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鉴定.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010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石鉴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玉石鉴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玉石鉴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玉石鉴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玉石鉴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石鉴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石鉴定.doc(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B/T 16553-2003珠宝玉石 鉴定-1鉴定标准前 言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GB/T 16553-1996 。 本标准与 GB/T16553-199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中附录 A 、 B 、 C 、 D ,其内容归入目次; 增加了 24 条术语,删去原标准中 6 条术语; 第 4 章鉴定方法进行分类和增补; 修改鉴定方法的表述格式,增加了结果表示; 参照 GB/T 16552 标准修订内容进行增删修订。 本标准与 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配套使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珠宝玉石质

2、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蓓莉、李景芝、沈美冬。 本标准于 1996 年 10 月首次发布。 本次为首次修订。 本标准委托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解释。珠 宝 玉 石 鉴 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鉴定方法及鉴定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珠宝玉石品种的确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用于本标准。 GB/T 16552 珠宝玉石

3、 名称 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晶体 crystal 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其内部质点在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3.2 晶质体 crystalline 指结晶质的固体(晶体)。 3.3 晶质集合体 crystalline aggregate 由无数个结晶个体组成的块体称晶质集合体。晶质集合体包括显晶质集合体和隐晶质集合体。 3.4 非晶质体 non-crystalline 组成物质的内部质点在空间上呈不规则排列,不具格子构造的固体物质。 3.5 晶系 crystal system 按晶体的对称程度分为七个晶系:等轴晶系( cubic system )、六方晶系(

4、hexagonal system )、四方晶系( tetragonal system )、三方晶系( trigonal system )、斜方晶系( orthorhombic system )、单斜晶系( monoclinic system )、三斜晶系( triclinic system )。 3.6 晶体习性 crystal habit 指某种矿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趋向于结晶成某一种形态的特征。 3.7 双晶 双晶纹 twin, twinning striation 双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种晶体按一定的对称规律形成的规则连生。按双晶个体连生方式分为接触双晶、穿插双晶和环状双晶。接触双晶

5、又分为简单接触双晶和聚片双晶。 双晶纹是双晶接合面在晶面、解理面或宝石切磨平面上呈现的线状条纹。 3.8 晶面 晶面条纹 crystal face, striation 晶体生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包围晶体表面的平面。 晶面条纹是指在晶体中出现于同一单形各个晶面上的直线状条纹,又简称生长条纹。 3.9 颜色 colour 颜色是眼底视神经对光波(可见光 390nm 至 780nm )的感应而在大脑中产生的感觉。可见光经物体选择性吸收后,其剩余光波的混合而产生的颜色即为该物体的颜色。 3.10 色带 colour band 晶体内部显示出的颜色呈带状(也有块状)不均匀分布现象。原生色带是晶体生长过程

6、中,由于介质成分及生长环境变化,导致颜色深浅变化或色彩的变化,如蓝宝石、碧玺(电气石)。 3.11 光性特征 optical character 指材料对入射光的方向和传播方向发生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现象,包括材料的均质性、非均质性、非均质体的轴性和正负光性等特征。 3.12 光性均质体 isotropic material 指光学性质在各个方面上均相同的物质,简称均质体。等轴晶系和非晶质的材料为光性均质体。 3.13 光性非均质体 anisotropic material 指光学性质在各个方向不同的物质,简称非均质体。除等轴晶系和非晶质的材料外,均为光性非均质体。 3.14 一轴晶 uniax

7、ial crystal 指只有一个特殊方向(一个光轴),当光平行该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的晶体。三方晶系、四方晶系、六方晶系的晶体为一轴晶。 3.15 二轴晶 biaxial crystal 指具有两个特殊方向(二个光轴),当光平行该二个方向入射时不发生双折射的晶体。斜方晶系、单斜晶系、三斜晶系的晶体为二轴晶。 3.16 正光性 负光性 positive character, negative character 一轴晶宝石当其常光线的折射率小于非常光线的折射率的最大值时,该宝石为正光性。反之,该宝石为负光性。 3.17 折射率 双折射率 refractive index, birefring

8、ence 光在空气(或真空)中与在宝石材料中传播速度的比值为折射率,也称折光率。 非均质体中两个或三个主折射率之间的最大差值为双折射率,也称重折射率(或重折光率)。 3.18 多色性 二色性 三色性 pleochroism, dichroism, trichroism 多色性是非均质的彩色宝石由于不同结晶方向上选择性吸收呈现不同颜色的现象。分为二色性和三色性。 二色性是一轴晶彩色宝石在二个主振动方向上呈现的二种不同颜色的现象。 三色性是二轴晶彩色宝石在不同主振动方向上由呈现三种不同颜色。 3.19 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um 指连续光谱的光照射珠宝玉石材料时,被选择吸收而

9、产生的光谱。狭义的是指在可见光 ( 700-400nm )范围内由于选择性吸收而产生的光谱,在光谱图上表现为黑带或黑线的现象。 3.20 光泽 luster 材料表面反射光的能力和特征。按光泽的强弱分为:金属光泽( metallic luster )、半金属光泽( submetallic luster )、金刚光泽( adamantine )和玻璃光泽( vitreous luster );由集合体或表面特征所引起的特殊光泽有:油脂光泽( greasy luster )、蜡状光泽( waxy luster )、珍珠光泽( pearly luster )、丝绢光泽( silky luster )

10、等。 3.21 透明度 transparency 指珠宝玉石材料透光的程度。可依次分为:透明( transparent )、亚透明( semitransparent )、半透明( translucent )、微透明( semitranslucent )和不透明( opaque )。 3.22 紫外荧光 ultraviolet fluorescence 指用紫外光照射珠宝玉石时产生的可见光波。按发光的强弱分为:强、中、弱、无。 3.23 磷光性 phosphorescence 指激发光源撤除后,物体在短时间内继续发光的现象。宝石鉴定中的激发源常用紫外光。 3.24 猫眼效应 chatoyancy

11、 在平行光线照射下,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宝玉石表面呈现的一条明亮光带,随样品或光线的转动而移动的现象,称为猫眼效应。猫眼效应应多数是由所含的密集平等排列的针状、管状或片状包体造成的,也有由于结构特征、固溶体出溶或纤维状晶体平行排列而致。 3.25 星光效应 asterism 在平行光线照射下,以弧面形切磨的某些珠宝玉石表面呈现出两条或两条以上交叉亮线的现象,称为星光效应。常呈四射或六射星线,分别称为四射星光或六射星光。星光效应多是由于内部含有密集排列的两句或三向包体所致。 3.26 变彩效应 play of colour 光从某些特殊的结构反射出时,由于干涉或衍射作用而产生的颜色或一系列颜色,

12、随观察方向不同而变化的现象。如欧泊。 3.27 晕彩效应 iridescence 光波因薄膜反射或衍射而发生干涉作用,致使某些光波减弱或消失,某些光波加强,而产生的颜色现象称为晕彩效应。如拉长石的晕彩,可称为拉长石晕彩( labradorescence )。 3.28 变色效应 change of colour 在不同光源照射下,样品呈现明显颜色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色效应。常用的光源为日光灯和白炽灯两种光源。 3.29 砂金效应 aventurescence 宝石内部细小片状矿物包体对光的反射所产生的闪烁现象,称为砂金效应。 3.30 火彩 色散值 fire, dispersion value

13、当白光照射到透明刻面宝石时,因色散而使宝石呈现光谱色闪烁的现象,称为火彩。 色散值是反射材料色散强度(即火彩强弱)的物理量。理论上用该材料相对于红光( B=686.7nm )的折射率与紫光( G=430.8nm )的折射率的差值来表示,差值越大,色散强度越大(火彩越强)。 3.31 密度 density 宝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 g/cm 3 。 3.32 硬度 hardness 硬度是指宝石材料抵抗外来刻划、压入或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宝石硬度采用矿物学中的摩氏硬度表示。 3.33 解理 断口 裂理 cleavage, fracture, parting 解理是指晶体在外力作

14、用下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呈光滑平面的性质。解理分为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 断口是指晶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规则破裂面的性质。常见断口类型有:不平坦状、锯齿状、贝壳状等。 裂理是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一定结晶方向(如双晶结合面)产生破裂的性质。 3.34 内部特征 internal character 是指宝石材料中所含的固相、液相、气相包裹体,特殊类型的包裹体(如:负晶)及与宝石的晶体结构有关的现象。如:生长纹、色带、双晶纹、解理、裂理等。 3.35 外部特征 external character 外部特征分为晶体的外部特征和切磨宝石的外部特征 晶体的外部特征是指除晶形、颜色、透明度和光泽外,

15、与晶体结构有关的特殊现象,如晶面横纹、纵纹、双晶纹、生长凹坑及蚀象、溶丘等现象。 切磨宝石的外部特征是指在切磨抛光过程中留下的现象,如:刮痕、抛光纹(痕)、微缺口、空洞、损伤、烧痕、撞击痕、须状腰棱、额外刻面、棱线尖锐或圆滑等现象。 3.36 热处理 heating 通过人工控制温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等条件,对样品进行加热的方法称热处理。其目的是改善或改变珠宝玉石颜色、净度和 / 或特殊光学效应。 3.37 高温高压处理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 HPHT )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宝石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或改变宝石的颜色。

16、 3.38 漂白 bleaching 采用化学溶液对样品进行浸泡,使珠宝玉石的颜色变浅或去除杂色。 3.39 浸蜡 waxing 将蜡浸入珠宝玉石表层的缝隙中,用以改善外观。 3.40 浸无色油 colourless oiling 将无色油浸入珠宝玉石的缝隙,用以改善外观。 3.41 浸有色油 colour oiling 将有色油浸入珠宝玉石的缝隙,用以改善外观。 3.42 充填处理(玻璃充填、塑料充填或其他聚合物等固化材料充填) filling or impregnation (glass filling, plastic filling or polymer filling or fill

17、ing with other harden material ) 用玻璃、塑料或其他聚合物等固化材料充填多孔的珠宝玉石或珠宝玉石表面的缝隙、孔洞。 3.43 染色处理 dyeing 使致色物质渗入珠宝玉石,达到产生颜色、增强颜色或改善颜色均匀性的目的。 3.44 辐照处理 irradiation 用高能射线辐照珠宝玉石,使其颜色发生改变。辐射处理常附加热处理。 3.45 激光钻孔 laser drilling 用激光束和化学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体。所留下的痕迹称为激光痕,管状或漏斗状的激光痕称为激光孔。 3.46 覆膜处理 coating 用涂、镀、衬等方法在珠宝玉石表面覆着薄膜,以改变珠宝玉

18、石的光泽、颜色或产生特殊效应。 3.47 扩散处理 diffusion 在高温条件下,使致色元素进入珠宝玉石的浅表层,产生颜色和 / 或星光效应。 4 鉴定方法 4.1 常规鉴定方法 4.1.1 肉眼观察 4.1.1.1 方法原理:珠宝玉石的某些性质,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的方法来确定,包括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解理、断口以及某些内、外部特征。 4.1.1.2 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珠宝玉石。 4.1.1.3 观察步骤:在检测前,首先进行肉眼观察,可借助一些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照明。 a )通常首先观察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等项目。 b )观察是否具解理、断口及一些切工

19、特征。 c )若是晶体原石,可根据晶体形态单形或聚形,判断所属晶族或晶系。 d )在光源照明下,观察较为明显的内部特征。 4.1.1.4 结果表示:根据肉眼观察直接描述。其中: 颜色:直接用组成白光的光谱色或其混合色及白色、黑色、无色来描述。常以主色在后,辅色在前,如:黄绿色,绿黄色。必要时在颜色前加上深浅及明暗程度的描述,如:浅黄绿色、暗绿色。 形状:具晶形的原石可描述其晶形组成单形或聚形,并可据此判断所属晶系、晶族。 已加工的珠宝玉石可根据加工形状直接描述,如椭圆形刻面、椭圆形弧面、圆形弧面等等。 4.1.2 放大检查 4.1.2.1 方法原理:珠宝玉石的内外部特征常因细小需进行放大观察。

20、 4.1.2.2 仪器:各种类型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强光照明等方法。 4.1.2.3 适用范围:各种类型珠宝玉石 4.1.2.4 操作步骤: a )将样品擦洗干净,置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下。 b )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表面特征,用透射光观察样品的内部特征。 c )特殊情况下,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等方法,观察内部生长纹、颜色分布特征等现象。 d )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作为判断依据。 4.1.2.5 结果表示:直接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外部特征,特别是具鉴定意义的特征。 4.1.3 折射率、双折射率 4.1.3.1 方法原理:不同珠宝玉石材料具有特征的折射率或折射率范围。通过

21、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可判断珠宝玉石的光性特征,如非均质体 / 均质体、一轴晶 / 二轴晶甚至光性符号。 4.1.3.2 仪器:阿贝型宝石折射率 阿贝型宝石折射仪,精密度为 0.002 ,接触油的折射率 N 油 常为 1.79 1.81 ;测量范围: 1.350 N 油 ,测量上限值取决于接触油的折射率 N 油 。 4.1.3.3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光滑面的珠宝玉石。下列情况下不易或不能测定折射率、双折射率; a )样品无光滑面(如抛光面、晶面等),不易测定折射率、双折射率。 b )样品过小(平面直径 N 油 ”表示。当 N 油为 1.79 或 1.81 时, 可表示为 1.79 或 1.81

22、 。 4.1.4 光性特征 4.1.4.1 方法原理:根据光的传播方式及特征,珠宝玉石材料可分为均质体和非均质体;非均质体进一步分为一轴晶和二轴晶;根据光轴特点,一轴晶和二轴晶可各自分为正光性和负光性。 偏光镜检测方法原理:在正交偏光下,宝石各方向转动 360 ,均质体均保持全黑(全消光)。而非均质体,除光沿样品光轴方向外,转动 360 出现明暗各 4 次。利用干涉球(或博氏镜)和消色板,还可确定非均质体宝石的轴性和光性符号。 4.1.4.2 仪器:偏光镜、偏光显微镜、折射仪、二色镜。 4.1.4.3 适用范围: a )偏光镜检测光性特征时,适用于透明一半透明的珠宝玉石材料。注意: ( i )

23、宝石内部含大量包体或裂隙时,测试的可靠性差。 ( ii )某些光性均质体,由于内部应力作用或其他作用,会呈现异常消光。 ( iii )折射率很高的材料,由于外界光线经宝石反射后的反射光或多或少会产生偏振化,会影响判断结果。 b )偏光显微镜适用于粒度小或薄片状宝石。 c )折射仪适用于折射率在折射仪测量范围内、具光滑面的珠宝玉石材料。祥见 4.1.3 折射率、双折射率。 d )二色镜适用于彩色非均质即具多色性的透明至半透明珠宝玉石材料。详见 4.1.5 多色性。 4.1.4.4 偏光镜操作步骤: a )使仪器上下偏振片处于正交位置(全黑)。 b )把样品置于样品台上。 c )转动样品或载物台,

24、观察样品的明暗变化,确定样品为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在油浸槽中观察效果更佳)。 d )如需测定样品的轴性和光性先找出光轴所在方位,即干涉色最高方位,使其光轴直立然后将干涉球置于样品之上,根据干涉图形态确定轴性(即一轴晶、二轴晶),再用消色板判断样品的光性(正光性、负光性)。 4.1.4.5 结果表示: a )根据观测结果表示为均质体或非均质体或非均质集合体。 b )对非均质体宝石,必要时可在非均质体后用括号表示出一轴晶或二轴晶,甚至其光性符号。如非均质体(一轴晶, + )或(二轴晶,)等。 4.1.5 多色性 4.1.5.1 方法原理:当光进入非均质体宝石时,分解成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该

25、两束光的传播速度有所不同,宝石对该两束光产生的选择性吸收也有差异,使不同方向上呈现的颜色色调或深浅有所不同,即多色性。一轴晶可见二色性,二轴晶宝石可见二色性或三色性。多色性的明显程度,分为强、中、弱、无。根据多色性可以辅助判断彩色宝石的光性特征及宝石晶体结构的定向。 4.1.5.2 仪器:二色镜。 4.1.5.3 适用范围:多色性观察适用于彩色透明至半透明非均质体宝石。但 a )不透明或透明程度差的样品,无法或不易观测多色性。 b )均质体宝石及无色的非均质体宝石,无多色性。浅薄色非均质体宝石的多色性常不明显。 c )晶体集合体的多色性不能观测。 4.1.5.4 操 作步骤 a )使用自然光或

26、白织灯光。 b )将样品置于二色镜前适当位置。 c )转动样品和二色镜,在不同方向上观察。 d )观察二色镜中出现颜色的变化,可以是颜色深浅或色彩的变化。 4.1.5.5 结果表示: a )直接描述观测到变化明显的两种或三种颜色,颜色间用逗号分开。如:蓝宝石的二色性:蓝,绿蓝。 b )不透明或透明程度差的样品,无法或不易观测多色性时,表示为“不可测”。 c )均质体及无色非均质体宝石,无多色性,表示为“无”。 d )非均质集合体珠宝玉石,多色性不易观测,表示为“不可测”。 4.1.6 吸收光谱 4.1.6.1 方法原理:珠宝玉石中某些元素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而在可见光谱( 400nm 700n

27、m )中产生的黑色谱线或谱带。不同产地、不同颜色的同种珠宝玉石,其吸收光谱会有不同。 4.1.6.2 仪器:棱镜式或光栅式分光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精度: 2nm 4.1.6.3 操作步骤: a )根据样品情况选择反射光或透射光。 b )调节样品位置或光源方向,使样品的反射光或透射光进入仪器。 c )观测吸收谱线或带,并读出所对应波长或波长范围。 4.1.6.4 适用范围:吸收光谱适用于样品大小合适、透明至半透明的样品。但 a )样品太小时,不易测定。 b )样品不透明时,不易测定。 4.1.6.5 结果表示:本标准所列吸收光谱数据是指该谱带的所似中间值。为常见典型的吸收光谱: a )实测光

28、谱数据用波长值表示,单元: nm 。实测光谱数据取整数。 b )样品太小或不透明,不易测定吸收光谱时,表示“不可测”。 4.1.7 紫外荧光 4.1.7.1 方法原理:某些珠宝玉石受到紫外光辐照时,会受激发而发生可见光。不同珠宝玉石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样品,因其组成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的不同,可呈现不同的荧光反应,表现不同的荧光颜色及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及有无荧光反应可分为强、中、弱、无。 某些具磷光性的珠宝玉石在停止紫外光照射后,仍能在一定时间继续发出可见光。 4.1.7.2 仪器:紫外灯,长度 365nm ,短波 254nm 。 4.1.7.3 适用范围:适用于任何样品短时间的观察。 4

29、.1.7.4 操作步骤: a )在未打开紫外灯开关之前,将样品放在样品台上。 b )分别按长波和短波按钮,观察样品的荧光反应。 c )如需观察磷光性,关闭开关,继续观察。 4.1.7.5 结果表示:紫外荧光为观察描述项目,可分别描述样品在长波和短波紫外光下的荧光强度和荧光颜色。描述时荧光强度在前,荧光颜色在后,中间用逗号分开,如长波:强,蓝白;短波:中,蓝白。 4.1.8 密度 4.1.8.1 方法原理:不同珠宝玉石因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不同,具不同的密度或密度范围,同种珠宝玉石因化学组成的差异或含杂质或混入物,密度会有一定的差异。根据阿基米德定律,采用静水称重法,样品的密度( )可用样品在空气

30、中的质量( m )和在液体介质(密度为)中的质量( m 1 ),根据公式( 1 )计算得出。 ( 1 ) 式中: 为样品在室温时的密度 g/cm 3 ; m 为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 g ; m 1 为样品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 g ; 0 为液体介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 g/cm 3 。 4.1.8.2 仪器:天平、电子天平、电子称等衡器、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不超过 0.1 )。 当样品质量 m 1g 时,衡器感量不低于 0.01g ; 当样品质量在 1gm 10g 时,衡器感量不低于 0.01g ; 当样品质量在 10gm 100g ,衡器感量不低于 0.1g ; 当样品质量在 100gm 1000g

31、 ,衡器感量不低于 1g ; 当样品质量 m 1000g 时,衡器感量不低于 10g 。 4.1.8.3 适用范围:静水称重法测定密度,适用于单种珠宝玉石材料的检测。 下列情况下不能或不易测定密度。 a )样品与其他物品串连、镶嵌、拼合等非独立情况下时,不能准确测定密度。 b )样品为多孔质或会吸附介质、或介质对样品有损时,不能测定密度。 c )样品过小(如 0.005g )时,测量值误差过大,不易准确测定密度。 d )样品过大大超过衡器称量范围时,不能测定密度。 4.1.8.4 操作步骤 a )调整天平至水平位置; b )测量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 m ); c )测量样品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

32、 m 1 )或直接测量样品在空气中质量与样品在液体介质中质量的差值( m-m 1 ); d )测得测量时液体介质的温度,选择相应温度下液体介质的密度 0 ; e )代入密度计算公式,得出样品密度 0 4.1.8.5 结果表示: a )密度单位统一用 g/cm 3 ,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 b )遇 4.1.8.3 中各种不适用情况,不能或不易测定密度时,可表示为“不可测”。 4.2 特殊鉴定方法 4.2.1 热导性 4.2.1.1 方法原理:不同珠宝玉石传导热的性能不同,每种物质的热导率,即每秒钟通过一定厚度物体的热量是常数。测定珠宝玉石的热导率或利用热导率的相对大小,可辅助鉴定珠宝玉石。 4.

33、2.1.2 仪器:热导仪。 4.2.1.3 适用范围:常适用于鉴别某些具特殊热导率的珠宝玉石品种。 4.2.1.4 操作步骤: a )打开热导仪开关,预热。 b )将样品置于样品台上,根据室温和样品大小,调至适当位置。 c )用针头垂直接触样品。 d )鸣响并指向钻石区,判断为钻石或合成碳硅石等热导率高的材料。 4.2.2 热反应 4.2.2.1 方法原理:某些珠宝玉石如琥珀、塑料等,具较低的熔点。根据热探头接触样品时,样品熔融的难易程度和散发的气味,来判断鉴别某些珠宝玉石。 4.2.2.2 仪器:热针,热探头等。 4.2.2.3 适用范围:某些具低熔点的珠宝玉石。微损,慎重使用。 4.2.2

34、.4 操作步骤: a )热针或热探头预热 b )选择样品背面或底部极不易见的位置 c )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样品熔融的难易程度,同时判断其散发的气味。 4.2.2.5 结果表示:直接描述样品熔融的难易程度和散发气味。 4.2.3 化学反应 4.2.3.1 方法原理:某些珠宝玉石品种因其结构、组成、成分(包括填充物、染色剂等)遇到某些化学物质或外来物质,可产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现象及程度不同。据此可确定珠宝玉石的成分类型,以辅助鉴定某些品种。 4.2.3.2 试剂:常用稀盐酸、乙醚等试剂。 4.2.3.3 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具特殊化学性质的某些珠宝玉石品种。微损,慎重使用。 4.2.3.4

35、 操作步骤: a )根据珠宝玉石品种或测试目的,选择所需试剂。 b )选择样品背部或底部极不易见的位置进行测试。 c )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反应程度及现象。 4.2.4 摩氏硬度 4.2.4.1 方法原理:不同珠宝玉石因其化学组成、化学键及晶体结构等的不同,抵抗外力压入刻划或研磨的性能不同,根据其相对硬度,可辅助鉴别某些外观相似的品种。 4.2.4.2 仪器:摩氏硬度计。硬度由低到高共分 10级;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4.2.4.3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原石,成品须谨慎使用。 4.2.4.4 操作步骤: a )选择被测样

36、品的尖锐位置。 b )在已知硬度的平面型矿物硬度计平面进行刻划,刻划硬度的测试由低至高依次进行。 c )观察硬度计平面有无刻面,轻擦平面,以防被测样品的粉末留在硬度计上,使判断失误。 d )若硬度计平面有划痕,则样品硬度大于硬度计。再依次测试更高一级的硬度计,直至介于两 个硬度级别之间或相当于某一硬度计为止。 4.2.4.5 结果表示:摩氏硬度计所测的相对硬度用 1 10 数字表示,根据实测情况,可分别用等于、大于、小于某硬度级别,表示样品摩氏硬度值或范围。 4.2.5 红外光谱分析 4.2.5.1 方法原理:物质的分子在红外线的照射下,吸收与其分子振动、转动频率一致的红外光。利用物质对红外光

37、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对珠宝玉石的组成或结构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4.2.5.2 仪器:红外光谱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或光栅式红外光谱分析仪),可配红外显微镜。 4.2.5.3 适用范围: 直接透射法:无损,适用于薄至中等厚度的珠宝玉石原料或成品。 直接反射法:无损,适用于具较大抛光平面的样品。 显微红外光谱法:无损,微区的反射和透射光谱。样品规格应符合仪器要求。 粉末透射法:微损,适用于原石、玉石雕件等。 4.2.5.4 操作步骤(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a )开机,预热。 b )选择设置测试条件如扫描次数、分辨率、扫描范围等。 c )背景扫描。 d )测试样品。 e )分析处理图谱。4

38、.2.6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 4.2.6.1 方法原理:不同材料具不同的紫外光可透性,依据材料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可测定样品吸收波长或波长范围及吸收程度,对样品中组成成分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4.2.6.2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外。 4.2.6.3 适用范围: a )透射法:无损,适用于薄至中等厚度、透明至半透明的样品。 b )反射法:无损,适用于具较大抛光平面的样品。 4.2.6.4 操作步骤: a )开机、预热。 b )选择透射法或反射法及样品合适的方位。 c )设置仪器条件及扫描参数。 d )测试样品。 e )根据所测图谱,进行分析处理。 4.2.7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4.2

39、.7.1 方法原理:光照射在物质上,除按几何规律传播的光线之外,还存在着散射光,其中非弹性的拉曼散射光,能提供分子振动频率的信息。拉曼光谱能迅速定出分子振动的固有频率,判断分子的对称性、分子内部作用力的大小及一般分子动力学的性质。能无损快速地鉴定珠宝玉石及其内部包体或填充物。 4.2.7.2 仪器:激光拉曼光谱仪。 4.2.7.3 适用范围:适用于大小满足仪器需求的样品。 4.2.7.4 操作步骤: a )开机、预热。 b )选择并调节样品测试位置。 c )根据样品类型及测试目的,设置仪器条件及扫描参数。 d )测试样品。 e )根据所测图谱进行分析处理。 4.2.8 X 射线衍射分析 4.2

40、.8.1 方法原理:晶体中原子层相互间隔与 X 射线的波长相近, X 射线在这些原理层间产生衍射,衍射后产生的 X 光图像不同,据此可以进行晶体结构、物相等分析。 4.2.8.2 仪器: X 射线衍射仪等。 4.2.8.3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细粒至隐晶质、单晶或集合体成分结构物相分析。 a )粉末法,适用于未知材料及集合体; b )单晶法,适用于单晶材料; c )劳埃法,用于天然珍珠、养殖珍珠及其仿制品的区别。 4.2.8.4 操作步骤 a )样品准备; b )开机、设置仪器条件及测试参数; c )放置样品并测试; d )分析所得图像。 4.2.9 无损成分分析方法 4.2.9.1 方法原理:

41、物质在受到高能射线轰击时,激发产生特征的 X 射线,其波长或能量,与物质的组成元素种类、强度或元素浓度相关。根据不同 X 射线的分析方法(波长色散或能量色散),可定性或定量地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高能射线包括高能 X 射线和高能电子束,无损成分分析方法有: X 射线荧光波谱或能谱分析方法、电子探针波谱或能谱分析方法等。 4.2.9.2 仪器: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能谱分析或波谱分析),电子探勘针能谱或波谱分析仪等。 4.2.9.3 适用范围:适用于 F ( Z=9 )或 Na ( Z=11 )至 U ( Z=92 )元素的测定。 a )不适用于超过仪器所能容纳大小的样品元素的测定。 b )不

42、适用于组成元素超出 Na-U 范围元素的测定。 4.2.9.4 操作步骤: a )开机、准备; b )设置仪器条件及测试参数; c )样品准备和放置; d )测试样品; e )根据所测图谱进行分析处理。 4.2.10 阴极发光 4.2.10.1 方法原理:阴极发光物质表面在高能电子束的轰击下发光的现象。不同种类的珠宝玉石矿物或相同种类不同成因的珠宝玉石矿物,在电子束的轰击下,会发出不同颜色或不同强度的光,同时能显示晶体生长环境有关的晶体结构或生长纹,可辅助珠宝玉石鉴定。 4.2.10.2 仪器:阴极发光仪。 4.2.10.3 适用范围:适用于尺寸不超过仪器所能容纳大小的样品。 4.2.10.4

43、 操作步骤: a )样品准备及放置样品。 b )开机,测试。 c )观测样品的发光颜色、强度及其呈现的结构现象。 4.3 鉴定项目 4.3.1 选择原则 4.3.1.1 常规鉴定方法为正常检测过程中需要全面检测的项目。综合判断各项目检测结果,以确保检测结论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4.3.1.2 某些项目因样品条件不符,不能作某些项目检测时,可不测。但其他检测项目所测结果的综合证据,应足以证明所得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4.3.1.3 常规鉴定方法中,某些方法可同时推导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实测过程中,依据样品条件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以获得较为全面的鉴定特征。 4.3.1.4 用常规鉴定方法无法获得足

44、够的鉴定依据时,须采用必要的特殊鉴定方法来辅助确定。 4.3.2 检测项目(适用于监督检查及仲裁检验) a )外观描述(颜色、形状、光泽、解理等至少两项); b )总质量(质量 / 总质量); c )摩氏硬度(原石,必要时); d )密度(样品状态允许时); e )光性特征; f )多色性; g )折射率(在折射仪范围内,样品状态允许时); h )双折射率(在折射仪范围内,样品状态允许时); i )紫外荧光; j )吸收光谱(样品状态允许时); k )放大检查; l )特殊光学效应和特殊性质(必要时); m )其他的特殊检测方法(必要时)。5.1 天然宝石 5.1.1 钻石 5.1.1.1 英文名称: diamond 。 5.1.1.2 矿物名称:金刚石。 5.1.1.3 材料性质 化学成分: C ;可含有 N 、 B 、 H 等微量元素。 I 型含 N ; II 型不含 N , b 型含 B 。 结晶状态:晶质体。 晶 系:等轴晶系。 晶体习性:常见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晶形,晶面常发育阶梯状 生长纹、生长锥或蚀象。 常见颜色:白色系列:无色至浅黄、浅褐。 彩色系列:深黄、褐、灰及浅至深的蓝、绿、橙黄、粉红、红、紫红,偶 见黑色。 光 泽: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