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5121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最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最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最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最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课题名称】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认识制图国家标准(一)图纸与比例、字体与图线。【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制图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字体、图线的规定。二、能力目标1握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提高看图和画图的能力;2具有正确认知和选用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例的能力,能识别图形中的图线。三、素质目标培养严格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等国家技术标准的良好习惯,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提高工程素质。四、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制图的学习方法,并能掌握使用;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及比

2、例、字体、图线的规定,并会正确应用。【教学重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方法【难点分析】比例的规定,图线的应用【分析学生】1入学新生大多数未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和想像力较薄弱;未接触过机械工厂和机械生产,缺少机械零件、部件的知识。2刚入学时多数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态度是端正的,学习中遇到困难后,部分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个别学生甚至丧失学习信心与兴趣。3机械制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网络演示,讲授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从家俱、建筑物、机械等的制造实践举例,引出要学会阅读和绘制图样(工程界的共同语言),讲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新课教学(70分钟)1机械制图的性质、特色、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20分钟)。教师演示网络课程的课程说明,重点讲解学习方法。教师讲解时,注意向学生设问,是否听明白,有何问题,启发学生思维。2图纸幅面和格式(20分钟)教师讲解,并演示: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图纸幅面演示;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3比例(10分钟)教师讲解比例的术语、类型。4字体(10分钟)教师讲解字体种类、书写方法。指出不同场合的不同应用。5图线(1

4、0分钟)教师对照图形分析图线的画法及应用,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的图线用法。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的练习。三、小结(10分钟)教师重点强调比例的意义及图线的应用,学生讨论图线的应用,总结应用特点。四、作业1教材思考题1、2、3题2习题集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课题名称】认识制图国家标准(二)尺寸注法【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了解简化注法。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标注圆、圆弧、球、小尺寸、对称图形、光滑过渡处、正方形结构等图形的尺寸。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进行倒角、倒圆、退

5、刀槽特定要求的尺寸标注。三、素质目标正确、美观地标注图样中机件图形的尺寸。四、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图样上尺寸的正确标注。【教学重点】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难点分析】尺寸标注的实际应用。【分析学生】1尺寸注法主要介绍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知识内容理解不会有困难。2本课的要求是能正确地标注尺寸,必须经过学习与反复练习,包括习题练习和后继内容学习中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好。3尺寸标注看起来不复杂,实际应用时,特别在学习刚开始时,往往易出错,通过尺寸标注中的正、误对比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减少或避免出错。【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教学

6、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或直尺。【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易出错处正误对比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字体书写、图线画法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3提问:教材思考题2、3题。二、导入新课本节主要介绍制图的基本规定中的尺寸注法。图样上有了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才能完整地表达机件图样,以供设计和加工中应用。三、新课教学(70分钟)1尺寸注法基本规则、尺寸要素(10分钟)。教师介绍基本规则。教师讲授并演示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三要素。2常见的尺寸注法(50分钟)系本次课要求重点

7、掌握的内容。教师介绍各种常见的尺寸注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应用最广、或较难的常见的尺寸注法,如圆、圆弧、角度、小尺寸等的尺寸注法;教师讲解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学生完成习题集相关尺寸标注练习。3简化注法(5分钟)教师介绍特定要求的尺寸注法(可针对课本内容稍作补充),留少量时间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四、小结(5分钟)1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2尺寸的组成。3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五、作业1完成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教材思考题4、5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课题名称】绘图工具与常见几何图形画法【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常用的绘图工具及其用法;2掌握圆

8、等分方法,斜度、锥度画法与标注,了解椭圆画法,掌握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与绘图步骤。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与练习,能自如地运用常用的绘图工具;2能正确规范绘制平面图形。三、素质目标正确熟练地运用常用的绘图工具绘制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四、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用常用的绘图工具绘制制较复杂的平面图形。【教学重点】定位块平面图形绘制。【难点分析】斜度、锥度画法及平面图形线段分析。【分析学生】1部分绘图工具,学生在学几何时已会使用。2运用常用的绘图工具,从学习一开始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并通过不断练习达到运用自如。3学习时学生可能会认为简单易学,产生马虎现象。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绘图工具的方法,通过练习熟练地绘制图线

9、。【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直尺、图板、丁字尺、曲线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5分钟)1简述标准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的组成。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3提问教材思考题4、5题。二、导入新课虽然计算机绘图已经普及,但尺规绘图仍然是必备的基本技能,为提高绘图速度与质量,必须学会正确、熟练使用绘图工具,今天要介绍绘图的使用,并运用各种绘图工具绘制平面几何图形。三、新课教学(75分钟)1绘图工具及其使用(10分钟)教师讲解并演示常用绘图工具,

10、除实物演示,还应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演示。穿插学生练习:在小图板上,用丁字尺、一副三角板,画水平线的平行线、垂直线的平行线、与水平线成15倍数角的各种倾斜线。2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10分钟)教师讲解并演示用等分圆周并作正多边形。学生穿插进行圆等分练习。3斜度、锥度(15分钟)教师讲解并演示斜度、锥度的定义、画法及标注。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4圆弧连接(15分钟)教师简单讲解圆弧连接的技巧,教师布置课堂练习内容,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达到做中学的目的。5平面图形的画法(25分钟)教师讲解平面图形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利用多媒体资料交叉演示平面图形绘图步骤。学生对照课本图1-36绘制

11、定位块平面图形,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作点评。四、小结(5分钟)1总结斜度、锥度的画法;2总结平面图形线段分析要点。五、作业1完成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题:思考题6、7、8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4)【课题名称】认识投影法与视图【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特性;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3掌握三视图的关系与投影规律二、能力目标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掌握正投影法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三、素质目标掌握正投影法的绘图方法,能独立分析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四、教学要求掌握正投影的特性和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12、。【教学重点】三视图的形成。【难点分析】三视图的投影关系、方位关系。【分析学生】1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比较直观,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不会困难;2教学要求最终落实到正投影法绘图能力上,经过反复练习,能提高绘图能力。3学习内容不复杂,要防止轻视学习,提倡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平面图形各种线段尺寸特点及绘图步骤。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二、导入新课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

13、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三、新课教学(70分钟)1投影法的概念(10分钟)教师讲授中心投影法、平等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并交叉进行演示。2三视图的形成(30分钟)教师讲授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交叉演示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展开、投影展开摊本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3三视图的关系与投影规律(30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三视图的位置关系,方位关系,总结投影规律。交叉演示“三等”对应关系与六个方位的位置关系。四、小结(10分钟)总结三视图的形成方法,再次演示三视图的

14、形成,同时总结“三等”投影规律。五、作业1完成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教材P60思考题1、2、3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械制图电子教案(5)【课题名称】点的投影【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点投影与标记2掌握点的投影规律、点的投影和该点与直角坐标的关系、画和该点的投影的方法;3熟悉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可见性的判断。二、能力目标1掌握画和点的投影的方法,并具相应的能力。2熟悉并能正确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三、素质目标掌握点的投影规律、能正确画出点的投影;并能正确地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四、教学要求1掌握并能正确画和该点的投影。2熟悉两点的相对位置,并能正确判断重影点的可

15、见性。【教学重点】点的坐标与投影关系。【难点分析】点的空间位置的判断及重影点的可见性判断。【分析学生】1点的投影,相对于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较为简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看,不会有什么困难;2本次课培养的主要能力是画点的投影,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前面的基础有了,一步步学过来,通过练习加以熟练,这些能力可以达到。3本章后面的内容,会遇到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要作好准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16、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三视图的关系及投影规律,点的投影特性、投影标记和三面投影。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3提问教材P60思考题2、3。二、导入新课点的投影是直线和其他投影的基础,掌握点的投影规律、画和该点的投影方法,是学习直线(仅指直线线段)投影的基础。三、新课教学(70分钟)1点的投影(10分钟)教师讲授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标记和点的三面投影,交叉演示点的投影标记和点的三面投影。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2点的投影规律、坐标、投影与坐标(30分钟)教师讲授点的投影规律、点的坐标、点的投影与坐标;交叉演示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三面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已知点的坐标,求它的三面投影;

17、已知点的两面投影,求作其第三投影。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3两点的相对位置投影、重影点的投影(30分钟)教师讲授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的投影(可见性、不可见性);交叉演示重影点及其可见性。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四、小结(5分钟)总结点的投影规律、根据坐标判断点的空间位置,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五、作业习题集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6)【课题名称】直线的投影【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直线的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直线投影的方法;2熟悉一般位置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3熟悉特殊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二、能力目标会

18、画直线的投影。三、素质目标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会画直线的投影。四、教学要求1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2掌握画直线投影的方法。【教学重点】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难点分析】根据直线的三面投影判断直线的位置特性。【分析学生】1本次课中,一般位置直线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是倾斜线,投影长度均小于实长,学生学习时会费点力气;其余内容按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困难不大。2画直线的投影,基础在点的投影,学生有这个能力。3根据直线的三面投影判断空间特性是本次课难点,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与学生的练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

19、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点的投影规律,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二、导入新课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三、新课教学(70分钟)1直线的三面投影(15分钟)教师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并进行演示。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2直线的投影特性(10分钟)教师讲授直线倾斜于、平行于、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投影特性;穿插进行三种情况的演示。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3一般位置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20分

20、钟)教师讲授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介绍一般位置直线),并作演示。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4投影面平行线、垂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25分钟)教师讲授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交叉演示它们的投影图(投影分析)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四、小结(10分钟)简述直线的投影规律、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画和读直线投影的方法。五、作业1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教材P61思考题6。【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7)【课题名称】平面的投影【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2掌握画

21、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二、能力目标会画和读平面的投影。三、素质目标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会画和读平面的投影。四、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2会画和读平面的投影【教学重点】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难点分析】根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判断平面的空间位置特性。【分析学生】1在上次课已学习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基础上,学习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不应有知识上的困难;2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与能力,本次课进一步加深理解,加强练习,提高能力;3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学习方法的帮助,使学生不掉队,个

22、别有掉队的,也能及时赶上。【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投影面平行线、垂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二、导入新课在上次课学习直线的投影基础上,本次课进一步学习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都是为后面学习基本几何体(平面立体)的投影打基础。三、新课教学(70分钟)1平面的三面投影(10分钟)教师讲授平面的三面投影,在黑板上作演示。2平面的投影特性(15分钟)教师讲授平面平行于

23、投影面、平面倾斜于投影面、平面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投影特性,并演示网络课程相关内容。3一般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15分钟)教师讲授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处于倾斜位置)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原平面的类似形,且形状缩小;演示机械制图网络课程相应内容。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4投影面平行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15分钟)教师讲授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垂直于其他两个投影面)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在其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积聚成直线,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演示网络课程相应内容。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5投影面垂直面在三投

24、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15分钟)教师讲授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一个投影面,倾斜于其他两个投影面)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段直线;在其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缩小的类似形;演示网络课程相应内容。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四、小结(10分钟)总结各种三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总结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提高学生看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五、作业1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题: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平面、投影面垂直面分别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有何异同,请加以比较。【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8)【课题名称】表达与识读平面立体(

25、棱柱、棱锥)【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2了解在平面立体表面上求点的投影的方法。二、能力目标会画棱柱、棱锥的视图和在它们表面上求点的投影。三、素质目标掌握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能独立判断棱柱、棱锥表面上求点位置并画出点的三面投影。四、教学要求掌握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及在其表面上求点的投影的方法。【教学重点】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难点分析】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分析学生】1在掌握平面投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2能力水平不应有困难,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点的投影作为选学内容,不作深入研究,所以,教师

26、应化难为易,分层次教学。3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3提问:比较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判断规律。二、导入新课机械零件都是由基本体组成的,了解并熟悉基本体的投影及其轴测图的画法,为零件图的视图表达和识读奠定基础。前面我们学习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几何体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有了前面

27、的基础,基本体的投影学习应该比较容易。三、新课教学(70分钟)1六棱柱(40分钟)教师分析六棱柱的三视图;结合线面投影特点分析绘图步骤;简单介绍表面求点的方法(教师可从不同位置多取几个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交叉演示六棱柱的视图分析、投影画法、表面求点。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2四棱锥(30分钟)教师讲授四棱锥的三视图分析;棱锥三视图的作图步骤,简单介绍正四棱锥表面求点的方法。交叉演示正四棱锥的三视图及其作图步骤、表面求点。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四、小结(10分钟)总结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归纳平面立体表面上求点的投影的方法、技巧。五

28、、作业1习题集相关习题。2画图题:画出正五棱柱的三视图。【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9)【课题名称】表达与识读曲面立体(圆柱、圆锥)【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圆柱视图画法及表面求点的方法;2掌握圆锥、球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3了解在圆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方法。二、能力目标会画圆柱、圆锥的视图。三、素质目标掌握圆柱、圆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会判断表面上求点的位置。四、教学要求掌握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视图画法及它们表面上点的位置判断和投影的方法。【教学重点】圆柱投影轮廓线分析、视图画法;圆锥的三视图画法。【难点分析】圆锥的最大轮廓线在其他视图上的投影

29、分析。【分析学生】1具有学习本次课的知识水平,能明确曲面立体轮廓线与表面素线的关系。2具有学习画曲面立体视图和求表面上点的投影的能力基础;3顺序渐进学习不困难,一旦有难,应及时解决。【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演示法为主,讲练结合,最后归纳总结。【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讲评作业批改情况;2提问:求五棱锥上一般点与特殊位置点的投影的技巧与方法。二、导入新课上次课已介绍了平面立体视图画法,平面立体有明显的棱线,轮廓线明显,画图简单,本次课介绍曲面立体

30、的视图画法,要注意素线与轮廓线的结合,学会三视图的表达,为今后用视图表达较复杂的几何体形状、识读机械零件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新课教学(70分钟)1圆柱(30分钟)教师演示圆柱的形成、圆柱视图分析、画三视图的步骤、简单介绍圆柱表面上点的投影。学生练习不同位置放置的圆柱三视图画法。2圆锥(40分钟)教师讲授圆锥的形成、圆锥的三视图分析、圆锥三视图的作图步骤,求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圆锥的形成、圆锥的投影、圆锥投影的画法、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1)素线法(辅助线法)、(2)纬圆法(辅助面法)。安排学生交叉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四、小结(10分钟)总结曲面立体三视图画法,进一步总结表

31、面素线在三视图上的对应关系。五、作业1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题:试以圆锥为例,比较用辅助线法、辅助面法求表面上点的投影的异同或优劣。【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0)【课题名称】球的投影、基本体的尺寸标注【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球的视图画法、球表面上点的投影的方法;2掌握基本体的尺寸注法。二、能力目标会画球的视图,会求球表面上点的投影,会标注基本体的尺寸。三、素质目标掌握球的视图画法,会求球表面上点的投影,会标注基本体的尺寸。四、教学要求掌握球的视图画法、球表面上点的投影,会标注基本体的尺寸。【教学重点】球的视图画法、球表面上点的投影、基本体尺寸

32、标注方法。【难点分析】基本体表面上点的投影。【分析学生】1知识水平是具备的,稍难的是标注基本体尺寸,要将三个方向的尺寸标注齐全,既不能少,也不能重复和多余,从知识层面上不难理解,具体标注时要做到正确、合理有个训练过程。2关键是要通过对比分析,能使学生从已经建立的平面图形尺寸标注思维方式转变到实际立体尺寸标注思维上来,这要反复分析,先从绘图需要哪些尺寸入手,再进一步明确尺寸是表示形体大小的,一步步建立立体尺寸标注的思维方式。【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

33、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5分钟)1 简述圆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和表面上点的投影求法;2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3 提问:比较用辅助线法、辅助面法求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的特点。二、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几何体的画法,再学习它的尺寸标注,则该几何体的形状和大小才能最终确定。三、新课教学(65分钟)1 球的视图画法与球表面上点的投影(20分钟)教师讲授球的三视图的作图步骤,求球表面上点的投影;交叉演示圆球投影的画法,求球表面上点的投影。2 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45分钟)教师讲授教材P53表2-5 常见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方法。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要求当堂完成,教师作巡视、

34、答疑、质疑与指导,必要时进行小结、讲评。四、小结(10分钟)简述球的视图画法,求球表面上点的投影、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五、作业1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题:教材P61思考题9。【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1)【课题名称】轴测投影(一)(正等轴测图画法)【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图的形成;2熟悉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会绘制简单基本体的正等轴测图。二、能力目标会绘制正等轴测图。三、素质目标能独立绘制轴测图。四、教学要求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特性、常用轴测图种类,熟悉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掌握轴测图的画

35、法。【教学重点】正等轴测图画法。【难点分析】圆柱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分析学生】1轴测图是在一个投影面上同时反映出空间立体三个坐标面形象的富于立体感的单面投影图。与以往学习的三视图平面投影不同,增加了难度;2同上所述,在读、画轴测图的能力水平上,也提高了要求;3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疑难问题,尤其共性的疑难问题,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以解决。【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球的视图画法,求球表面上点的投影

36、方法、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二、导入新课已学习过的三面正投影图,展开后可得较为简单的物体的各部分形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度量性好,作图方便,在工程上得到广泛采用。但这种图样缺乏立体感、直观性。为了弥补不足,工程上常采用富有立体感的轴测图来说明零部件形状,表达设计意图、产品包装等,在工程上作为辅助图样使用。三、新课教学(70分钟)1轴测图的形成、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10分钟)教师讲授轴测图的形成、正等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交叉演示轴测投影的形成。2正等轴测图的画法(60分钟)(1)教师绘制图2-40正等轴测图;学生根据学习,自己画出图2-41正等轴

37、测图(2)教师讲解圆柱的正等轴测图画法。学生练习圆柱轴测图。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四、小结(10分钟)总结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总结正等轴测图画图技巧与规律。五、作业1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题:教材P60思考题10。【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2)【课题名称】轴测投影(二)(斜二轴测图的画法)【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了解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会绘制简单基本体的斜二轴测图。二、能力目标会绘制斜二轴测图。三、素质目标会分析正等轴测图与斜二轴测图的应用区别,能独立绘制轴测图。四、教学要求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特性、常用轴测图种类,熟悉斜二轴

38、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掌握轴测图的画法。【教学重点】斜二轴测图画法。【难点分析】常用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带圆或圆弧立体斜二轴测图方向的确定。【分析学生】1轴测图是在一个投影面上同时反映出空间立体三个坐标面形象的富于立体感的单面投影图。与以往学习的三视图平面投影不同,增加了难度;2同上所述,在读、画轴测图的能力水平上,也提高了要求;3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疑难问题,尤其共性的疑难问题,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以解决。【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

39、,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球的视图画法,求球表面上点的投影方法、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二、导入新课上一节学习了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对于正面投影上有多个圆柱或圆孔的轴测图,用斜二轴测图绘制更为容易。三、新课教学(70分钟)斜二轴测图的画法(70分钟)教师讲授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教师演示图2-45轴测图;学生根据学习,自己画出图2-46支架的斜二轴测图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四、小结(10分钟)总结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总结斜二轴测图画图技巧与规律。五、作业习题集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

40、案(13)【课题名称】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目标了解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掌握叠加、切割、综合型组合体的视图分析。二、能力目标会判断各种类型组合体,会进行形体分析与视图分析。三、素质目标能利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综合型组合体组成结构。四、教学要求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明确各类组合体组成部分的组合形式。【教学重点】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难点分析】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分析学生】1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形象直观,知识上不存在多大困难;2任何复杂的机器零件,都是由基本几何体组成的组合体。虽本章开头部分,学习难度不大,随时间推移,学习深入,难度会加大,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41、来应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资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简述轴测图的投影特性;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3提问:正等轴测图与斜二轴测图的却别在哪里,各适合表达什么样的零件?二、导入新课前几章介绍了正投影原理,点、线、面和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知识。本章将进一步研究画、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以及有关尺寸标注等问题,今天将对组合体的概念和组合形式作些分析。三、新课教学(70分钟)1组合体的概念(10分钟)教师讲授组合体的概念; 引入组合体

42、的形体分析法。2组合体类型及形体分析(35分钟)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各类组合体。教师讲授叠加型、切割型、综合型组合体的特点;对各类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讨论形体分析法的精髓;交叉演示网络课程的:叠加式组合体;切割型组合体;综合型组合体3利用图3-1进一步学习形体分析法。与学生讨论形体分析法的精髓。(25分钟)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题型练习。四、小结(10分钟)简述组合体的概念与分析方法,教师举例进行综合型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练习。五、作业1习题集相关习题2思考题:教材课后思考题1、2题。【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4)【课题名称】截切体和相贯体【教学目标与要求】一、知识

43、目标掌握截交线与相贯线画法。二、能力目标能绘制和识读圆柱和圆锥截交线;能绘制和识读圆柱相贯线。三、素质目标能绘制和识读圆柱圆锥相组合的组合体的截切与相贯。四、教学要求掌握平面立体截交线画法,掌握圆柱、圆锥截交线画法,了解特殊平面切球的截交线画法,掌握圆柱正相贯相贯线画法【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截交线画法;圆柱正相贯相贯线简化画法。【难点分析】圆柱与圆锥组合体截切与相贯的画法。【分析学生】1学生已经学过立体表面求点,对于截交线和相贯线画法应该能理解;2圆锥截交线形状复杂,绘图有难度,需要多加练习;3注意发现个别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及时克服。【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资

44、源】机械制图网络课程、绘图工具。【教学安排】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0分钟)1提问:教材课后思考题1、2题。教师总结组合体类型和形体分析法;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二、导入新课已学习了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法,对于切割形组合体要了解截交线的画法,本节开始学习截交线。三、新课教学(75分钟)1平面立体截交线(10分钟)教师讲授平面立体截交线画法。学生进行习题集相关习题练习。2圆柱与圆锥常见的截交线(25分钟)教师讲授通过表3-1介绍圆柱与圆锥截交线画法;演示多媒体资料:绘制顶尖三视图,教师分析顶尖由圆柱与圆锥组成,与学生讨论截交线画法,提醒学生注意两形体连接处画法。学生进行顶尖三视图绘制。3球的截交线(10分钟)教师讲授用平行面切球截交线的画法;学生做习题集xxxx4相贯线的画法(30分钟)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实际圆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