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想念一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251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时候想念一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有时候想念一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时候想念一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时候想念一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资料引自天农论文有时候想念一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每一位老人手上都有一道私房好菜, 每一个孙子的记忆中都有一份幸福好味道。 有时候想念一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 人身上最沉的部分是什么?答案是:胃。它一旦落在一个地方,你就再也搬不走了。80后女生杨涵心目中最幸福的一道菜,是姥爷在全家团聚的年夜饭上亲手做的酱豆腐肉,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看着姥爷渐渐老去,为了留住姥爷拿手好菜的味道,她萌生了给姥爷出菜谱的想法。没想到她这个想法在朋友和网友中引起了深深的共鸣,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动人的老人心愿私房菜菜谱,那是家和爱的味道。杨涵决定和热心的朋友们成立一个公益团队,向全国征集99名老人的拿手私房菜,出一

2、本私房菜合辑,留住家和爱的味道。 杨涵,今年25岁,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毕业后,她被保送至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公共关系专业修读研究生。杨涵姥爷宋家桢76岁,在杨涵心目中,姥爷是个特别棒的美食家。年轻时他在北京市工作,负责北京几大特级餐馆的审计工作,对饮食特别有研究,做得一手好菜。每年家庭聚会、年夜饭都是姥爷亲自下厨。姥爷做的酱豆腐肉是餐桌上的重头戏:碗底垫上山药,碗里铺满精选的五花肉,每一片抹上腐乳,在锅里足足蒸上几个小时,直到腐乳的味道沁透在每一片肉里出锅后再倒上一碗腊八蒜,蘸着蒜香,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姥爷告诉杨涵,20多岁的时候可真幸福,过年有酱豆腐肉吃,还有一大桌子菜,一

3、大家子人。爸爸妈妈都健在,兄弟姐妹也能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杨涵这才意识到,姥爷现在每年都坚持亲自下厨做满满一桌子年夜饭,让大家子聚在一起过年,原来背后还有这样深层的情感他小时候记忆里的那种幸福。这种幸福就用一道私房菜一代代传了下来。看着姥爷渐渐地老去,她当时就萌生了给美食家姥爷出一本菜谱的想法。 与杨涵同一个寝室的张璞听说杨涵征集心愿菜谱的想法,拍手赞成,她们讨论后决定,向全国征集99名老人的拿手私房菜,出一本私房菜合辑。要收集99份菜谱,光靠她们两个人绝对是不够的。2012年10月17日,她们两人将写了2500多字的菜谱征集计划发到人人网上,希望发动更多的人去寻找记忆深处的那道菜,有时候想念一

4、道菜,是在思念一个人。杨涵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够加入她们的团队一起做这个事情,并给自己的公益团队起了一个很有爱的名字“精神糖”。 张璐是第一个贡献菜谱的,后来成为“精神糖”团队的法律顾问。她说,看到征集活动时,她就想起小时候住四合院姥姥做的肉氽面。自从姥爷去世后,姥姥已有六年没有再擀过面了。张璐在网上看到杨涵发的帖子,深受触动,赶忙利用周末采访了自己的姥姥,学肉汆手擀面。她陪姥姥在厨房呆了一个小时,和姥姥聊了很多。这是姥姥第一次下厨房重新做这道面食,也是张璐长这么大第一次跟姥姥一起做饭。她特别感动可以趁着还有机会,做一些让自己可以珍惜的事情,也拉近了自己和姥姥的距离。 韩鎏,是杨涵的高中同学

5、,同样加入到“精神糖”团队成为线下媒体组组长。她也是看到杨涵的帖子后主动来联系帮忙。韩鎏特别想念姥爷做的挂面汤,但是姥爷去世了,所以特别遗憾没能留住姥爷的味道。她不希望看到其他人跟她有同样的遗憾,所以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在有机会的时候多跟家里老人沟通,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把老人家的手艺传承下来。杨涵的帖子发出去一个多月,不仅收获了很多菜谱,也召集到了20多名团队成员,参与者来自五湖四海,有刚参加工作的,有刚入校的大学生,有专业摄影师、图像处理员以及漫画师等。 到目前为止,杨涵已经征集到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山东、贵州、广西等地的40多份菜谱资料。这些天南海北的网

6、友上传了自家私房菜的制作方法,并拍下了家里老人亲自下厨时的照片,喜悦写满了每位老人那布满皱纹的脸。 为更广泛地收集菜谱,“精神糖”团队先后在新浪建立了自己的微博99心愿私房菜,同时还在天涯、贴吧、豆瓣、QQ空间等多个大型论坛上进行推广。这个活动唤起了很多网友内心深处的情感,网友菜布鲁托说:“感谢这个活动,我在这么疲惫的时候感到内心充满力量和温暖。想起奶奶每次都催着爷爷去给我拿鸡蛋,然后给我做西红柿鸡蛋,这是最简单的菜,也是我这辈子最爱的菜。她走了十二年了,没有吃过我做的菜。觉得自己很差劲,也不知道奶奶爱吃什么,但是现在能做的也就是珍惜眼前人吧。我们会继续做上一辈教我们做的菜,就像我们都会继续把

7、爱留给在身边的人。家常菜吃到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我们都是爱的传承者。” 随着菜谱的增加,杨涵的心里也在发生一些变化。起初,她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菜谱上,想让年轻人留住家里熟悉的味道;慢慢地,每一道菜的背后所寄托的情感让她深受感动,收集的重心转向了这些故事上。 比如,北师大学生向海洋提供的是奶奶做的渣辣子炒肉,她说,上大学后,每次返校奶奶都要做两大坛渣辣子让她带走。起初不懂,总是嫌沉嫌麻烦,不愿意拎。后来从妈妈那里得知,她的无心之举深深伤了奶奶的心。因为在奶奶看来,这是唯一能为向海洋做的事情了所以现在,奶奶做的渣辣子成了向海洋生活中的常伴。虽然远离家乡,工作很累很忙,但只要回来炒个渣辣子炒

8、肉,就感觉到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奶奶的爱。 杨涵说,通过征集,她发现很多家庭只在意老人的物质生活,忽略了精神交流。“其实老人家很孤独,需要陪伴。”她说,菜谱的征集不仅让老人私房菜得到传承,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和传承家常菜的过程中,促进子女同老人们的沟通,了解老人们的人生故事。 目前,已有出版社主动联系杨涵,希望出版这本充满情感的菜谱。现在深圳威富集团已经资助了一定的费用,团队也争取到了黑苹果青年创业基金,来自外界的帮助都在加速这本菜谱的出炉。但让杨涵没有想到的是,现在收集素材反倒成了难题。“菜谱容易,要从我外婆那里套故事比较难。”一位网友在给她的留言中写道。“这真是一个大问题。”杨涵说,她感觉现在

9、的年轻人普遍缺乏和爷爷奶奶这辈人的沟通能力,很多人在尝试了解长辈们的内心世界时会觉得不好意思,“越是家里人,越觉得不好开口”。 她认为,迈不开腿的其实是我们,其实老人们的情感是很丰富的。比如团队成员中的一位女孩,在向自己的姥爷讨要了拿手私房菜的做法后,鼓起勇气大声说了句“姥爷,我爱你”,没想到老人笑呵呵地回应着“我也爱你”,令这位女孩感到十分惊喜。杨涵的姥爷在得知这个活动时对她说谢谢,让杨涵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现在还有很多人通过不同方式帮助杨涵项目的推进,或提供菜谱,或参与团队,或给予建议,或慷慨解囊,杨涵通过项目找到了很多温暖,看到了很多关爱,杨涵说:“99心愿菜谱不仅仅是我们的Idea,希望它可以成为大家共同构筑的爱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