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灰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定).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1982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灰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东灰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东灰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东灰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东灰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灰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灰山遗址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定).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工作计划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二O一三年十一月前言 为了切实做好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保护工作,完整真实地保护文物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对遗产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景观环境进行可持续的保护,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受民乐县人民政府委托,编制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本方案为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初步研究和现场勘查以及与民乐县文物局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形成的初步工作计划。计划以国家文物局规定的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要求为基本框架,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并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制定而成。目 录第1章 项目研究报告111项目概况112项目重要性2

2、13现存主要问题2第2章 工作计划421人员组织422工作目标423工作方式424工作范围525主要工作内容626工作周期6第3章 工作程序831文物保护规划工作程序框架8第4章 经费预算9 第1章 项目研究报告11项目概况本工作计划为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工作的工作计划。 东灰山遗址,第七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灰山遗址的公布所在地为甘肃省,公布类型为古遗址,公布批号为70473一1一473,公布地址为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位于甘肃省民乐县六坝镇六坝村东1500米处(227国道198公里+200米处东侧)。1958年9月,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在民乐县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属

3、四坝文化遗址。遗址呈南北走向的小山丘,南北长730米,东西宽330米,面积240000平方米,包括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整个遗址占地面积为640000平方米。该遗址为先民生活聚落地,因为人们生活居住时间长,生活垃圾堆积成“灰山”而得名。遗址表层有大量的陶片、打磨制石器等物。1987年56月,吉林大学北方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249座,出土文物1003件,有金器、青铜器、彩陶、骨器、石器、木器等。陶器有壶、罐、鼎、钵、盘、杯、纺轮等器物,陶器中彩陶占较大的比例,彩绘方法以在红色衬底上绘深灰色凹彩花纹为特征。彩陶的主要器形有双肩耳罐、双腹耳罐、四耳带盖罐、

4、单耳罐、双耳盆和盘等。石器有砍砸器、尖状器、石斧、石刀、石环等。出土的铜削、铜刀刃、铜锥、铜手镯、铜小圈、铜管饰、铜耳饰等铜器大多为砷青铜。灰层中有大量的兽骨和炭化的小麦、大麦、高粱、粟、稷等颗粒。经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木炭测定,东灰山遗址年代碳14测定年代测定结果:距今3490100年,树轮校正年代:距今3770145年,相当于中原王朝夏代末期、商代早期,属于青铜时期。根据大规模保护性发掘所揭示的资料,吉林大学北方考古研究所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了系统的、多学科和较全面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四坝文化的特征、分期、年代、源流、与其他文化的关系,鉴定了发掘出土的兽骨、蚌璧、贝壳、

5、孢粉、小麦、铜器,并于1998年2月出版了民乐东灰山考古-四坝文化墓地的揭示与研究,本书是我国第一本较全面、系统、多学科研究四坝文化的著作。 该遗址对研究西北青铜发展历史、对全面认识和研究四坝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以及文化分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它对于河西走廊史前考古文化谱系的建立,对于该地区民族的构成,民族迁徙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在我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2项目重要性四坝文化东起山丹,西至瓜州。是河西走廊独有的一种文化。虽然金昌鸳鸯池遗址、甘州区黑水国遗址和民乐县五坝墓群出土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文物早于四坝文化三、四百年,但是它们只是马家窑文化的

6、一种类型,而不是独有的文化。县境内的东、西灰山遗址属四坝文化遗址,两处遗址均占地面积大,其中东灰山遗址占地240000平方米,西灰山遗址占地126000平方米。1987年夏,甘肃省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北方考古研究室对东灰山遗址进行了保护性发掘,清理墓葬249座,出土石器、陶器、骨器、铜器、金器、贝壳等各类文物1003件。考古发掘表明民乐东灰山遗址出土的文物种类多,数量大,研究价值高。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璠教授于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在东灰山考察,在遗址的灰土层中发现了小麦、大麦、粟、稷、高粱等作物的炭化籽粒。在一个遗址发现五种重要作物的炭化种子,这在国内是首次,在世界上也是罕见。这些

7、炭化籽粒的发现进一步论证了中国是普通栽培小麦、大麦和高粱的原产地和重要起源地之一。宗上所述,民乐东灰山遗址具有较大的保护价值。东灰山遗址13现存主要问题 (1)文物保存状况较差东灰山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破坏,已有濒临毁灭的危险,如不及时保护,将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目前,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甘肃省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的号角也已吹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物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积极推动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工作的开展。东灰山遗址是青铜时期的遗存和史前文化堆积,东灰山遗址在对青铜时期及史前时期的文化发展和考古课题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保护好东灰山遗址有着

8、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东灰山遗址面临严重的人为破坏和洪水的危害,已有濒临消失的危险。根据现场踏勘,东灰山遗址保护范围位于戈壁滩上,西距国道227线只有300多米,闲人及放牧的牛、羊群时常出没,严重破坏遗址的地表,致使文化层裸露。遗址中间有一条上世纪六、七年代开通的大水沟,每次灌溉都有部分文化层被水冲走。遗址的东部分布着大量的农田。在灌溉期,常有冲毁地埂的情形发生,致使耕地下面的文化层被破坏,对于这些随时可能被毁坏的遗址如不及时进行抢救,将会加快东灰山遗址的消失速度。 (2)文物陈列展览工作急待改进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没有独立的博物馆,现有的文物库房、展厅面积狭窄,无法保证出土文物的储存环境和正常展

9、出,直接影响了对东灰山遗址出土的四坝文化文物的宣传。第2章工作计划21人员组织项目主持人项目组成员22工作目标本次工作将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广泛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甘肃省民乐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纲要,并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从而指导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信息及各类价值,制止和预防新的破坏,展示文物信息,合理利用,造福社会。23工作方式确定工作意向后,兰州大学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将针对该项目成立项目工作组,全面负责项目工作的进程和主要环节。工作中采用项目负责人制度,工作组内专人负责专项工作内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采取合作方式,在合作方的选择上本着

10、高水准,高信誉,联系便利,可行性强的原则。工作进行中不定期约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参与意见。并在实地勘测及资料整合的过程中尽量利用最新最先进的技术,确保规划全面、深入、直观的表达。规划工作告一段落后,本工作组将继续指派专人负责对保护规划及所制定措施在实施中的协作工作。24工作范围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灰山遗址为核心的综合性保护规划,规划涉及东灰山遗址及其周边环境。规划工作面积约64公顷。25主要工作内容考虑到东灰山遗址文物数量大、分布广、类型多的特点,以及当地亟待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矛盾的需求,编制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遗址文物保护规划,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制定评

11、估体系,研究确定遗址内文物保护的重大原则,对文物的价值研究、保护、管理和利用确定主要目标、方向和框架性策略,并制定分期实施计划。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基础资料及相关信息数据的调研、汇集、整理、研究及分析,包括文物普查与重点文物的现场调查;(2)文物保护工作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以1:100地形图为基础);(3)历史文献及资料的查询与整理; (4)文物保护对象的认定以及筛选、分类、分级;(5)对文物总体状况的初步评估(文物本体价值、文物现存物质状况、保护状况、管理利用状况、环境等);(6)东灰山遗址价值体系专题研究;(7)现有规划建设项目对文物保护的影响专题研究;(8)SWO

12、T分析;(9)规划主要目标及方向的制定;(10)规划基本策略及内容的制定;(11)保护区划划定原则及方式的制定;(12)根据保护对象分类分级制定的保护措施;(13)各类专项规划纲要;(14)分期实施计划;(15)资金预算。26工作周期本阶段工作周期为120个工作日,约6个月。具体安排如下:第3章 工作程序31文物保护规划工作程序框架第4章经费预算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关于发布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的通知(2004中规协秘字第022号)及其附件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以及2002年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并考虑物价因素及当地实际情况而定。本次项目设计费用可分为以下部分:分项名称主要工作内容经费估算(万元)前期调研及勘察收集相关地区地质勘测报告、地形图测绘、卫星图采买、现场勘查调研等其他各类基础数据及信息50价值评估、现状评估及专题研究文物价值评估、核心价值评估;文物环境评估、各项现状评估等;25文物保护数据库建立在1:1000地形图基础上建立保护动态数据库、文物环境数据库。15保护措施及专项规划保护目标及基本策略制定、保护对象分级保护措施、展示利用措施及研究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制定、规划实施分期及投资估算。30其它费用专家咨询等相关费用、评审费、文本印刷费等。10合计1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