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4647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琵琶行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琵琶行读后感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叙事层层铺染,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描写生动细致,语言明白清理,婉转通畅。全诗共分五段。第一段由江边送客写起,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作了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气氛渲染,为下面人物的出现和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艺术安排。第二段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所创作的艺术境界。诗人热情

2、的赞扬了琵琶女的精湛艺术才能和动人的艺术效果,为铺垫人物的身世做了准备。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把乐曲的激愤和人物的不幸统一起来,表达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诗人对她的同情。第四段抒写对琵琶女的不幸的同情和自己不幸遭贬的抑郁和愤慨,揭示岀诗歌的主题。第五段写作者重温琵琶,伤感不已,泣下沾衣。诗的开篇,以江头送客、凄怆告别和萩花秋瑟瑟”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勾画了一幅充满悲剧气氛的典型环境。贬谪的抑郁,离别的悲伤,环境的荒寂,景物的凄凉,这种种环境的渲染,构成了诗歌的基调,也为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接下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笔法,在人物的迟缓犹

3、豫的动作中,形象的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一个庄重、矜持、内心充满痛苦的琵琶艺人鲜明的出现在人们面前。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巧,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诗中所表达的愤慨而伤感的情绪不是只个人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具有普遍意义,是这首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第二篇:琵琶行读后感琵琶行读后感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9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

4、一项是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8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声”啊!10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213题。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5、,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12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

6、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读后感琵琶吟悠悠情汶上一中高一6班伊文文彩蝶翩翩,飞入梦中,划破昏暗,在梦中摇曳生姿。七彩光芒,繁华盛世,仿佛回到了从前,一切都那么熟悉。一丝淡淡的欣喜不由在心中荡漾。忽然,传来一声刺耳

7、的声音,彩蝶翩翩的影子支离破碎,一切美好华景片刻间烟消云散,一颗七巧玲珑之心瞬间被不尽的愁绪淹没。夜半梦醒,绣枕已湿。女子起身坐起,长发滑落腰际。她走到铜镜前,轻抚面庞。柳眉、凤眼、俏鼻、红唇,红妆依旧,只是眼角的丝丝皱纹,却是用脂粉也难以完全遮住。她久久凝视着镜中的脸。最终不过轻轻叹息,红颜易老,年华易逝?光阴弹指而过。但京城万般宠爱、风光得意、纸醉金迷的场景,还是会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无法散去。可是,这梦好累,真的好累。梳洗后,她命婢女取来琵琶,泛黄的琴面映着淡淡的月光,琴身精致一看便是不菲之物。女子轻抚琴身,眼泪悄然落下,沿光滑的琴面下落,坠入地面,无痕。这把琵琶已伴她多年。出师时,师傅

8、便将它传于她,一直未曾离身。轻拨琴弦,一串清扬的乐符自指尖流泻而出。玉指翻飞,旋律连缀成一段忧伤清曲。琵琶声传千千思,细数过往心中事,芙蓉玉酿不再,唯见泪落千行淡撒衣衫。一曲未终,女子听见外面有人呼喊,便停了下来。本不愿出去,但抵不过船外人万般邀请。最终犹豫了一下,犹抱琵琶半遮面。月光下,女子身着白色罗绫衣裙,简单挽起的发髻上斜斜的插着一个珠钗,精致秀丽的容颜,弥漫着些许忧伤的眼眸,误让众人以为仙子下凡。女子微微抬眸,一个青衫男子闯入视线,心里莫名有种熟悉感,暗想,也许是旧相识吧。稍整衣衫缓缓坐下。玉指轻弹,古朴的琵琶,沧桑的乐音,让人有些恍惚。心中的感情,全部隐在了弦中,声声直逼人心。弦弦掩

9、抑声声思,低眉信手续续弹。时如泉水叮咚,时如女子灵动,时如闺妇哀怨,时如宝剑出鞘,时如沙场争锋?曲终抬眸,四目相对,两人默契一笑。从对方的眼中看出知音也。男子轻声询问:“姑娘京城人士否?”女子轻点头,将自己的身世娓娓道出,而她的心仿佛也回到了当初。十三岁那年,琵琶学成。凭着精湛的琴艺和出色的相貌,红遍京都。从此,她开始日夜为富家子弟弹唱,受到他们万般宠爱,他们为她抛掷千金也毫不在意。日子混混沌沌得过着,今年欢笑复明年。曾经,无数子弟说过要将她纳入府中,她都婉言拒绝。她明白,他们喜欢的只是她美丽的容颜;她想等的,是一个可以厮守一生的人。时过境迁,年华消逝,亲人散去。她最终也没有等到托付终生的人,

10、而身边人也渐渐没了对她的宠爱。女子心中虽然早已料到,但巨大的落差与失落还是让她满心凄凉。后来,她嫁做了商人的妻子,但商人只是商人。他能想到的只有赚钱,他不会听她弹琵琶,更不会懂她心中所想。商人重利轻别离,只留她辗转于江湖之上,空守明月叹息。坐下之人听后,泪痕满面。女子说完欲走,男子出言相留,诉出他自己的身世,请她再弹一曲。看着男子真诚的眼睛,想到与他相似的凄凉身世,便抱着琵琶又回到了原处坐下。幽幽的琵琶声在船中回荡,男子提笔写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呵,一生情痴为何,一生忠义为何。同是痴人,同是可怜人。浔阳江畔,梦回浮生。只叹红尘易醉,情难断。愿君但惜琵琶缘,一曲琵琶一生牵。他赠诗

11、篇,她赠往昔。萍水相逢,却成知己。同一世界的人,无言共谈,但泪在双颊流过,无声胜有声。夜渐明,伊人立船头,轻拂琵琶。千言万语化为一首轻柔的乐曲,送男子渐行渐远?弹指流年 琵琶韵汶上一中高一5班高玉华山河永寂,怎堪欢颜?题记长安城里,烟烟细雨,万丈红尘煮就这一樽以念卿?是谁,在浔阳江沉喑暮蔼里轻拈素弦,凝绝的弦音荡过历史沧桑的面容,那九曲回肠的音响依旧穿越千年,驰无古今?是谁,把深秋霜浸的枫红,夹在唐诗泛黄的扉页间,纵使隔离了千百年的更迭,依旧栩栩如生,灵活鲜动?又是谁,怀揣着昨日春花秋月的浓情,浸润一场红尘烟雨的迷蒙,斩断了一世恩爱的百转柔肠?呼唤啊!是无奈的低吟还是柔意的呢喃?是愉悦的弦跳还

12、是低唳的浅啜?从浔阳江边那烟水寒的清唱,到烟波江舟那一曲绕梦的琵琶。抛弃了潇潇暮雨,与知己同坐,畅谈同游,五千年的传奇和琵琶调的呜咽,静静地、悄悄地,泣在胸中。弹指流年,拂歌散尘,消瘦了思念;轻触琴弦,如风之纤细,思念为谁而断?绕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恋。琵琶和鸣,孤寂难掩。情缘诉不尽笙箫,一生孤寂谁人怜,掬一泓流水,携一律清风,在花笺中染了斑白。月淡风凄,一曲亘古的琵琶,飘散了今生的眷恋。残阳墨江,琴拂心弦。阡陌道上,斯人已去,谁人踏花拾锦年?落花嫣然,良辰美景开成半声叹息,就着琵琶断韵,打捞未央的记忆。孤星碎,残梦断,素衣寒。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一袭青衫,落拓江湖,一身风尘,满面憔悴,或

13、奔足呼告,或贡献绵薄,或因痛心而归隐田园。微凉岁月,水色如烟,分不清哪是时光,哪是忧伤,徒留一指流沙,低吟浅唱? 琵琶韵里梦魂扬,诉尽相思欲断肠。谁解曲中惆怅味,寒衣沾泪碎心堂。一段历史掩不住一曲悲欢离合,一曲悲欢离合唱不尽一页酸甜苦辣。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零落谁的指尖。何人独倚望西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云琵琶恼,谁叹曲中忧?一眼回眸,尘缘遇了谁?一纸暗香,阑珊寻了谁?一帘幽梦,凭栏念了谁?一曲琵琶,唯美埋葬谁?转眸相对,不问尘世之变故,相逢一笑,不问曲中人聚散。斜倚夕辉,望天涯,尘世凡故,皆独忘?韶华易逝,朱颜易改,流水易去,烟花易凉,物是

14、人非,琵琶难全。弹指流年,英雄气短,山河永寂,怎堪欢颜?【参考答案】1d明年秋:明年,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铁骑突出刀枪鸣:突出,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而显露出来。整顿衣裳起敛容:整顿,整理。今指治理。c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今指去了又来。d“丝竹”古今都是借代音乐。2b都是判断动词,是。a使快弹数曲。数: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一曲红绡不知数。数:名词,数量。c轻拢慢捻

15、抹复挑。轻:形容词,轻轻;商人重利轻别离。轻:动词,轻视。d满座重闻皆掩泣。泣:动词,哭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名词,眼泪。 3 d4 d5.a(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d.“翻”应为“反”。) 6.d(a.畅快。b.作歌。c.字。)7.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8.b(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7.c(“相逢何必曾相识”本身的意思与语境不合。)彼此命运如此相似,虽不曾相识,但却像朋友一样有相知,感慨无限10.c(“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11.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

16、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 12.b(“广阔的想像空间”应为“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第五篇:琵琶行琵琶行知识目标:品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理清全文脉络,分析结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教学步骤:一、预习思考题 琵琶女弹奏的是什么曲子?霓裳(霓裳羽衣曲)、六幺。 弹奏技艺如何?你怎么知道的(请用诗中语

17、句回答)? 本文写了几次演奏?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说出本文比较有名的句子有哪些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哪位同学用简练的语言来讲述一下本文的故事?简练的语言。二、文体介绍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

18、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三、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

19、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首至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

20、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

21、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生:被贬浔阳。三、文题背景: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诵,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

22、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四、翻译并疏理课文思路。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宪宗)元和十年,我降职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在盆浦口送客人,听到船中(有)在夜晚弹奏琵琶的人。听那乐声,铮铮的竟然有京城流行的乐调。询问那个人(是谁),原来是长安的歌

23、女,曾经向穆、曹两位京师著名的琵琶师学习(弹奏)琵琶。(后来)年龄大了姿色衰退,托身做了商人的妻子。于是吩咐摆酒席,让(她)尽情弹奏几支曲子,曲子弹完(她)忧伤不语。自己叙说起自己年轻时的欢乐往事,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各地辗转迁徙。我自京官外调(已经)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位歌女的话感动了,今晚才感觉到降职的失意(之情)。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并且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叫琵琶行。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

24、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思考:小序已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和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诗: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夜晚我来到)浔阳江边为客人送行,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下马上船,(在船上)举起酒杯想要喝酒(却)没有音乐。喝醉了心情却并不愉快(我怀着)悲伤的心情将要与朋友分别,那时月影沉浸在茫茫的江水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

25、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时)忽然听到水上传来琵琶声,我忘记了回家客人也忘记了开船。(我)探寻传来的乐声,轻声询问弹琵琶的人是谁,琵琶声停了下来(琵琶女)想要说话却有些迟疑。划船过去邀请她见面,添上酒重新拨亮灯光再一次

26、摆开宴席。千呼万唤琵琶女才走出船舱,还怀抱琵琶羞涩的遮住半边脸。(琵琶女)转动弦轴拨动弦线(调好弦声)试弹了三两声,还没有奏出曲调就先有了情意。(她)低着头连续不断地随手弹奏,(乐声)好像诉尽一生的不得意。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抹一会挑,先奏霓裳后奏六幺。大弦声音粗重犹如(下)急雨,小弦声音急切细碎犹如私下言语。大弦小弦交错弹奏,粗音细音交织在一起,(好像)大大小小的珠子落在玉盘上(发出的清脆圆润的声音)。(那声音一会儿)好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塞不通。像正在凝成冰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流畅一般,弦似乎凝结不动声音暂时停歇下来。(于无声中)另有一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愁与

27、恨萌生出来,这时虽是无声却胜过有声。突然间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又像)带甲的骑兵突然出击刀枪齐鸣一样。(爆发出激越雄壮的音乐)。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一划,四根弦同时发出像撕裂丝绸(一样的声音)。东船西舫悄然无声,只见倒映在江心的秋月又白又亮。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28、。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琵琶女把拨子别放在弦中要说话又有些迟疑,整理一下衣服站立起来脸上显出矜持的神色。自己介绍说原来是京城女子,家住在虾蟆陵下。十三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弹奏琵琶的技艺,名字编在教坊第一部里。一曲奏罢曾让乐师们佩服,化妆后的美貌常受到同行歌妓的妒忌。京城富贵子弟争相赠送锦帛,弹完一支曲子得到的红绡不计其数。两头镶嵌了金银或珠宝的发蓖头饰(因随着乐曲)打拍子而被击碎,鲜红色的罗裙因泼翻了酒而被玷污。欢乐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美好的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度过了。弟弟从军而去老鸨离开人世,随着时光的流逝容貌衰老。门前冷落下来,很少有车马光顾,年纪大了出嫁做了商人的妻子。商人看重钱财看

29、轻别离。(丈夫)去浮梁以后我在江口独守空船,绕船伴我的只有明亮的月亮和寒冷的江水。深夜里我忽然梦见年轻时的往事,梦中哭得胭脂红粉和泪而下,纵横满面。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我听了弹奏的琵琶声已经深为叹息,又听了这一番话更加为之感叹不已。同样是沦落天涯遭遇不幸的人,相逢在一起为什么一定要曾经互相认识呢。我从

30、去年离开京城长安,降职居住在这浔阳城又染上了疾病。浔阳地处偏僻没有音乐,终年听不到丝竹的声音。住地靠近湓江地势低洼潮湿,住宅周围长满黄芦苦竹。在这里从早到晚能听到些什么声音呢?只能听到杜鹃悲切的啼声和猿猴凄凉的哀叫。不管是春天江边鲜花盛开的早晨,还是秋天明月朗照的夜晚,常常拿出酒来独自斟饮。难道没有山歌和村笛?可那声音嘈杂零乱实在难听。今夜听到您弹奏的乐曲,好像听到仙界的音乐耳朵顿时清亮起来。请您不要推辞再坐下弹一支曲子,我替您谱写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被我的这一番话感动琵琶女站了许久许久,退回坐下拧紧弦调定得更

31、高。那凄惨的声音不像先前的声音,满座人再一次听到后都掩面哭泣起来。在座的哪个眼泪流的最多?我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湿透了。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板书:江头送客闻琵琶琵琶女的出场江上聆听琵琶曲总写琵琶女的演奏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少年欢乐琵琶行江中听诉身世苦晚年沦落悲苦心境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五、讲析课文:一 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师:在这首长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师: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师生:同

32、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提示: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师:乐妓: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

33、在一起。师: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 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提示: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师: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

34、,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二 、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师: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

35、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第二部分是“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

36、,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

37、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

38、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

39、,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弥漫着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师: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

40、路,他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师:此段关于音乐的描写,是不是直接描写?生:是。师:白居易对琵琶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生:如听仙乐耳暂明(这是对琵琶女的高度赞扬)。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三 总结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明确:第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

41、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 “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五、小结: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