是, 郭举人娶她并不是想给予她家庭的温暖和丈夫的关爱, 这个“ 小女人”被迎娶的全部目的就只是给郭举人“泡枣”, 仅仅被当作一种泄欲和帮助郭举人延年益寿的工具。躁动的青春被无情地压抑着, 没有男欢女爱, 没有体贴关心,华丽外衣下包裹的是一颗寂寞和愁苦的心。身居下贱, 遭受着精神和肉体双重蹂躏的田小娥进行着无声的反抗。她渴望解脱, 渴望正常的婚恋生活。而此时, 诚实勤快的青年长工黑娃的出现, 无疑给她死水般的“ 囚徒”生活带来了一线生机。这个刚走出家门闯荡谋生的年轻人, 似乎就是她梦寐

37、以求的幸福生活的象征。于是, 黑娃就成了她注目的对象。黑娃是白鹿原上长大的穷孩子。他心地善良, 却又不失顽劣。他同情田小娥的处境, 更视美貌的田小娥为天人。彼此的怜爱和渴求使两颗年轻的心激荡出情爱的火花, 最后达到了灵与肉的结合。黑娃的爱情, 给了田小娥冲出牢笼的勇气, 她向往着身心的自由, 她忍不住声泪俱下:“兄弟呀, 姐在这屋里连只狗都不如! 我看咱俩偷空跑了, 跑到很远的地方, 哪怕讨吃要喝我都不嫌, 只要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 陈忠实:白鹿原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68页偷情败露后, 郭举人的一纸休书把她推到了丢脸丧德、任人唾弃的弃妇境地。最后, 连生她养她的父母也不要

38、她了, 因为她破坏了那个男权社会的道德准则, 是一个不守“ 妇道”的“婊子”, 人见人厌。痴心的黑娃毅然把田小娥领回了白鹿原。一石激起千层浪。田小娥的到来,在黑娃家里乃至整个白鹿村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仁义”白鹿村森严的族规容不下名声狼藉的田小娥, 于是乎公公拒认、祠堂不纳、村人耻交。就这样,他们被赶到了村边的破窑洞里, 失去了作为白鹿村民的基本权利和资格。但是她却毫不气馁, 怀着对爱情,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开始用勤劳和热情去营造自己和黑娃的一个家。黑娃起早贪黑做活计, 田小娥在家纺织做饭, 小两口过起了小日子。田小娥生平第一次真正有了做小媳妇的感觉,“此时的田小娥形象是令人同情的, 她对生活

39、的勇气甚至还有些让人钦佩。”但是田小娥是因为偷情被休的,这样一个不守“妇道”的人是当时封建传统文化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当她鼓足勇气和黑娃私奔到原上时,迎接她们的却是如“庭院里的一泡狗屎”一样的唾骂,连一向厚道老实的鹿三也“从第一眼瞧见儿媳妇就疑云丛起”,白嘉轩也只搭眼一瞅就断定“这女人不是居家过日子的女人”并警告黑娃“拾掇下这号女人你要招祸的。”就这样,她们被赶到村边的一孔破窑洞里,失去了在白鹿原社会中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资格。但她们并没有向封建礼教屈服,怀着对爱情,对自由的追求,她们用勤劳,用热情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家。这个时候,田小娥人生的理想不过想当一个名正言顺的庄稼的妻子,陪同黑娃过着自己

40、幸福的生活,她的反抗是不自觉的,有限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田小娥和黑娃甜蜜厮守的家庭生活随着轰轰烈烈的“农协”运动失败画上了句号。黑娃作为农协的主要成员, 公开地站到了封建势力的对立面。大革命失败后, 黑娃成为二号通缉犯。面对国民党地方政府的抓捕, 黑娃无处藏身, 最后只得上山作了土匪。黑娃走了, 作为妻子的田小娥一个人生活在周围满是敌意的孤零零的破窑洞中, 没有生活来源没有依靠没有人帮助, 有的只是鄙视和不齿, 只是“小婊子”之类的辱骂。田总乡约的威逼利诱让田小娥心神不宁, 在白鹿村戏场的示众毒打和万人指骂让田小娥惊恐害怕。田小娥像一头受惊的小鹿在空旷的原野被猎人包围着。小娥开始了她最为悲惨

41、的人生,她成了任人宰割的一块肉。为了保护黑娃, 为了自己的生存, 这个到处受排斥鄙视的孤苦伶仃、面容姣好的女子, 一步步走进了好色成性的白鹿仓乡约鹿子霖用欺骗、利诱织就的一张网。迫于鹿子霖的淫威, 加上对黑娃的完全绝望, 对孤独无依生活的恐惧, 使她慢慢地不由自主地抓住了鹿子霖这根救命的稻草, 在他的暗中庇护下过着一种舒心快意的生活, 心甘情愿地作了鹿子霖满足淫欲的“相好”和对付白嘉轩的工具。在这里, 田小娥已经由最初的可怜, 一步步滑向了堕落的深渊, 开始变得可悲。随着情节的发展, 她越来越偏离原来的性格轨迹, 在道德天平上走向了“恶”的一面。小娥求鹿子霖救黑娃,然而鹿子霖试计哄骗,迫使小娥

42、以肉体相报。为了黑娃,“她虽出于无奈,但也带有出卖性质”。她曾为此感到羞怯。当鹿子霖给她银元时,她突然缩回手:“不要不要不要!我成了啥人了嘛?”这里可以看出她的本性中善良、正直的一面。她为了救丈夫而作出的牺牲也是令人感动和敬佩的,但继而与鹿子霖逢五或逢十的淫乐,就显然出格了。但也不能完全看做小娥本质上的道德败坏,而是有多种缘由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诸如摄于鹿子霖的权势,也是迫于生计,需要靠守,因为毕竟她是个孤苦的妇人,还有软弱、缺乏独立的一面。也因为长期充当郭举人的性奴隶,造成心理严重扭曲,致使抵御能力差,自重自爱意识淡薄。从根本上说,鹿子霖对小娥的占有,不仅是对她肉体上的肆意蹂躏,更是对她人格尊

43、严的严重践踏。在封建时代,妇女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她们在这方面的遭遇和伤害更为突出、更为深重、也更具普遍性。而后来小娥被利用以性为武器去害人,不仅害了别人,最终也葬送了自己。这个悲剧是从小娥听从鹿子霖的唆使,诱骗和惩治狗蛋开始的。狗蛋是个有点淫疯的游荡子,他痴迷小娥的姿色,当他发现鹿子霖和小娥的奸情时,也想趁机占点便宜。可是鹿子霖怎能忍下这口气,于是设下圈套陷害狗蛋,结果连小娥也一起出卖了。“仁义白鹿村”哪能允许这类见不得人的风流事发生,族长白嘉轩当即作出毫不含糊而又坚决的反应。在祠堂按乡约条文和族法条律用刺刷严惩了小娥和狗蛋。在白、鹿两家的冲突中,田小娥充当了性工具。鹿子霖的意图是让小娥去引诱白孝文,以达到“尿到族长脸上”之卑鄙目的。而按族规对田小娥的惩罚种下了她对白嘉轩父子的仇恨, 致使她被人摆弄受了委屈却没有接受教训,又被鹿子霖引入更大的阴谋之中。她彻底撕破面子, 投入了鹿子霖的怀抱,甘受鹿子霖的指使引诱白孝文。白孝文是族长白嘉轩的长子, 也是默定的族长继承人。在父亲“耕读传家”思想的规缚下, 他知书达理, 堪称旁人表率。为了给白嘉轩致命的打击,鹿田二人合谋, 利用猥亵下流的手段捕获了他们的猎物白孝文。孝文的堕落使白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裂变, 良知未泯的田小娥没有丝毫报复后的快感, 只觉得自己是“真正地害了一回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