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浪潮观后感.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浪潮观后感看完整部电影,总有种感觉,觉得不应该就这么结束了。可是想想,确实也没什么能再继续的了。剩下的,就由观众自己去想了。这部电影讲述的事发生在校园里,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只是结局让人很难过。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获得更幸福的生活。可是电影最后却发生了那么惨痛的事,我想这也是赖纳老师没有想到的。所以在电影的最后,他才会有那么痛悔和迷茫的眼神。或许他到最后,都没想明白,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在刚看完时,除了有一种震撼和难过,对赖纳老师也有些愤懑,觉得是他欺骗了学生。可是细想想,并不能完全怪他。那到底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回来后我又看了一遍。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注意到学生
2、们的话,像开始时丹尼斯说的“当今的人想叛逆,却找不到叛逆的方向,所谓的价值观都不存在了,人人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我们这一代缺少的,是一个可以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目标。”我想电影作品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作者精雕细琢、想通过演员的口来转述出的一种社会现实。这句话反映所出来的,就是当今社会道德伦理与价值观的缺失。不光是在德国,哪里都一样,大到官员贪污腐败,小到公车抢座致伤,还有大学生空虚、迷茫以致成为愤青,这些都是道德缺失的结果,也是悲剧发生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找不到信仰、理想,甚至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所以他们轻易就被“浪潮“席卷了。透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是怎样在老
3、师的鼓励与指导下由起始的抵触、反感、不可理解到试着参与并产生兴趣,再到认同这个小团体并开始群体思维,甚至有的同学把这次行动当成了他们生命的全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学生缺少家庭的关怀与温暖。蒂姆就是,他的父母看似给了他很好的物质生活,但是从他们仅有一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父母根本没有耐心去听他说话,给他细心的指导。或许是德国和中国不同,他们并不重视家庭教育,甚至他们的家庭教育观都和我们的不同,就像卡罗的妈妈在对她顽劣的弟弟的教育问题时所说:要让他自己去发现他的底线,而不是靠教育。她觉得用纪律来铸造力量很可笑。可见家庭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至少父母应该时常关心孩子。当然这并不是说赖纳老师就没有
4、责任了,虽然有很多因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但在这件事里,他还是应付最大的责任。虽然他的讲课方式很独特,容易感染学生,但是他并没有去想后果,也没有完全顾及考虑到学生们的心理。作为一个老师要时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身心有什么影响,尤其是对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电影里的学生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平时无组织无纪律、个性十足、性格叛逆、自由散漫。在赖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大部分人表现出的是反感或认为老师很无聊,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试着参与进来的时候,他们一反常态,开始感觉这样的活动很新鲜刺激,很有趣。比如发言必须要起立、称呼要尊重、桌面整洁等,这些行为是在以前从未接触或尝试且从未被要求的;接下来学生们
5、开始兴奋甚至开始为这个小团体着想、谋划。比如,步调一致的踩地板、统一服装、制作浪潮Logo、广泛招募成员、晚上一起行动将浪潮标志贴满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后,学生们开始群体思维,有了归属感、荣誉感甚至把这个活动当成了他们生命的价值体现和全部。比如,保护同伴不受他人欺负、掏枪吓走黑社会、浪潮成员全部出现在看台上为水球队员呐喊助威、礼堂里群情激奋嚷着要惩办叛徒、Tim最后由于接受不了浪潮解散的现实而饮弹自尽。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学生们的心理与情感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可是赖纳老师却没有注意到这些,甚至在卡罗对他提出时也没有认真的去反思。或许他一开始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否定专制,可是他没有考虑到这会对学生有
6、什么冲击,也难怪最后蒂姆会觉得赖纳欺骗了他们。连我也觉得他太草率了,至少他应该先去了解一下,他这一周的教学究竟对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那些不好的与法西斯太过相象的东西可以去指出否定,让学生认识到,并去避免。可是对于有益的部分,还是应该给与肯定,譬如他们变得更团结了,譬如很多人不再觉得自卑,觉得他们是一个团体,他们人人平等,譬如蒂姆变得勇敢了,对欺负他的人敢反抗了,也找到了自信与归属感。可是赖纳却把什么都一口否定了,那时学生们都一片迷茫与惊慌,可是赖纳并没有去解释或安慰,以至于蒂姆这样惯被欺负的胆小懦弱又自卑偏激的孩子开枪伤人并自杀。我想这个教学实验之所以到最后超出老师的控制演变成一场悲剧,是因为大部分学生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其中也包括老师的细心关注。因此,一旦有这么一个团体出现,他们很容易被集体主义下的纪律、效率所产生的力量所吸引、感染从中找到失去许久的那种自豪、荣誉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教育并不能只看分数,对于这些东西的关注与培养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