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279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 目(中、英文)论杜甫诗歌的诗史价值Theory of Du Fus Poetry Epic Value摘 要杜甫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因为大多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而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在叙述上具有强烈的慕史意识,在叙述的自然化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品质-强烈的逼真性。他的诗史性的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关键词:杜甫;杜甫诗歌;诗史性;思想基础;价值与影响 AbstractAs our literary history du the

2、great realistic poet, his poem because most rich social content and reflected the distinctive times colour and political bias, and full of love for the motherland, love the people, the lofty spirit at self-sacrifice. Therefore, his since the tang poetry is known as epic, on the narrative with strong

3、 covet history of consciousness, the process of natural narrative form unique quality - strong lifelike. He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sex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lofty, status unshakable, hav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Du fu; Du fus poetry; history of poetry character

4、istic; Thought foundation; Value and effect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一、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1二、杜甫“诗史”的思想基础4三、杜诗的“诗史”价值与影响5(一)实录历史,补正历史,以诗证史5(二)对后世创作的影响7结 语8参考文献9谢 辞10引 言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可以用他的一句诗概括,即: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作品大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他坎坷颠簸的人生经历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说杜甫的诗歌创作紧密联系历史,他的一生是反映历史的一

5、生,他的作品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读他的诗就如同读史。本篇文章就是结合杜甫的饱经忧患的人生经历和历史性的诗歌创作来解读杜甫诗歌的诗史性,它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后世创作的影响。一、杜甫及其诗歌的“诗史”性杜甫作为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经历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杜甫经历了所谓的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统治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机,也把杜甫卷入社会生活的底层。他曾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他不同于李白,它代表的是盛唐精神中深沉老练的一

6、面。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从此,唐朝由盛转衰,唐初那种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正值此时,也是杜甫刚到长安不久,还没来得及考取功名,施展政治抱负,后来爆发战争,唐朝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处在社会生活底层的杜甫生活艰难,个人的境遇使诗人看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从切身经历更能感受现实,并通过诗歌表达反映社会。其人生也由游历祖国山水时的青年意气风发到没有考取功名的失意、落魄,战争的颠沛流离,国家、个人遭遇的变故导致其思想发生深刻变化,忧国忧民成为其思想主流。据杜甫年谱记载,杜甫出生于唐睿宗太极元年(712),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其间,杜甫在天宝五年(746)35岁时从山东来

7、到陕西长安,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48岁时离开长安,前后在陕西长安生活近十三年时间,长安生活直接影响了杜甫写作风格和思想发生深刻变化。1同时,在长安生活的这段时间也是杜甫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多表现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忧国忧民的大我形象,没有像李白那样表现出一幅自负的天才不甘寂寞、不甘落空的小我形象。他总是热切关注现实,总是投身社会洪流,从没想过退缩和隐退,政治再黑暗,再腐败,他总是积极用世,而这一切决非为自己谋私利,也非趋炎附势,而是为了经邦济世的政治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这就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甘愿牺牲自己也要一

8、心想着国家,一心想着人民。经历了那样一个乱离的时代,杜甫的诗作真实深刻的记录了唐王朝“安史之乱”前后的种种社会现象,全面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带有浓重的历史色彩。因此自中晚唐开始,一直享有“诗史”的美誉。据历史记载,最早称杜甫诗为“诗史”的见于晚唐孟棨的本事诗高逸第三:“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10后世加以沿用推衍,“诗史”渐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杜甫在长安生活十余年,留有诗篇240首(据郑言武杜甫长安诗目录),据统计,其一生写诗1400余篇,而长安诗篇占其总数量的近五分之一,这些诗作主要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揭露封

9、建剥削和压迫的事实。例如安史之乱爆发前的诗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在长安所写的诗悲陈陶、哀江头、曲江二首,在鄜州所写的诗北征、羌村三首,在洛阳所写的诗洗兵马,还有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冬,官军收复洛阳后,大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叛军。然而高层昏庸,致使唐军在邺城大败。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春,杜甫由洛阳途经潼关赴华州(陕西华阴)写下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等。由此,我们可以给“诗史”下这样一个定义:诗史就是采用诗的艺术形式,选取最典型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或表现历史生活的真实面貌和诗人敏锐感受到的时代氛围,在揭示社

10、会的本来面目和心理状态的同时,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历史精神。安史之乱前夕,大约是在天宝年间,外强中干的大唐帝国,由于皇帝李隆基骄奢淫逸,宰相李林甫独断专横,国戚杨国忠贪污弄权,人民倍受奴役剥削,政治日益腐败,面对这幅朝政,再看看因战争而受煎熬的黎民百姓,杜甫写下了兵车行:车粼粼,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问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1诗中描绘了扣人心弦的凄楚画面:兵车隆隆,战马嘶鸣,

11、青年男子被押往前线,老弱幼妇赶来相送,尘土弥漫遮住桥头,哀哭声直冲云霄。而通过征服的诉说,还转向凄惨的边疆战场,展现出百姓妻离子散,田园荒芜,千里萧条,生产下降的社会现状。面对这些,再加之官府衙门穷凶极恶,逼税索租,这一切,都给广大人民造成了重大的灾难和极大的悲愤。杜甫曾亲自目睹了长安咸阳桥畔壮士被强征出发时的悲惨一幕,出于义愤,通过艺术概括,并借壮士之口,对这种黑暗现实生活景象作了真实的揭露和批判。这是诗人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的表现,是诗人首次批判现实的诗篇,这首兵车行是安史之乱前夕最初给作者心灵带来的创伤,也标志着诗人杜甫已经开始把创作的着眼点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走上了反映社会生活,同

12、情人民疾苦的创作道路。还有作于天宝十四年的后出塞五首,当时的三镇(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为了擒功邀宠,扩大势力,常在东北方与外族作战。天宝十三年曾破契丹,俘虏其王。天宝十四年,又败契丹于横水。这就使他因功而更加位高气傲,不可一世。蓄意图谋叛乱,最终原形毕露。同时也暗示出安禄山骄横叛乱的根源,在于最高统治者好大喜功,养虎遗患。两藩平静,禄山继反,语言沉痛,切中要害,表现了诗人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有他的集中反映不义战争的前出塞九首,诗中拟用一位战士的口吻,通过他对从军情况的诉说和思想感情的抒发,描述了从出发远征,练兵作战,直到立功受赏整整十年军中生活的全部过程,

13、深刻的谴责了封建统治阶级嗜杀成性和不顾民生的“开边”政策。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军营中的种种黑暗和从军战士的疾苦不平。九首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富有完整的情节,而且在情节发展中,层层递进,刻画了人物形象及思想性格,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面。再比如作于天宝十二年春天的那首丽人行,写唐玄宗李隆基,生活奢侈腐化,日益宠幸杨贵妃。杨家兄弟姐妹都因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杨国忠于天宝十一年继李林甫当了右丞相,杨家三姐妹也都被赐封国夫人。杨家五宅,依仗权势,作威作福,过着一种寄生腐朽的生活。杜甫写这首诗是对着一小撮人气势骄横,荒淫无耻的丑态和罪行进行深刻的暴露和讽刺,揭示出这伙祸国殃民的无耻之人,并对他们进行

14、了无情的批判。所以,杜诗在栩栩如生的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重大历史事件和广阔社会面貌的同时,又本着历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敏锐的分析和严肃的批判,反映在诗里就写出了事变前夕的社会矛盾的尖锐现象,大体都反映了事变前夕的阶级动态,几乎反映了各个社会阶层的动态,触及了许多重大的国计民生。还有在安史之乱中写的诗,更是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悲惨痛苦的生活,表现出对国事的极端忧虑和对民众的深切同情。纵观以上,杜甫的这种始终以国为重,始终为民操心的思想及其作品,特别是杜甫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推己及人的献身精神把高尚的人品与崇高的诗品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以前诗人所未能企及的。无论是从反映生活

15、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人,奠定了其一代“诗史”的地位,也保证了其诗歌的诗史特征。二、杜甫“诗史”的思想基础杜甫的“诗史”之作一方面源于其儒家风范,另一方面源于其所经历的社会现实。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杜甫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邦以民为本”(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这正是“少陵有句皆忧国”(周紫芝乱后并得陶杜二集)的思想基础。当然,诗人本人也一向以儒者自居。他在忆昔中曰:“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甚至,他还自称是个“腐儒”,如其在江汉中云:“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一个身受儒家思想熏陶,笃信儒家生存理念,一个“有志于道者”所必须

16、身体力行的杜甫的生存状态及其价值取向,在他那个时代独一无二。杜甫进鵰赋表:“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杜甫的先辈中,杜预是晋初的名将,又是一位精通儒术的人,曾撰写春秋集解,杜预而下的杜耽、杜逊、叔吡、依艺,或是刺史或是县令,祖父杜审言系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杜甫自己说从他的远祖杜预以来一直是“承儒守官”,也就是说他们家一直尊奉的是儒家传统,一直是为朝廷服务的。因此,杜甫对儒家的社会理想,不像别人,或仅作标榜,不想实施,或稍遇挫折,便转“独善”,而是“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人非常笃信,十分执

17、着。他信奉儒家思想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他特别笃信那些曾被儒家所标榜,却一向不曾实行的某些理想,连孔子孟子称道尧舜,也只是标榜自己而已,而杜甫则真正做到了笃信迂执。杜甫把尧舜之治当成可以见诸实行的真理,在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里谈到自己早年的抱负时,说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话语,与统治阶级的那种缘饰儒术是不同的。白居易、苏轼等同样是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的诗人,但他们谁也不像杜甫这样执着和认真。加之杜甫的遭遇,在国家由太平迅速转为动乱的条件下,他不仅客观地看到了民间疾苦,而且亲身感受了这种痛苦。他不仅看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而且自己也亲身尝到

18、了“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的悲哀,亲身体验了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痛苦生活。他在生活中既然和人民有了共患难的关系,也自然地产生了同忧戚的感情。这种感情和儒家的仁民爱物的社会理想相结合,形成了诗人爱国爱民的思想和真实反映历史的创作风格,以致“迂拙”到不可动摇。杜甫诗史的第二个思想基础就是杜甫自身的成长经历。杜甫初到长安不久,便逢上了安史之乱,使他的一腔报国之心无法实现。安史之乱使他没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呈现在他眼前的是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极大破坏,可谓“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至于相土,人烟断绝

19、,千里萧条”8(3896)加速了封建社会各类矛盾的尖锐。战乱使社会动荡,给社会带来冲击,使百姓遭遇浩劫。几乎包括整个黄河中下游一片荒凉。“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4(58)经过战乱,“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广大人民皆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中。战乱也把杜甫卷入了社会生活的底层,使他对黎民百姓的生活有了深入的了解与体会,使他深刻体会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状况,而且亲身体验了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尝到了“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悲哀。使他有了与广大人民百姓患难与共的关系,休戚相关的感情,激发了他拯弱挤危

20、的忧患意识。杜甫的忧患意识,犹如“葵霍倾太阳”,是死而后已的。在杜甫“述于危亡”的忧患意识中,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表现出他对大厦将倾的唐王朝政治的预见性,而壮志难酬的遭遇使得诗人心灵蒙上时不我待的阴影,诗人自称是“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实也是时代遭遇使然。这就为他后期的大量创作提供了素材积累了经验。他把着眼点投向人民,投向国家命运,正是在这样一个乱离的时代,使诗人杜甫看清了世事沧桑,看清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诗人杜甫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张养浩发出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无奈慨叹!这些都为诗人后期的诗史性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杜诗的“诗史”价值与影响(一)实录历

21、史,补正历史,以诗证史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亲眼目睹了唐社会的大动荡,在战争饱受贫寒与坎坷颠沛流离之苦,历经的沧桑磨难,全部都用其特殊的笔锋诗歌记录了下来,为我们研究盛唐时发生的这场社会大变动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杜甫把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面貌以诗的形式真实深刻的记录下来,达到了以诗写史,深刻、广泛反映社会历史现实的效果。在刘凤诰的杜工部诗话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杜诗的以诗证史。杜甫的诗,对当时的重大事件都有所反映,所以以杜诗解唐史,是诗论家们的一贯理路,深处考据氛围中的刘凤诰更是如此。举例来说,如第二卷第二十八条诗话: 前出塞为征秦陇兵赴交河作。首章提出“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为

22、诸章眼目,然后历叙军士弃亲出门,走马搴旗,磨刀筑垒,备尝诸苦,及至获捷论功,又为边将营私所夺,首尾章法井然。后出塞为征东都赴蓟门作。是时禄山势盛,军士喜功贪赏者乐从之。又如第二卷第三十条诗话:“三吏、三别,为当时邺城师败,调兵急切而作。”又第三十三条诗话:“花卿歌: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咏蜀将花惊定攻拔绵州,斩伪梁王段子璋事”都是以诗证史。12杜诗反映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间的军国大事,不仅可以证诸史实,甚至可以补史之失。杜甫这种以特殊的笔法记录历史事实的形式,比起客观的历史记载更容易让读者领悟,而且通过读诗歌可以更全面更广泛更细致的反映社会历史真实画面,所以浦起龙

23、称“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宋祁新唐书杜甫传赞云:“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干言不少衰,世号诗史。”17蔡宽夫诗话亦云:“子美诗善叙事,故号诗史。”胡宗愈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诗碑序又云:“先生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疾,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宋祁、蔡居厚指出杜甫诗“善陈时事”、“善叙事”的叙事功能,胡宗愈指出杜甫诗歌性情感发,以之鸣不平的抒情功能,二者的紧密结合,构成了杜甫“诗史”最为突出的特点。用李纲的话说:“自开元、天宝太平全盛之时,迄于至德、大历干戈乱离之际,子美之诗,凡千四百四十

24、余篇,其忠义气节,羁旅艰难,悲愤无聊,一寓于此。”(李纲校校订杜工部集序)即以诗歌的形式反映诗人所生活时代的各种现实,并表现诗人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可以说,从形式上,它是有具体现实依据的叙事诗,实际上它是感时抚事的抒情诗,对照杜甫的一些代表作来看,就非常清楚了。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看似用对话的形式叙事,实则抓住最扣人心弦的场面、细节和语言进行描述,从而把自己感事伤时的矛盾复杂心情渗透到了整个故事的具体叙述之中;羌村三首则以自己回到家后,妻子惊喜、娇儿偎依、邻人感叹三个场面叠印出来,给人以整体印象,却无具体情节进程,透过这三组画面,使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忧虑,同时看到战乱给人民

25、带来的灾难和悲伤;兵车行开头似乎摆出一个叙事的样子,实际不过是借车行声、马鸣声、人哭声渲染出“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的悲惨场面,引发人们对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控诉。至于像北征、咏怀五百字等诗,注重对当时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反映历史真实的同时,更注重表现诗人对国家大事、个人遭遇的感发,用康有为和浦起龙的话说,就是“上念君国危,下忧黎民病,中间痛身世,慷慨伤蹬跄”,“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但是诗歌毕竟不是历史资料,历史资料的价值在于它保存历史的真实,诗歌在高度概括历史真实的同时,它感染、激动人的艺术效果是历史资料所无法取代的。杜诗之为“

26、诗史”,它既不能混同于历史全然求真,也不能以考据家的眼光求字字有来历,而是诗人把对现实的观察、自己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及感受,经过提炼、剪裁、想象和夸张变形后,成为来自历史真实又超出历史真实的典型形象和典型意象。这一点是史书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我们虽不知道兵车行中被强征从军的是哪一具体人物,但我们知道他就是被唐王朝强行征兵从军群体中的代表和典型,比如石壕吏中“妇啼一何苦”已经成为千古绝唱,打造出了战争苦难时代中的一个普通老妪的勇于牺牲奉献、敢说敢做、敢哭敢控诉,而又敢于承担的美好品格,也暴露出黑暗的兵役制度,败坏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因战争需要,拉丁已从“中年男子”发展到“老翁”,甚至“老妇”也难幸免

27、。足以见得战争的残虐性。还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谁也不会去追问诗人所写的朱门为谁家,冻死骨为何人,但我们都知道诗人有现实依据,都认为诗人真实而鲜明地揭示了那个黑暗年代富裕与极度贫苦的悬殊,使其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说服力,达到了以诗作反映历史真实面目的功效。(二)对后世创作的影响诗史杜甫的这种善陈时事、以诗记史、以诗补史的纪实性特点,对后世的白居易、聂夷中、苏轼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文学的发展,到后来,他们的“诗史”概念就不仅限于善陈时事的纪实性,而以增添了编年性、讽喻性、伦理性、情感性等新的成分。如杜甫的北征以“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两句起笔,在体例上与春秋隐公元年经文所谓

28、的“元年春,王正月”相似,被宋人视为“诗史”的典型,“诗史”中的讽喻性就有所增强。阮阅诗话总龟卷五评论门中说:“聂夷中,河南人,有诗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孙光宪谓有三百篇之旨,此亦为诗史。”13(54)可见,聂夷中的创作也带有浓厚的纪实色彩。杜甫的诗史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多方面的,还突出表现在那些反映现实的叙事诗上。他本着“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即所谓“即事名篇”,或者说“因事命题”。对这类作品,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作了很高的评价,而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更叙述了他们所受到的启发:“近代惟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

29、少时与友人白天乐、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由此可见,中唐的新乐府运动,正是由杜甫直接开导的。用不用古题,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形式问题,因为实质上无异于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等诗人的创作中。杜甫的“诗史”所呈现出的明显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一大特色,这不仅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价值而且对现实生活也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爱国诗人陆游就深受杜甫的影响,他从杜甫诗中领会到“诗出于人”的创作道路,所谓“功夫在诗外”,从而纠正了他早年学诗“但欲工藻绘”的偏差,创作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是一生酷爱杜甫诗歌,在燕京

30、坐牢的三年间,更是专读杜甫诗歌,并集杜诗为五言绝二百首,说是“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爱国诗人顾炎武也同样从杜诗中得到鼓舞。(文山全集卷十六集杜诗自序)为了生动而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杜甫为后人开了不少法门。比如学习民歌和口语,就大大提高了诗的表现力和俗语在诗中的地位,使诗歌所反映的历史画卷更接近生活,更易于被广大人民接受。元稹酬李林甫见赠诗中说:“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怜渠直到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所以,元稹和白居易诸人诗歌趋向通俗化,也是受杜甫的影响。可见,不论是在诗歌的具体创作内容上、思想上,还是表现手法上,杜甫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结 语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

31、甫经历了国家由盛转衰的历史演变,并且加之自身所受儒学思想文化的熏陶,使其在思想上确立了稳定强烈的爱国爱民信仰,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以及所表现出的自觉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对后世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他的以诗记史的独特写作手法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深得后人效仿,为后人创作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参考文献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葛晓音杜甫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 浦起龙.读杜心解M.北京:中华书局,19775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二)M

3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6 郭预衡中国古代文学史(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7 杜甫杜诗镜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8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9 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8210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续本事诗.本事词M.李学颖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1 张志烈.“四川省杜甫会第十三届年会开幕词”J.载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4期12 张忠纲杜甫诗话六种校注M.济南:齐鲁书社,2002.13 宋阮阅.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4 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15 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M.重庆出版社,2004.1216 乔象锺,陈铁民.唐代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17 唐杜甫.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