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479 上传时间:2020-11-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辛亥革命观后感1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要革谁的命?或者说,革命有什么意义?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电影后,我内心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时间定格在一九零七年秋瑾身带枷锁,步伐却铿锵有力,头发凌乱却目光坚定。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我听见她坚定地说:为了给天下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时间定格在一九一一年10月10日,一

2、群才华横溢的青年放下笔杆,在炮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为什么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与妻书的决绝告诉我: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间定格在孙文演讲会场,海外华侨为革命的失败痛哭流涕,为中国革命慷慨解囊。为什么海外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文在演讲中回答得非常清楚:因为中国要摆脱被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秋瑾对革命的理解是为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林觉民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文说,革命就是让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辛亥革命是什么?是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国体的新生,是中华历史的真正进化。20XX年10月10日

3、,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天振聋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可以这样说,当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可假设,所以我很难想象,如果一百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求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以铜为鉴,

4、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世界的人,怎该忘记这段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当时,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现在和将来。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共同富裕,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时革命才算成功。斯人已逝,其言犹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辛亥革命观后感2昨天,我观看了辛亥革命,围绕影片我定了一个主题“创造美丽新世界的钥匙”。从电影里面的一句话说起“他跟我们不在同一个世界”,不同世界观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也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如何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新世界,属于更多人的美丽新世界,这里分六个层次来谈。第一

5、个层次,成为自己生命的革命烈士。如同孙中山先生的身份转变,少了医生,多了新制度的诞生。孙中山先生让自己的身份,内在的身份和外在的身份做出了更好的转变。如同一个人要有更好的发展,他必须放掉过去,把过去的自己革掉,因此成为自己生命的革命烈士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个层次,掌握三大元素,即信仰、制度和境界。信仰就是在电影里面提到的三信的层次,即信任、信念、信仰。信仰是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视最追求的核心主张,我们一生当中到底为何而来。孙中山先生相信只有推翻帝制,才能迈向民主,所以他推翻20_多年的封建制度,这不只是信念,不是当下的念头,而是一辈子努力的方向。人一定要有信仰,我们一生当中到底要追求什么,想要得到什

6、么,想要付出什么,想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普适价值。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会让一个人安逸,制度也会让一个人充满动力,所以制度的创新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境界不同,为这个社会所带来的贡献也不同。隆裕太后的境界是不上断头台,不饿死就可以了;袁世凯的境界是要当上大总统;然而孙中山先生的境界是要推翻20_多年的封建制度,让后代的子孙们享有永久的幸福。第三个层次,理解并运用革命的潮流。革命的潮流分三个层次,制度、物质、心灵。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制度革命,推翻了20_多年的封建制度,接下来的前辈们都在致力于改善劳苦大众的生活,让大家富起来。随着历史的进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富裕不见得会带来快乐、喜

7、悦、健康,所以现代人都愈加关注身心合一的成长。第四个层次,不断赢领具有赢领力的人。围绕共同的目标和梦想,不断赢领具有赢领力的人达到相同的高度。第五个层次,学会让内在力量更强大,善用陰陽调和的力量。全世界最伟大的自然定律就是和谐定律,即陰陽的能量要达到和谐,如同太极图的意义,陰陽和谐。陽的力量代表是黄兴先生,陰的力量代表是孙中山先生,他们两个和谐地运作,把这件事情办成了。培养自己内在力量更强大,就是我们既要有创造力,又要有包容力,既要有慈悲,也有具有一种不一样的主动性。第六个层次,袁世凯先生和孙中山先生,不约而同做到了康熙帝对他的儿子雍正交代的四个字“戒急用忍”。人要有耐性,不要害怕失败,等待对

8、的时机再采取行动,而不是莽撞的行动。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要实现大的梦想和计划,要做到“戒急用忍”。辛亥革命观后感3最近观看了热播的辛亥革命,了解了12019年前的中国在满清统治下,种族歧视非常严重,对汉民族施用种种惨酷的压迫;到了清末政府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

9、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其中以第十次的黄花岗之役最为壮烈,牺牲也最惨重;而促使清朝皇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的一役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十一次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发出了召唤,泪水早已打湿-了我们灵魂的信笺我们的灵魂,就是黄帝的灵魂,就是中山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灵魂,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呐喊的、彷徨的、遥远的,都早已在黄帝和中山为我们注-入的血脉里,回荡着黄河的号角。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

10、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革吅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华夏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而在这一时刻,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

11、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仍然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近代前的中国曾经是大国、强国,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与经济的衰退,无法扼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在一次次列强的进攻面前败下阵来。两次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都是中国被-迫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而引起列强的瓜分狂潮,直至八国联军进入中国并强迫签订辛丑条约,迫使中国“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即解除防务,而外国-军队则驻扎于中国京畿周围的要地,实行永久军事占领。中国在西方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

12、人民当然不甘心承认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面对列强侵略的加深也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反帝活动。民族复兴的追求是几代人的目标、理想。但是,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则面临十分艰巨的困难:摆脱帝国主义的外来干涉侵略与压迫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第一步,而使广大人民摆脱贫困,使中国作为大国富强起来,则是中华民族复兴更艰巨的一步。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曾经进行了多次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前人从事的努力。中国近代史就是人们以这样一种精神支撑着从坎坷中走过来的历史。辛亥革命观后感4在辛亥革命120_年之际,这部电影辛亥革命终于以影像史记替观众梳理清晰了关于辛亥革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即1920_年到1920_

13、年旧历辛亥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先与清廷、后与北洋袁世凯完整的斗争经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影片的第一段落有壮烈的出场,他留下的那篇着名的与妻书120_年来一直被广为传诵,我曾有幸见过这位福建青年的手书,笔迹神采飞扬之至。然而内容确实让人不禁潸然泪下,与妻“吾至爱汝”而又不能不“忍舍汝而死”矛盾复杂的感情,对妻子的深情、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责任忍受着悲伤,忍受着无限的不舍,与爱妻永别,献身于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革命事业。其爱情之伟大,其革命情操之高尚,可歌可泣!如此优美的散文家书,情韵浓厚,内涵富泽,怎能令人不怆然涕下!正如孙中山所说,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尽是才华横溢的中国少年英雄;

14、电影至最后也落在林觉民夫人陈意映和孩子身上,父辈们流血牺牲只为换得下一代人能够过上自由阳光的新生活,这是电影作品里少有的能将大时代、大事件归一为小家庭、小悲欢的一部,也是意图用百年前的这宗大事件感化当代人的一种努力。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整部电影的起首,鉴湖女侠秋瑾毅然赴死的过程已经彰显创作者的意图,即想用朴实的生活道理概括那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革命历程。“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她昂起头,坚决地拒绝官吏的最后通牒,毅然决然走向刑场。沉重的枷锁根本无力使她低头,握紧的双手决不会再向恶势力松拳,黑压压的脚链拖在泥泞的石板路上,步伐含恨,却是义无

15、返顾的。囚链一环扣一环,扣得越紧,封建社会的愚昧愈发显得深不可测。两边站着的老百姓表情个个太过木讷,正如鲁迅那篇药里夏瑜形象的一般。“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捧着与两个儿子的合照,流下两行清泪不染灰尘。张口深深叹息,这是母亲对你们最后的钟爱。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风,吹入你的梦;你,夜里追着风。这目光熟悉又陌生,无惧、无畏,亦无悔。欣喜的是,放眼如今,百姓不再如此木讷!中国人民正团结一心,脚踏实地的走在复兴的征途上。世界看得见我们的努力!我

16、,是幸福的当代学子,不愁吃穿用度,不愁没书念,不愁没有发展的前途。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地迎风飘扬。我知道,革命前辈们,正露出欣慰的笑容,在平静祥和的蓝天上爱抚的凝望着我们。我们,必将不辜负战士们的流血牺牲,不辜负父母用劳动汗水的养育,不辜负共产党正确的领导方针!辛亥革命观后感5国庆放假期间,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有一部就是辛亥革命,由成龙主演。看过辛亥革命电影后,其实印象并不深刻,其情节、场面、规模远比建国大业来说,也逊色许多。然而,仔细端详辛亥革命发生的前后,却感慨良多。辛亥革命爆发,从电影中来看,有它的偶然性。192019年10月10日,当时清政府将驻守湖北的主力部队调往四川镇压保

17、路运动,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决定乘机发难。不料革命党负责人孙武当天在汉口装配炸弹时被炸伤,引起清军的大搜查,革命党领导人要么被捕杀,要么逃离武昌。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赞同革命的基层官兵主动发难,经一夜战斗占领了湖广总督署,后来又控制了武昌、汉阳、汉口三镇。 但仓促举事的官兵马上面临缺乏统帅的致命问题。无奈之下,他们找到黎元洪,黎元洪在士兵枪口的逼迫下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湖北军政府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武昌起义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功了。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偶尔性。一场意外居然迅速发展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让中国各方政治势力都措手不及。然而,这场“意外的革命”却有其必

18、然性。纵观满清王朝在革命前50年、尤其是前2019年的作为和不作为已经让革命的发生只是个时间问题。从大的方面说,满清王朝的垮台主要是拒绝加入西方引领的时代潮流。就连同李鸿章1865年要求设立电报局,也遭到一帮保守的满汉大臣的极力反对。反对者的理由包括设电报局就要架电线,架电线就会坏风水、侵扰祖坟。引进西方的技术尚且如此艰难,更不用说借鉴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了。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被自己向来看不起的岛国日本打败,清王朝受到极大刺激,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决心变法图强,也就是要搞改革开放。但在一众王公大臣公开反对和暗中捣乱下,1898年的戊戌变法推出百余天后就迅速夭折,光绪皇帝本人也失去了自由。

19、192019年,慈禧太后和一帮王公大臣居然相信打着“扶清灭洋”旗号、盲目排外的义和团是“洋人的克星”,试图利用迷信愚昧的义和拳民与西方全面对抗,一口气向西方11国宣战,结果招来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赔款高达4亿5000万两白银的辛丑条约。这一结果让更多仁人志士不再对清王朝抱有幻想。不过,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仍有其强大的惯性。虽然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在甲午战争后就不断尝试用武力推翻满清王朝,但直到20世纪头几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争议仍难分高下,通过立宪改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主张仍大有市场。而对满清统治者来说,孙黄的革命行动固然要坚决镇压,就算梁启超等人温

20、和的立宪改良诉求也难以接受。在空前的内忧外患压力下,清政府被迫做出某些改革姿态。192019年9月,清廷终于宣布进入预备立宪阶段。这一改革宣示虽然来得很晚,仍让国内各界感到振奋,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市民、绅商纷纷举行集会游行支持朝廷进行立宪。但颟顸自大的清王朝又一次失去了聚拢民心的机会。192019年11月,清廷发布裁定中央官制上谕,结果却是满族人获得更大权力,甚至连形式上的“满汉平衡”也被打破。这类紧握权力不放的改革不仅更加坚定了革命党人推翻朝廷的决心,也让众多立宪改良派人士失望不已,纷纷转投革命派阵营。立宪派领袖梁启超在其现政府与革命党一文中忧愤地指出:“革命党者,以扑灭现政府为目的者也。而

21、现政府者,制造革命党之一大工场也。”清政府却不愿或已没有能力正视社会的呼声。192019年8月,在慈禧太后去世前,清政府发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这部维护“君权”、压制民权的“宪法”连士绅阶层为主的立宪派都看不下去,指其为“假立宪”、“伪立宪”。维系清王朝统治的社会基础更加动摇。192019年1月到11月,以地方士绅为主的“立宪派”发动了四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但朝廷不仅毫不妥协,拒不立宪,反而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镇压立宪运动。192019年5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满人独揽大权的皇族内阁,让立宪派分享权力的希望彻底落空。清政府拒绝改革的立场终于招致众叛亲离,改革的空间也丧失殆尽,清王朝垮台只

22、是一个时间或时机问题。因此,原本属于“意外举事”的武昌起义成了压垮满清王朝的偶尔中的必然。辛亥革命这场“预料中的意外”显然有其不可避免的必然性。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是一次伟大的社会进步。尽管辛亥革命没有也不可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中国后来的发展也充满坎坷,直到今天民主共和在大陆仍是一个理想,但辛亥革命留给后人的最大启示却永远不会过时。孙中山先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如今来说,我想应该理解成:改革还没成功,大家应该努力推动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真正的改革,还改革原有的动力与动机,以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来消除、不公正的特权。这样国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