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与专才 辩论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1977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才与专才 辩论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通才与专才 辩论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通才与专才 辩论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通才与专才 辩论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通才与专才 辩论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才与专才 辩论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才与专才 辩论稿.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才除了精通一门技术外,难道什么都不懂?举个例子:海尔,中国最早走出去的企业,平均每天有一个专利,那么这是通才能做的到的吗?再说微软:每天的技术更新让人目瞪口呆,这是通才能做的得的吗?我不否认,通才有优势,但决不可能比专才更有优势!2.如果你是个通才,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方便很多。比如你能做秘书、广告策划、编辑、教师、程序员,但是都不是很精通,然后你被个公司聘为秘书,虽然对这个不是很专,可是做着做着不就有经验了么?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哦慢慢地也就对秘书工作精通了。再退一步说,就算你一开始因为不熟悉秘书工作而被第一家公司炒了,可是你还是已经有了一份秘书工作的经验了嘛再去应聘的时候不就有说的了么3.如果你

2、是个考古学的专才,对这方面的东西比较了解,但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呢?只有去天天挖尸体吧4.既有广泛的知识,又有独特的技能再说一下顺德现代化建设的问题,顺德现在需要的是管理型人才,也就是通才才能促进现代化建设。再就是双方的陈词正方:大家好!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呢?要看他们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简单说来,通才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变动的能力强。好的!谈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

3、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不是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第二、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

4、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突破和进取更需要通才。再次、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才流动频繁。美国人一生之中要变换工作7到8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们发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这个时候,多种技能的通才是不是要比那些只具有一项技能的专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呢?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

5、,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最后我有两点需要指出:第一、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否则世界上没有通才了,对不对?第二、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否则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通才了。此二点容易混淆,敬请对方辩友注意。谢谢!反方: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首先非常感谢对方辩友为通才和专才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定义。只不过我们的专才被对方辩友看得很扁,我们的专才只是小小的一个专业领域的才,而不知道其他方面的东西,是一个窄口径的才,而不是一个宽基础

6、的才。这样的才不叫专才,专才是建立在广博基础之上在某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只有这样的才,才叫才!不然的话,恐怕连“才”都称不上。那么今天既然比较专才和通才,我们就必然要知道,专才和通才之间有相对的优势。专才是指某个领域的专门高精尖人才,而通才是指多个领域之间的通用人才。两者有相对优势,专才相对于通才的优势在于他的知识更加精深,专才比之于通才,他的劣势在于他的知识不如通才广博。只有在这样有长有短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讨论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那么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呢?我们看看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特性。对方辩友说得很好,现代社会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系统,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巨系统。首先、分

7、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这一点对方辩友也看到了。那么我说第二点、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想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合作谁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了,现代社会当然更需要专才了。第三点、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知识大爆炸的社会有什么特征?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

8、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能力和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不能穷尽一生来同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专才成为需要也成为了必然。对方辩友的论证其实恰恰说明了专才的重要性。我方认为,现代社会对专才有着史无前例的渴望,因为只有专才,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因为只有专才,才能够推动这个社会不断向前,因此我方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谢谢 0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专才,也就是人才 如果什么都通什么都懂的话那么他就不是人才,是全才,是全的分开人中之王 0 mengmeng2008ABC 2009-2-25 8:35:11 125.34.58.* 举报 不是不想给你材料,而是实在给不了,试想如今的社会

9、你什么都知道点,而不精,大家都不如此,用人单位谁还用你呢?还是专才,即对某一项精通,这就是人才。 0 这样的辩论最好早些停止,没啥大用。 0 xiaotaideng2009 2009-2-25 23:30:06 222.135.50.* 举报 送你一句话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专才,也就是人才 如果什么都通什么都懂的话那么他就不是人才,是全才,是全的分开人中之王 辩论时要驳倒对方所有问题而问题往往是发散的所以只有通才,才可 0 突然眼前1黑 2009-10-12 18:46:27 219.149.52.* 举报 中国经济现代化已经走过160年历程,经历了工业化起步、局部工业化和全面工业化三个阶段,也

10、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乱的摧残;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无奈,也留下诸多的经验和启示。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全面总结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只能非常简要地谈谈几点认识,为后面的战略分析做准备。 首先,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一种追赶型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现代化并不是一种“自然演化”,而是人为的和被迫的。这也是经济现代化的后行国家的普遍现象。这种经济现代化,学习和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非常重要,但不可能完全重复先行者走过的路,因为先行者和后行者的国际环境以及自身条件差别非常大。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经济现代化不是一种经济自觉行为,而是一种面对生存压力的经济对策。这种经济现代化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

11、,中国经济现代化遵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中国经济现代化包含国民经济的全面工业化、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增长和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等。但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行国家之中,没有一个国家具有中国的人口规模。事实上,目前的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约为9亿,比中国人口少了4亿。所以,中国经济现代化面临更多的挑战。 其三,中国经济现代化是世界经济现代化的组成部分,不能离开世界经济。中国经济现代化出现了三个快速增长时期,它们分别是19世纪后期(18701895年)、20世纪早期(19121936年)和20世纪后期(19782001年)。这三个时期都是中国实行开放经济政策的时期。当然,第一个阶段的开放是列强炮舰压力下的局

12、部开放,第二个阶段的开放是政府无力管理下的无序开放,第三个阶段的开放是政府有效管理下的有序开放。虽然中国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但三次开放都给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活力。 其四,计划经济不是经济现代化的有效模式。在绝对多数时间里,中国经济现代化是政府主导的。洋务运动时期的工业化是官僚督办的,民国时期的工业化是官僚督管的,新中国前40多年的工业化是政府计划的。历史已经证明,计划经济模式是低效的,官办工业化是不成功的;同时,没有政府合理干预的追赶工业化,同样是不可能成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神话在20世纪初已经破灭,计划经济的模式在20世纪末已经失效。政府有限干预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已经被证明是经济现代

13、化的理性模式。 其五,战争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有巨大破坏作用。在中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有数百次之多。每一次战争都对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而且延误了经济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外国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例如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都对中国经济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负作用。“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二十年时间。” 其六,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三百年里,中国丧失了三次经济现代化的良好机遇。中国是经济现代化的后发国家,起步就比别人晚,丧失重大机遇,更是给中国经济现代化雪上加霜。赵德馨先生曾指出中国丧失了三次现代化机遇。 第一次是179

14、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763年前后,1825年英国议会解除机械出口限制,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散。1793年,也就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的第30年,英国国王乔治派使者访华,请求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拒绝与英国建立外交关系,使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晚了约70年。 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没有及时调整经济政策,反而用幻想来欺骗自己,拒绝去认识外面的世界,拒绝改变旧制。当时的欧洲,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18701913年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

15、家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尽管18601894年的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但这种工业化是被迫的和被动的。 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发生了以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技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国则接连发生政治运动,失去接受工业转移的机遇。 其七,中国经济现代化发生两次进程中断。 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中国工业化进程被战争所打断,工业化水平出现倒退(表3-5和表3-17)。大约到1952年才恢复到1936年的水平;日本对华侵略战

16、争,使中国现代化进程延误了20年。虽然战争阶段也有工业增长,那是为战争服务的。 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01977年),中国工业化进程被政治运动所打断,工业化水平出现倒退(表3-6)。在“文化大革命”前后,中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60年的41%下降到1968年的31%,1970年恢复到40%;工业劳动力的比重也从1960年的16%下降到1965年的8%,此后10年在10%左右徘徊,1977年才恢复到15%。 其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如果把人均GD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那么,2001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的国际差距十分显著(表3-

17、18)。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在100年左右,与德国等7个国家在80年左右,与日本等6个国家在50年左右,与葡萄牙等5个国家在30年左右。所以,中国要达到世界经济的先进水平和中等水平,都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艰巨的努力。 2、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历史不可以改变,就像我们不能改变出身。但是,未来可以选择,未来可以创造。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当然,理想必须建立在科学和事实的基础上。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将是全球化和知识化条件下的经济现代化,它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 (1)中国经济现代

18、化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优势至少表现在5个方面:首先,中国有民族复兴的强大社会基础;其次,中国有规模世界第一的人力资源;其三,中国有规模世界第一的潜在市场;其四,中国有规模世界第二的科技人力资源;其五,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劣势。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竞争劣势也表现在5个方面:首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其二,中国对国际市场的认识非常有限;其三,优秀的企业家群体和企业家精神尚没有形成;其四,中国人均资源(如耕地和水资源等)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五,中国还没有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3、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机遇和挑战 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机遇和

19、挑战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大机遇,更多来源于世界经济现代化本身。在世界经典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的三次机遇,中国都错失了。在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也将出现新机遇,并带来新挑战。 (1)21世纪中国济现代化的新机遇。21世纪世界经济现代化过程必定产生新的机遇,我们要很好研究,不能再错失。例如,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绿色经济和生物经济带来的新机遇,体验经济和文化经济带来的新机遇,等等。 (2)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新挑战。21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将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劳动生产率的持续和快速增长;从三元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农业的现代化;资源和能

20、源的持续供应,保持金融稳定;生态现代化,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经济全球化与维护国家利益。 过去的160年,是中国从沉睡到觉醒的160年。未来的100年,将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奋起直追并迎头赶上的100年。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新机遇,能够勇敢面对并战胜新挑战,那么,21世纪中国将实现经济现代化,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22世纪就将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它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JSAdams) 在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

21、系、(1962,与罗森鲍姆合写)、工资不公平对工作质量的影响(1964,与雅各布森合写)、社会交换中的不公平(1965)等著作中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侧重于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 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一种比较称为横向比较,即他要将自己获得的“报偿”(包括金钱、工作安排以及获得的赏识等)与自己的“投入”(包括教育程度、所作努力、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它无形损耗等)

22、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作社会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如下式所示。 0pIpOcIc 其中:O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 Oc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Ic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增加自己的收入或减小自己今后的努力程度,以便使左方增大,趋于相等;第二种办法是他可能要求组织减少比较对象的收入或者让其今后增大努力程度以便使右方减小,趋于相等。此外,他还可能另外找人作为比较对象,以便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2)Op/IpOc/Ic 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要求减少自己的报酬或在开始时自动多做些工作,但久而久之

23、,他会重新估计自己的技术和工作情况,终于觉得他确实应当得到那么高的待遇,于是产量便又会回到过去的水平了。 (1)OpIpOcIc 除了横向比较之外,人们也经常做纵向比较,即把自己目前投入的努力与目前所获得报偿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投入的努力与过去所获报偿的比值进行比较。只有相等时他才认为公平,如下式所示: 0pIp=0hIh 其中:0p自己对现在所获报酬的感觉 Oh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 Ip自己对个人现在投入的感觉 Ih自己对个人过去投入的感觉 当上式为不等式时,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 Op/IpOhIh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也会有不公平的感觉,这可能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2)Op

24、/Ip0hIh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人不会因此产生不公平 的感觉,但也不会觉得自己多拿了报偿,从而主动 多做些工作。 调查和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 大多数是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目前的报酬过低 而产生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酬过高而产生。 我们看到,公平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公平本身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上面公式中无论是自己的或他人的投入和报偿都是个人感觉,而一般人总是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人的投人估计过低。 第二,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上面的公平标准是采取贡献率,也有采取需要率、

25、平均率的。例如有人认为助学金应改为奖学金才合理,有人认为应平均分配才公平,也有人认为按经济困难程度分配才适当。 第三,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我们主张按绩效付报酬,并且各人之间应相对均衡。但如何评定绩效?是以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按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和付出的劳动量?是按工作的复杂、困难程度,还是按工作能力、技能、资历和学历?不同的评定办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好是按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用明确、客观、易于核实的标准来度量,但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做到,有时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 第四,它与评定人有关。绩效由谁来评定,是领导者评定还是群众评定或自我评定,不同的评定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由于同一组织内往

26、往不是由同一个人评定,因此会出现松紧不一、回避矛盾、姑息迁就、抱有成见等现象。 然而,公平理论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使等式在客观上成立,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不要按 旮独停 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环的主要杀手。 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如有的企业采用保密工资的办法,

27、使职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以免职工互相比较而产生不公平感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由于文献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同类型文献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献的级别、类型、特点等知识,对进一步做好文献检索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零次文献 这是一种特

28、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也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 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称一级文

29、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系统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

30、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 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

31、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的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通才,知识面较广博的人才。即在精通一二门专业的基础上,兼备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善于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人才。 专才,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专门人才。当代社会需要具有各方面

32、专长的复合型、应用型、涉外型人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扩大知识面,学好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完善自我,才能称得上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需要,也才能够使自己在当今社会中得到发展。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各个学科间联系变得非常的紧密。例如,你是软件工程师,就不仅要了解拥有的软件,还要了解生物知识,因为应用生物细胞作处理器的技术正在发展,由此可见博又比精好如果你始终抱定的那个目标是错的,你又将如何?我们一生都在选择目标,只是大小和远近的不同而已,但终极的目标只有两个:天堂和地狱。如果你经常在不同的目标之间

33、切换,并能从中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那么,脚踩X只船又有何妨呢?关于通才 一. 谈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 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 二. 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 三. 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不是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

34、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全才! 四. 来看看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突破和进取更需要全才. 五. 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才流动频繁.美国人一生之中要变换工作7到8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

35、我们发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这个时候,多种技能的通才是不是要比那些只具有一项技能的专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呢?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 六. 现在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否则世界上没有通才了. 七. 现在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否则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通才了. 八. 有一句话流传得非常广,叫做:综合就是创新,交叉就是创新,渗透就是创新. 九. 应聘中如果这个人,他的知识综合化,他的技能多

36、样化,他的适应能力又强,这就是需要的最合适的人选,也是更有力于社会发展的人选. 十. 首先有一个概念要明晰,就是细化带来的是什么?简单地应用系统论我们就能知道,细化带来的是对整合更高的要求.(取出一张纸)这是社会某一个具体的领域,现在它细化了(把纸撕碎).如果这个社会要求的不是每一个碎片各自为政,而是要求他们整合起来,发挥共同的作用,那么首选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将他们合起来.综上,全才更能是社会需要的主导. 通才,知识面较广博的人才。即在精通一二门专业的基础上,兼备其他方面的知识,能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善于进行综合性研究的人才。 专才,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专门人才。当代社会需要具有各方面专长的

37、复合型、应用型、涉外型人才,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既要学好专业知识,又要扩大知识面,学好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完善自我,才能称得上人才,才能适应社会需要,也才能够使自己在当今社会中得到发展。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各个学科间联系变得非常的紧密。例如,你是软件工程师,就不仅要了解拥有的软件,还要了解生物知识,因为应用生物细胞作处理器的技术正在发展,由此可见博又比精好如果你始终抱定的那个目标是错的,你又将如何?我们一生都在选择目标,只是大小和远近的不同而已,但终极的目标只有两个:天堂和地狱。如果你经常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切换,

38、并能从中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那么,脚踩X只船又有何妨呢?关于通才 一. 谈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 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 二. 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 三. 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不是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

39、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全才! 四. 来看看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突破和进取更需要全才. 五. 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才流动频繁.美国人一生之中要变换工作7到8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们发

40、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这个时候,多种技能的通才是不是要比那些只具有一项技能的专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呢?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 六. 现在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否则世界上没有通才了. 七. 现在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否则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通才了. 八. 有一句话流传得非常广,叫做:综合就是创新,交叉就是创新,渗透就是创新. 九. 应聘中如果这个人,他的知识综合化,他的技能多样化,

41、他的适应能力又强,这就是需要的最合适的人选,也是更有力于社会发展的人选. 十. 首先有一个概念要明晰,就是细化带来的是什么?简单地应用系统论我们就能知道,细化带来的是对整合更高的要求.(取出一张纸)这是社会某一个具体的领域,现在它细化了(把纸撕碎).如果这个社会要求的不是每一个碎片各自为政,而是要求他们整合起来,发挥共同的作用,那么首选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将他们合起来.综上,全才更能是社会需要的主导. 正方:中国人民大学 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反方:北京外国语大学 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一辩立论阶段 正一:大家好!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呢?要看他们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所谓专

42、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简单说来,通才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变动的能力强 好的!谈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不是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

43、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 第二、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突破和进取更需要通才 再次、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才流动频繁美国人一生之中要变换工作7

44、到8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们发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这个时候,多种技能的通才是不是要比那些只具有一项技能的专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呢?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 最后我有两点需要指出: 第一、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否则世界上没有通才了,对不对? 第二、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否则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通才了 此二点容易混淆,敬请对方辩

45、友注意谢谢! 反一: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首先非常感谢对方辩友为通才和专才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定义只不过我们的专才被对方辩友看得很扁,我们的专才只是小小的一个专业领域的才,而不知道其他方面的东西,是一个窄口径的才,而不是一个宽基础的才这样的才不叫专才,专才是建立在广博基础之上在某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只有这样的才,才叫才!不然的话,恐怕连“才”都称不上那么今天既然比较专才和通才,我们就必然要知道,专才和通才之间有相对的优势专才是指某个领域的专门高精尖人才,而通才是指多个领域之间的通用人才两者有相对优势,专才相对于通才的优势在于他的知识更加精深,专才比之于通才,

46、他的劣势在于他的知识不如通才广博只有在这样有长有短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讨论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那么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呢?我们看看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特性对方辩友说得很好,现代社会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系统,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巨系统 首先、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这一点对方辩友也看到了 那么我说第二点、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

47、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想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合作谁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了,现代社会当然更需要专才了 第三点、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知识大爆炸的社会有什么特征?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能力和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不能穷尽一生来同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专才成为需要也成为了必然对方辩友的论证其实恰恰说明了专才的重要性我方认为,现代社会对专才有着史无前例的渴望,因为只有专才,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因为只有专才,才能够推动这个社会不断向前,因此我方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谢谢! 攻辩阶段 (一) 正二

48、:第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现在高中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进行了大综合小综合? 反二:我觉得综合并不是一个通才的趋势,我倒是看到了贵校有这么多大学本科的专业,我还看到了您的硕士也分工越来越细,您的博士呢?细上加细!所以我方认为现代社会的教育的趋势不是向通,而是向专,是一专多能的专 正二:对方辩友认为综合不是通才,好!喜欢谈大学教育,我们就谈大学,为什么现在的高校当中,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流行辅修制、双学位? 反二:辅修制在贵校如何开展,我不是很清楚我可以介绍一下北外的情况北外开了比如说:人体美学、音乐欣赏、西方美术鉴赏这样的辅修课我学了西方美学和人体美学,并不是说要用来培养我的英语水平,而是说培养我的兴趣,开阔我的视野,提高我的欣赏品位,让我在以后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有一个很高雅,很不错的艺术欣赏的休息 正二:对方辩友的知识真是够丰富了,那么第三个问题,请问对方辩友,通才教育的模式,是不是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 反二:其实很抱歉,通才教育是一个错误的翻译,英语的原文是General knowledge而是一个通识教育,对方辩友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