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老人谱自叙实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4446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憨山老人谱自叙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憨山老人谱自叙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憨山老人谱自叙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憨山老人谱自叙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憨山老人谱自叙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憨山老人谱自叙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憨山老人谱自叙实录.doc(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卷上东海那罗延窟侍者福善记录【原文】世宗肃皇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予,金陵全椒县人也,姓蔡氏。父讳彦高;母洪氏,生平爱奉观音大士。初,梦大士携童子入门,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诞,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时生也。二十六年丁未予周岁。风疾作,几死。母祷大士,遂许舍出家,寄名于邑之长寿寺。因易乳名曰和尚。二十七年戊申予三岁。常独坐,不喜与儿戏。祖父常谓曰:“此儿如木桩。”二十八年己酉二十九年庚戌三十年辛亥【白话】世宗肃皇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1546年)我是南京全椒县(现安徽全椒)人,姓蔡,父亲名讳彦高,母亲姓洪,母亲一生都喜爱供奉观世音菩萨。当初,母亲梦见观世音菩萨带

2、着一个童子来到我家,母亲接过来抱住,于是就有了身孕。这一年十月十二日的后半夜(一点到三点),我带着白色双层胞衣出生。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我周岁。那年患了严重的风病,差点丧命。母亲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如果这次我能痊愈,就准许我长大后出家为僧。母亲又把我的名字挂在村中的长寿寺里,并将我的乳名改为和尚。二十七年戊申(1548年)我三岁。常常一个人独自坐着,不喜欢和其他孩子嬉戏,祖父常说:“这孩子像个木桩。”二十八年己酉(1549年)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三十年辛亥(1551年)【原文】三十一年壬子 予七岁。叔父钟爱之。母始送予入社学 社学: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一日叔父死,停于床

3、。予归,母诒 诒(di):欺诈。之曰:“汝叔睡,可呼起。”乃呼数声,婶母感痛,乃哭曰:“天耶!那里去也?”予愕然疑之,问母曰:“叔身在此,又往何处耶?”母曰:“汝叔死矣!”予曰:“死向甚么处去?”遂切疑之。未几,次婶母举一子,母往视,予随之,见婴儿如许大,乃问母曰:“此儿从何得入婶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痴子,你从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来之疑,不能解于怀。【白话】三十一年壬子(1552年)我七岁。叔父特别钟爱我。这一年,母亲开始送我去学堂读书。一天,叔父过世了,尸体停放在床上。我回到家后,母亲骗我说:“你叔睡着了,你可以去叫他起来。”我于是喊了几声“叔父”,婶婶非常悲痛,不由

4、哭道:“天哪,你到哪里去了呀?”我惊愕之下又泛起疑惑,就问母亲:“叔父的身体在这里,又能去哪里呀?”母亲说:“你叔父死了。”我问:“死后又是去哪里呀?”于是越发怀疑了。没过多久,另一位婶婶生下一个小孩,母亲去看望她,我也跟着去了,见婴儿有那么大,于是问母亲:“这小孩是怎么进到婶婶肚子里的呢?”母亲拍了我一下,说道:“傻孩子!你是从哪儿进入你娘肚子里的呢?”我于是更加疑惑了。从此,“生从何来,死向何去”这个疑问就再也放不下了。【原文】三十二年癸丑予八岁。读书寄食于隔河之亲家。母诫不许回,但经月归一次。一日回,恋母不肯去,母怒,鞭之,赶于河边,不肯登舟;母怒,提顶髻抛于河中,不顾而回。于时祖母见之

5、,急呼救起,送至家,母曰:“此不才儿,不淹杀,留之何为?”又打逐,略无留念。予是时私谓母心狠,自是不思家。母常隔河流泪,祖母骂之,母曰:“固当绝其爱,乃能读书耳!”【白话】三十二年癸丑(1553年)我八岁。因为读书的缘故,我借住在河对面的亲戚家里,母亲告诫我平时不准回家,只允许一个月回家一次。有一天回家后,我依恋着母亲,不肯离开。于是母亲大怒,用鞭子抽打着把我赶到河边,我却不肯上船;母亲更生气了,提着我的发髻把我丢进河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那时祖母见到了,连忙呼叫把我救出来送回家里,母亲说:“这儿子没出息,不淹死他,留着有什么用?”又打着赶我走,一点留恋之心都没有。当时,我心里想母亲真是心狠啊

6、,从此以后就再也不想家了。那时,母亲常常隔着河岸流泪,祖母骂她,母亲却说:“一定要断绝他的爱恋之心,他才能专心读书呀。” 【原文】三十三年甲寅予九岁。读书于寺中,闻僧念观音经“能救世间苦”,心大喜,因问僧求其本,潜读之,即能诵。母奉观音大士,每烧香礼拜,予必随之。一日谓母曰:“观音菩萨有经一卷。”母曰:“不知也。”予即为母诵一遍。母大喜曰:“汝从何得此耶?诵经声亦似老和尚。”【白话】三十三年甲寅(1554年)我九岁。有一次在寺院里面读书,听到僧人念诵观音经中一句“能救世间苦”,心中大喜,就向僧人要了经本,悄悄读诵,不久就能背诵了。母亲供奉观世音菩萨,每次烧香礼拜的时候,我都一定要跟着。有一天我

7、对母亲说:“有一卷经文是讲观世音菩萨的。”母亲说:“我不知道啊。”我就为母亲背诵了一遍观音经。母亲听后大喜说道:“你从哪里得来的?你诵经的声音像老和尚一样。”【原文】三十四年乙卯予十岁。母督课甚严,苦之。因问母曰:“读书何为?”母曰:“做官。”予曰:“做何等官?”母曰:“从小做起,有能可至宰相。”予曰:“做了宰相,却何如?”母曰:“罢。”予曰:“可惜一生辛苦,到头罢了,做他何用?我想只该做个不罢的。”母曰:“似你不才子,只可做挂搭僧 挂搭僧:亦作“掛搭僧”,指.游方和尚、行脚僧。耳。”予曰:“何为挂搭僧?有甚好处?”母曰:“僧是佛弟子,行遍天下,自由自在,随处有供。”予曰:“做这个恰好。”母曰

8、:“只恐汝无此福耳。”予曰:“何以要福?”母曰:“世上做状元常有,出家做佛祖岂常有耶?”予曰:“我有此福,恐母不能舍耳。”母曰:“汝有此福,我即能舍。”私识之。【白话】三十四年乙卯(1555年)我十岁。母亲对我的学业监督很严格,我觉得很辛苦,就问母亲说:“读书有什么用?”母亲说:“做官。”我又问:“做什么样的官?”母亲回答:“从小官做起,有能力的话可以做到宰相。”我说:“做了宰相之后又能怎样呢?”母亲回答:“如此而已。”我说:“可惜一生辛苦,到头来也只是如此而已了,做他有什么用呢?我想人应该做一个不如此而已的。”母亲说:“像你这样没有学问的,也就只能做个行脚僧吧。”我问:“什么叫行脚僧,有什么

9、好处?”母亲回答说:“僧是佛陀的弟子,他们的足迹遍及天下,自由自在,所到之处都有人供养他们。”我说:“做这个好啊。”母亲说:“只恐怕你没有这个福报。”我问:“做这个为什么需要福报呢?”母亲回答说:“世上做状元的人常有,出家做佛祖的难道经常能见到吗?”我说:“如果我有这个福报,恐怕母亲舍不下我呀。”母亲回答说:“如果你真有这个福报,我就能舍下你。”我默默记在心里。【原文】三十五年丙辰予十一岁。偶见行脚僧数人,肩担瓢笠而来。予问母:“此甚么人耶?”母曰:“挂搭僧也。”予私喜,视之。僧至,放担倚树,乃问讯化斋。母曰:“请坐。”急烹茶具斋饭,甚恭敬。食罢,众僧起,即荷担,只手一举,母急避之曰:“勿谢!

10、”僧径去。予曰:“僧何无礼,饭斋不谢!”母曰:“谢则无福矣。”予私曰:“是僧之所以高也。”切念之,遂发出家之志,苦无方便路耳。【白话】三十五年丙辰(1556年)我十一岁。偶然见到几名行脚的僧人,肩挑着瓢笠等物远道而来。我问母亲:“这些是什么人?”母亲回答道:“他们是行脚僧。”我暗暗高兴,注视着他们。僧人们到了之后,把担子靠在树旁放下,向我们问讯化缘。母亲连忙说:“请坐”,急忙为他们煮茶做饭,态度非常恭敬。僧人们吃完后挑起担子,举起一只手向母亲表示谢意。母亲急忙避开并说道:“不用谢。”僧人们上路离开后,我说:“僧人为何这么不懂礼貌,吃完斋饭也不谢一声!”母亲说:“他们如果感谢我们的话,我们就失去

11、了福报。”我自言自语道:“这就是僧人们的高明之处啊。”我深思良久,于是发出了出家的志向,但苦于没有方便的门路。【原文】三十六年丁巳予十二岁。居常不乐俗,父为定亲,立止之。一日,闻京僧言:报恩寺西林大和尚 永宁(14831565),号西林,江苏六合(今属南京市)郭氏子。幼年出家,依报恩寺无瑕玉和尚为师。嘉靖十年(1531)任本寺住持,嘉靖二十年(1541)升任僧录右觉义,二十五年(1546)升任僧录左觉义。憨山常称其为“西林祖翁”、“太师翁”或“祖翁”。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三十有南京僧录司左觉义兼大报恩寺住持高祖西林翁大和尚传。,有大德,予心即欲往从之。白父,父不听。白母,母曰:“养子从其志,第听其

12、成就耳。”乃送之。是岁十月至寺,太师翁一见喜曰:“此儿骨气不凡,若为一俗僧则可惜耳。”时无极大师,初开讲于寺之三藏殿,祖翁携往诣之。适赵大洲在,一见喜曰:“此儿当为人天师也。”乃抚之,问曰:“汝爱做官?要作佛?”予即应声曰:“作佛!”赵公曰:“此儿不可轻视,当善教之。”及听讲,虽不知言何事,然心愤愤若有知而不能达者。【白话】三十六年丁巳(1557年)我十二岁。我虽过着日常的生活,但却对俗世的事情毫无兴趣,父亲想为我定亲,我立即表示反对。有一天,我听京城来的僧人说“报恩寺(现南京大报恩寺)的西林大和尚有很高的德行”,心中立即就想去跟随他。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不同意;又告诉母亲,母亲说:“

13、养育孩子,应该听从他们自己的志向,其次才是让他们有所成就。”于是就送我去报恩寺。那年十月到达寺里,太师翁一见我就欢喜地说道:“这个孩子根骨不凡,如果只做一个普通的僧人就太可惜了。”当时,无极大师第一次在寺院的三藏殿开始讲经,太师翁带我前去听经,正好遇到赵大洲居士在场,他一见我就大喜说道:“这孩子应该可以作人天师。”于是他轻轻拉着我问道:“你喜欢做官,还是要作佛?”我立即应声回答说:“作佛!”赵公说:“这个孩子不可轻视,应当好好教导他。”听经的时候,虽然我听不懂讲的内容,但心中激昂,好像若有所知,却无法表达出来。【原文】三十七年戊午(1558年)三十八年己未予十四岁。初,太师祖,择诸孙中有学行者

14、俊公为予师,先授法华经,三月能熟背之。流通诸经,俱已背完。太师翁曰:“此儿可教,不可误之也。”乃请明师以教之。【白话】三十八年己未(1559年)我十四岁。当初太师翁在第二代弟子中挑选了学问和修持都很优秀的梅斋俊公做我的师父,先传授我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三个月后我就能熟练背诵了。所流通的其他许多经典,我也全都背完了。太师翁说:“孺

15、子可教,不能耽误他。”于是请来明师教导我。【原文】三十九年庚申 1560年四十年辛酉 1561年四十一年壬戌予十七岁。太师祖仍请先生首教举子业。初,即以四书一齐读之,次习五经、子、史、古文、词赋。即能赋诗述文。社集,赋有江上篇,同会一时皆推重之。时常亦多病,遂欲弃所习业。【白话】四十一年壬戌(1562年)我十七岁。太师翁依然请先生首先教我科考举人的学问。起初,我同时学习“四书”,接着学“五经” 四书和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

16、“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后来学子、史 子、史,为“经史子集”中的两类。“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

17、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古文和辞赋。随后我就能够赋诗作文,当时还曾写

18、过一首江上篇的赋,同学一时间都推崇我的学问。当时我经常生病,因此想放弃学业。【原文】四十二年癸亥 1563年四十三年甲子予十九岁。因同会诸友皆取捷,有劝予往试者。时云谷大师 云谷禅师,法名“法会”,又号“云谷”。法舟禅师教他切实去参“念佛者是谁?”。他便依着指示,不分昼夜参究,有时连吃饭睡觉也忘记。有一天,吃完了饭也不知自己已吃完,还扒着空碗,忽然不小心摔到地上,咔嚓一声,猛然觉悟。得到法舟禅师的印证!自此,佛教义理,通晓明了。云谷禅师隐遁到丛林里,做一些“煮饭挑水”的仆役工作,来磨练自己。当袁了凡先生未及第时,曾经在山中参访云谷禅师,他们相对静坐三天三夜,云谷禅师把“一切唯心造”的生命奥义指

19、示给袁了凡。云谷禅师平日动静语默,安详稳重。住在山中清修,四十多年如一日,夜不倒单,终身拜佛诵经,直至圆寂,从未间断。,正法眼也 又名清净法眼。禅家以之为教外别传之心印。释氏稽古略一曰:佛在灵鹫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罗华持以献佛。世尊拈华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摄,独有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今以禅门之意解之,则是正为佛心之德名,此心彻见正法,故曰正法眼。深广而万德含藏,故曰藏。法华经所谓佛知见也。涅槃妙心,为佛心之本体。体寂灭,故曰涅槃。不可思量分别,故曰妙。法华所谓妙法也。,住栖霞山中。太师翁久供养,往来必留款旬月。予执侍甚勤,时闻其教。适云大师出山,闻有劝予之

20、言,恐有去意。大师力开示出世参禅、悟明心地之妙,历数传灯诸祖及高僧传,命予取看。予检书笥,得中峰广录读之,未终轴,乃大快,叹曰:“此予心之所悦也。”遂决志做出世事。即请祖翁为披剃,则尽焚弃所习,专意参究一事。未得其要,乃专心念佛,日夜不断。如是未几,一夕梦中见阿弥陀佛现身,立于空中;当日落处,见其面目光相,了了分明。予接足礼,哀恋无已。复愿见观音、势至二大士,即现半身。自此时时三圣炳然在目,自信修行可办也。是年冬,本寺禅堂建道场,请无极大师讲华严玄谈。予即从受具戒。随听讲,至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处,恍然了悟法界圆融无尽之旨,切慕清凉之为人,因自命其字曰澄印。请证大师,曰:“汝志入此法门耶?”

21、因见“清凉山有冬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号清凉”之语,自此行住,冰雪之境居然在目,矢志愿住其中。凡事无一可心者,而离世之念,无刻忘之矣。【白话】四十三年甲子(1564年)我十九岁。因为同学中的友人参加科举考试都中榜了,于是也劝我参加科举。当时云谷大师住在栖霞山中,已经得了正法眼藏。太师翁一直供养他,往来寺中时必定会留下来款待十天半月。我当时服侍在太师翁身边,非常勤勉,时常能听闻云谷大师的教言。这次恰好云谷大师出山,听到有人劝我参加科举,担心我会产生离开寺院去追求功名利禄的想法。大师大力为我开示出世参禅、悟明心地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又,修行者依心而近行,故曰心地。又,三业

22、中,心业最胜,故曰心地。的妙处;又一一列举了传灯大师等诸位祖师和高僧传中所记载的事迹,指示我去取来学习。我去检索书箱,发现了中峰广录中峰广录三十卷。元中峰明本撰,北庭慈寂等编。详称天目中峰和尚广录。收在大藏经补编第二十五册、禅宗全书第四十八册。全书除广征华严、法华、圆觉、首楞严、涅般、维摩、楞伽、金刚般若等经,以及信心铭、碧岩集、宗镜录等书之外,并引用罗什、天台、傅大士、贤首及荆溪等人之所说,且言及达摩、慧能、临济、黄檗、赵州、百丈、雪峰、沩山、洞山、德山、玄沙、汾阳、杨岐、慈明等禅僧之语句,可知师之中心思想为禅净双修、教禅一致。并取来阅读,还没看完就感觉大快于心,感叹地说道:“这才是我心中所

23、乐意追求的事情啊。”于是我立志要做出离世间的事情,并立即请太师翁为我剃度、披僧衣。我把原先学习的世间书籍全都焚毁丢弃了,专心做参究生死这件大事,但是未能领悟其中的要旨,于是就专心念佛,日夜不间断。这样过了没多久,一天晚上梦中见到阿弥陀佛现身,弥陀站立在日落之处,瞻仰佛的面目和光明,清楚分明。我以头面顶礼,手接佛足,哀恋不已。又希望得见观音、势至两位菩萨,两位菩萨随即于空中现出半身。从此以后,西方三圣时时光明显耀在我眼前,我也坚信修行能够有所成就。这一年冬天,本寺禅堂建立道场,请无极大师讲解华严玄谈 共九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钞玄谈,华严悬谈、清凉玄谈。收于卍续藏第八册。本书记述八十卷华严

24、经之纲要,系将清凉大师澄观所撰述之华严经疏、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有关玄谈之部分摘出,成为会本刊行。,我跟从大师受了具足戒 佛教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我随大众一起听法,听到十玄门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教义之一。又称十玄缘起,是法界缘起的重要内容。它要求观察一切事物时,把现象看作是圆融无间的,所以又谓“十玄无碍”、“十无碍”。十玄门是: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这十玄门

25、总的意义是显示华严大教关于一切事物纯杂染净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的道理。“海印森罗常住 从自性清净圆明的心体,起二用: 一、海印森罗常住用,又名海印三昧,是说真如本觉,妄尽心澄,众德同时炳然圆明显现,森然交罗,常住不动,犹如大海,风息水澄,万象齐观。 二、法界圆明自在用,又名华严三昧,是说菩萨广修万行,契理称真,成就众德,普周法界而证菩提,放大光明,度脱众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一切自在,无有障碍。”这里,恍然了悟了法界圆融无尽的要旨,深深地仰慕清凉国师的为人,所以自己取“澄印”为字。我请求大师予以印证,大师说:“你立志要证入这个法门

26、吗?”我因为见到“清凉山上有冬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号清凉”这段话,从此以后,无论行住之时,冰雪清凉的境界宛如在眼前一般,我立志愿住此境之中。世间的事情没有一件能让自己开心的,而出世的念头,却无时无刻不在心头萦绕。【原文】四十四年乙丑予二十岁。正月十六日,太师翁入寂。师翁于前年除日,毕集诸眷属,曰:“吾年八十有三,旦暮行矣。我度弟子八十余人,无一持吾业者。”乃抚予背,曰:“此子我望其成人,今不能矣。是虽年幼,有老成之见。我死后,房门大小事,皆听决之,勿以小而易之也。”众唏嘘受命。新岁七日,师翁具衣遍巡寮,各辞别,众咸讶之。又三日,即属后事,示微疾,举药不肯进。乃曰:“吾行矣,药奚为?”

27、乃集众念佛五昼夜,手提念珠,予拥于怀,端然而逝。以师翁生平持金刚经,临终亦不辍。太师翁为报恩官,住三十年,居方丈。及入灭,至三月十八日,而方丈火,众皆叹异。是年冬十月,云谷大师建禅期于天界,集海内名德五十三人,开坐禅法门。大师极力提拔予往从,时少师翁听之,乃得预会。初不知用心之诀,甚苦之。乃拈香请益,大师开示审实念佛公案。从此参究,一念不移。三月之内,如在梦中,了不见有大众,亦不知有日用事。一众以予为有志,初不数日,以用心太急,发背疽。红肿甚巨,大师甚难之。予搭袈裟,哀切恳祷于韦驮前曰:“此必冤业索命债耳!愿诵华严经十部,告假三月,以完禅期,后当偿之。”如是,至后夜,倦极,上禅床则熟睡,开静亦

28、不知。及起,则忘之矣。天明,大师问:“恙何如?”予曰:“无恙也。”及视之,已平复矣,一众惊叹。是故,得完一期。及出,亦如未离禅座时;即行市中,如不见一人,时皆以为异。江南开创禅道,自云谷大师始盛;然住寺僧习禅者,独予一人。时寺僧服饰皆从俗,多艳色,予是时尽弃所习衣服,唯觅一衲披之,见者以为怪。【白话】四十四年乙丑(1565年)我二十岁。正月十六,太师翁圆寂了。太师翁先前在除夕时召集众位眷属,说道:“我今年八十三岁了,生命在朝夕之间。我剃度的弟子有八十多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继承我的道业。”他又轻抚我的背说:“我希望看着这孩子长大成人,但现在是不可能了。他虽然年轻,但是见地很老成。我死后,寺内大小

29、事务,都要听从他的决断,不要因为他年纪小就轻视他。”众人都哽咽着接受了遗命。正月初七,太师翁穿戴整齐,巡视了所有的寮房,和大家一一辞别,大众都非常惊讶。又过了三天,太师翁便嘱咐后事,示现身患小病,我们把药端给他,他也不肯服用,并说道:“我要走了,吃药又有什么用呢?”于是召集大众念佛五昼夜,太师翁手提着念珠,我把太师翁抱在怀里,他端然圆寂了。太师翁平生持诵金刚经,临终时也未曾懈怠。大师为了报恩,住持寺院三十年,一直住在方丈室中。圆寂以后,到了三月十八日,方丈室起火燃烧,大众都感叹其神异。这一年冬十月,云谷大师在天界寺举办禅期,会集了海内知名的大德五十三人,大开坐禅法门。大师极力提拨我去参加,当时

30、少师翁同意了,我才得以参加法会。开始,我不明白用心的窍诀,非常苦恼。于是我拈香向大师请教,大师给我开示了“参究念佛人是谁”的公案。我从此开始参究,心念须臾不离。三个月的时间中,我都好像生活在梦中,看不到一起坐禅的大众,也不知道生活起居之事。大家都认为我很有志气,但开始之后没过几天,因为用心太急,后背发出了痈疽(j),红肿得很厉害,大师非常为难。我披上袈裟,恳切地在韦陀菩萨像前祈请道:“这必然是我的冤亲债主前来讨债索命!我愿意读诵华严经十部,请求宽限我三个月,先完成禅期,过后一定诵经偿还冤债。”这样到了后半夜,我非常疲倦,上了禅坐就开始熟睡,早晨开静开静:大板香(一槌引磬)、小香(一槌木鱼),禅

31、者停止坐禅,可以散动下座的讯号。的钟板响了也不知道。等到我起来已经忘了这件事。天明之后,大师问我:“病怎么样了?”我说:“没有病了。”掀起衣服一看,后背平复如初了,大众都惊叹起来。因此我才得以完成了这一期坐禅。出门在外的时候,也好像还没离开禅座时一样;即使我行走在闹市中,也仿佛看不到一个人。当时,大众都认为我很奇异。江南开创坐禅法门,自云谷大师开始兴盛,然而住在寺院的僧人中,唯独就我一个人修习坐禅。当时,寺里面的僧人服饰都随顺世俗,非常艳丽,我那时把以前穿的衣服都丢弃了,单单找了一件衲衣披着,见到我的人都认为很怪异。【原文】四十五年丙寅予二十一岁。自禅期出。是年二月二十八日午时 午时:古代计时

32、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亦泛指中午前后。,雨如倾盆,忽大雷自塔而下,火发于塔殿。不移时,大殿焚。至申酉时 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则各殿、画廊一百四十余间,悉为煨烬。时予少祖为住持,及奏闻,旨下法司 法司:亦称三法司,中国旧制三个司法机关的合称,明清前的朝代基本都是有实无名,直至明清才真正确立“三法司体制”。明代审判机关合称“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代刑部替代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审判业务。大理寺成为慎刑机关,主要管理对冤案、错案的驳正、平反。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三法司”之间

33、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职权分离、相互牵制的特点。 ,连逮同事者十八人。此合寺僧恐株连,各各逃避。而寺执事僧,无可与计事者。予挺身力救之,躬负盐菜送狱中以供之。寺至刑部,相去二十里,往来不倦者三月,且多方调护,诸在事者竟免死。时雪浪恩公 雪浪恩公:洪恩,明末僧人,号雪浪,金陵(今南京)黄氏子。年十二出家于长干寺,博通经史,善诗,书法遒媚,通名理,有江左支郎(文遁)风韵。后讲经雪浪山中,传贤首宗,法席称盛。洪恩工诗,有诗僧之名,著有雪浪集二卷,四库总目上卷为诗,下卷为偈语杂著。长予一岁,同归依无极大师,甚契之,时以为同胞云。即与恩公俱决兴复之志,且曰:“此大事因缘,非具大福德智慧者未易也。尔我当拼命修

34、行,养以待时可也。”是时即发远游志。顷之,少祖寻入灭,太祖之房门无支持者。先是,太师翁入灭,无储蓄,丧事皆假贷不资,故多负欠。即析居,知必不能保。予思太师翁遗命,乃设法尽偿其负贷,余者分诸弟子各执业,房门竟以存。是年冬,从无极大师听法华经于天界寺。因志远游,每察方僧求可以为侣者,久之竟未得。一日,见后架精洁,思其净头 净头:禅林中,职司清扫厕所之职称。又作圊头、持净。必非常人,乃访之。及见,特一黄肿病僧耳,益异之。每早起,事必已办,不知何时洒扫也。予故不寐,窃经行廊下侦之,当众方放参时,即已收拾毕矣。又数日,见不洁,乃不见其人,问执事,曰:“净头病于客房也。”予往察,其状不堪,问:“师安否?”

35、曰:“业障身已难支,而馋病更难当。”予问何故,曰:“每见行斋食,恨不俱放下。”予笑曰:“此久病思食耳。”是知其人真。因料理果饼,袖往视之,乃问其号,曰:“妙峰,为蒲州人。”予即相期结伴同游。后数日再视之,则不见,予心知其人,恐以予累,故潜行耳。【白话】四十五年丙寅(1566年)我二十一岁。我结束了禅期。这一年的二月二十八日午时,大雨倾盆而下,忽然巨大的雷电击中了塔顶,并顺势而下,引起了塔殿失火。不到一个时辰,大殿也着火了。到了傍晚时分,各殿、画廊超过一百四十多间房屋全都化为灰烬。当时少师祖作住持,将此事上奏给了皇帝。皇帝下旨给司法机关,连续逮捕了少师祖等共事的僧人十八人。整个寺院的僧人都唯恐受

36、到牵连,各自逃避而去。而寺院的执事僧,也没有可以商量的人了。我于是挺身而出前去救援他们,背着饭菜送到狱中供给被捕的僧人。从寺院到刑部相距二十里地,我不知疲倦地奔波其间三个月,加上多方的调解保护,众位当事的僧人竟然都免去了死罪。当时雪浪恩公大我一岁,我们一同依止无极大师,相互极为默契,当时别人认为我们是同胞兄弟。我与雪浪师一起立下了兴复报恩寺的志向,并且说:“这是大事因缘,非具备广大福德智慧的人不能办成。所以我们应当拼命精进修行,养德以等待时机成熟之时。”当时我就发愿要远行游学。不久,少师祖圆寂了,太师祖的门庭再也无人支撑了。先前太师祖圆寂时,由于没有积蓄,办理丧事所需的款项都是借贷来的,所以欠

37、了很多债。如果寺院分家,那么门庭一定会保不住了。我想到了太师祖的遗命,于是想方设法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剩下的钱分给诸位弟子各自从业,门庭于是得以保存了下来。这一年冬季,我在天界寺跟从无极大师听讲法华经,因为我先前立志要远游参学,就经常观察僧众,以期寻求一位同伴,竟然许久也没有找到。一天,我看到厕所内非常精致清洁,想到打扫厕所的净头僧人一定不是寻常之人,于是我就去拜访他。见到之时,却发现是一位患黄肿病的僧人,我更加觉得奇怪了。每日早起都发现厕所已经清扫完毕了,但却不知何时打扫的。我故意晚上不睡,悄悄从走廊下面走过去观察他,原来在大众刚刚结束参究时,他就已经收拾好了。又过了几天,我见到厕所不怎么整洁

38、了,也见不到那位僧人,于是去问执事僧,他说:“净头病了,在客房里呢。”我前往探察,看他无法忍受的样子,问道:“你还好吗?”净头回答:“这业障之身已经难以支撑了,但嘴馋更加难以忍受啊。”我问是什么原因,他说:“每次看到行堂的饭菜,就恨自己放不下吃的念头。”我笑着说:“这是久病思食呀。”于是知道了他是直心之人。为此,我收拾了一些果饼,放在袖子里面带着去看他,并问他的法号,他说:“我法号妙峰,蒲州人。”我于是和他相约结伴同游。几天后我再去看他时,人却不见了,我知道他的为人,是担心拖累我,所以悄悄离开了。【原文】隆庆改元丁卯予二十二岁。特举云谷忠公为寺住持,以救倾颓。比为回禄 回禄:相传为火神之名,引

39、伸指火灾。事,常住负贷将千金,皆经予手。众计无以处,予设法定限三年尽偿之。是年,奉部檄 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本寺设义学 义学:旧时一种免费学校,资金来源为地方公益金或私人筹资。,教僧徒,请予为教师授业,行童将二百人。因是复亲左、史、诸子故业。【白话】隆庆改元丁卯(1567年)我二十二岁。特别推举云谷寺忠公为报恩寺住持,以挽救快要倾倒的法幢。核算火灾的损失,常住负债接近千金,所有款项都由我经手。大家都无计可施,我却设法限定在三年内还清全部债务。这一年,教育部门下了檄文,在报恩寺设立义学,培养僧徒,并请我做授课老师,学童接近二百人。因此我又开始接触左传,史记和诸子百家这些过去的学业。

40、【原文】二年戊辰予二十三岁。是年,谢寺馆,复馆于高座寺,以房门之累然也。【白话】二年戊辰(1568年)我二十三岁。这一年,报恩寺的学馆被关闭了,又在高座寺开学了,都是因为门庭失火连累造成的啊。【原文】三年己巳四年庚午予二十五岁。二年皆应金山聘馆。五年辛未予二十六岁。同雪浪恩兄游庐山,至南康 南康:今江西南康市,位于江西省南部,与赣州市毗邻,南康自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县以来,已有17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南康就是沟通中原和南粤的必经之地,南康是客家人最早聚居区之一和客家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闻山多虎乱,不敢登。遂乘风至吉安 吉安吉安位处江西中西部、赣江中游、东连江浙沪,南接闽粤港澳,西

41、与湘桂接壤,北与长江三角洲为邻,位于井冈山脚下。,游青原,见寺废,僧皆畜发,慨然有兴复之志。乃言于当道 当道:掌握权力,或指掌权之人。,选年四十以下者尽剃之,得四十余人。夏自青原归,料理本师业,安顿得宜。冬十一月,即一钵远游。将北行时,雪浪止予,恐不能禁苦寒,姑从吴越 吴越:春秋吴国、越国的并称,泛指现在的江苏、安徽、浙江一带地区。,多佳山水可游目耳。予曰:“吾人习气,恋恋软暖,必至不可施之地乃易制也。若吴越,枕席间耳。”遂一钵长往。【白话】三年己巳(1569年)四年庚午(1570年)我二十五岁。这两年都应聘于金山学堂。五年辛未(1571年)我二十六岁。我同雪浪洪恩法师结伴游历庐山,到了南康,

42、听说山里常有老虎作乱,所以没敢登山。于是我们坐船顺风到了吉安,游历青原寺,见到寺院已经荒废,僧人也都留起了须发,我心中感慨万分,决定兴复这座寺院。于是我对掌权的人说了这件事,挑选了僧人中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加以剃度,一共有四十多人。夏季我从青原寺回到报恩寺,料理本门师祖的遗业,把一切都安顿妥当。冬季十一月,我只身一人,托钵远游参学。即将北上时,雪浪师阻止我,怕我禁受不住北方的苦寒,劝我姑且就在吴越一带走走,也有很多好山好水赏心悦目。我说:“我们的习气就是留恋这些温暖柔软之所,所以一定要到一个习气无可放纵的地方,才容易制伏它。如果还是在吴越一带辗转,那只能算是在卧榻与坐席之间罢了。”于是我只身一人

43、,托钵前往北方。【原文】六年壬申予二十七岁。初至扬州,大雪阻之,且病作久之。乞食于市,不能入门。自忖何故,急自省,曰:“以腰缠少有银二钱可恃耳!”乃见雪中僧道行乞之不得者,即尽邀于食店,以银投之,一餐而毕。明日上街入一二门,乃能呼,遂得食。因自喜曰:“吾力足轻万钟 万钟:指丰富的粮食。钟,古量器名。矣!”铭其钵曰“轻万钟之具”;名其衲曰“轻天下之具”;乃为之铭曰:“尔委我以形,我托尔以心。然一身固因之而足,万物实以之而轻。方将曳长风之袖,披白云之襟。其举也若鸿鹄 鸿鹄:指大雁或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之翼,其逸也若潜龙之鳞。逍遥宇宙,去住山林。又奚炫夫朱紫 朱紫:古代高级

44、官员的服色或服饰。谓朱衣紫绶,即红色官服,紫色绶带。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吏部郎表:“方愧朱紫,永懵钧衡。”之丽?唯取尚乎霜雪之所不能侵。”是年秋七月,至京师,无投足地。行乞,竟日不得食。将暮,至西太平仓茶棚,仅一餐,投宿河漕遗教寺。明日,左司马汪公伯玉,知予至,乃邀之,以与汪次公仲淹为社友故耳。因乃得寓以旬日,即诣摩诃忠法师,随往西山听妙宗钞,有西山怀恩兄诗。期罢,摩诃留过冬,听法华、唯识,请安法师为说因明三支比量 即宗、因、喻,为因明学(佛教的论理学)所讲,是在与人辩论理法时,先列出自己的宗义,再用因来说明自己所以要立此宗的原因或理由,然后再拿大家所共同承认的事物来作譬喻,来

45、证明自己的立论不错。十一月,妙峰师访予至。师长须发,衣褐衣,先报云:“有盐客相访。”及入门,师即问:“还认得么?”予熟视之,见师两目,忽记为昔天界病净头也。乃曰:“认得!”师曰:“改头换面了也。”予曰:“本来面目自在。”相与一笑,不暇言其他,第问所寓,曰:“龙华。”明日过讯,夜坐,乃问其状何以如此。师曰:“以久住山,故发长未剪。适以檀越 檀越:即施主。山阴殿下修一梵宇,命请内藏,故来耳。”问予。曰:“吾乃特来寻师,且以观光辇毂 辇毂(nin g):皇帝的车舆。代指京城。,一参知识,以绝他日妄想耳。”师曰:“别来无时不思念,将谓无缘。今幸来,某愿伴行乞,为前驱打狗耳。”竟夕之谈,迟明一笑而别。即

46、往参遍融大师,礼拜,乞和尚指示,师无语,唯直视之而已。参笑岩师,师问:“何处来?”予曰:“南方来。”师曰:“记得来时路否?”曰:“一过便休。”师曰:“子却来处分明。”予作礼,侍立请益,师开示向上 向上:禅林用语,指由下至上、从末至本。自末进于本,谓之向上,自本下于末,谓之向下。禅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上求菩提之工夫,称为向上门,又称逆卍字(即卍),属于自利门;反之,自悟境顺应而入迷境,示现自在之化他妙用,称为向下门,又称顺卍字,属于利他门。数语。【白话】六年壬申(1572年)我二十七岁。刚到扬州的时候,大雪把路封了,自己也病了很久。我在街市中乞食,都进不了别人的家门。自己思考原因,忽然一下明白了

47、:“因为身上还有二钱银子可以依靠啊!”我看到大雪之中沿路行乞却没有得到食物的僧人,就全都请入饭店之中,把这点银子一顿都用完了。第二天上街走进一两户人家,就能呼唤乞食了,并得到了食物。由此,不禁内心欢喜说道:“我有力量放下钱财了。”我又给饭钵作铭为“轻万钟之具”;又把衲衣命名为“轻天下之具”,给衲衣作铭:“尔委我以形,我托尔以心。然一身固因之而足,万物实以之而轻。方将曳y长风之袖,披白云之襟。其举也若鸿鹄之翼,其逸也若潜龙之鳞。逍遥宇宙,去住山林。又奚炫夫朱紫之丽?唯取尚乎霜雪之所不能侵。”(概要略译:你覆我身形,我以心托付于你。此身因你而足矣,万事万物都因此而不再重要。以长风为袖,以白云为衣,飞腾时则如鸿鹄之翼,闲逸时有若潜龙之鳞。逍遥于宇宙之中,往来于山林之间。为何还要炫耀官服的艳丽呢?只取其能够抵挡霜雪之侵就够了。)这一年秋季七月,我来到京城,却没有落脚之处。于是又开始行乞,可是一整天都没有得到食物。接近黄昏之时,我到了西太平仓的茶棚,才吃了一顿,晚间投宿在河漕的遗教寺。第二天,左司马汪伯玉公得知我来了,因为他弟弟汪仲淹与我曾经是社馆的同学,就邀请我过去。因此我才得以借住在他家十天时间,随后我去参访摩诃忠法师,并随他一起去西山听妙宗钞,写作了西山怀恩兄一诗。法会结束后,摩诃忠法师留我过冬,并听了法华、唯识的讲解,又请安法师讲解因明三支比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