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艺术传承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056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艺术传承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艺术传承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艺术传承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艺术传承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艺术传承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艺术传承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艺术传承论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海石刻-从雪域走来【摘 要】 青海石刻源远流长,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多样性特征,其内容和题材展现出青海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开掘了历史文化、宗教艺术;而对其继承、保护、发展,更是对青海人的性格、气质、精神和境界的彰显,弘扬了“大美青海”的精神内涵和神秘之美。【关键词】 青海石刻;艺术传承;弘扬青海民族民间石刻植根于各民族人民群众生活的沃土当中,虽历经数百上千年的传承演变,民间石刻至今仍较多地保留着一些原生态属性,具有艺术史前史的特征。一、青海石刻探源青海的石刻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从远古巨石崇拜的遗存,一大批人工打制的石制品,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刀等至

2、散佚于大山大野之间的玛尼石,上至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在青海各地都有着极为丰富且分布广泛的古代石刻文化遗存。在现实的可视图像中,远古先民们对石工具制作和石工具类型及形制演进的艺术形态从原始岩画比较单调、古朴的原始样态,到海晏汉虎符石匱、乐都东汉三老赵宽碑、大月如来石造像等,发展到新时期异采纷呈、清新优美的藏族玛尼石(藏文刻经)和回族砖雕,就是由历史上各民族之间这种广泛而又错综复杂的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而形成的。其中,岩画作为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活化石,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现实与精神生活。展示出人类在创造性劳动中由最初生物本能的被唤醒、初开发,进而到初级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审美意识萌芽的清晰脉络。在历史

3、演进的交流过程中,青海传统石刻在形象、形态、形制方面作为民艺学意义的存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多样性特征。二、内容与题材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艺术品从题材内容和功能上大致可分为:陵墓石刻、宗教石刻和实用性石刻三类。表现内容主要有升仙神异,天象祥瑞,驱异辟邪,生平威仪,经史故事,家居娱乐,生产活动等。由于受社会思潮和经济变革的影响,各个时期的石刻内容各有所侧重。青海石刻类型因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从事生产者的对象、方式不同,表现在习俗上也显出不少差异,它包括不同文化类型的三个方面。一是以河湟谷地为特征的民间石刻,聚居在河湟流域的汉、藏、土、回、撒拉等各民族,受中原农耕文化的影响,其民间石刻在造型色彩方面形成了

4、高原农耕文化的特色。二是以青海湖西南部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民间石刻,这里居住着藏族和少数蒙古族,因受西藏文化的直接影响,形成与河湟流域农耕文化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三是宗教艺术,主要包括藏传佛教石刻艺术,特别是藏传佛教中的宗教石刻品类繁多。三、石刻功能青海民族民间石刻是民族传统石文化的基础,也是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和表现。民族的思想信仰、伦理观念、图腾崇拜、审美意识、民风习俗皆通过石刻给予展示和宣泄。其中大量佛像、佛塔、佛教故事画等,字迹清晰,图像生动。这类石刻作品从民族精神入手,而不是单纯“技”的堆砌,更加突出了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使石刻展示民族的神韵、神情、神态。由于时代的进

5、步,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审美观念的转变,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民族民间石刻突出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关键在于植根民间、深入生活,与广大群众的思想感情息息相关、休戚与共。石刻艺术成为湟源人民精心呵护的精神家园,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旅游资源。“就本质而言,民间艺术与其他的精神活动、精神生产一样,是一种符号的创制、解读和传播。它归根到底是一种具有精神性质的符号,其性质是这样,其功能也是这样,民众创造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符号,欣赏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符号,人们消费购买的也是这样一种精神符号。” 6在拥有“石刻艺术之乡”美誉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乡,当地藏族牧民群众进行石刻创作的历史近百年。如今

6、,在和日乡生态移民村,170户依靠藏族传统石刻从事石刻艺术品制作,从2005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到现在人均收入2400多元走上了致富路。他们依据本地区独有的文化优势和特色为根基,打造了和日石刻文化品牌。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石刻工艺又有新的跨越,门类更细、技艺更高,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与现代雕艺相结合,使石雕文化含量更高,门类更全,形成了圆雕、线雕、浮雕、影雕、微雕、沉雕六大工艺手法。园林雕塑、建筑构件、工艺品、器具、碑石六大类产品上千个品种。据调查,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幅格萨尔石刻可以卖到l00多元,而在青海果洛、海南藏族自治州可以卖到200元以上7这说明格萨尔石刻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虽

7、然这些作品出自本土本民族民间艺术家之手。结语青海民间石刻的传统植根于各族群众的创造,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世代相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今天,在旅游业的带动下,青海民族民间石刻资源不断得到开发与利用,不仅成为农村、牧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逐步呈现出多种风格比肩共进,传统与现代,共展风姿的石刻艺术产业发展新面貌。在几代艺人的不懈努力之下,这一民间艺术已呈现出多种风格比肩共进,传统与现代,共展风姿的艺术产业新面貌。从突破到完善,当代青海民族民间石刻的产业化发展,正逐步迎来一个石刻文化产业觉醒的新型探索时期。参考文献:1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29.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217.3.4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549. 120.5张紫晨.民俗与民间美术c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1618.6王毅.中国民间艺术论c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328 .7数据来源于2008年笔者作为安多藏区古代美术遗迹考究课题组成员前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果洛、海南、黄南藏族自治州进行的调查报告。基金项目:本文为青海师范大学青年项目资金资助课题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