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1999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5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方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中央财政支持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发展方案一、建设背景和基础(一)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情况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稳定,各类博物馆蓬勃发展,“文物收藏热”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浙江省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文物资源极其丰富;在文化大省建设中,浙江的考古、文物、古玩等市场更是获得了空前发展。目前,全国各类博物馆2000座;浙江省内则有拍卖协会会员单位243家,收藏大军更有30万余人之众。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呈现空前广泛的社会需求与市场期待。1、文博事业的繁荣急需大量实战性的专业人

2、才近年来国家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导向与政策为文博事业的繁荣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从鉴定、修复等方面都有急迫的人才支撑的需求。但目前,我国文物修复人员非常缺乏,全国专门从事文物修复的人员不出400人,他们面对全国博物馆馆藏的文物就超过1500万件,不可移动文物约40万件,大量的文物要保护和继承,对文物修复人才的需要可见一斑。2、艺术品投资市场飞速发展,需要相应的专业人员来保护市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文物艺术品投资市场也日趋活跃,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速度加快,市场风险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文物属不可再生性资源,存世量少,需求量大,同时拍卖行过多

3、,放量过大,导致假货、赝品流入市场,文物市场造成潜在的危险,给投资者造成很大的损失,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和谐因素。这个庞大的市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来应对,单靠博物馆、文物机构、研究所等现有的力量显然捉襟见肘,必然需要更多的人来扩充这个队伍,保护这个市场。3、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未来需求在国外,参观博物馆是一种生活方式。有资料显示,法国有7000多座博物馆,每年有6亿多人次参观,是其国家人口的三倍,而目前我国全年博物馆观众总人数只有一亿多人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也更加丰富;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逐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发,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成为一种社会公益

4、文化载体,参观博物馆必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4、国(省)内同类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而复兴的专业。就全国范围来说,虽然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相关专业的高校不少,但是更多学校还处于探索阶段,专业成熟度不高。一般院校培养的文物鉴定人才,大多通过史学、文学、考古学等能力来辨别真伪,很少通过审美、造型能力来判断、辨别,如此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员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日渐庞大的艺术品市场,实际的文物市场缺少大量的实战的文物鉴定人员。在该专业教育领域有影响的学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其培养的专业人才客观上也更多的面向京沪等城市;浙江省内开设文物鉴定与修

5、复相关专业的高校则很少,目前除了我院以外,仅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2家,且每所学校的专业取向及培养目标不尽相同(见表1)。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专业人才培养,远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广泛需求。表1:浙江省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开设情况一览表学校名称专业名称主要培养方向培养层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鉴定与修复文物修复高职(专科)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艺术品投资与鉴赏)文物艺术品投资高职(专科)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赏书画鉴定研究生(二)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本专业缘起于学院1999年举办的五年一贯制美术(文博方向)专业,2004年专业名称调整、归并为“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并

6、招收高中起点学生。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本专业在各方面加紧建设,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1、专业定位明确本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高职教育思想,逐步明确了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方向定位。立足文物市场,强调审美造型能力的基础培养,以文物鉴定的基本技能奠定基础,以文物修复技能为专业侧重,强化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本专业的服务面向、就业去向、就业岗位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情况详见表2.表2: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定位表服务面向文物市场、博物馆业、艺术品投资业、拍卖业等文化产业就业去向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艺术品评

7、估中心拍卖行、文物保护单位就业岗位文物修复、文物鉴定、文物保护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书画装裱工、古籍文献修复员2、行业支持优势明显学院隶属省文化厅,与文化系统内的文博单位联系紧密,这种先发优势为本专业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强有力的行业支持为本专业的建设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年的实践中,本专业广泛利用浙江省考古所、浙江省图书馆等社会优势资源,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既对校内教学资源形成有力的补充,又为学生与未来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创造了条件。此外,本专业在培养目标设定、培养方案施行、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广泛吸纳行业专家参与。与此同时仰仗专家推荐,不拘一格面向行业挖掘资源,建立了一

8、支专兼结合、行业经验丰富、综合实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多为文物行业权威,在文物研究方面有相当的深度,或是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能完全胜任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 3、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齐备本专业所属的文化管理系是学院最年轻的专业系,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则是该系加大投入、重点建设的专业。学院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极为重视,目前已经完成了高标准、高配置、设施完备、条件一流的文物鉴定实训室、文物修复实训室、陶艺工作室、造型基础实训室、书画装裱实训室、专业计算机机房等校内实训室5个,能够充分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4、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鉴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性特征,本专业在多年的实践

9、过程中坚持遵照高职教育的规律性要求,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创新,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以强化学生实战能力为目标,大胆寻求教学组织行为的突破,形成了系统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其中的“练摊”、“采风”、“拍卖”、“展览”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主要形式。二、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一)建设目标1、专业建设目标以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文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专家工作室形式的“校中厂”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基础,同步加强“厂中校”建设,以真实职业环境为保障,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为侧重点,努力推进校企对接,深化工学结合、系统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共建基于文物鉴定与修复工作过程和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10、,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通过两年建设,努力使本专业与文博事业相关岗位零距离对接,形成在文物修复领域有一定影响、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在同类专业中脱颖而出的特色专业。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示意图详见图1.图1: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示意图2、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市场需求调查及毕业生跟踪反馈资讯,综合考虑学院的既有基础与办学优势,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文物修复与保护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造型能力和较高的古籍、

11、书画、陶瓷等文物修复技能,面向文物艺术品市场及文博行业的职业岗位需要,能够在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艺术品评估机构、拍卖行、文物考古与保护等部门,从事文物修复、文物鉴定、文物陈列展示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3、教学质量目标(1)构建“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职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奠定扎实的技能基础,继续推进与高职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衔接,形成与市场接轨紧密的中高职衔接平台。按照“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构架,探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2)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完成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开发,将相关实战性项目任务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淡

12、化课程理论知识的考核,加强项目操作技能的提高和拓展,推进项目课程的建设。两年内完成古籍修复、书画修复等项目课程的开发,修订各门专业主干课程标准,完成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同步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3)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点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或引进骨干教师4名,二年实现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组成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4)成立2到3个“专家工作室”。在权利与义务对等基础上成立由学校、及相关行业企业共同组成“专家工作室”,在各成员之间进行组织和协调,引进相关项目(文物修复、古籍修复、古代书画

13、修复等)。推进单元制教学,缩短单位教学周期,形成校企合作体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体制机制,发挥各成员自身优势,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安排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5)探索建立“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选取浙江省考古所和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两家单位作为“厂中校”,聘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将实战性项目引进教学,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发性、和职业性,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学效果。(二)建设内容与实施步骤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招生形式改革拓宽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在主要面向普高生举办三年制高职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

14、养。2012年初选取省内2至3所中职学校进行合作,制定相应的遴选招生办法,力争2012年实现面向中职学生招生,争取于2013年招生规模达到200名。(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通过校企合作和专家工作室的模式,引进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基础的培养和专业方向的拓展。2012年开展人才培养行业需求与就业岗位的调研分析并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拟定一套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继续修订完善。(3)探索建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机制配合项目课程建设的推进,改变现有的教学活动组织形态,以单元制教学改革为基础,系统设计全学程教学活动组织办法

15、,2012年制定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并正式实施;2013年继续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建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机制。(4)“双证书”制度完善根据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对应的文献修复师、书画师的任职资格,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推进岗位准入制度的完善,进而修订专业学生毕业标准,确定与学历证书相呼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严格贯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统一,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培训同步,课程考核与项目课程教学内容同步;于2012年启动组织文献修复师、书画师鉴定工作,修订专业学生毕业标准;2013年力争“双证书”获得率达100%,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课程体系建设(1)以就业为导向合理构

16、建课程结构 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分析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研究职业岗位能力结构与专业核心能力的对应关系,合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实践为主体特征的课程结构体系。按照“专业基础平台职业方向模块”的构架,对目前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现有课程优化整合,形成相应课程模块。 专业基础平台包括:造型基础、文物鉴定基础、文物修复基础课程、专业方向模块:A.陶瓷方向模块:陶瓷鉴定、陶瓷修复;B.书画方向模块模块:书画鉴定、书画装裱与修复职业拓展模块:文物陈列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艺术基础与应用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致力于拓展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7、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关系图详见如下:表 3 专业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体系开发目标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方向课程文物修复师熟悉文物保护标准和管理流程;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文物修复、保护技术古代石刻与建筑艺术鉴赏、中国通史、中国美术史、艺术概论、文物修复、考古学基础文物修复基础、绘画造型能力、书画修复师具备书画鉴赏能力;掌握揭、洗、补、全色、揭笔、嵌折、加固等书画修复的基本程序中国通史、古文字基础、中外博物馆概况、文物保护概论、考古学基础书画修复、绘画造型能力、书画鉴定能力基础、装裱师掌握画芯润水、刷浆、镶画边、包边,拓画芯等核心过程;掌握蒸干、装轴等工艺中国通史

18、、中国美术史、美术基础、多媒体艺术基础与应用书画装裱与修复能力基础、陶艺师掌握拉坯、盘条、翻模、烧窑和装卸窑等手艺;能独立完成陶艺制作,创意产品开发,有较强的设计、沟通和协调能力。中国通史、中国美术史、艺术概论、陶艺基础与修补、多媒体艺术基础与应用陶瓷鉴定基础、陶瓷修复基础、陈列设计与制作基础文物鉴定师具备广博的历史知识、文物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文物做假知识等,掌握传统的鉴定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鉴定方法,力求对文物作出准确的鉴定。美术基础、中国通史、中国美术史、艺术概论、文物鉴定、考古学基础 古陶瓷鉴定、古书画鉴定、(2)建设对接职业岗位标准的课程标准 以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相关职业标

19、准为参照,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实训课程、实训项目及课程标准,使课程目标更具岗位针对性。 根据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并参照相关职业岗位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2012年底,完成修复造型基础、文物鉴定、文物修复、书画修复、古籍修复等各门课程标准的制定,2013年再对之进行修订完善。(3)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以我院的“数字型共享艺术职业教育资源库”为平台,精心遴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标准、习题与试题、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视频、职业能力标准,扎实建设本专业教学资源库。2012年底,初步完成本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努力完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2

20、013年,建立资源库管理机制、资源库建设质量评审与激励办法,保证资源建设的持续性。(4)加强教学改革研究紧密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等创新实践,切实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20122013年努力完成省级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3、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1)校内实训条件建设在现有的文物鉴定实训室、文物修复实训室、书画装裱实验室、陶艺基础实训室基础上,继续完善实训室的各项功能,增添设备设施;为满足文物鉴定与修复类实践教学需要,新建文物陈列设计实训室;建立规范的实训室管理制度,确保实训室使用率。(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

21、设:巩固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合理结构,适当增加数量,使本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总数达10个。选取浙江省考古所、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等2家单位,完善其“厂中校”建设的教学功能,进一步加强与其的深层次合作,建设成为本专业顶岗实习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3)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两年内引进或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青年骨干教师4名,聘请行业专家8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5%,专兼职结构达到1:1,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双师型专兼职的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建设对专业带头人陈子达进行重点培养,提

22、供机会参加专业培训、专业学术研讨、到知名院校或国外博物馆进行锻炼与学习考察,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并承担相应的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23项。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1名,必须主持过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文物类项目,并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高知名度的文物专家。骨干教师培养将魏华琳、黄茜2位教师作为本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专业培训、教学观摩、校中厂、厂中校参加顶岗实践。引进本专业硕士生2名,并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用浙江文物鉴定与修复领域的专家、文物机构的业务骨干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力量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人数达到8

23、人。为保证兼职教师教学质量,拟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与监督体系。(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普及活动利用本专业的师资及场地条件,面向社会举办文物鉴定知识、艺术品投资等普及类讲座,组织义务性文物鉴定活动,以流动博物馆的形式组织文物展示。每年组织相关活动不少于3次。实训室开放主要面向园区高校学生及滨文社区居民,开放陶艺基础实训室、书画装裱实训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地,制定相应的管理与指导办法,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拓展专业教育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三、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一)改革举措1、成立专家工作室,推进校企对接依托浙江省考古所、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等企事业单位,拟于2012年成

24、立“专家工作室”。通过成立“专家工作室”,让企事业专家真正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运行模式;探索出一条“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途径。两年建设期间,专家工作室应完成以下内容: 合作制定专家工作室章程,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建立工作室专家聘用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催生校企合作成果,工作室每年至少开展1项实战性项目工作; 构建校企合作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主动适应产业新需求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2、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 以我院承担的浙江省级教育改革开放试点项目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教育模式改革项目为出发点,从人才培

25、养方案、学分互认、定向招生、实训条件建设、师资培训入手,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人才系统培养的新形式。(1)选取2至3所省内中职学校作为合作对象,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和既定的专业规模,制定招生遴选办法和管理制度。拟于2012年面向合作中职院校定向招生。(2)突出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12年制定一套完整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在实际运行的基础上,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专家工作室”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对其进行修订并不断完善。(3)建立与中职学校课程衔接的学分互认机制。(4)为合作中职学校培训师资及管理人员并选拔教师到对方单位进

26、行授课,帮助对方学校进行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5)帮助中职学校制定实训室建设改进方案,指导其进行实训条件建设。3、夯实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建设,形成实践育人体系的运行机制(1)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依托“文物鉴定与修复”省级实训基地,在基地内引入相关公司,建立“校中厂”,着力与浙江省考古所、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等紧密合作型单位合作,建立“厂中校”。 (2)完善“流动博物馆”运行模式开展“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流动博物馆”建设项目。完善相关制度,收集整理女红收藏品、古代石质塑像、汉俑和“藏文化”首饰藏品等,将“流动博物馆”带进各大高教园区、各大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

27、务。从藏品的收集与征集、藏品布置环节采用品质流程化管理手段;开展专业藏品介绍与讲座活动;面向群众收藏爱好者,提供义务鉴定和修复工作。4、实施第三方评价,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侧重建设第三方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手段,研发第三方评价软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跟踪。实现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第三方评价软件注重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涉及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行业协会对专业建设的评价与建议、学

28、生家长对专业教育教学的评价与建议等等。(1)于2012年,完成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及评价软件的研发。(2)落实专人负责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3)建立相应制度,保证信息收集,注重对评价信息的分析及反馈。(二)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建立国家重点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学院出台国家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实行各级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明确各级负责人、各级项目小组的职责。本专业所在的文化管理系成立“中央财政支持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小组”,由系领导、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成员权责明晰,分别承担专业建设发展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等任务,为本专业建设发展

29、顺利实施提供组织及人员保障。项目合作单位: 浙江省考古所浙江省图书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项目组负责人:陈子达 文化管理系副主任(主持工作)项目组成员: 汪自强 中国丝绸博物馆 研究员赵盛彪 浙江自然博物馆 研究员阎静书 浙江省图书馆 馆员 林崇煌 浙江省图书馆 馆员李漫 文化管理系专职教师黄茜 文化管理系专职教师魏华琳 文化管理系专职教师林瑾 文化管理系专职老师卢美丽 文化管理系专职教务员2、经费保障建立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该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原则为: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将年度建设项目安排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监管,提

30、高建设经费的使用效率。3、质量控制(1)动态监控体系。制定专业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采用循环法进行项目全过程监控,做到“项目计划周密,建设程序规范,督促检查有力,信息反馈及时,整改措施有效”;建立项目月报制度,监管项目落实进度。(2)项目绩效考核机制。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注重项目细节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与责任分解到相关人员,按时间、进度、效果三要素,对责任人进行绩效考核。每半年由项目领导小组牵头,对照项目监测点进行考核。(3)研究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对项目负责人和团队成员进行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财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团队成员明确自身在项目

31、建设中的职责,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增强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营造团队和谐的工作氛围,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四、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 (一)建设进度建设内容具体项目建设进度2012年2013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形式改革联系2-3所省内中职学校,落实合作招生、系统培养前期工作。完善中职学生遴选录取办法;合作招生。年招生规模力争达到200名人才培养方案修订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修订基本框架制定并实施中高职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机制修订单元制教学活动组织办法;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开展工学交替项目教学活动,修订相关制度。完善工学交替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学生职

32、业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机制。“双证书”制度完善修订专业学生毕业标准,完善项目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的相关制度。启动组织文献修复师、书画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争“双证书”获得率达100%,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立专家工作室,推进校企对接制定相关制度,完成至少2个专家工作室的基础建设,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相关管理办法。以专家工作室建设带动项目课程开发、学生顶岗实践,落实年度工作计划,完善相关制度。探索系统培养,推进中高职衔接制定一套完整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合作学校培训师资及管理人员并选拔教师到对方单位进行授课,帮助对方进行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落实年度招生计划;建立与中职学校课程衔接

33、的学分互认机制;帮助中职学校制定实训室建设改进方案,指导其进行实训条件建设。实施第三方评价,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相关制度,完成第三方评价软件的研发;落实专人负责;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等相关制度完善第三方评价软件;完善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等相关制度课程体系建设就业为导向合理构建课程结构按照“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的构架,优化整合现有课程,完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本专业毕业生典型工作任务再分析,对课程结构体系进行不断修订使之完善。建设对接职业岗位标准的课程标准完成修复造型基础、文物鉴定、文物修复、书画修复、古籍修复等各门课程标准的制定2013年再对之进行修订完善建设教学资源库启动专业

34、教学资源库建设,遴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标准、多媒体课件、专业教学视频、职业能力标准等教学资源。初步完成本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充实资源库素材。继续丰富资源库素材,建立资源库管理机制、资源库建设质量评审与激励办法,保证资源建设的持续性教学改革研究努力院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级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校内实训条件建设通过“专家工作室”的形式推动“校中厂”建设;完善现有实训室设施。完善校内实训场地管理制度。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选取浙江省考古所、浙江省图书馆等2家单位作为“厂中校”,进一步加强与其的深层次合作,建设成为本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巩固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合理结构,适当

35、增加数量,使本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总数达10个流动博物馆建设完善流动博物馆藏品,组织博物馆流动展示,开展专业藏品介绍与讲座活动;面向群众收藏爱好者,提供义务鉴定和修复工作继续组织流动博物馆展示活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参加相关学术研讨至少1次;有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承担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参加学术研讨至少1次;到企业挂职锻炼;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承担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建设参加高校进修、专业培训、专业研讨或交流等活动(每人至少1项);校中厂顶岗实践;完成应承担的核心课程建设和教科研任务;引进一名本专业硕士生。参加高校进修、专业培训、专业研讨或交流等活动(每人至

36、少1项);厂中校顶岗实践;完成应承担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教科研任务;引进一名本专业硕士生,并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兼职教师管理工作;聘请8名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兼职教师队伍稳定,能从事专业教学、专业实践、专题讲座、课题合作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普及活动制定专业普及活动计划,举办文物鉴定知识、艺术品投资等普及类讲座,组织义务性文物鉴定活动。专业普及活动不少于3次。举办文物鉴定知识、艺术品投资等普及类讲座,组织义务性文物鉴定活动。专业普及活动不少于3次。实训室开放制定实训室开放活动计划,面向园区高校学生及社区居民开放实训室,开展相关活动。面向园区高校学生及社区居民开放实训室,开

37、展相关活动。 (二)年度绩效1、2012年:项目全面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效初显中高职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台;基于校企合作的专家工作室形式的“校中厂”、“厂中校”正式运作,推进项目教学改革;实施单元制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改革,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机制初步建设;项目课程建设正常进行,完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基本完成;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基本建立;职业技能训培训与鉴定顺利进行推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全面实施;面向高校及社区的专业普及活动、实训室开放活动全面展开;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启动建设。2、2013年:项目全面实施,建设任务完成,专业建设目标实现中

38、高职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完善,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工作有序进行;基于校企合作的专家工作室形式的“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全面完成,制度建设及实战性项目教学成效明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机制基本完成;流动博物馆建设形成品牌效应;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水平不断提升;面向高校及社区的专业普及活动、实训室开放活动全面展开,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逐渐成熟。 (三)经费预算建设内容具体项目经费预算(单位:万元)2012年2013年合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形式改革1.50.5239人才培养方案修订314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机制426“

39、双证书”建设112成立专家工作室7716推进中高职衔接2.524.5实施第三方评价2.524.5课程体系建设就业为导向合理构建课程结构21328建设对接职业岗位标准的课程标准437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426教学改革研究7512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校中厂”建设40206087“厂中校”建设6612流动博物馆建设10515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建设1652137骨干教师建设751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2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专业普及活动2.524.59实训室开放2.524.5总计200附件2:编号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推 荐 书推 荐 院 校 * *职业技术学院 举 办 单 位 * * 推 荐 省 份

40、市 填 表 日 期 二零一零年六月 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年六月填 写 要 求一、请依据申报院校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如实填写各项。二、请按推荐书下发格式填写,原则上不加页。三、推荐书封面“编号”栏由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办公室填写。四、本推荐书请用A4纸打印,一式25份上报。1. 推荐院校基本情况1-1基本信息院校名称1 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院校名的请一并填写* *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区启用现在校名时间2001-01举 办 方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行业 企业 其他建校时间2 指院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2001-01

41、院校性质公办 民办建校基础3 指院校成为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前的办学基础,例如学校合并升格前的一所或多所学校名称市职工化工学院、市化学工业学校、市仪电自动化学校、* *党校通信地址市北辰区西堤头邮 编300402学校网址www.*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职 务院长办公室电话*-*131传 真*-*131手 机13*318E-mailBh*an联系人信 息姓 名*职 务常务副院长办公室电话*86846812传 真*86846817手 机18*6616E-mailYl*91-2基本状态占地面积(亩)722.5建筑面积(平方米)*2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普通高中起点6843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人数中职

42、起点981全日制五年一贯制在校生人数90其它4 请具体说明学生类型5仅指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的专业教师单独招生90全日制成人高职在校生人数0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526全日制成人中职在校生人数0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191全日制普通本科委托培养在校生人数0以上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主要形式业余全日制成人本科委托培养在校生人数02009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人次11081教职工总数6972009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行业委托培训专任教师数478专任基础教师数70兼职基础教师数0专兼教师之比10专任基础教师授课课时数15066兼职基础教师授课课时数0专兼授课课时比10专任专业教师数408兼职专业教

43、师数5144专兼教师之比10.35专任专业教师授课课时数92664兼职专业教师授课课时数12490专兼授课课时比10.14现有专业数36已招生专业中工科专业数312010年招生专业数34“3+2”专业数4在校生中参加自考本科教育人数0在校生中参加远程本科教育人数0自考或远程教育主要组织形式(续1)1-2基本状态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相关数据2007年2008年2009年招生人数普通高中招生240922032231“三校生”对口招生105175177“32”招生215101208五年制第4学年150900其它4000第一志愿上线率100%100%100%新生报到率85%82.87%92.2%毕业生人数2466 3626 2830 初次就业率695%95.58%96.68%所在省份平均初次就业率791.15%91.27%92.21%主要就业区域、河北、北京、山西、内蒙、青海主要就业领域化工、医药、石化、航天、核工业、冶金、港口现有固定资产总值(万元)35780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6136其中:现有房屋建筑总值(万元)28550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0.78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以下简称“实践性专业”)占专业设置总数的比例100%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训总学时50%以上的专业占“实践性专业”的比例70%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