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190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根雕艺术走进农村美术课堂根雕艺术是发现和利用木本植物根部的自然美又加以艺术处理的、天人合一的造型艺术。它历史悠久,既实用又美观,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根雕艺术的创作和发展也异常繁荣,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西等地都有大型的根雕生产基地,不少地方还被命名为“根雕艺术之乡”,树根这一自然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利用,根雕艺术正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根雕艺术的价值在基础教育领域亟待开发,广大农村学校正可以就地取材,将根雕艺术纳入校本美术课程,开展根雕美术教学活动,以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农村艺术教育的发

2、展一. 根雕教学的意义。1.普及民族传统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982年在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的根雕“辟邪”,表明距今2300多年的战国中晚期,根雕艺术品已在我国诞生。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隐士僧绍“如意”的记载;北宋诗人苏洵,利用树根制作了一件“三峰鼎峙”的山水盆景,作为雅玩;清代浙江根雕世家封氏兄弟创作的历史故事“王右军换鹅”、“孟襄阳骑驴踏雪”等不仅印证着我国根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还折射出我国根雕艺术所特有的传统文化思想和艺术风貌。开展根雕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2.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农村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相对

3、滞后,有的地方甚至被边缘化,艺术课常常被其他学科所代替,更说不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因此开展简便易行的根雕创作活动符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学生在根雕创作过程中需要综合生活经验和美术、历史、自然、文学等各学科知识,才能够取得包括构思、立意、命题等过程的创作活动的成功,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根雕创作过程中,学生以千奇百怪的树根为载体,联系自然景观、现实生活、艺术作品、影视故事、历史故事、寓言童话故事、诗歌小说等进行联想,才能创造出人物、动物、景物、器物等各种艺术形象,那些生动活泼

4、、意境深远、寓意独特的根雕造型正是学生观察感受、想象创造和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展现的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小型根雕创作的难度虽然不大,但过程却比较复杂,学生需要砍、锯、削、磨、雕刻、拼接和上光等,要按相应的制作程序仔细地做好每一步,方能创造出较为完美的根雕作品。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能够达到很好的锻炼,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得以培养。 总之,开展根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推进农村艺术教育改革,在文化艺术和素质教育上都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二.根雕教学的可行性。 1.根材资源丰富,收集便利。当今农村经济条件日益改善,煤炭和液化气已逐步取代了原始的燃料草和柴,那些因植树、修

5、路、建房以及渠坝改造等施工而挖出的树根大都被遗弃,因此在农村的堤坝、滩头、路边、柴火堆旁随处可见。这些树根为根雕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免费原材料。农村学生课余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自由,课外活动和周末没有城镇学生那些额外的学业负担,因此只要教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很乐意去收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根雕素材。 2.制作用具简便,教学场地灵活。学生制作根雕所用的工具材料如小锯子、小斧子、美工刀、木锉子、木刻刀、沙纸等十分简单又易于操作,学校集中准备一些即可,教学成本很低。根雕教学不受环境限制,在校舍的走廊和操场都可以进行。另外,受计划生育和人口流动影响,农村学生数相对减少,学校校舍渐为宽敞,很多学校都有

6、开辟美术专业教室的条件。 3.根雕的实用性、观赏性和可收藏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雕作品既实用又美观。它既能作为美化家庭的装饰品,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作为沟通情感的纽带馈赠亲朋好友,且可收藏性很大。其巧借天工、突出意趣的艺术特点更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创造积极性。 可见,根雕教学活动操作起来十分便利,每一所农村学校都具备开展教学活动的条件。 三.根雕教学的普及与推广。 万事开头难。为保证根雕教学活动在农村学校顺利进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根雕创作简便易学,县美术教研员(或邀请专业人士)通过“根艺创作与欣赏”讲座,在根雕艺术的特点、种类和创作方法等方面

7、对广大教师作相应的培训。同时鼓励美术教师自我充电,现在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如“中国根艺网”、“根艺网”等不仅普及根雕创作的基本知识,还提供了大量的根艺精品供欣赏。美术教师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造型能力,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会很快提高根雕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根雕教学基地。由县教研室组织领导,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辐射各村小),建立根雕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师生举办根雕作品展览、欣赏活动,构建根雕创作的交流平台,活跃根雕教学气氛,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3.健全县级组织、领导和服务工作。县教研部门根据可行的教研计划,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指导、检查、评比等工作。要利用多种渠道给一线教师提供各方面

8、的支持和帮助,如通过教学研讨会、教研网、QQ群等方式加强互动与交流等,提高根雕教学活动的水平和质量。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大家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探讨、乐于实践,就一定能够让根雕艺术在农村学校开花、结果。 四.根雕教学的指导策略。 1.寻觅根材。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处处留心,乐于发现,随手拈来。放学路上,走亲串友,田间劳动等,都可能有意外的收获。要指导学生注意积累收集根材的经验,比如:有的根材表面虽已腐朽,但内里坚实且富于变化(如槐树根),剔除腐朽的部分后会呈现出美妙的造型和纹理;有的根材半埋于泥土中,露在外面的部分形态很平常,但拔出树根后,会发现埋于土中的部分经腐烂后造型十分独特

9、等等。总之,积累了丰富的根雕素材,才能保证根雕创作的顺利进行。(见图1、图2) 图1呼唤,槐树根材因常年埋于土中腐烂而 图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此作是用别人 形成的窟窿,酷似幼兽呼叫时张开的“大口” 扔掉的废盆景根创作而成,变废为宝。2.以小见大。根雕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创意、造型、色彩、肌理、光泽等方面,并不取决于形态的大小,小根雕同样可以表现大主题。小型根雕制作简便,耗时短,见效快,容易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另外,中小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创作根雕的工具也比较简易,不适合制作大的根雕作品。(见图3、图4) 图3庇护此作高仅26cm,却充分表达了 图4东方维纳斯,此作高虽不足20cm却象抵御入侵、奋

10、力护子那种伟大的母爱. 表现了东方女性端母庄、窈窕、贤淑之美。3.巧妙构思。教师尽量创造条件,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欣赏古今各类优秀的根雕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要指导学生根据树根的形态、纹理、节疤、凹凸、曲线、窟窿等天然殊机异态,进行大胆的联想,经过前后反正、颠来倒去地观察、权衡,因材施艺、以势造型、勇于创新、不落俗套。最好让学生互助合作,集思广益,寻求最佳的创作方案。(见图5、图6) 图5爱之巢小鸟享受着母爱, 图6放哨的猴子4.精心制作。根雕不同于木雕,它的特点是“七分自然,三分人工”(也有人说“九分自然,一分人工”)。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树根的自然形态和纹理,少

11、作雕琢,以免破坏树根的“天趣”。制作的每个步骤都要要小心谨慎,如截枝、去皮、拼接、打磨、上光以及画龙点睛地雕琢等,通过精细的加工技艺突出根雕“源与自然又高于自然”之美感。(见图7、图8) 图7偷食将“鼠皮”剥去打光, 图8龙凤呈祥剥皮打光,再刷上透明的清漆。主体小鼠偷食得以突出,趣味十足。 其色彩和质感更能突出龙飞凤舞之轻盈、华丽.5.恰当命题。命题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作意图的概括和延伸,也是作品主题的深化与升华。命题要从作品的形、神、意中提炼出富有趣味的语言。如给根雕“鸭子”命题,直呼“鸭子”只算是给根雕贴个标签,显得太显露,没有意境;称作“春江水暖”就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显得含蓄又意

12、境深远。(见图9、图10) 图9默契小鸟在牛头上捉虱子,表现 图10醉卧长安表现李白在权臣挡道的长安城,了小鸟和牛之间默契、和谐相处的情境。 壮志难酬,“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精神面貌.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要我们在创作和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研究和总结,就能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我们根雕美术教学。 五.几点说明: 1.不破坏绿化。教师要用地球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危害等实例向学生说明毁坏植被、破坏绿化的严重后果,要求学生搜集被丢弃的树根和半埋于土中的枯根,不要挖活树根,以免破坏绿化和水土保持。 2.确保创作安全。教师要通过示范说明使用刀、锯、斧、锤、凿等工具

13、的方法和要领,要求学生使用时专心致志、小心谨慎(特别要强调学生不能用这些工具打闹嬉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不急于求成。“万事开头难”,学生在根雕创作中会有一个由生疏到熟练,逐步提高水平的过程。教师不能性急,要耐心引导,重视学生参与创作的过程,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总结经验,最终必能创造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根雕作品。 农村的美术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如果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将这些宝贵资源开发出来,用于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就能够有效地改变农村学生的精神状态,促进农村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质培养,还公平教育于孩子。国家已将深化教育改革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农村,投身于农村美术教育改革实践必然大有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