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高三语文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211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高三语文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高三语文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高三语文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高三语文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高三语文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高三语文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最新题型汇编高三语文语文高中教育教育专区.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2017年新考纲古诗鉴赏题25题(含答案)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 )( )(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

2、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答案与解析】8.CD9.(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

3、各题。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C.颔联中

4、“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答案与解析】14.AC(A项3分C项2分。)15.(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

5、不满。(2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玉蝴蝶闲居(明)梁寅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荒凉。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太痴狂。人嘲我拙,我笑人忙。15.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开

6、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16.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答案与解析】15.选BC。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

7、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1分)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2分)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

8、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2分)16.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1分)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如果学生从词人的闲居之乐和隐逸志向、人格操守两个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给满分。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纱窗恨答冠月韵田茂遇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1.下列说法错误

9、的两项是(5分)()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答案与解析】1.AD(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2.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写笛声“凄

10、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11、()()(5分)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

12、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答案与解析】14. B、E(5分)(解析:B、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人世混浊,知音难遇(或古来相接眼中稀)。(2分)李白长忆谢眺,含蓄点出我与谢朓精神相接,(2分)抒发了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感慨。(2分)(意对即可)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采桑子杂忆史惟圆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今知此曲人间少,

13、绝艺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

14、有两个?试简述。(6分)【答案与解析】1.CD(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2.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分),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1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蓦山溪汪莘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问湘

15、灵,拄杖斜阳里。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注】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湘灵:湘水之神。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

16、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15.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7分)【答案与解析】14. C(“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3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2分)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2分)八、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7、(11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元)萨都剌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注: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1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C.苏词“谁见幽

18、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14.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与解析】13.选CD。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注意诗歌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题目。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

19、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14.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

20、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倦行芳慢(宋)王雱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辅绣。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注: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5.

21、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6.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分)【答案与解析】5.选AB。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先理解诗句大意,注意结合上下语境。上阕着重描写暮春景象。A项

22、,上阕起三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暮春白昼,地点是闲静小院,氛围沉寂清幽。B项“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雨停雨霁,黄莺飞来,枝上的花瓣仿佛被惊动而缤纷下落,落红点缀绿径,色彩斑斓,犹如织铺地,故曰“辅绣”。这里体现词人观察细密,用笔工致,使暮春景物变活,极具匠心,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与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说这里词人“烦躁凌乱”不准确。6.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

23、暮,这一年又是这样。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总收全文。(前三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具体酌情给分)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有些难以理解,应根据上下语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十、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清史惟圆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14、下列

24、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15.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答案与解析】14

25、.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15、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分)十一、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14.下

26、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B.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C.“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D.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15.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7分)【答案与解析】14.C(

27、是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15白雪歌描绘了西北边塞奇异的风光,流露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3分)16胡笳以胡笳声音的悲苦来刻画边关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十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行香子(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3.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

28、烂漫春光。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4.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6分)【答案与解析】3.选BD。本题主要考察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也涉及到诗歌艺术手法的考察。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B项,下阕移步换景,以行踪为线索由近到远,动静相间,风光如画。结合整首词内容,“豪兴”是说明词人游兴正浓,“徜徉”是闲庭信步,与下阕“偶然乘兴”相呼应,主要表现词人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意兴

29、豪迈”“旷达洒脱”概括不准确。4.通俗生动,朴素清新、质朴自然。“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如同口语,生动自然。写景如“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香”,色彩简单鲜明又显出农家本色。用词准确。“倚东风、豪兴徜徉”,“豪兴”点明心情,“倚”“徜徉”则写出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啼”“舞”“忙”与三个动物的活动特地安静相对应,写出了春天的生命活力。句式整齐,格调轻快。本词句式都是三、四字句式,轻快流畅。(每点2分,注意要点+实例)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能力。要结合诗词大意感知诗歌的语言特点。先用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点出,再结合诗句作具体实例。诗歌的语言特点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30、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抑扬顿挫等。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浣溪沙新年夜坐万树清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

31、异乡飘零之感。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6分)【答案与解析】1.CE(C非愤怒,而是无奈;D可堪,是不能忍受。鲁迅诗云:敢有歌吟动哀。敢,就是不敢之意。同理,可堪,就是不堪之意)2.断句: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2分);“夜”与“年”叠词,既形象地传达出“哽咽”的味道(夜夜夜、年年年),(2分)又表达出每年(年年)每夜(夜夜)都陷入愁苦中和年华已经的悲哀中的意思。 (2分)十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史惟圆

32、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E.最

33、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衷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答案与解析】1.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2.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分)十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李白我觉秋兴选,谁云秋兴悲?山

34、苷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对。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14.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睛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作者以正侧

35、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E.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15.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与解析】14、AE。B“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C“落寞凄清”不妥,三、四句之境阔大疏朗。D“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有误,此处主要为正面描写。15、乐观、旷达。(答出情感1分,分析2分,共3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答出情感1分,分析2分,3分)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九曲棹歌(其二)宋朱熹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注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

36、,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B.“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C.“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D.“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E.本诗

37、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连的艺术手法。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6分)【答案与解析】1.CD(虹桥并不是指抬头看见了彩虹,而是由幔亭峰产生了对神话的联想,而全诗也不是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赞美九曲溪之美景)2.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一曲溪景物的赞美之情。(2分)既有“锁翠烟”“蘸晴川”的自然景之美,(2分)也有幔亭峰仙人宴请之人文故事之神奇。(2分)十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公安县怀古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

38、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1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11.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

39、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与解析】10.选D给2分,选C给3分,选A、B、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E.“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时景”。)11.相同点:诗人在两首诗中均流露出了对古人(王昭君、吕蒙、刘备)的缅怀、敬仰之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2分)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诗人对古人缅怀敬仰的具体情感。(1分)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主要表达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1分)公安县怀古中,

40、诗人主要表达对像“刘、关、张、孔”等君臣和睦关系的向往。(2分)(意思对即可)十八、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

41、“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15.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答案与解析】14.BD(选B给3分,选D给2分。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15.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

42、。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塞下曲四首其一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注释】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萧关:宁夏古关塞名。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共:作“向”。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8.下面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

43、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B“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C“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D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9.说说“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中“寒”的妙处。(2分)诗人写“幽并客”与“游侠儿”这两种不同的人,用意何在?(6分)【答案与解析】8、C9、一个“寒”字,寒冷,突出了边塞的天气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2分)构成对比(1分),作者对保

44、家卫国、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武的将士的讴歌(1分),对只知游荡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侠儿”的批评讽刺(1分),这一“褒”一“贬”的强烈对比(1分),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以身许国的崇高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2分)构成对比(1分),作者对保家卫国、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武的将士的惋惜(1分),对只知游荡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侠儿”的批评讽刺(1分),这一“褒”一“贬”的强烈对比(1分),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2分)。二十、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

45、,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E.“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15.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7分)【答案与解析】14.答案DE。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第一题的赏析D项中的“断”是“滴断”的意思。E项“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