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395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论文关键词:汉字学 诗歌创作 中国文化 文化信息 作品 汉文化 中国古代论文摘要:汉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汉民族文化的研究,汉字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而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与记录语言的汉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汉字的单音节性、部首可拆解等

2、特点,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体,如离合诗、回文诗、数字诗、神智体、宝塔诗等。 离合诗是先把字拆成偏旁,然后把两个偏旁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字。最早的离合诗当推后汉孔融作的离合郡姓名字诗(其首句为“渔父屈节”)。此后历代都有一些名家的离合诗问世。如晚唐诗人陆龟蒙写了闲居杂题五首离合诗,诗为七言四句,将前一句的尾字和后一句的首字合起来,组成另一个字,即用此字作为诗题,如其中的一首:鸣蜩早“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南宋刘一止作了一首山中作拆字语寄江子我郎中:“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黄鹤,志士心未已。” 这是一

3、首典型的离合诗,全用拆字为句,“日月”为“明”,“山风”为“岚”,“石皮”为“破”,“古木”为“枯”,“可人”为“何”,“千里”为“重”,“永言”为“詠(现咏)”,“士心”为“志”。在小说中也有利用离合诗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如红楼梦第五回:“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里把凤姐的“凤(繁体作鳳)”拆成“凡鸟(鳥)”。而“二令”则是“冷”,“人木”合为“休”,委婉表明贾琏对凤姐由听从到冷淡,最后休弃的故事情节。 回文诗是一种可以倒读或反复回旋地阅读的诗体。如宋代李禺夫妻互忆回文诗:“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

4、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正读是夫思妻,倒读是妻思夫。而宋人钱惟治的春日登大悲阁诗:“碧天临阁迥晴雪点山亭夕烟侵箔冷明月敛闲庭”,二十个字以任何一个字为起点,不管是顺读,还是倒读,都可以成诗,这样可以组成五言诗四十首。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以四季景色为题创作了回文诗四时山水诗。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冬景诗(红

5、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数字入诗也是技巧之一。有意识地把一首诗的大部分句子都用上数字,就是数字诗了。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无“亿”即无“意”啊!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万

6、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读后羞愧不已,于是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是有名的数字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诗连用九个“一”,把渔人一边歌唱、一边喝酒、一边钓鱼的潇洒之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再如清代诗人纪昀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此诗全诗咏雪,将数字一至十巧妙地嵌入诗中,人们回看诗题才恍然知是咏雪。另外还可以把运算以诗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特殊的数谜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这是一首很奇特的数谜诗,此诗如果用现在的代数方程来解答,设寺僧为x,则可以列出如下算式:x/3+x/4=364,可得出x=624,即寺里六百二十四个和尚。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