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215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思路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内容包括五个诗歌单元和五个散文单元,每个单元都把主题相同的诗歌和散文收集起来,且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精读、几篇略读、一个思考和探究和一篇文章。尤其是文章,诗歌部分几篇文章下来,“如何鉴赏诗歌”已有了章法可循;散文部分的文章也是如此。 必修课中已学过几篇出自大家之手的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一种拓展和延伸,他应把学生在必修课上学的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选修课中,使学生的鉴赏力和和审美力顺其自然合乎规律的发展。因此,我打算用学案教学法进行选

2、修课的诗歌和散文教学。 下面先来谈一谈诗歌教学的学案:一、挚情朗读 有位哲人说过“如果嚎叫就是诗,那么驴就是伟大的诗人”,可见,无论写诗还是读诗,都应该有真挚的情感在里面。 1、扫清字词障碍 2、培养学生初读感受 让学生谈一谈,读后作者写些什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二、知人论世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离学生并不遥远。诗歌是时代的最强音,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生平,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歌;选修课教材,每篇诗歌后面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都附有作者简介,其中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简单事迹以及作品。可见,知人论世的重要,他是打开鉴赏诗歌大门的钥匙。三、抒发情感 学生在初读中,感受最深的就

3、是作者通过语言所表达的感情,情感借助文字表达出来,品味语言就成为鉴赏诗歌的重要部分。四、品味语言 诗歌中某些字的锤炼,某些意象的含蓄,某些修辞的运用,就能为语言增色,为诗歌添彩,为情感表达服务。 (可见,抒发情感和品味语言这两块密不可分,不分主次先后,同时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一课后都设有导读,学生借助导读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会更容易,体味语言会更深刻,更容易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喜欢上现代诗歌。)五、表达技巧 要想很在行地鉴赏诗歌作品,还要适当地把握诗歌的文体特征,探寻一些文学知识和鉴赏技巧。表达技巧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4、) 修辞: 比喻 拟人等 表现手法:象征 用典 欲扬先抑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想象联想等 选修教材在编写时,单元短文、思考与探究都体现了“鉴赏技巧”这方面的导向。六、写作训练 让学生进行诗歌写作训练,稚嫩也好,可爱也罢,毕竟在诗歌学习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以上鉴赏诗歌的六个方面适用于诗歌单元的每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一课,但要有所侧重,如果精读、略读诗歌都按这么五个方面来讲,课时肯定不够用,幸而每单元前都给了一个响亮的题目,每个单元的鉴赏重心都明确多了。 下面以第一个单元“生命的律动”为例: 精读课郭沫若的天狗,重在抒情。在那“狂飙突进”的年代,诗人极力张扬自我,充分宣泄他那激荡不已的激情。为

5、了更好地抒发情感,作者采用了排比句式,这种表达技巧,把诗人化身天狗不可一世的气势,写的淋漓尽致。天狗一课主要运用诗歌鉴赏的三个方面即可:一、知人论世 二、抒发情感 三、表现手法。 略读课杜运燮的井,重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抓住了几个有趣而深刻的意象,如“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几片浮云”等,让我们来揣摩:外表静默,世界狭小和谐,内心澄清而有色彩的“井”,他的象征意义或象征人群。抓住表现手法中的象征,鉴赏该诗就结束了。 穆旦的春,挚情朗读,抓住关键词便可触及诗人的情感。 邹荻帆的无题,品味诗歌中的几个意象,虽写的是自然,却有着深层的内在含义,学生的崇高感即可被唤起。 蔡其矫的川江号子,强烈的视

6、觉和听觉冲击,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映现清晰的画面,耳畔响起巨大的轰鸣声。鉴赏该诗抓住诗中的两类意象,就能与诗人的激情和心愿产生共鸣。 第一单元的精读篇目,可以作为单元其他略读篇目的参考,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的设计,其他单元的诗歌教学也可以照此来构思,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接下来谈一谈散文部分的教学学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也包括五个单元,教材的编排和诗歌单元大致相同,只是每单元里少了两篇略读篇目。试以第一单元精读篇目动人的北平为例,下面是学案中设计思路:一、预习导学 (提前发学案,学生自学部分) 1、清除字词障碍 (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作家作品介绍 (鼓励学生上网查阅,开阔学生视野

7、) 3、了解时代背景 4、摘抄初读时你认为的名言、警句、漂亮话 (学生会抓住初读时最有感触的句子或段落来摘抄)二、合作探究 1、初读感受 (有的学生抓住了语言的美,有的学生抓住了情感的真,有的抓住了写法的妙) 2、赏析课文 (提出问题,学生课堂分组合作探究) 学生的初读感受,总结起来恰好就是我们要赏析的内容。 提问:(1)题目是“动人的北平”中心语在北平上,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北平的?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个方面的内容,几个方面用一个词概括。(该题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 (2)你认为哪些语言、内容能打动你? 说明原因 (让学生体问散文语言蕴藏的浓情深意) (3)和故都的秋对

8、比阅读 (进一步了解散文的特点、体味散文的语言)三、拓展延伸 1、阅读林语堂的散文集及小说京华烟云 2、散文习作练习 (摹写) 散文第一单元精读篇目有了范例,几个略读篇目也就有章法可循,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汉家寨侧重于几个景物画面的描写,特利尔的幽灵侧重的是形散神聚和精彩的语句。 散文单元第一单元精读和略读篇目的教学设计,其他单元也可参照,只不过单元于单元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每个单元后的一篇文章就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几个单元学完以后,学生对“形散神聚”“情理兼备”“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现代散文,就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至于能否写好一篇散文,还要看文字的积累和语言的锤炼,那不是一朝一夕

9、的事,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 选修教材的诗歌和散文单元,在学习时我认为不能平均使用力气,应该侧重于散文单元,散文单元的学习应该和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出题类型、模式挂起钩来,起到专题训练的效果,尽管有些急功近利,谁能说不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呢?诗歌之部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走进诗的世界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生命律动3、 体会诗歌抒情主人公的人格魅力4、 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1、 自读品味法2、 导读提升法3、 讨论交流法4、 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1、 阅读讲解讨论走进诗的世界2、 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教学过程安

10、排: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一) 外部特征1、 分行。2、 音乐性。(二) 内在特征1、 精美的语言2、 隽永的滋味3、 纯粹的情感4、 深刻的哲理5、 异常的美感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一) 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

11、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1、要求:自主式的思考(即要求读出自己的感觉,品出自己的滋味,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放式的交流(即与同学、老师进行多向的交流探讨,)有条理的表达2、课文解读天狗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最突出的特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井总体评价: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最突出的特点: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主要技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写作年代:二十世纪四

12、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表层意义: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描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深层意义: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虽然内心的丰富与遭遇的凄凉形成了难以接受的现实,但却用静默、孤独,用对外界的决不逃避、也不兴奋来保持自我的丰满,保持自我的独立。咀嚼感悟:人生肯定会有各种遭遇,甚至是命运多舛。我们应对世间不幸遭遇,可以有

13、两种选择,一是改变自我,随波逐流;一是坚持自我,保持个性。世间最可悲的到底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还是丧失自我顺从大流?面对不幸,有没有勇气去坚持自我,耐住寂寞?因为,保持自我,保持个性,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有肯定自我价值的智慧,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抗拒一切世俗的嘲讽乃至遗弃。知人论世:抗战时期,1939年,作者到西南联大外语系就读,后担任“美国志愿军大队”(即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翻译一年,后又到印度比哈尔邦的“蓝伽训练中心”任少校翻译官两年多。1945年西南联大毕业。 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

14、对民族的苦难。难句理解:“你们只能扰乱我的表面/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点明了“井”的生命内涵的源泉。“黑暗的地层”既指明了保持高洁的“井”所面对的险峻,又隐含了其生命内涵的强大支撑生存在底层的民众。“无边的宇宙”带有某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内蕴,它实际上展示了“井”所向往的开阔的胸襟、高远的抱负。春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最突出的特点: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主要技法: 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

15、担任翻译一年。表层意义: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深层意义: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咀嚼感悟:青春是永恒的美丽季节,青春的理想,爱情的渴望,成为永远的谜,蛊惑者年轻人的心。但这种渴望,却不可以无限地张扬,无限地膨胀。等待也许是一个被动的行为,却绝不是懦弱;不加节制地任其燃烧,青春之火将烧毁的,也许就是青春本身。知人论世:作者写此诗时24岁。此时,正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作者即将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工作。战争,不仅

16、是爱情被沉重的战争压抑,民族、生命、道德,都在遭受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这个时期的青春的诗歌,也当然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充满了禁锢感、矛盾感,充满了反抗感,以及对结束战争、迎接新生活的等待和渴望。难句理解:“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以火焰表现绿色之盛、之逼人,以摇曳突出绿色之动感。整句突出地表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也暗示青春的蓬勃气息。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倒装的句式。突出花朵的无穷生命力。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缺无处归依”“永远的谜”,那是生命的谜,是青春的谜,“泥土做成的鸟的歌”,既轻盈,又浑沉,这奇妙的组合

17、,使轻盈不至于轻飘轻率,使厚重不至于板滞沉重。无题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主要技法:设问、想象。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咀嚼感悟:是什么让人大义凛然,前仆后继?是理想,是为一个高远的理想所激励的时候,人才会认识到死的意义,进而更理解和追求生的意义。知人论世:作者曾经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8年初被迫去香港。结构理解:结构完整,前后呼应。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

18、。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川江号子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写作年代:1958。大跃进。表层意义:描写川江号子,川江船工。表现号子和船工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动。 深层意义:主要从最后六行表现。一方面写船工,另一方面也表现自己的思考。这是理想与现实错位交织的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慨。知人论世:1938年进入延安鲁迅文学院文学系学习,1958年被划为“右派”。咀嚼感悟:两点可以思考:船工的号子和呐喊,是为了让人倾听吗?我们为理想而奋斗,是为了什么?如

19、果遭遇了挫折,蒙受了冤屈,我们将要如何面对?妙处点拨:本诗撼人心魄的力量来源,一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的描写所带来的心灵冲击,那是力量与血泪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诗的发现教学目标:1、 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与诗人发现美的外部条件2、 理解诗歌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3、 领会诗歌“诗缘情而绮靡”的意义,学习诗歌的抒情艺术。4、 体会诗歌语言特点,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教学方式:1、 自读品味法2、 导读提升法3、 讨论交流法4、 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1、 阅读讲解讨论诗的发现2、 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教学过程安排:一、挚

20、情的呼唤感悟诗歌情感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2、说说你所感受到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体会写什么)(1)贺新郎(毛泽东)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柔情,更表现了献身革命的激情。二者水乳交融,互为映衬。(2)也许(闻一多)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刻骨的爱,以及失去女儿的无限的痛苦。(3)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表达思乡之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4)秋歌(瘂弦)表达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诗行透露出的情感,至诚至柔。(5)妈妈(江非)表达了对妈妈的歌颂和热爱。二、柔软的心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探究怎么写)(一)贺新郎1、化用古诗典故和诗意2、对比与衬托(异常)把儿女私情与革命激情相对比,又相映衬,突出了青年革命者的追求

21、理想的高大形象,又表现了真实的儿女情长。3、 以景衬情凄清的秋天初晨之景,衬托别情离绪之沉重;此沉重又反衬出青年革命者离家投身革命、实现伟大抱负的可敬可佩。4、 细节描写“眼角”两句,写离愁别绪,是常理;“住”字又突出了异常,表现对方(妻子杨开慧)的深明大义。(二)也许以痴想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爱意柔情,其中隐含的悲怆与无奈,比捶胸顿足更令人不忍卒读,更加的撕心裂肺!对比。想象。至柔至痴。不谐中的和谐。(三)一个小农家的暮1、细节描写。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常细节画面,体现农村平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2、口语化的语言。质朴无华滋味隽永。3、声想结合,动静结合。4、结尾异常。引民歌入诗,与前面的和谐宁静

22、情调迥异,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怀。(四)秋歌1、化用古意。前三节,意象的选择别有诗意,有古典的美。为后两节的抒情营造了古朴典雅的诗歌意境。2、朦胧含蓄。文中的主体意象是“暖暖”。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暖暖的深情与依恋,欣喜与呵护,但却对“暖暖”是谁颇费猜度。(五)妈妈1、对比写法。城市化与农村生活的对比。撼人心魄的是最后五行。前面都为这五行铺垫,它不止是反衬农村生活的艰苦,更是反衬生活在农村的妈妈的伟大,突出“我”对妈妈的赞美和思念。2、欲扬先抑。对现代城市化的生活,妈妈也许都没见过,都不懂。但妈妈又勤劳,有爱,那一切其实都显得并不重要。3、细节叙写。白描,毫无渲染,却令人感动。第二课时重点:探究

23、与表达一、阅读诗的发现一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些经典的篇章能够魅力永在。1、 博大的爱心。2、 纯真的童心。3、 独特的观察。4、 特异的思维。二、探究与表达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写道: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闻一多又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细读本单元各首诗歌,谈谈他们是用什么、怎么样表达对独特对象的爱。对比阅读妈妈与生日,从写作角度的选择方面,谈谈你的看法。诗歌虽然简短,但却有许多诗句写得可感可触、可视可听,它们化无形为有形,化平淡为神奇。从第一、二单元中任选一个例子,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样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的。为你的亲人写一首诗歌。三、鉴赏表达从一、二单元中任选

24、一首自己最有感觉的诗歌,结合两个单元的学习所得,写一篇鉴赏文字。600字以上。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从两个以上角度来写。第三单元爱的心语诗的意象教学目标:1、 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2、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3、 探究诗歌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方式:1、 自读品味法2、 导读提升法3、 讨论交流法4、 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阅读诗的意象,了解掌握有关知识1、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灌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化了的)客观物象,如:景、物、人等。2、 意象的种类直接意象单纯意象:独个,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5、集合意象:意象群,共同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间接意象比喻意象:诗人抓住与所表达情感、所抒写人或物具有某种相似点的物象,化抽象为具象,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一般是个别组合为群体,成为一首诗歌;或单独成为诗歌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隐去了本体的暗喻,为诗人所青睐。象征意象: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其特点,或者是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或者是做作临时赋予的象征意义。但一般是整体的,或者通篇围绕的。一般来说,使人往往隐去象征的本体,仅保留象征体,从而使诗歌更加的耐人寻味。意象的破解诗人营造诗歌,一般比较含蓄,有时还会尽力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意念隐藏起来。而隐藏的主要办法就是采用比喻意

26、象和象征意象。我们是否读懂一首诗歌,就要看是否找到了诗歌意象(显性的)所隐藏的本体。这个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诗歌密码的破解。一旦突破了作者有意设置的障眼法,读者会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我们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艺术品位,往往就要从意象入手,由表及里,深入诗歌的内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把握诗歌。3、意象的选择选取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选取内蕴丰富的意象选取新鲜的意象4、“意象突破法”的基本方法第一步: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体会主要意象的表层意义和深刻内涵。第二步:抓住配合意象(次意象)或意象群,体会其辅助意味。第三步:扯出诗歌意脉,注意细节,把主意象放到意象群和诗歌整体意脉中去品味。第二

27、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反复诵读,品味意象,鉴赏妙处,破解奥妙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体会诗歌所采用的意象的妙处。1、蛇表达爱情的寂寞、苦闷,采用的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乌丝、月影、花朵。“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在作者笔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点静静、没有言语;第二节托物言情,“蛇”“害着热烈的乡思”,其实隐喻的是自己热烈的“相思病”。日思而不得,乃寄托于梦,梦境像“绯红的花朵”,竟然也是这“蛇”衔来的。“你”是抒情

28、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形象,但两个重要的意象,却令人浮想联翩:浓郁的乌丝、绯红的花朵,这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月影”这个用作比喻的意象,主要突出了轻悄、柔美的特点。2、预言表达对爱神光临的如梦如幻的激动,以及对爱神无语而去的失落。采用的主要意象是“你”年轻的神。配合意象丰富多彩。年轻的神,从诗歌中看,是作者理想的爱的化身,她的光临令人激动不已,她的消失又令人无比怅然,恍然若失。作者追求艺术的“镜花水月”,本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爱神光临,是一种感觉,作者的倾诉充满激情,是一种梦幻中的细致无比的诉说,这种细致接近于写实的仔细描摹;在恍然如真的甜蜜中,爱神的消逝竟然又如此的无情和决绝,恰如“镜花

29、水月”,荡然无存,只留下“我”的孤独的咏叹和徘徊。本诗的意象,大都选择自然之物,无俗世之物,组成了充满美感的意境,精致、纯正、自然,塑造的真似神仙洞府、人间天堂。这很好地配合对心中爱神的情感抒发。其中,许多句子诗境纯粹,令人心旌动摇,美感顿生,下举几例:第一节: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比喻、对比,以情驭景。但关键是所选择的意象本身的轻灵安静的特质,为后面的抒情营造了绝佳的环境。一方面显示了“你”的足音的轻盈,甚至胜过“林叶和夜风私语”,胜过“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你的足音的敏感爱神使然也!第三节让我烧起每一个秋

30、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比喻,渲染,情景交融。这一节写我对“你”的热情诉说。第一句说明爱恋的时间长,情感蓄积之久。火光映衬我的低低的自己的歌,我们看到了青春热情中的深沉;歌声以火光来比拟,主要突出了沉郁又高扬的特征。交织着喜悦与沉郁,这正是爱神附身的真实表现。第六节: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比喻,对比,以景衬情。最后一节的这几句,表达的是失落之绪。这又是一处对比我的热情和激动,你“不听”,两个“竟”字流露了“我”极度的失落与惆怅。后两句,甚至,你的足

31、音消失,都上如此的静穆!黄昏的背景,更增添了我的失落的强度和悲情的色彩。3、窗写失去爱情之后的感触,表现一种纯情与无奈。与前一首相比,诗意更加的凝练,情感更加的深沉,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咀嚼与悲慨。从意象选择看,作者选用的主意象是两扇“窗”,前后两部分的对比的描摹,把看似如轻烟一般,实则浓重难敌的失落、哀愁,表现得含蓄哀婉。从营造意象的手法上看,最重要的是意象对比。首先是内在的对比。第一部分,“你的窗”的灿烂与无情强烈对比,你的阳光灿烂,反衬了我的失落焦急;“静夜星空”,给你“无忧的睡眠”,我给的却是无望的,而且只能上默默的徘徊!尤其让人不忍推想的是,夜空带给你的还有“我的怀想”虽然,也许你并不在

32、意!其次是相互的对比。窗的对比,这是显性的。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我的窗,开想黑夜,开向无言的夜空。这里没有人声,一切都如此平静,但蕴涵其中的意韵,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另外,配合主意象的次意象,也是十分和谐地增强着情感的强度。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如:第二部分,“晚风”,既如故人,却又只是“幽咽”,而且只是在“屋上”,配合的是“我”这个“故人”,呜咽在心头。除了这些,本诗谴词尤其精美。请仔细体会“如一个陌生客”和“如故人”中的两个“如”字,咀嚼起深意。4、你的名字这是一首构思奇绝的爱情诗。奇在何处?一奇:奇行至痴。从唤,到写,到画,到梦,到最后的刻,真是痴情人做痴情事!二奇

33、:奇想至痴。这是最大的亮点。名字刻于生命树,跟着树长大。三奇:奇言至痴。最后一句。七个“轻”排列在一起,完全打破语言常规,甚至有些疯癫之象,却表达了不可穷尽的痴情!从意象营造看,主意象是“你的名字”,作者不仅使之化无形为有形有声,甚至还赋予它以生命,不同寻常!5、神女峰最大的价值在于表达一种全新的爱情观。神女峰,可以从传说当中去理解,是忠贞爱情的表现;但作者似乎从这里又品出了别样的意味妇女的生命价值,是否只在这对男性的依赖上?点睛之笔在最后两句。还可以参考舒婷的另外两首爱情诗致橡树双桅船。致橡树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

34、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诗的语言教学目标:

35、1、 理解诗的语言特征:多义性、跳跃性、可感性、音乐性2、 体会中国现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3、 理解诗歌中象征意蕴,以及历史文化的厚重感4、 体会不同诗人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教学方式:5、 自读品味法6、 导读提升法7、 讨论交流法8、 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一、阅读诗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别,最显著的就是它们的目的不同。现实语言为实用,目的为“读解”;诗歌语言不为实用,目的在于“审美”。1、 多义性2、 跳跃性诗人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跳跃性是诗歌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3、 可感性具体、形象、可知。一般来说,诗歌不是用来说

36、理的,但诗歌中又有哲理;诗歌的“理”,要通过诗歌的意象和形象来包含;我们读诗,要读出诗的情感,有时还要注意它所蕴含的哲理。4、 音乐性外在的音乐性:押韵、平仄、节奏内在的音乐性:情绪起伏,不同诗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二、精读河床作者简介:昌耀(19362000),原名王昌耀。1950年参军,任宣传队员。同年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期间发表处女作人桥。1953年6月在元山战役中头部负伤回国治疗。1955年主动报名参加开发大西北。1988年任青海省作协副主席。精读探究1、 请体会主意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性格。外在 内在地域(空间) 巴颜喀拉(源头 ) 高远 躺倒、屹立 横贯、气势、坚实 滋润、干枯、浩荡 雄

37、性美:宽厚、壮阔、博爱 父亲:慈爱、深情历史 怀念黄河象 古老、浑厚 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 饱经沧桑 通都大邑、驰道现实 把龙的形象重新推向世界前台 富有使命感色彩 丰富、华丽 不同流俗 姿态 体魄多毛 粗犷 纵、横、屈曲、下陷、切开 大千众相、包容万端2、主要的语言特点不同流俗句式:拒绝外在形式,注重内在节奏;变化多端的长短交错的句式,形成突兀、冲撞、紧张中的和谐质感和力度:抛弃修饰、粗朴厚重(与黄河河床的风格特点相吻合),显得不可抗拒,魅力无穷。大气雄浑:雄浑、高亢、阳刚、大气。不拘小节,注重内在。大生命的大气概,有力的生命律动。修辞奇特:拟人、排比3、意象特点:丰富多彩与传说、神话有

38、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原始、血性,突出旺盛生命力的特征。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如“唐古特人的马车”“猎人”“鹰的城堡”。给人视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觉。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这一系列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我的清醒、珍爱历史的智慧。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安排:略读本单元其他几首诗歌。1、郑敏金黄的稻束写作时间:20世纪40年代。当时作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读书。意象:主意象:金黄的稻束。

39、象征:母亲;历史;思想。配合意象:疲倦的母亲;皱了的美丽的脸;满月、树巅、远山、暮色;小河。突出的意味:静穆;坚忍;深刻的美丽。意象特点:跳跃:稻束母亲历史思想(自然的联想与想象)叠加:金黄的稻束母亲的疲劳静穆的雕像(刻意的对比冲击)语言力度:“皱了的美丽的脸”奇特而真挚的感受,异常的组合异常的效果“伟大的疲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疲倦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的雕像。2、李保田地之子感情:对大地母亲的深情。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安泰的神话传说。“住在天国”,意寓离开

40、了大地,离开了母亲,失去了力量。而失去了力量,便也失去了生命。这就突出了诗人作为大地之子对大地母亲的爱,把感情推向极至。3、牛汉半棵树主意象一:半棵树。特点:令人惊诧的不只是半棵树的残损的身躯,而更是它依旧“挺立”“高”“伟岸”。象征:这个意象颇为耐人寻味。被雷电劈掉了半边,命运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残损的身躯却依然挺立,春天到来的时候,依然“长满青青的枝叶”,依然把日子过得生气蓬勃,毫不随便,毫不颓废。主意象二:雷电。全诗就只有两个意象。雷电是作为树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可怕。结合写作的时间,我们不难想象,雷电象征什么。那是恶对人性、天性的践踏和蹂躏,恍如邪恶之幽灵!

41、结合本诗,如何理解艺术的“打击力要放在最后”?诗歌的前面一大半,我们感受到了半棵树的可贵可敬,我们甚至已经被它直面险恶命途的从容和生命的热情所感动。按一般情况,诗歌到此即可结束,情感的抒发(赞美)也已经十分饱满;但作者却异乎寻常地把诗歌再往深处拽上一笔半棵树的悲剧并没有结束,因为它的“直”和“高”,它被雷电劈去了一半;因为它以半棵树的残躯,却依旧“直”和“高”,所以,雷电还要来劈它,而且早就在远处盯死了它这真是悲剧命运难以抗拒!此时,我们的阅读,就不仅是感动,而更是震撼了!我们迫切地希望的是什么呢?4、洛夫边界遥望作者简介: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生。20世纪40年代去台湾。著名诗人,人称

42、“诗魔”。常有奇异突兀之句,含深刻之美、奇崛之美。重要的词句:乡愁内伤咯血冷雾意象:杜鹃白鹭鹧鸪传统意象,表达乡愁,更加深沉。意寓文化传承,一脉相传,难以分割。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诗的鉴赏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现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2、 理解思想内容,领会“苦难的琴音”的意义。3、 体会诗歌对生活的概括力和暗示性的艺术手法。4、 品味富有弹性与张力的诗歌语言。教学方式:5、 自读品味法6、 导读提升法7、 讨论交流法8、 读写结合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阅读短文诗的鉴赏,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一、诗歌鉴赏的三个阶段1、语言的初步感知2、意象的显现3、深层意蕴的

43、探求二、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1、步骤过程: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效果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2、表达模式参考:本诗描写(或叙述)的景色(或人物、事情),表达了的感情(或哲理)。本诗从等几个方面塑造了的形象,突出了他(她)的性格特征(或情感),表达了,寄托了三、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1、 修辞手法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类比、反复、呼告、通感等。掌握修辞的一般表达作用。结合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修辞的具体作用。2、 表现手法:象征、白描、映衬象征:群体象征、个体象征(风格)3、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情驭景) 借物抒情(象征、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白描、叙事抒情)4、 语言品味:要品出诗歌和谐优美的语言滋味,也要品出不和谐的语言特色。和谐与不和谐是相对的,尤其是不和谐,即异常,往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