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散文特色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245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隐散文特色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庐隐散文特色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庐隐散文特色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庐隐散文特色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庐隐散文特色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庐隐散文特色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隐散文特色论.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庐隐散文特色论(作者:_单位: _邮编: _) 【 内容 提要】 庐隐的散文具有不可忽视的成就,本文从个性情感的坦陈与创作美的结合、爱国激情与忧国之恨的结合、天真浪漫的个性与严肃理性的态度的结合三方面 分析 庐隐散文的特色。 【关键词】 庐隐;散文;特色 庐隐(1899-1934),这位第一个加入文学 研究 会、五四时期曾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以她鲜明的创作个性,众多的文学作品以及独特的 艺术 风格,在五四时期的 中国 现代 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光彩。然而,庐隐女士一生坎坷,在35岁时便因难产而死,当时上海的不少报刊都登载了她的遗墨和各种悼文,痛惜“一代才女”的“英年早逝”,连茅盾先生也惋

2、惜地感叹:庐隐的早逝对于中国文坛,“不能不说是一个损失”。 在一生的创作历程中,庐隐不仅留下了海滨故人等一系蜚声文坛的小说作品,而且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成绩不菲。茅盾曾评论说:“庐隐未尝以小品文出名。可是在我看来,她的几篇小品文如月下的回忆和雷锋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而今重读庐隐散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又有了些深切地感受: 一、个性情感的坦陈与创作美的结合 庐隐是一位感情丰富外露、多愁善感的女作家。早在五四初期,她就主张,“足称创作的作品,唯一不可缺的就是个性艺术的结晶,便是主观个性的情感”。在她的散文作品中,随处可见其鲜明的个性情感的宣泄;而在这些抒情文字中,无论是悲是喜,又处处流露出了庐隐在创

3、作上对美的执著追求: “马路上人际寥落,但黄昏时风已渐息,柳枝轻轻款摆,翠绿的景山巅上,斜晖散霞,紫罗兰的云幔,横铺在西方的天际,他们在松阴下,迈上轻舟,慢摇兰桨,荡向碧玉似的河心去。”(月夜孤舟) 天上“月白光清”,河上“银波雪浪”,可谓美景如画。但当时是五四狂潮方才退落,觉醒的个性意识刚挣脱封建的囚笼,又遇见世路的风雨,这些“寻春的骄子”,不仅满怀着“欢情”更有无限的“凄意”,因此,面对良辰美景,也只能感叹:“在这展布天衣缺陷的人间,谁曾看见过不谢的好花?只要在静默中掀起心幕,摧毁和焚炙的伤痕斑斑可认”;“呵!人间便是梦境,但不幸的人类,为什么永远没有快活的梦,这惨愁,为什么没有焚化的可能

4、?”。寻春的骄子,漂泊的归客,愁绪、悲情尽消融进这凄美的月光波影里了。 寄天涯一孤鸿中,这样的文字更是比比皆是: “我不时的想,倘若一只孤鸿,停驻在天水交接的云中,四顾苍茫,无枝可栖,其凄凉当如何?” “况且恋感譬如漠漠平林上的轻烟微雾,只是不可捉摸的,使恋感下跻于可捉摸的事实,恋感便将与时日而并逝了。” “当我读完文菊这封信,正是午夜人静的时候,淡月皎光已深深隐入云被之后,北风呜咽,以助我的叹息” 更有寄燕北故人中“衰草寒烟”的“梅窠”、“人比黄花瘦”的“轩姊”、镂刻着和自己深爱之人前尘往事,不能忘怀又不敢亲临的“东郊民巷的皎月馨风,万牲园的幽廊斜晖,中央公园的薄霜淡雾”,以及自己“谁念客身

5、轻似叶,千里飘零”的命运。除此之外,庐隐还有醉后、灵海潮汐致梅子、愁情一缕付征鸿、雷锋塔下等等一些充满“凄苦哀凉之音”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多直抒胸臆、言哀泣痛、坦陈隐衷。同时,作品语言酣畅淋漓、空灵凄婉,尤其在一些写景文字中,古典文学根基深厚的优长进一步显现,语言典雅华美,精雕细刻,形式上排列整饬,前后照应,这也正切合了她赋予自己的“悲哀的叹美者” 的称号。 虽然庐隐散文作品中多悲情哀婉之词,但也不乏一些热情洋溢、轻松愉快之作,如云鸥情书集、夏的颂歌、我愿秋长驻人间、给我的小鸟儿们等等,这些作品中一扫往日的愁怨哀伤之气,展示了作者的热情、喜悦和爱心: “呵!爱人!前面有一盏光明的灯,前面有一

6、杯幸福的美酒,还有许多青葱的茂林满溢着我们生命的露滴,吾爱!让我们放下人间一切的负荷,尽量的享受果实吧。”(云鸥情书集) “当霜薄风清的秋晨,漫步郊野。你便可以看见如火般的颜色染在枫林、柿丛,和浓紫的颜色泼满了山颠天际至于秋的犀利,可以洗尽积垢;秋月的明澈,可以照烛幽微;秋是又犀利又潇洒,不拘不束的一位艺术家的象征。这种色调,实可以苏醒现代困闷人群的灵魂,因此我愿秋长驻人间!”(我愿秋长驻人间) 在这些作品中,语言更加 自然 ,艺术尤为精美,结构工巧,言简意丰,意象和节奏并美,具有散文诗的韵味。 庐隐就是这样,无论喜怒哀乐,都坦诚直率的表达给读者;而在坦陈个人情感的同时,她又时刻没有放弃对创作

7、美的追求,使情与美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统一。 二、 爱国激情与忧国之恨的结合 茅盾先生说:“庐隐,她是五四的产儿”。 受“五四”运动 时代 大潮的 影响 ,庐隐具有强烈的爱国激情,在对祖国倾注了满腔热爱的同时,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民,作者也产生了强烈的 社会 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心时事,并写了思想革新的原因、劳心者与劳力者、灵魂的伤痕、华严泷下、离开东京的前一天、扶桑印影、月下的回忆、东京小品等等很多时事性较强的作品。正如她自己所说:“无论是国家,是社会,是世界,是天地万物,都不是与我心没有喜戚关系底”。 我们今天重读这些作品,仍会为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一

8、腔爱国激情和忧国之恨而感到心灵的颤动。 在灵魂的伤痕中,作者在京都市立高等女学校偶遇一位中国女留学生,通过交谈,得知她来自 台湾 ,“自幼就看见台湾不幸的民族的苦况”,虽留学到此,却”不时思念祖国,好像想她的母亲一样”。听了此言,作者浮想联翩,热血沸腾: “我没有看见台湾人的血,但是我却看见和血一般的杜鹃花了;我没有听见台湾人的悲啼,我却听见天边的孤雁嘹栗的哀鸣了! 呵!人心是肉做的。谁禁得起铁锤打,热炎焚呢?我听见我心血的奔腾了,我感到我鼻管的酸辣了!我也觉得热泪是缘两颊流下来了!” 又如扶桑印影中,作者先是在对日本 教育 作了详尽的考察后,对比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发出这样的感慨: “日本小

9、小三岛,而能经营如此周到,我国反赶不上他十分之一,偌大一个北京,统共只有一个中央公园,并且里头茶肆酒寮,弄得俗不可耐,哪有一点的美趣,况且还要收入门券,更是叫那贫苦的人没有消散的地方。那一般有钱的,又被那些万恶的游艺场缠住了足,学生们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还不够社会的罪恶破坏呢。有心教育事业的人,不可不注意社会教育了。” 一踏上中国东北的土地,作者更是抑制不住悲忿的情绪,她看到,“奉天本是中国的领土,而南满铁路沿线廿里的地方都归日本所有了!”大连则成了日本人推行殖民化的租界地,连大连公学校也成为彻头彻尾的殖民学校,“教员都是日本人,所教的科目日语最重要,他们课程表上写日语为国语,中国的国语就叫做

10、汉语”,令作者“辛酸血沸”,愤慨不已。更有一些为虎作伥的奴才,与东洋主子狼狈为奸,私开烟馆,暗设妓院,残害中国百姓,把一个原本美丽的风景胜地搞得乌烟瘴气,作者在结尾愤慨而无奈地仰天长啸:“苍天总没有话,人仿佛都病着哟!我向那里唤起中国的魂呀!” 在亡命这篇散文中,作者写了1927年春重返北京后,应一位朋友之邀出任西长街一所中学的校长,谁知一些觊觎这个位置的小人竟写匿名信向市党部告其为反革命,于是便有了仓皇离家、半夜亡命的经历和感受。当她明白了亡命的真相之后,其忧愤的心情可想而知,“在我心里最大的痛苦,是我猜不透人类的心,我所想望的光明,永远只是我自己的想望”,“我心里又凄楚,又愤恨,唉,好愚钝

11、的人类!人们都在酣睡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唱着神曲有什么用呢?你应当大胆敲响他们的门,使他们由恶梦中清醒,” 在扶桑印影之后,庐隐又在东京小品中表达了她的忧国之心。文中,作者重游东京郊外的井之头公园,景色依旧而人事皆非,不由得触景生情:“故国不堪回首呵!” “唉!破碎紊乱的祖国呵,北海的风光能掩盖那凄凉的气象吗?来今雨轩的灯红酒绿能够安慰忧惧的人心吗?这一切我都深深地怀念着呵!” 庐隐这种爱国之心和忧国之情,犹如一根扯不断的红丝线,自始至终贯穿于她的散文之中,读她的作品,我们随时可以触摸到她那颗恋国忧民的拳拳之心,难怪矛盾先生说:“五四时期的女作家能够注目在革命性的社会题材的,不能不推庐隐是第一

12、人”。 三、天真、浪漫的个性与严肃、理性的态度的结合 庐隐的个性是天真浪漫的,这从她的感情经历我们可窥一斑,在她很多作品,我们也随处可见她率真直爽的语言表达和感情宣泄;但另一方面,庐隐对待人生、对待 社会 的态度又是非常严肃、非常理性的,正如茅盾先生所说:“在小品文中,庐隐很天真地把她的“心”给我们看。比我们在她的小说中看她更觉明白。她不掩饰自己的矛盾(她这种天真又严肃的态度在她的小说中也是一贯,这是她叫人敬重的一点)。”这种严肃和理性不仅表达在她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忧患上,而且还表达在她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社会批判意识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中。 1、 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 庐隐作为一位觉醒了

13、的女性,具有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她写了一系列关注妇女生活和命运的杂文,在妇女生活的改善中,针对乡村妇女的解放 问题 ,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提出了具体办法,认为正当的娱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对儿童的 教育 尤为重要。今后妇女的出路指出:“妇女回到家庭,埋没了个性,不但是妇女个人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甚至是人类的损失。”而对于家庭事务,她认为:“应男女共负,共同就其所长服务社会,不能有倚赖的生活,”妇女“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花瓶 时代 深刻地指出当时妇女解放的现状“只是从奴隶阶级中解放出来”,由“大门内作执箕帚、和泄欲制造孩子的机器”而做起了装饰堂皇富丽的大厅的花瓶。作者恳切地指出:妇女

14、真正的解放,全靠自我的觉醒,“不能再妄想从男人们那里乞求恩惠。”从中可见作者的语重心长,希望妇女尽快摆脱“花瓶”地位,争取自主独立。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作者觉醒的女性独立意识,在 现代 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2、 社会批判意识 庐隐散文中不乏一些辛辣、犀利的文字,表达了自己敏锐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一些丑恶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正如茅盾所说:“庐隐很注意题材的社会意义,她在自身以外的广大的社会生活中找题材。” 在玫瑰的刺捉贼中,作者由同情小贼太可怜,偷不到还要被捉到公安局去受冤,进而说道:“世界上只有小贼才是贼,至于大贼偷名偷利,甚至于把国家都偷卖了,那都是人们所崇拜的大人物,公安

15、局的人连正眼都不敢觑他一觑呢!”从而对出卖国家的“大贼”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而玫瑰的刺池旁中,她有感于崇洋媚外、满口日语的“万先生”:“难道说,说洋话仅仅是为了学时髦吗?时髦这个名辞究竟太误人了,也许有那么一天,学者们竟为了时髦废除国语而讲洋文,那个局面可就糟!简直是人不杀你你自杀,自己往死里钻呵!”多么辛辣的嘲讽!照搬到当今社会,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吗? 在屈伸自如中,作者写道:“何谓屈伸自如?即见人之势与财强于我者,则恭敬如儿孙对父祖,卑颜屈膝舔痣拍马,至于见无势无财之人,则傲之,骄之,虎吓之,吹法螺,装腔而作势,”寥寥数语,把那些势利小人为了投机钻营而丢掉人格的丑恶嘴脸揭露的无处藏身;在代三

16、百万灾民请命中,陈述黄河决口,灾情惨重而赈灾款却被一些人鲸吞的事实,作者大声疾呼:“请办赈灾的大人先生们,破格的克己点吧!”道出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当权者不顾人民死活而中饱私囊的切齿痛恨。另外,作者在几句实话和丁玲之死中虑及 中国 文艺 发展 的前途;在灾还不够与监守自盗中批判当权者的腐败昏聩,中国 政治 的黑暗总之,庐隐在其杂文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社会批判意识,体现了五四时代破旧立新的革命要求,也表达了庐隐对社会的密切关注和严肃理性的态度。细读她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多观点,即使拿到当今社会,也是仍然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的。 3、 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庐隐的散文作品,经常在叙述中阐发一

17、些带有哲理的议论。离开东京的前一天中,叙写与日本作家秋田先生一行人祭奠日本文学家岛村及其情人松井须磨子时说:“离开这里约有五十步的光景,便是岛村先生和他夫人合葬的坟了,但是他的夫人现在还没有死,有人说,不如把松井须磨子的坟,跟他合葬了吧!而一般道德家、 法律 家,都很惊吓得发起狂来其实不合葬的已合葬了!合葬的中间已竖起三千丈的壁垒,谁又明白这个呢?”对建立在理解与支持之上的爱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缺少爱情的婚姻进行了质疑;当祭奠完毕,原路返回时,路上情景已与去时不同,作者又因此感叹世事无常:“世界上的东西未曾有一秒钟是静止的,未来的一切谁能预料得到?”在寄燕北故人中,她劝告历经坎坷和磨难的朋友

18、们要坚强地面对生活:“所以朋友们!你们要好好记住,如果你们是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与其对那些不能了解的人诉说不如闭紧你们的口,眼泪向肚里流要好得多呢。”并劝慰朋友忘掉个人无意义的悲哀,“与一切不幸者同运命”, “呵!亲爱的朋友!为了怜悯一个贫病的小孩子而流泪,要比因自己的不幸而流泪,要有意味得多呢!”在东京小品庙会中,批评人性的怯懦:“迷信具有伟大的威权,尤其是当一个人在倒霉不得意的时候,或者在心灵失却依据徘徊歧路的时候,神明便成为人心的主宰了。”在东京小品沐浴中,对传统的礼教发问:“我想到人间种种的束缚,种种的虚伪,据说这些是历来的圣人给我们的礼赐尤其严重的是男女之大防,然而日本人似乎是个例外。

19、究竟谁是更幸福些呢?”在云鸥情书集四中,她憎恶人间之虚伪,歌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人与人的交接不得已而戴上假面具,那是人间最残酷最可怜的事实,如果能够在某一人面前率真,那就是幸福”这种充满哲理性的议论在其作品中并不少见,所有这些言说,都表达了庐隐在历经坎坷之后,经过理性的思考、深刻的体悟,用苦难过滤生命,于心底积淀人生;其中虽不乏有感伤之词,但整体态度是积极的、理性的、严肃的。 从庐隐的散文作品中,我们品味出了作者的情、美、爱、痛、恨、忧,看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看到了作者性格的得多面性;我想,正是由于此,庐隐的作品才具有与时代抗衡的魅力,才值得我们反复体味和 研究 。 注释: 茅盾:庐隐论。 庐隐:创作的我见。 庐隐:庐隐自传。 庐隐: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参考 文献 : 1 庐隐,庐隐自传M,上海: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 2 茅盾,庐隐论A,庐隐选集C,天津:百花人民出版社,1983。 3 钱虹,庐隐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