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211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格式]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word格式]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word格式]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word格式]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word格式]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格式]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格式]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第51卷第6期2011年11月河南大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V01.51NO.6NOV.2O11时装: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刘静轩(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主要是以介绍与自己同时代的法国画家贡斯当丹?居伊为契机,展开自己关于审美现代性的论述的.但是,从服装史的角度看,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是以一个艺术评论家,美学理论家最敏锐的视角,主要以服装,尤其以不断变化的服装即时装作为观察和研究

2、对象,论述他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从而开创了美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认识上的转变,即从一种由来已久的永恒性关学转变到一种瞬时性与内在性的美学,其核心价值是变化和新奇.时装是波德莱尔论述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主要参照和象征.关键词:波德莱尔;美学思想;审美现代性;时装;参照;象征中图分类号:JO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11)060116一O7收稿日期:2O110616作者简介:刘静轩(1978一),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设计艺术学博士.现代性是当今国际学术界频繁使用的一个概念,涉及哲学,社会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等诸多领域,成为使用频率极高,含义繁纷驳杂的一个概念.

3、虽然关于现代性的词源学考查有多种说法,但在法国现代性(modernit6)首次出现于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墓中回忆录中,该书所收的是他1833年从巴黎至布拉格的旅途日记,夏多布里昂贬义地用现代性来指日常现代生活的平淡与乏味,这是同自然的永恒的崇高和传奇式中世纪过去的辉煌相反的.而真正赋予现代性以新意并对之进行了详细探讨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是法国着名诗人,象征主义的鼻祖,文艺评论家,美学理论家波德莱尔.波德莱尔从审美角度”首次用法文对现代性做出概念性定义”.对于波德莱尔的现代性论述,马泰?卡林内斯库给予极高评价,他在现代性的五副面孑L中认为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转变,即从一种由

4、来已久的永恒性美学转变到一种瞬时性与内在性的美学,前者是基于对不变的,超验的美的理想的信念,后者的核心价值是变化和新奇”.波德莱尔是一位极其重要的美学现代性理论家,他的现代性概念具有非凡的原创性与开创性.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发表于1863年11月费加罗报上的现代生活的画家.这篇文章被公认是波德莱尔论述现代性的最为深刻,最有预见性的代表作,至今100多年过去了,波德莱尔关于现代16性的精辟论述仍然享有不可替代的经典地位.以往的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主要是以介绍与自己同时代的法国画家贡斯当丹?居伊为契机,展开自己关于现代性的论述的.如着名的

5、美国学者马泰?卡林内斯库认为,毫无疑问的是波德莱尔”有关现代性最彻底,最丰富的讨论出现在论康斯坦丁?盖伊的文章中,即现代生活的画家(1863)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无论是理论上界定的还是实际用于评论康斯坦丁?盖伊作品的,都体现了一种实践意识的悖论,这种时间意识是如此惊人的新颖,也是如此丰富与精细,使得它可以被判定为现代性概念史上的一个质的转折点”.国内的许多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有学者这样写道:”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的直接意图是向我们展示当时的一位画家CG先生(贡斯当丹?居伊,ConstanthCuyS18O21892,法国画家)的风俗速写艺术.波德莱尔极其敏锐地从他作品中发现了一种具有浓厚美马泰?卡

6、林内斯库着,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95o页.美伊芙?瓦岱着,田庆生译:文学与现代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3页.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着,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3年,导论第1页.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着,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55页.时代气息的美和这种美的特定感受与表达方式.”“浪荡子,时尚女子和画家的生活方式在其根基处可以被理解为审美主体的自我生成,而波德莱尔则试图对这一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并提炼出了一个现代性的美的概念.”有学者表述得更为明确:”他(指波德莱尔)的现代生活的

7、画家是一部论述现代美学和现代性的深刻而富有预见性的着作,作者以与自己同时代的画家贡斯当丹?居伊(tg就是后来反复谈到的G先生)为代表,展开自己的论述.”但是,作为一个服装史的研究者,我深深感到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是以一个诗人,艺术评论家,美学理论家最敏锐的视角,主要以不断变化的服装即时装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以介绍画家贡斯当丹?居伊为引线论述了他的新的美学观和现代性概念的,在这里,时装成为波德莱尔论述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主要参照和象征.波德莱尔基于服装所呈现出的双重的魅力和18世纪中期以后服装流行风格呈现出的明显的过渡,短暂,偶然的特征,对现代性做出了最彻底,最丰富的讨论,从而开创了美学史上

8、一个划时代的认识上的转变;波德莱尔赋予现代性以开创性的意义,并促使现代性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概念给后人研究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无尽的灵感.那么,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究竟是如何论述现代性问题的呢?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对现代性的论述是分为两部分来进行的,分为”新美学观”和”现代性观念”两大主题,主要观点分别见于第一节和第四节.一,波德莱尔的新美学观现代生活的画家第一节的标题是:”美,时装和幸福”,法文版第一节的标题是:IeBeau,lamodeetlebonheur55”mode”在法语中有”时装,时尚,风俗”等含义,这个词在波德莱尔文中指的是”服装的流行式样”或”时装的样

9、式”,国内译者将其译为”美,时式和幸福”或”美,时尚和幸福”.但根据本节论述的内容,我认为译为”美,时装和幸福”较为合适.在这个简短的题目中,波德莱尔就已经隐含了一种对时装的美的赞赏的态度以及对时装的美和时装所呈现出来的新的美学特征的敏感,思考,提炼和肯定.波德莱尔的这一基本思想以时装为观察和研究对象,以介绍画家贡斯当丹?居伊为引线贯穿了全文多处,据笔者粗略统计,全文涉及服装有30处左右,这是同类文章中极其少见的.探析时装与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思想的关系,探究波德莱尔关于服装艺术的思考和观点不能说没有意义.文章开始,波德莱尔以看画展为例说到有些人看画展只看古代的名家之作,如提香或拉斐尔的画,而对大

10、量尽管是二流却很有意思的画家的画作不屑一顾.波德莱尔在这里首先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观点:”无论人们如何喜爱由古典诗人和艺术家表达出来的普遍的美,也没有更多的理由忽视特殊的美,应时的美和风俗特色.”这实际上是为后边要展开的对时装的美的思考和研究做铺垫,因为时装就是最常见的”应时的美”,不同时期的服装具有不同的风格,呈现出自己的”特殊的美”,而且最能表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风俗特色的也是服装.在这里波德莱尔也婉转地批评了人们对服装美的轻视,对现代美的忽略.寥寥数句后,波德莱尔紧接着明确地表示自己今天要谈的是表现现代风俗的绘画,并由此谈到过去和现在的关系.波德莱尔认为过去之有趣,

11、是由于艺术家善于从中提取的美和它的历史价值.那么,过去也曾经是过去的现在,我们对现在就不应该忽视.我们从对于现在的表现中获得的愉快不仅仅来源于它可能具有的美,而且来源于现在的本质属性.波德莱尔紧接着很快举例说:”我眼下有一套时装式样图,从革命时期开始,到执政府时期前后结束.这些服装使许多不动脑筋的人发笑,这些人表面庄重,实际并不庄重,但这些服装具有一种双重的魅力:艺术的和历史的魅力.它们常常很美的,画得颇有灵性;但是,对我至少同样重要的,我在所有这些或几乎所有这些服装中高兴地发现的东西,是时代的风气和美学.人类关于美的观念被铭刻在他的全部服饰中,使他的衣服有褶皱,或者挺括平直,使他的动作圆活,

12、或者齐整,时间长了,甚至会渗透到他的面部的线条中去.人最终会像他愿意的样子的.”在这段关于”一套时装式样图”所做的论述中,波德莱尔对于服饰的美给予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的评价:“人类关于美的观念被铭刻在他的全部服饰中.”波德莱尔在服装上发现的是”时代的风气和美学”,即他的新的美学观,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装所具有的不同的美,随时代变化的美,凝结着”时代风气”的美.这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凝结于服装中的”本质属性”,不同时期的服装中凝结的不同的本质属性借郗戈:风俗速写,浪荡子和女子时装从波德莱尔看现代性的时代意识,兰州学刊,2006年第11期.陈璐: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中的审美思想

1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8年第3期.Baudelaire,OEuvrescompl6tes,d.ClaudePichois.tome1I,EditionsGallimard.1976.683.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2页.17助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8;JJ1P.装的特殊美,这些汇集成历史系列的服装具有双重的魅力,艺术的和历史的魅力.这是为阐述他的现代性思想进行的第一步:提出服装的双重魅力一一艺术的和历史的魅力作为他的新美学观的基础.波德莱

14、尔的这个论述来自于”人类的全部服饰中”.波德莱尔花了很大的篇幅来继续论述他基于服装所阐发的新的美学思想,他接着论述道:”一个不偏不倚的人如果依次浏览法国从起源到现在的一切风尚的话,他是任何刺眼的甚至令人惊讶的东西也发现不了的.过渡被安排得丰富而周密,就像动物界的进化系统一样,没有任何空白,因此也就没有任何意外.如果他给表现各个时代的画加上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哲学思想的话(该画不可避免地会使人想起这种思想的),他就会看到,支配着历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是多么深刻,即便在我们觉得最可怕,最疯狂的时代里,对美的永恒的渴望也总会得到满足的.”波德莱尔的这些论述表明他不仅对于这”一套时装式样图”进行了细致的

15、观察,看到了各个组成部分是如此和谐,没有任何空白,没有任何意外,而且表明了他对从法国起源以来的服装所呈现出的美以及对于服装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哲学思想等也给予了同样的关注和研究.在波德莱尔看来,服装满足了任何时代的人们对美的永恒的渴望,即使在可怕,疯狂,动荡的时代里,人们也没有丧失对服装的美的渴望.接下来,波德莱尔很快就适时地表达了自己的新的美学观:”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建立一种关于美的合理的,历史的理论,与唯一的,绝对的美的理论相对立;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证明美永远是,必然是一种双重的构成构成美的一种成分是永恒的,不变的,其多少极难以确定;另一种成分是相对的,暂时的,可以说它是

16、时代,风尚,道德,情欲,或是其中种,或是兼容并蓄.它像是神糕有趣的,引人的,开胃的表皮,没有它,第一种成分将是不能消化和不能品评的,将不能为人性所接受和吸收.我不相信人们能发现ff么美的标本是不包含这两种成分的.”引起广泛关注,被无数研究者引用的关于美的两重性的论述就这样在谈论和研究”一套时装式样图”的基础上,在服装的双重魅力的基础上被首次清晰地表达出来丁.波德莱尔将从服装上发现的双重魅力延伸到所有的美的标本,认为没有什么美的标本是不包含这两种成分的.波德莱尔的关于”美的两重性”的观点曾在18,16年的沙龙文l1做过表述:”如同任何可能的现象一样,任何美都包含某种永恒的东西和某种过渡的东西,即

17、绝对的东和特殊的东西.绝对的,永恒的美不存18在,或者说它是各种美的普遍的,外表上经过抽象的精华.每一种美的特殊成分来自激情,而由于我们有我们特殊的激情,所以我们有我们的美.”但在18/i6的沙龙中波德莱尔没有进行更多的阐述,在现代生活的画家的第一段中,借助观察和研究”一套时装式样图”,波德莱尔深入地论述了他的”合理的,历史的美的理论”,即美的两重性理论.综合这两处论述.可以看出波德莱尔对美的两重性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和思考,波德莱尔在履行着一个美学理论家的历史使命.波德莱尔关于美的两重性的论述是一步步推进的,建立在他对服装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在他的关于服装的双重魅力一艺术的和历史的魅力的分

18、析的基础上.在这里,波德莱尔所说的历史的魅力就是指永恒的,不变的,绝对的美;艺术的魅力就是指相对的,暂时的,过渡的美.新的美的两重性理论基于对服装的双重魅力的分析初步建立起来了.波德莱尔认为任何美都包含两重性,即美是一种双重构成:一种成分是永恒的,不变的,绝对的;另一种成分是相对的,暂时的,特殊的.这两种成分是互为条件,互相依存的.没有暂时的,相对的,变化的美,就没有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美.绝对的,永恒的美不能抽象地存在,只有附着在某一时代的具体的事物上,才可以为人们所接受和吸收;离开具体事务,离开相对的,暂时的,特殊的美,绝对的,永恒的美就无法存在,无法被人们所消化和品评.权威们所说的永恒

19、的美,绝对的美也曾经是相对的,暂时的美.过去有过去的美,现在有现在的美.波德莱尔认为没有什么美的标本是不包含这两种成分的,在神圣的艺术中,两重性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对美的评论也一样,也必须是对呈现具体的,相对的,特殊的美的标本的评论,而不能仅仅是抽象地谈论抽象的美.波德莱尔的关于美的两重性理论体现了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至此,波德莱尔关于美的两重性理沦已经阐述得相当清楚.但值得强调的是:他的阐述主要是建立在对服装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之二,建立在对服装的双重魅力的分析的基础之上.作为服装史研究者,我还从来没有发现哪一位美学理论家对服装的观察是如此敏感而细腻,对服装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的研究

20、和阐述是如此深刻.这对于一直以来对服装艺术的忽视和(J3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7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洋: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7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笫272页.轻蔑是一个天才的纠正.这可能就是波德莱尔所说的“为服装艺术报仇”,以反驳”某些十分暖昧的爱好者加于它的荒谬污蔑的地方”.因为服装艺术一直以来受到所谓正统艺术的轻视,正式登上艺术殿堂也是没有多久的事情.而波德莱尔却在对服装的研究中发现了服装的双重魅力,进而发现了美的两重性,提出了新的美学思想,这

21、也正是波德莱尔天才所在的又一凸显.波德莱尔关于美的两重性的理论是对自古希腊以来的传统的美学观念的颠覆,因为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甚至直到17,18世纪,都在极力推崇古典美,认为古典美具有绝对性,永恒性,静止性,而对相对的美,暂时的美,过渡的美,变化的美,即让我们获得愉快的现在的美却都是视而不见的.波德莱尔挑战了这种占据权威地位的”唯一的,绝对的美的理论”,利用谈论”一套时装式样图”来证明”美永远是,必然是一种双重的构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所表达的美学观是不符合传统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从现代生活的画家辗转四年才得以发表可见一斑.现代生活的画家写成于1859年,此后这

22、篇文章在宪政报,新闻报,当代杂志,欧洲杂志,画报,林荫大道,国家报,比利时独立报等报刊问旅行游走,直到1863年11月才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二,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概念波德莱尔并没有在提出关于美的两重性理论后止步,善于思考和极其敏感的他继续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也可以说,波德莱尔关于现代性的思考在继续深人.波德莱尔的被广泛关注和无数学者引用的关于现代性的经典论述:”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就来自他的现代生活的画家中第四节,即现代性一节里.在现代生活的画家的第二节里,波德莱尔对风俗速写的画家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是一种混合的天才.在第三节里,波德莱尔重点而又详细

23、地介绍了风俗画家贡斯当丹?居伊以及他的创作过程,特别不吝笔墨地提到贡斯当丹?居伊对服装变化的细致观察,这些都为他在第四节论述现代性观念打下了基础.在第四节里,波德莱尔继续第一节对于服装的观察和研究,更加深入地基于服装展开了对现代性的研究和论述,他说:”现在的画家们选的题材一般说可适用于各种时代,但他们却执意要令其披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或东方的衣服.这显然是一种巨大的懒惰的标志,因为宣称一个时代的服饰一切都是绝对的丑要比用心提炼它可能包含着的神秘的美(无论多么少,多么微不足道)方便得多.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不变.”这段同样基于服装的论述比美的两重性理论又前进

24、了一步,在批评了盲目崇拜古典美的倾向后,他宣布了自己的现代性概念.这个现代性概念明确了波德莱尔所说的现代性是超越时期的,是一种时代意识,而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时代或时段,是不受任何特定的时间段限制的,现代性是由无数个”现在”构成的时点.在这个时点上,短暂与永恒,世俗与神圣并存,每一刻都是无法重复的现在.波德莱尔所说的现代性就是这样的时间模式,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波德莱尔注重的是现在,是当下,波德莱尔将现代性定位于当下生活的瞬间感受上;永恒不再是不变的典范,永恒只是艺术的一半,艺术的另一半是过渡,短暂,偶然.波德莱尔强调现代性是一种变化的价值,并不仅仅是现代人的专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现代性,有自

25、己的美学价值.”每个古代画家都有一种现代性,古代留下来的大部分美丽的肖像都穿着当时的衣服.他们是完全协调的,因为服装,发型,举止,目光和微笑(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仪态,眼神和微笑)构成了全部生命力的整体.这种过渡的,短暂的,其变化如此频繁的成分,你们没有权利藐视和忽略.如果取消它,你们势必要跌进一种抽象的,不可确定的美的虚无之中,这种美就像原罪之前的唯一的女人的那种美一样.如果你们用另一种服装取代当时必定要流行的服装,你们就会违背常理”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概念从审美角度强调了每个时代的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本质属性,每个时代都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独特新颖之处.厚古薄今或相反都是浅薄的无知之举,会跌进一种抽象

26、的,不可确定的美的虚无的陷阱之中.服装是社会文化的象征,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不是机械主义理解的那样),作为象征主义鼻祖的波德莱尔对此是有深刻理解的.波德莱尔认为每个时代的服装的流行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都是一种必然,都有不可替代的美,与其存在的时代有不可替代的协调,各个时代的服装和当时的发型,举止,目光和微笑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的仪态,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整体,所以不能用另一种服装取代某一时代所必定要流行的服装.就像后来丹纳所理解的:”古代的衣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99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

27、2008年,第99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泽: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2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2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泽: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2页.119饰妨碍现代的情感,现代的情感戳破古代的衣饰.”对于服装所表现出来的美,尽管是过渡的,短暂的,变化频繁的,但波德莱尔认为人们是没有权利蔑视和忽略它的,从服装中提炼它可能包含的神秘的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简单地宣称它绝对的丑要困难得多.这种服装中显露出的过渡的,短暂的,变化频繁的成分就是波德莱尔层层推进,分析提炼出的现

28、代性,风俗速写画家贡斯当丹?居伊先生正在用画笔特别致力于提炼这种人类生活无意问置于其中的神秘美,波德莱尔也正在以思考,文字特别致力于提炼这种神秘美.波德莱尔认为,发现美,发现现代性是需要寻找的.”他就这样走啊,跑啊,寻找啊.他寻找什么?他寻找我们可以称为现代性的那种东西,因为再没有更好的词来表达我们现在谈的这种观念了.”这种寻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的杰作中的成功表现是有用的,但并不能帮助当代的艺术家”辨认现时美的特性”.波德莱尔认为,只限于对古代作品的研究是无济于事的,往昔的杰作如果被当成范本只会妨碍对现代性的寻找,因为几乎我们的全部的独创性都来自时间打在我们感觉上的印记,来

29、自时势提供的价值和特权.丢掉了时势所提供的一切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条件,是发现不了现代性的.因此,寻找现代性是需要”富有想象力”的,需要有一个比纯粹的漫游者的目的更高些的目的,需要有一个与一时的短暂的愉快不同的更普遍的目的,才能够”从流行的东西中提取出它可能包含着的在历史中富有诗意的东西,从过渡中抽出永恒”.他寻找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一种样式,一种服装的剪裁稍微有了改变丝带结和纽扣被饰结取而代之女帽的后饰绸带变宽,发髻朝后颈略有下降腰带上提,裙子变肥”,”宽纹波纹织物,高级缎或我们工厂生产的其他织物”与”鲁本斯或委罗内塞所画的衣料”不同,”其质地与纹理和古代威尼斯的料子或送

30、到卡特琳宫廷中的料子是不同的”,”裙子和上衣的剪裁也是根本不同的,褶皱的方式是新的”;发现了”现代女性的举止仪态赋予她的衣裙一种有别于古代女性的活力和面貌”,”每个时代都有它的仪态,目光和举止”这已经不仅仅是贡斯当丹?居伊在寻找,而是波德莱尔在寻找,在观察,在思考.波德莱尔对于服装流行风格的变化甚至面料的变化,以及服装与人的结合所表现出的不同时代的神秘的,独特的仪态美给予了如此细致的关注和描述,可见波德莱尔在对现代性的思索和研究中,敏感地意识到服饰艺术尤其时装与现代性的不解之缘,这就是是波德莱10尔而非他人能够给予现代性以新意,给予现代性以划时代概念性定义的原因所在.三,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

31、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服装现象恩格斯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那么,是怎样一种社会条件和服装现象使波德莱尔产生了对服装的关注和如此重要的美学思想呢?波德莱尔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一个风云多变的时期.波德莱尔出生于1821年,24岁的时候即1845年波德莱尔发表了画评1845年的沙龙,紧接着又发表了1846年的沙龙.这两篇画评确立了他艺术评论家的地位.从社会历史来看,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依然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政权的更迭,时事的变化无常,都对波德莱尔有深刻的影响.波德莱尔曾参加过1848年革命的街垒战斗.从艺术史来看,19世

32、纪的中后期,浪漫主义已经显露衰退迹象,古典主义呈现回潮之势,唯美主义一度风行,现代主义还在酝酿中.这些不同的时代风云和文艺思潮都在服装上留下了”时代的风气”的”印记”.这些无疑与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思想的萌发和形成有不可忽略的关系.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期,波德莱尔看到的服装流行风格的更迭正呈现出明显的”过渡,短暂,偶然”的特征.波德莱尔举例提到的一套时装式样图,从革命时期开始,到执政府时期前后结束”,显然是指从法国大革命到督政府执政时期的服装,这是服装流行风格的变化明显呈现出波德莱尔概括的现代性特征”过渡,短暂,偶然”的时期.法国大革命废除了身份装束令,开始了服装民主化,近现代化的进程,男装不再沿袭

33、装饰过剩的法国贵族风格,取而代之的首先是代表庶民阶级的雅阁宾派革命者的服装,最有代表性的是1792年马赛义勇军带到巴黎并很快流行起来,至今尚在流行的夹克,此外还有不扎裤脚的细筒裤,双排扣的背心以及红色无檐帽;妇女解下了紧身胸衣和笨重的裙撑和臀垫,女装出现了与矫揉造作的洛可可风格形成强烈对比的造型极法丹纳着,傅雷译: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402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1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1页.德恩格斯:路德维希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

34、4g页.为简练,朴素的宽松的高腰式薄型连衣裙,这是新古典主义服装风格向古希腊,古罗马自然型女装的借鉴,与同时期绘画上向古典主义的借鉴是一致的.1804年拿破仑称帝,督政府时期结束.讲究装饰之风又回到拿破仑的帝政时代宫廷中,但一般资产阶级的男装仍以大革命时期形成的男装为基调.帝政时代的女装则延续了革命时代的新古典主义样式并有所发展.女裙是高腰身,低领口,细长裙子,白兰瓜形的短帕夫袖等.拿破仑宫廷使单纯的帝政样式向富有装饰性的造型发展,优雅而豪华的拖地曼特,制作精美的披肩也曾经一度大为流行.1812年,拿破仑帝政开始动摇,服装也频繁出现各种奇装异服.时局的变动不居反映在服装上也是同样的频繁变化.拿

35、破仑帝国灭亡后,法国进入了更加反复多变的时期,资产阶级和贵族之间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此起彼伏.这时的艺术家一方面对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的现实感到失望,另一方面又反对束缚艺术创作发展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产生并影响到这个时期的服装的风格.1852年,路易?波拿巴正式称帝,法国进入第二帝政时代.浪漫主义结束之后是服装上的新洛可可风格时代.1867年,波德莱尔去世.三年后,1870年的普法战争敲响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科技进步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极大影响,服装进入了巴斯尔时代,这是向现代转变的过渡期.写于1859年,发表于1863年的现代生活的画家中占分量较大的关

36、于服装的论述告诉我们,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多变的,多姿多彩的各个时期的服装风格呈现的新美学特征激起了波德莱尔对服装的敏感和关注,作为美学理论家的波德莱尔对服装的观察和研究,启发了他的新美学观,并进一步完成了向现代性概念的发展.时装是波德莱尔”过渡,短暂,偶然”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的参照和象征.波德莱尔关于现代性”过渡,短暂,偶然”的论述极为明显地表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以来的服装流行周期上,并且在2O世纪有愈演愈烈之势.那就是服装的流行时间不再像古代,中世纪,近代那样,一种类型的服装风格和款式就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达数百年甚至千年之久(如古罗马的托加和斯托拉).服装流行周期呈现愈来愈短的趋势,服

37、饰艺术呈现出”过渡,短暂,偶然”的现代性审美特征.在服装史上,19世纪被称为流行的世纪,它可分为新古典主义时期(17891825),浪漫主义时期(18251850),新洛可可时期(18501870),巴斯尔时代期18701890),S形时期(18901914)等,基本是每2O年就出现一个新的流行.到了2O世纪初,服装的流行时间进一步缩短为15年左右,例如,男童式女装和杰尔逊奴样式流行于1914到1929年,细长形与军服式的流行于1930年到1946年.2o世纪中叶,服装的流行时间又缩减到1O年左右,迪奥尔时代从1947年延续到1957年,反体制时装和迷你裙则流行于1958年到1972年之间.2

38、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的时间进一步缩短为5年左右,石油危机宽松式时代(19731977),复古思潮的复归(19781982),破烂式与名牌热(19831988),东欧剧变与6o年代样式复兴(19891990),经济萧条与70年代样式重现(19911996).进入21世纪,在信息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影响下,服装流行的时间更是转瞬即逝,服饰的细节和面料的质感的变化,甚至配饰的色彩更替都可以成为新的服装流行的一个缘由.这个时期,人们对服装流行风格的变化已经见怪不怪了,波德莱尔的关于现代性的经典定义已经为20世纪,21世纪各个领域的研究者所关注,熟悉.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是以时

39、装作为主要观察和研究对象的,时装是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参照和象征.波德莱尔特别以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服装变化作为直接观察对象研究和论述了现代性问题,发现和提炼了服装艺术本身表现出来的”过渡,短暂,偶然”的现代性特征.这种现代性特征并不是波德莱尔创造的,而是服饰艺术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波德莱尔凭借诗人的敏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提炼,概括和论述了它.在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值得专门深入研究的问题,艺术往往先于哲学和科学发现和表达出时代精神的变化,当然不仅仅是服饰艺术.但我认为服饰艺术的现代性特征的表现是最敏感,最丰富的.如波德莱尔所观察到的各个时期的服装风格的过渡被安排得丰富而周密,支配着历史的各个组

40、成部分的和谐是多么深刻.服饰艺术的这种特点是由于服装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在于服装独特的肉身性,人本性,精神性.服装的直接载体是人,服装与人的结合使服装具有了”理解现时美的特性”,每个时代的人和这个时代特有的服装共同构成这个时代特有的仪态.每个时代都不能用另一种服装取代当时必定要流行的服装,波德莱尔最完美地理解和评价了”眼饰的高度精神性”.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泽: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33页.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T: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03页.121结语波德莱尔曾说:”我总是喜欢在可见的外部自然寻找例子和比喻来说明精神上的享受和印

41、象.”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中仍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论述他的新美学观和现代性思想,即审美现代性,在这里,时装就是他审美现代性思想的象征.其实,波德莱尔已经明白地说出了这一点:”时装式样应该被看做是理想的趣味的一种征象,这种理想在人的头脑中漂浮在自然的生活所积聚的一切粗俗,平庸,邪恶的东西之上,应该被看做是自然的一种崇高的歪曲,或更确切地说,应该被看做是改良自然的一种不断的,持续的尝试.”波德莱尔关注到服装变化表现出来的现代性特征,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产生显然与现代社会开始以来所出现的新的社会现象和服装凸显的新的美的特征有关,与波德莱尔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现代性的社会是产生审美现代性的温

42、床,只有在这样的大气候里,审美或艺术才生长出与传统不同的美学特征.”因为在与传统不同的美学特征出现以前,即在现代以前的古代社会中,就是波德莱尔这样的天才也难以产生新的现代性美学观念.而“古代与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正在于时尚体系的出现,它开始令整个西方服装的标准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经常有服装史学家和人类学者指出,西方时尚风格规律而有节奏的摇摆在那些服装传统更替缓慢的社会中并不存在,即使那里的风格也并非完全一成不变”.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服装与时尚如今已经成为艺术实践的焦点,我们毫不惊讶,许多艺术家都已经为服装在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深深着迷”.敏感的艺术家们自觉不自觉地为”服装与时尚”所表现出的新

43、的美学特征现代性特征所吸引,波德莱尔无疑是最敏锐,最出色并已卓有成就的一位.总之,从现代生活的画家可以看出,在思考为现代性下定义的过程中,时装是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主要参照和象征.但过往的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研究者似乎忽略了这一点,鲜有文章深刻论述这个问题,虽然至今时装仍是时尚的主要部分,但对时尚的笼统研究代替不了对时装的研究.对于时装所表现出的鲜明的现代性特征的研究或许是我们理解波德莱尔现代性思想的一个突破性视角,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性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基本问题.依据韦伯的分析,现代社会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宗教的衰落;一是价值领域的分化和独立.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

44、现代社会并不是人类最终的伊甸园,现代社会的种种危机使现代性问题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以致出现了”规模令人生畏的研究”.在对现代性的关注中,”艺术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自觉坚持独立的世界,这种价值本身是存在的.不管怎么解释,艺术都承担了对于世俗的救赎,从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理论和实践上都不断增长的理性主义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救赎”.这正是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颇受关注的原因.那么,探讨时装为什么能引起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思考,探讨时装作为波德莱尔现代性思想的主要参照和象征的意义必然是深远的.Baudelaire,CEuvrescomplktes,kd.ClaudePichois,2vol,EditionsGallimard.1976,148.法夏尔?波德莱尔着,郭宏安译:现代生活的画家,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03页.侯新兵: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贵州师范大学,2004第1期.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着,周志译:时尚,衣着与身份一个现代的矛盾,装饰,2001年第3期.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着,周志译:时尚,衣着与身份一个现代的矛盾,装饰,200i年第3期.美马泰一林内斯库着,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95页.H_H.GerthandC.W.Mills,FromMaxWeber:EssaysinSociology,NewYork: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