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测试题一、基础知识部分(15分,每小题3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簟(din) 阡陌(xin) 霰雪(xin) 功亏一篑(ku) B地坼(ch) 羁旅(j) 渔樵(jio) 高屋建瓴(lng) C嗟叹(ji) 绸缪(mu) 祠堂(s) 繁文缛节(r) D踯躅(zhzh) 潺湲(yun ) 修葺(q) 对簿公堂(b)2、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 D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2、、亲朋无一字(字:文字) 凭轩涕泗流(涕泗:眼泪和鼻涕,这里指眼泪)B、还乡须断肠(断肠:形容非常悲伤) 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响)C、脚著谢公屐(著:穿) 出师未捷(捷:捷径)D、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 时不可兮骤得(骤:突然)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淡水河谷原本与中信泰富签订了铁矿石供应协议,中信泰富也同意继续按照平均每年45万吨左右的供应量提供给换了“东家”的石钢。B迪拜债务危机不仅显示了“迪拜神话”的脆弱性,引发了外界对迪拜发展模式的怀疑,而且还暴露了当前世界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C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谁能否认中国的经济不会受
3、到国际经济局势的影响呢?难道我们不应该迅速采取相关的措施吗?D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在工业设计阶段引入低碳理念是在生产、使用全过程实现节能减排不可或缺。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郭沫若绝对是个奇才。学医出身的他,一动手写诗,就成为诗坛巨星;一投笔从戎,就官至高位;一搞学术研究,就拥有了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等诸多头衔他还被誉为“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B“一些人认为使用外国词汇能表现他们头脑开放和国际化,但是我不这样认为。”国际译联副主席黄友义声称:“相反,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语言树立信心。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指望别人尊重你。”C南美的文学受到
4、西方的承认,并不是因其语言文化的独特性,说穿了是因为以马尔克斯、博尔赫斯为代表的南美作家都是受西方现代文学教育,他们都能用西方的语言写作(西班牙语、法语或英语等)。D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月日报道,最近,日本自治医科大学的一个遗传学研究小组利用基因改造的方法,把一种蚊子成功转化为了“疫苗注射器”。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西方对中国三大偏见不攻自破【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5月19日文章】题:西方对中国的偏见曲解未来(作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基肖尔马赫布巴尼)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需要丢掉西方文化视角来理
5、解这个新时代。这将需要改变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维。而由于头脑中充斥着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我将提出三个西方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例子来加以证明。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一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最终会像其他所有成功的发达国家一样加入大西方计划,并且变得“与我们一样”。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西方的人口加起来约为8.6亿,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对历史傲慢的人才会以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事实是,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因此不会被西方同化。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二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
6、民主国家,中国就会崩溃。在此次金融危机高潮时,西方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最明显的流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4万多起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几乎没有西方分析家指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破绽:它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成见,即中国人民会愚蠢到仅仅因为1年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30年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同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西方国家能干得多。西方想当然的第三个根本性破绽是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他们认为正如19世纪欧洲新列强的崛起导致战争和冲突一样,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
7、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对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倘若亚洲地区已经存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地缘政治对立,最近的金融危机本应已经点燃了导火索。事实刚好相反,什么也没有发生。原因何在?因为亚洲国家有一种较强的政治共识,认为如果卷入地缘政治对立的零和游戏,它们就将放弃最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非侥幸,也非暂时现象,它是中国领导层高超的地缘政治处理能力的结果。(选自参考消息2010年5月21日第8
8、版)6、下列对“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但由于西方人士头脑中的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B西方认为中国最终会变得和西方一样,“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C西方认为中国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就会崩溃。D西方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崛起过程中会导致战争和冲突。7、下列有关“西方认为中国会崩溃”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中国人口比西方多几亿,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B有不少西方媒体预测,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而导致的抗议活动的升级会把政府推翻。C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一时糟糕的经
9、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D中国政府比西方国家在处理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得能干得多。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B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战争和冲突。C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D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地缘政治。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要从新的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B中国人口比西方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由中国历史上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可知
10、,西方是有可能被中国同化的。C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在2008-2009年在大衰退中,亚洲地区没有发生战争和冲突,说明经济危机可能导致战争和冲突,但没有必然性。D中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特别是在20082009年的大衰退中没有和其它亚洲国家爆发地缘政治对立,说明中国是能够和平崛起的。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一)冯盎,高州良德人也。少有武略,隋开皇中为宋康令。仁寿初,潮、成等五州僚叛,盎驰至京,请讨之。文帝敕左仆射杨素与盎论贼形势,素曰:“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即令盎发江、岭兵击之。贼平,授金紫光禄大夫,仍除
11、汉阳太守。武德三年,广、新二州贼帅高法澄、冼宝彻等并受林士弘节度,杀害隋官吏,盎率兵击破之。既而宝彻兄子智臣又聚兵于新州,自为渠帅,盎趋往击之。兵交,盎却兜鍪大呼曰:“尔等颇识我否?”贼多弃戈肉袒而拜,其徒遂溃,擒宝彻、智臣等,岭外遂定。或有说盎曰:“自隋季崩离,海内骚动。今唐虽应运,而风教未浃,南越一隅,未有所定。公克平五岭二十余州,岂与赵佗九郡相比?今请上南越王之号。”盎曰:“吾居南越,于兹五代,本州牧伯,唯我一门,子女玉帛,吾之有也。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越王之号,非所闻也。”四年,盎以南越之众降。贞观五年,盎来朝,太宗宴赐甚厚。俄而罗窦诸洞
12、僚叛,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时有贼数万屯据险要,不可攻逼。盎持弩语左右曰:“尽吾此箭,可知胜负。”连发七矢,而中七人,贼退走,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自后赏赐不可胜数。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注:唐朝起信宜(现广东西南境内)百越土著居民,被冠上“罗窦洞僚”的称呼。(二)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谈殿阻兵反叛。诏将军蔺谟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秘书监魏徵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岭南瘴疠,山川阻深,兵远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盎若反,即须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陛下既未遣使
13、人就彼观察,即来朝谒,恐不见明。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节选自贞观政要)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金紫光禄大夫,仍除汉阳太守 除:授官 B太宗令智戴还慰省之 省:看望C贼退走,因纵兵乘之 乘:追赶D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 就:立即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直接反映冯盎英勇善战与不贪名利的个性的一组是( )A盎驰至京,请讨之 本州衣锦便足,余复何求?B诏令盎率部落二万为诸军先锋 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C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 四年,盎以南越之众降 D连发七矢,而中七人 越王之号,非所闻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14、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寿初年,潮、成等五州僚人造反。冯盎亲自前往京师请旨讨伐。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盎分析得头头是道。杨素很为惊叹,于是命他领江岭兵进行讨伐。 B唐武德三年,冯盎率兵平定了高、冼的叛乱,当时有人游说冯盎称王。冯盎不贪求称王称霸而是归降高祖,体现了他的明智。 C贞观元年,有人举报冯盎反叛,说他已起兵拒境,太宗采用魏徵的招降建议,派人招降了冯盎,终使岭南安定,并留下“魏徵一席言,胜于十万兵”的美谈。 D文段(一)记叙了冯盎英勇善战,以民族统一为重,平定战乱的事迹;文段(二)借魏徵进谏的史实让我们看到纳谏与进谏的君臣形象,同时也让我们看出冯盎反叛一事缺少真凭实据
15、。四、(28分)1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3分) (2)人生富贵,如我殆难,常恐弗克负荷,以坠先业。(3分)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分)(4)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2分)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3分)_(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3分)_ (3)这首诗在构思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2分)
16、_15、填空。(10分)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作者强烈生命意识的名句,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江月年年望相似”,曹操短歌行中的“ ,去日苦多”,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苏轼前赤壁赋中的“ ,羡长江之无穷” ,这些诗句均表达了古人珍惜生命、追求理想、感逝光阴的情怀。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湘夫人) ,两朝开济老臣心。 ( 杜甫蜀相)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得意须尽欢, 。(李白将进酒)_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
17、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
18、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
19、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风秋雨愁煞人!”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
20、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
21、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选自十月,作者:梁衡。有删改)16、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全文内容分条陈述。(6分)答: 17、文章开篇写道:“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18、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答: 19、郑振铎曾提到过“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请默写一首这种类型的诗词。(4分)答: 六、(8分)20、下面的漫画由罂粟枝与罂粟果构成,注意漫画画面特点,准确把握寓意,为漫画写
22、一则简洁、生动、得体的公益广告。(4分)21、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答题。(4分)古希腊作家伊索在郊外散步,遇到一个人。那人在伊索背后询问:“先生,从这里怎么到城里?”“你往前走!”伊索头也不回地说。“我该走哪条路?”那人走到伊索跟前问道。“你往前走!”伊索看也不看他,继续这样回答。那人有些疑惑,但走上了一条看起来直一些的路,又问道:“那我走多久才能到城里?”“你往前走!”伊索仍旧这样回答。那人有点懵了:“先生,我在问您正经事,您怎么总开玩笑呢?”他生气地放开步子往前走。“朋友,照这个速度,太阳下山前您能到!”伊索在他身后说。如果从实现人生目标的角度看,伊索的“往前走”包含三层哲理。围绕三层
23、哲理以“目标”和“往前走”为关键词,写一组比较整齐的句子。答: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爱,是永恒的话题。爱的对象与范围几乎无所不包:爱国家、民族,爱亲人、朋友、邻里、弱者、受难者,爱书籍、游戏、旅游爱的表现可谓丰富多样:或体贴、温暖、自然,或粗疏、淡然、做作;或持久、及时,或短暂、迟缓;或节制、理性,或盲目、糊涂。爱的滋味也就有酸、甜、苦、辣,让人感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对社会人事的观察、思考,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以“让爱变得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以“用心去爱”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测试题答案一
24、、1、D 2、B3、B4、B A“平均数”一般不使用数量范围 C否定不当 D成分残缺,句末加“的环节”。5、A B插入语,冒号改逗号 C括号移至“写作”前 D引号改为书名号二、6、A(原文并没有说是“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7、B(A项前后两句没有必然联系;C项“一时”应为“一年”,“长期”应为“30年”;D项“地缘政治”应为“经济危机”)8、D(A项是“对历史傲慢的人”的观点;B项是西方的偏见;C项缺少限定语,应在“世界”后加“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 9、B(原文没有提到“蒙古族、满族等的汉化”问题,也没有谈及“西方是否可能被中国同化”的问题)三、10、D(就:到达,接近)
25、 11、D(C项第一句表明的是善于指挥作战,而非本人的英勇善战。) 12、C(魏征的建议不是招降,而是安抚晓喻;太宗是派人安抚晓谕而非招降)四、13、(1)想不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物,很令人感到罕见。(“意”1分,理解为“料想”“想到”“意料到”等均可;“奇”1分,理解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感到罕见”“感到不寻常”等;句意1分) (2)人生富贵,能像我这样的恐怕很难,我常常担忧不能担负起重担,而毁了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殆”“坠”各1分,句意1分) (3)我怎能低头弯腰侍奉达官贵人,使自已心情不能愉快而露出笑脸。(4)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身到老(不再回乡)。 14、(1)诗中的环境和所抒写的景象
26、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院中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露重。其作用有两点: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官怨词;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这首宫怨诗,描写了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寂寞孤单的宫女的形象。宫女的形象可以通过“无颜色”和“卧听清漏”来表现。“无颜色”既是说明了室内用具的灰暗和夜已深,更向读者暗示了主人公心情的黯淡。“卧听清漏”,“漏”前加“清”字,由于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觉漏声凄清,漏声漫长。 (3)构思立意的特点:前三句写景,多重铺垫,后一句写人,水到渠成;由远而近,由户外写到室内。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以景托情。15、略16、答:李清照的“美”体现在:平民之身念国家大
27、事,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对待一切决不凑合;追求人格的超俗;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意思相近即可。)17、答: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18、答:引用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用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表现她的人格之美。(引用“陆游”“王维”诗句作用各2分,如综合陈述引用两人
28、诗句的作用也算对。)19、略20、尝试毒品等于葬送终生/接触毒品 结束一生/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毒品,生命的陷阱/吸毒=上吊自杀/沾染毒品,等于自套绞索/毒品诱惑下面是绞索21、示例:“往前走”昭示着:必须向前行动起来,才能到达目标;“往前走”昭示着:只要向前行动起来,走哪条路都能到达目标;“往前走”昭示着:把握好行动的节奏(速度),便能顺利到达目标。附文言文语段译文: 冯盎,是高州良德人。少年时就有军事谋略。隋开皇中任宋康县令。仁寿二年,潮(今潮阳县西北)、成(今封开县东南贺江中)等五州僚人造反。他驰马前往京师,请旨讨伐他们。文帝诏左仆射杨素与他议论敌方形势。杨素说:“想不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
29、人物,十分值得惊叹。”于是命盎领江岭兵进行讨伐。平乱后,授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今肃礼县西南)太守(明嘉靖广东通志载为漠阳太守)衔职。 唐武德三年(620),广州、新州(新兴)的高法澄、冼宝彻等共同受林士弘调遣,杀朝廷官吏。盎率率兵平定高、冼的叛乱。不久。不久宝彻哥哥的儿子智臣又在新州聚集兵力,自己担任魁首,冯盎率兵前往打击他。交战时,盎(在阵前)除去甲胄大声说:“你们认识我吗?”智臣的士兵大多放下武器,袒胸露背,下跪叩拜,众士卒于是溃散,盎擒获宝彻、智臣。岭外于是得以平定。有人游说冯盎说:“隋朝已灭亡了,国内外到处很乱,唐朝虽应运而生,但政教还未孚众望,岭南尚未有所归属。你现在已攻克了五岭二
30、十多州,着哪里能与赵佗的九郡相提并论,现在还是请你自称南越王吧!”盎回答说:“我世居南越,迄今已五代。作为岭南边疆大吏的,也只有我一姓,子女钱财我都有了,人生大富大贵像我一样的恐怕很难达到。我常常担忧的,是不能承担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我常常担忧不能担负起重担,而毁了先人所创建的勋绩,怎敢擅自称王呢?越王的封号,这个不是我所希望听说的。”武德四年,盎率领南越之众归降高祖。贞观五年,冯盎来到朝廷,唐太宗赏赐十分丰厚。不久,罗窦(今信宜镇隆)诸洞僚人叛乱,太宗诏盎率二万兵众为各路军先锋进行剿除。当时僚人数万人据险固守,不可强行进逼进攻。他手拿着弓箭对部下说:“我的箭射尽,胜负便可见晓。”他连发7箭,命
31、中7人。僚人退却逃走,盎趁势率领部众乘机冲杀,杀死僚人千余。太宗派智戴归省慰劳,自此以后赏赐不可胜数。(二)贞观元年(627),岭南诸州上奏说高州的酋帅冯盎谈殿起兵拒境反叛。太宗昭示右武卫将军蔺谟率领江、岭十州的兵力准备讨伐。魏徵进谏说:“中原政权刚刚建立,国家贫弱尚未恢复,岭南又流行疾病,山川阻塞幽深,援军难以接上。疾病如果产生,或许不能如意,追悔莫及。况且冯盎如果真的造反,就要等到中原不安定,结交远处的兵力,分派兵力阻隔险要地势,扰乱侵略周边的周县,部署官员。可是为什么自从有人告发以来数年,兵力从不出境?这就是说他造反的形势没有形成,没有兴师动众的表现。陛下既然没有派人亲自到那里观察,再来朝廷拜谒(报告虚实),恐怕这样看不分明。现在如果派出使者,把朝廷的打算明白地告诉他们,不必动用大军,他们就会自己来归顺朝廷。太宗听从了这个建议,岭外于是全部安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