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101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川端康成电影诗化语言的叙事者 作为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为一位具有着非凡优雅魅力的新感觉派代表人物,川端康成始终坚持以其天才般凄美婉丽的文辞,刻画出最富有日本民族风韵的唯美故事。在叙事手法上,他的作品往往以弥漫着淡淡哀伤的、充斥着“虚无孤独”感的笔调,以经典传统的手法对人物命运以及性格进行解读。川端康成的作品受其“葬礼的名人”(见其作品葬式名人)童年经历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孤儿根性的特质。这些在其重要作品如十六岁的日记、油以及给父母的信中都有鲜明的表述。然而,其主要的叙事手法却深受年轻时代所阅读的日本经典名著如源氏物语徒然草(吉田兼好)和枕草子(清少纳言)等影响,具有古典主义的含蓄

2、以及优雅气质。而在叙事语言方面却具有鲜明的电影镜头般诗化的形象感、鲜明感。川端康成一直执着于文学母体的唯美实践,他的作品不追求大场面或者是晦涩艰难故弄玄虚的哗众取宠,而是致力于对环境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营造出秀丽的境界。在其代表作古都中,作者将一个短练的故事浓缩于四季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四季景象、各种欢庆活动巧妙结合,不仅不显累赘,反而对故事情节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全书奠定了“世事流转、命运无常”的基本调子。无论北山杉还是祗园节,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都显得生动如在眼前。川端康成以这种“镜中映像”般的叙事手法,表现了自己对那些逝去的自我梦境与田园诗意的民族风格的追求。 在文中为数众多的自

3、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描写中,通过色、光、影几个方面的描写,以主人公为第一视角,将旖丽多彩的外界景象准确的传达给读者。在这里我做这样的一个大胆比喻,主人公视角像一台精准忠诚的摄像机,我们看到的文字可以在眼前连贯成为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一、电影镜头语言与日本新感觉派电影评论界的泰斗巴赞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著名的景深理论(即长镜头理论),指出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揭示真实,认为镜头的目的在于记录事件,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要求在一视同仁的空间同一性之中保存物体,更多以“段落”或一场戏作为一个剪辑单元。与此对立的是蒙太奇理论,他通常基于讲故事的目的而对时空进行分割处理,如在线性叙事中可以加入闪回、快进、跳

4、跃性镜头,丰富情节和结构。同时,蒙太奇理论也强调画面之外的人工技巧组接视觉与听觉效果的手段。这些基于电影艺术之上的理论看似与川端康成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作为第七门艺术而诞生的电影艺术本身便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他融合了文学、音乐、服装等多门艺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冲击性,给观者以直觉的感官体验。川端康成本身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强调的是追求主观感觉,致力于心理刻画。在他的字里行间充斥的有时是带有着强烈个人感情色彩的描写,有时却又是客观的景观描述。这与景深理论客观重现场景的功能、蒙太奇理论表达个性情感的功效有着惊人的一致,只不过他们的载体不同,作家用文字,导演用镜头。日本的新感觉派受西方影响,

5、出现在一战之后,新感觉派作家以自身的感觉为指导,把写感觉视为文体新颖的杠杆。川端康成在他的著作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中,在第二部分“新感觉”和第三部分“表现主义的认识论”中较为详细的阐述了新感觉派创作的方法论。例如,两种事物眼睛与红蔷薇,传统的创作思维可能是“我的眼睛看红蔷薇”,可是在新感觉作家这里就变成了“我的眼睛是红蔷薇”,新感觉主义文学的方法和表现更接近美术和音乐。在古都中,音乐性体现在日语的韵律性上,美术性则体现在叙事手法的电影镜头的诗意化上。更直接的说,川端康成在古都的行文中,将自身的感受以诗意的语言详细的描述出来,从而给读者以直观、形象的画面联想,这种效果类似于电影镜头的记录,而他又

6、能引起读者远远高于画面观感的情思联想,因此又是诗意化的。就像他自己概括自己作品的美学特质:“心像即表现即艺术”,不是用笔写字,用刷子涂颜色,而是如实的把心像表现在文字上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进一步成为一种用感觉使对象活跃起来的情绪。二、电影镜头诗意化语言的几个元素1、色彩 想要写出画面感强烈的文字,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会对视觉造成第一冲击的色彩,这也是为什么川端康成的作品具有电影镜头般诗意化的语言的重要原因之一。读过川端康成作品的人都会对其作品中对颜色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印象。如古都中开篇对于紫花地丁的描写:“当千重子发现紫花地丁开花时,在院子里低低飞舞的成群的小白蝴蝶,从枫树干飞到了紫花地丁附近,枫树

7、正抽出微红的小嫩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飘舞,白色点点,衬得实在美极了。两株紫花地丁的叶子和花朵,都在枫树树干上新长的青苔上,投下了隐隐的影子。这是个浮云朵朵、风和日丽的一天。”在这样一段不足百字的描写中,却出现了白、紫、微红、青等多种颜色,将这样旖丽的画面置于“浮云朵朵、风和日丽”的环境之下,一幅有着浓郁日本风情的颜色艳丽的浮世绘呼之欲出。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表现色彩时,其基本风格是写实的白描。因为这种描写所涉及的对象多是物理色相载体,因而我们看到物理性质突出、准确精到,质朴无华的文字,反而给读者带来通透清澈而又情味空灵的无限联想。这种色彩上的白描手法,有着鲜明的景深镜头的客观性,同样不介入被摄

8、或被描写的物体,只是静静地注视他们,细腻的描写反而带来直观的联想,激起读者的内心涟漪。和服店林立的西阵,寒碜却整洁的铺子;赏红垂樱最好的祗园;有着宁静与阴柔之美的植物园的林荫道;何时都有着不同的绿色的东山每个被作者反复提起的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色调。西阵的苍白,祗园的斑斓,林荫道的葱郁,东山的悠绿,以及,北山的苍翠黑暗之中所蕴含的苗子的那一袭热烈的工作装的温暖,都让发生在这些地方的故事沾染了他们的哀伤和炽烈。去汤波半买糕点的千重子,看到远方天空的一片火红,竟然会想到在浓艳的彩云之下照照自己的容颜,人类脆弱的瞬间之美与天际之间的永恒之美在此刻合二为一,川端康成所承载的日本民族浓浓的物哀情结,如同

9、那时的北山一般“抹上了那种颜色,变得一片深蓝了”。正是通过诸多“随着人的心潮起伏而变化”的色彩,即使我们不能看见那些实景,作者却早已通过具有强烈镜头感的色彩白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多姿的社会风情画。2、光影光影是素描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他构成了物体,同样,他也在电影镜头中充当着气氛营造者。光明所占比例较大和阴影所占比例较大的不同画面,通常给人以祥和圣洁与压抑邪恶这样截然不同的联想。想要有形象的画面感,高明的作家不会不对光影进行描写。古都中,有一段描写立秋前夕东山如意岳的“大字”篝火,“除了如意岳大字外,还有金阁寺附近大北山的左大字,松崎山的妙法,西贺茂明见山的船形,上嵯峨山的牌坊形,这五座山相

10、继焚起火来。在约莫四十分钟的焚火时间里,市内的霓虹灯、广告灯都一起熄灭。千重子看见灯火映照得山色和夜空,不由的感受到这是初秋的景象。”这辉煌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如此鲜活。另外一段描写中,作者则以光影的变化准确的衬托出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千重子与真一在平安宫赏樱花后,千重子忍不住说出了觉得自己是弃儿这样的想法。开始大雄宝殿“点着明灯”,兴致勃勃的千重子穿过大殿,外面“华灯初上,天边残留着一丝淡淡的霞光”,千重子凝视下面的灯火,想到这里可能并不是自己的出生地,心底涌上忧伤,在灯火辉煌的京城之上,最后一抹霞光映在她脸上,使得真一觉出千重子脸上写满了忧伤。而谈及自己的养父母,又满心被柔情塞满,千重子仰

11、望西山柔和的暮色,“几乎把京都的半边天染上淡淡的霞光”。最后,与真一之间朦胧的情愫以及谈及父母为自己设计的未来时,不禁又感到恐慌,此时的大雄宝殿的屋顶一片黢黑,使得千重子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文学不同,镜头语言很难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准确的传达给观众,因此才要加强画面色彩、光影的调度,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和语言将心理活动传达出去。在上面这一段中,虽然基本没有心理描写,而是由细节描写和对话组成的,但是,由于作者精妙的运用了光影的描写,使得行文并不呆滞,反显得亲切活泼,宛在眼前。这也是其语言电影镜头诗意化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3、人物以及细节描写如上文所讲,人物表演和细节描写在镜头语言中极其重要。而在小说中,过

12、多的细节描写会显得过于拖沓,让读者产生厌烦之感。而古都不同,读完之后,可能记不住作者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但是文中几个充满了悲苦或是温暖人性的细节描写,却是最为震撼人心,令人难以忘怀。古都中很少有交代故事进展的概括性文字,却多得是类似于镜头语言中“以段落或一场戏作为一个剪辑单元”,故事是由一个一个的小场景组成的,这些场景之间通过蒙太奇时空进行转换,不必有紧密的时间以及因果接续。古都的故事,在我看来,是苗子正式出场之后才变得真正精彩,苗子只出场数次,作者着墨也并不多,但由于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使得苗子这个形象丰满异常,她那健康的美丽也格外的动人。文中我印象最深的几幕也都与她相关。苗子第一次与千重子

13、的相遇,虔诚的做着七次礼拜,微微出汗的她,意识到千重子就是自己姐姐而马上眼眶湿润的苗子,显得善良而可爱;在暴风雨来临的杉树林中将自己的身体覆盖住千重子来保护她不被淋湿的苗子,细心的将自己的头巾折了两下遮在千重子头上;穿上和服,系上秀男为自己织的腰带,听着秀男的话羞涩的说着“讨厌”的异常美丽的苗子每一个都是那样动人。尤其是小说最后,与千重子仿佛做着永久的告别的苗子,这一段读来,格外的令人肝肠寸断。 “苗子摇摇头。千重子抓住红格子门,目送苗子远去。苗子始终没有回头,在千重子的前发上飘落了少许细雪,很快就消融了。整个街市也还在沉睡着。”这段精彩之极的描写,简直是最为完美的电影脚本,电影版的古都,最后

14、的镜头与原文如出一辙。这仿佛就在眼前一般的场景,无需多余的画面去点缀,所有感情已经融于其中。寥寥数语,却有着说不尽的忧伤,那充满生死情意的委婉哀怨缠绵,以及,毋庸置疑的唯美,精致华丽的语言没有丝毫堆砌感,自然而然的,将一幅绝美的、凄婉的画面烙印在你心中。除了这些,文中充满个人主观情绪的抒情诗句,也直接描写了人物心理活动,比如询问养父母自己身世后,感到后悔的千重子,想着“在这格子门后深居简出的父母,他们的忧伤渗透了她的心”,如失格的珍珠一般的自己,梳理着头发,“妈妈!千重子呼唤在隔扇那边的母亲,这声音充满无限的遐思”。川端康成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旖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始终将视角聚焦在日本本土

15、性和根源性上。他以充满生活情趣的文字为京都的山川草木赋予了至高的灵性,延续了这座城市已经消逝的部分风貌。文中那些凄美绝丽的句子,显示了作者游刃有余的融汇中西文学的超长天才。他那细腻哀伤而又唯美至极,至为洁净的文学风格,体现了整个日本的民族心理与民族特性。最后,用李德纯先生对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做结:“川端康成以特有的文字,指示了文学的另一条路径。如今在这样一条路上走着的,只此一人。他以孤寂忧郁而终生。” 参考文献: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川端康成文集雪国古都,作者:川端康成,出版社:广西师范出版社,2002.2.1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理论代表作,作者:何乃英,载于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1期,P72-P75美是生命之花:川端康成论,作者李德纯,载于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P67-P73川端康成的语言艺术,作者:雷华,载于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第4期,P71-P75川端康成文学自然观,作者:韩贞全、吴舜之,载于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年第1期,P72-P77电影的形式与文化 作者:【美】罗伯特考克儿 郭晓青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认识电影插图第11版 作者:【美】路易斯贾内梯 焦雄屏译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