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风采 观后感.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2507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闪亮的风采 观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闪亮的风采 观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闪亮的风采 观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闪亮的风采 观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闪亮的风采 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闪亮的风采 观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闪亮的风采 观后感 我说过我是容易沦陷的人,最易被感染和感动。澳大利亚电影闪亮的风采中,由拉什扮演成年后的大卫,他那精湛的演技,神经错乱时的呢喃,雨中叼着熄灭的香烟的笑意,似睡非睡低垂的眼睛,还有他弹野蜂飞舞时手指在钢琴上的灵动我便在影片的后半部中,时空交错,与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交织在一起。我怕我不能正确理解影片的内容,回头又看,又看的时候就加深了又一次的感动,我怕我的情感过分泛滥,就去找影评看。我是想找内心的感动是如何被别人写出来,然后我再赞叹一番,只有这样,我才能慢慢平静。但是,很意外,很多影评都在盛赞这部影片的成功,并且对主人公大卫给予无限同情的同时,竟以貌似心理或教育专家的态度,共同谴责

2、其父亲高压变态的教育。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他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了本应天真烂漫的大卫身上,剥夺了他快乐的童年,简直毁灭人性等等。是的,我从一个不平静又归结到另一个不平静:“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这一说法我太熟悉了,我们常从电视上,网络上听到类似的声音,哪个父母在学习上对孩子严厉些,立刻就被冠以这样的责问,被问的父母情何以堪呢?如果梦想是一件霓虹羽衣,谁都愿意披在自己孩子身上,可梦想是一件荆棘织就的外衣,谁能愿意加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影片中,大卫爸爸每到关键时刻,不论是阻止孩子玩耍,还是阻止孩子去美国深造,不论雨夜里爱恨交加的眼神,还是最后一面的深情拥抱,他总是在跟孩子解释:我是为你好

3、,没有谁比我更爱你。这位经历过战火磨难的犹太人,内心坚守的是民族血液里不论何种情况下的不屈精神。他童年经历的战乱和贫穷是难以实现音乐梦想的,他认为,他的孩子是可以有这个学琴的机会的,却不珍惜,这是他不能允许的行为。虽然他依旧贫穷,但他能给儿子一个音乐环境,他强迫孩子停下游戏去听音乐,他将儿子送到钢琴教师那里时,他很坚决地说:我没有钱付学费。犹太人的执拗,和认定儿子是音乐天才的决心,使这位父亲的形象瞬间立体起来。有影评说,大卫是被父亲的强制高压下学琴的,他是痛苦的,惯性的做着机械式的练习,直至精神崩溃。看到这里我就比较生气。如果这位写影评的人没有练过琴,就不要指手画脚,不要妄下断言。大卫对音乐若

4、没有天赋没有灵性的话,就不可能6岁时已经弹好了肖邦,他若没有对音乐难以言表的敬意的话,更无法弹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协,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西里尔史密斯(大卫的老师)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相等于“铲十吨煤”。台上那片刻辉煌,如果没有对音乐与生俱来的理解(天份),没有刻苦训练,又怎能将这么美好的音乐呈现给世界呢?真是请不要再凭想象说话!影片中一幕幕画面所带来的震撼:主人公大卫耗费所有精力在演奏完此曲而轰然倒下、父子为此曲的演奏的可能性产生的矛盾,师生为此曲演奏所做足的功课作为影迷或者作为音乐爱好者,你怎能不对那些为音乐奉献毕生精力的人产生敬佩,你怎能不和那无语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呢。在我们与故事与音乐产生心灵共振的刹那,我相信,我们内心开启了更多美好和善之门,接纳世间无与伦比的精彩瞬间。和许多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一样,我也不由自主地去找来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听。著名钢琴家都在试图演奏这部伟大作品,乐迷对比演奏水平也是褒贬不一。很有意思,钢琴界竟是这样有趣啊!我只找来霍洛维茨和郎朗弹的“拉三”,我试图像真正的乐迷一样听出他们各自的风格,他们对同一作品所注入的辛劳程度,他们情感浓淡的分布,以及到底是谁更接近作曲家本人所表达的思想。最后,我发现,我已经游离出作品本身的意境,而是从中得到更多的是人生的乐趣,这是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和自我对话的满足感叠加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