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5888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9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doc(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文献检索课程检 索 报 告 课题名称: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

2、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

3、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 良 中 及格

4、 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

5、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建议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年 月

6、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3、

7、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评定成绩: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年 月 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 (签名)年 月 日文献检索课程检索报告卷图书馆中文电子资源必检数据库或信息资源系统:1 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2 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万方文摘型数据库中“学位论文数据库”必做4万方科技子系统中选一个与课题相关的数据库 5. 重庆维普信息资源系统 6. 电子图书读秀知识库 检索结果请记录:(15题数据库要求检索记录相同,请拷贝)一、 信息资源系统名称:CNKI 数据库名称:期刊全文数

8、据库 检索途径:主题 检 索 词:Solid3000 检 索 式:Solid3000 检索结果: 命中记录数目 :22 拷贝命中篇数的篇名 1 基于Solid3000绘制渐开线直齿轮方法的研究 吴启山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2 盘刀式切碎器等滑切角刀刃曲线动刀片的虚拟设计及其性能分析 闫秀芳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8 /02 3 Solid3000在机械制图中的运用浅见李梁 科技广场 2007 /01 4 国产三维设计造型软件Solid3000的组成特点及应用李辉 开封大学学报 2006 /04 5 国产三维CAD软件产品的功能与特色 康永平 甘肃科技 2006 /

9、04 6 面向高职教育的CAD/CAM系统集成王忠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3 7 新洲三维Solid3000辅助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任成元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5 /07 8 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螺旋压力机设计中的应用张勇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5 /04 9 让设计成为享受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5 /Z1 10 应用Solid3000提高机械制图教学质量程远雪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5 /01 11 几种绘图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罗红萍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S1 12 新洲软件Soli

10、d3000太原引起强烈关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4 /12 13 国家三维CAD-Solid3000认证培训基地工程进展顺利模具制造 2004 /11 14 巧用solid3000进行圆柱齿轮的设计徐静波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 /11 15 国家三维CADSolid3000认证培训基地工程进展顺利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 /11 16 Solid3000在东风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张仁生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 /10 17 Solid3000在平面机构设计中的使用技巧王进增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 /09 18 包装机械设备设计

11、的“革命” 朱金生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4 /08 19 新洲三维Solid3000在设计包装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朱金生 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 /08 20 新洲三维Solid3000中国的CAD精品软件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 /07 21 新洲精品化工程的第一阶段成果新洲三维Solid3000 V6.0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 /05 22 新洲三维Solid3000 V6.0即将发布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 2004 /04 记录一篇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文摘型二次文献。【英文篇名】 Research the method of drawing

12、 involute gear by Solid3000 【作者中文名】 吴启山; 袁玉红; 李跃; 郑伟刚; 【作者英文名】 WU Qi-shan1; 2; YUAN Yu-hong1; LI Yue3; ZHENG Wei-gang1(1.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3; China; 2.Gui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3.Beijing Zhongdun Security Technolog

13、y Development Company; Beijing 100048; China);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贵州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北京中盾安全技术开发公司; 【文献出处】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5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Solid3000; 渐开线齿轮; 建模; 【英文关键词】 Solid3000; involute gears; Modeling; 【摘要】

14、 简要介绍了国产的三维软件Solid3000的基本情况,并具体介绍了使用该三维设计软件来绘制常用的渐开线齿轮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提供了在没有其他插件帮助下,依靠软件的基本功能来实现绘制齿轮的解决方案。 【英文摘要】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3D software Solid3000 which is made in China,and introduces specifically the methods and steps which is used to draw the common involute gears.I

15、t provides the solution of drawing gears used its basic function without the help of other plug-ins. 【DOI】 CNKI:SUN:GZGX.0.2008-05-029二、 信息资源系统名称:CNKI 数据库名称: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途径:全文 检 索 词:新洲三维 Solid3000 螺旋压力机 检 索 式:新洲三维OR Solid3000 OR 螺旋压力机 检索结果: 命中记录数目:21 拷贝命中篇数的篇名 1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式桥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作者】黄

16、华 【导师】刘伯权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长安大学 【发表年期】2009年08期 2车辆电磁制动器电磁体结构优化机理及工艺研究【作者】李仲兴 【导师】周孔亢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江苏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12期 3玻璃/铝基废弃物复合材料的搅拌工艺及流场模拟研究【作者】张雷 【导师】孙可伟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昆明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4低渗透油藏储层保护与改造措施研究【作者】刘伟 【导师】王洪辉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成都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9期 5高效重载钢背衬碳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螺旋副研究【作者】周先辉 【导师】孙友松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广东工业大

17、学 【发表年期】2008年08期 6高速精密冷滚打成形技术研究【作者】崔凤奎 【导师】李言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西安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8年05期 7低维ZnO材料的外场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作者】王琳 【导师】欧阳世翕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武汉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5期 8圆钢管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作者】丁发兴 【导师】余志武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丁发兴 【发表年期】2007年02期 9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简支梁及组合框架试验研究【作者】杜德润 【导师】李爱群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2期 10CFRP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

18、【作者】顾威 【导师】赵颖华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大连海事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1期 11铝合金结构压弯构件稳定承载力研究【作者】张铮 【导师】张其林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同济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4期 12冲击载荷下疲劳损伤力学及锻锤基础的疲劳损伤分析【作者】任廷鸿 【导师】张我华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浙江大学 【发表年期】2007年02期 13含硼金刚石单晶的微观结构、性能与合成机理的研究【作者】宫建红 【导师】李木森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山东大学 【发表年期】2006年12期 14混凝土结构收缩裂缝的机理分析与控制【作者】陈萌 【导师】彭少民; 刘立新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

19、】武汉理工大学 【发表年期】2006年12期 15固体“类流态”现象的混沌动力学特征及机理研究【作者】张贵杰 【导师】高后秀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天津大学 【发表年期】2006年11期 16水平定向钻杆力学效应模拟仿真研究【作者】马新 【导师】殷琨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吉林大学;马新 【发表年期】2006年10期 17混合驱动连杆机构系统动力学建模、优化与控制研究【作者】张珂 【导师】王生泽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东华大学 【发表年期】2006年06期 18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作者】李占强 【导师】李智毅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占强 【发表年期】20

20、06年02期 19基桩屈曲稳定分析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作者】邹新军 【导师】赵明华; 刘光栋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湖南大学 【发表年期】2005年07期 20轴类零件校直工艺理论研究【作者】翟华 【导师】柯尊忠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合肥工业大学 【发表年期】2004年02期 21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及其作为医学材料的应用研究【作者】马霞 【导师】贾士儒 【出版授权与投稿人】天津科技大学 【发表年期】2004年04期 记录一篇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文摘型二次文献【作者】张珂 【导师】王生泽【作者基本信息】东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2005年,博士 【中文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21、人们对现代机构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机构能具有良好的柔性。混合驱动机构是一种具有良好柔性输出的新型机构,同时采用实时不可控电机(主电机)和实时可控电机(辅助电机)作为其动力源,两种类型的输入运动通过一个多自由度闭环机构合成后产生所需要的输出运动。它是现代机构学理论、传感器技术、微电子学、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现代机构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在传统机构学理论、现代动力学分析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现代优化理论、统计分析和先进复合材料力学的基础上,以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系统为例,对混合驱动连杆机构系统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适用于其它类型混合

22、驱动连杆机构系统。 混合驱动连杆机构系统是一种多自由度、多构件的复杂机构,本文首次采用键合图法对混合驱动五杆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键合图法以简明的图形方式揭示了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可使人们直观地理解组成机构不同类型的元件对机构动态性能的作用,提高了对机构内涵理解的洞察力。机构动力学方程具有规则化的特点,便于计算机自动生成,无需进行机构加速度分析。仿真.更多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相比,大大地提高了动力学分析的效率和可靠性。 混合驱动连杆机构系统是一种高度非线性、强耦合的柔性可控机构,只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才能揭示其自身的真实规律。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功率键合图和功率拓扑键图建立混合驱

23、动五杆机构系统全局耦合动力学模型,用统一的方式处理多能域并存的混合驱动系统,以图形方式直观地揭示机构系统不同能域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各杆件间的运动约束关系、作用力(力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系统全局动力学模型是正确有效的。与孤立研究各子系统相比,全局耦合动力学模型能更真实地描述系统动力学特性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带来的影响。 将现代混沌优化算法与MATLAB6.5程序语言的优化工具箱有机地结合,提出了机构非线性优化设计问题的混合优化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能力。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复合优化算法对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和多目标优化设计

24、。优化结果表明,以运动学、动力学、机构构件尺度敏感性等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设计,可以使机构获得更佳的综 还原【英文摘要】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uninterrupted progress of society, demand on performance of modern mechanisms is more and more highness, especially for the better flexible output. Hybrid mechanism is a new type m

25、echanism with good flexible output. A hybrid mechanism is a configuration that combines the motions of two characteristically different electric motors by means of a mechanism to produce programmable output. Where one of the motions coming from a constant speed motor provides the main power, a small

26、 servo-motor introduces programmability to the resultant actuator. Such machines will introduce to users greater flexibility with programmability option, and energy utilization will be realized at maximum. Hybrid mechanisms are products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of modern mechanisms, sensor technolog

27、y,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modern control theory,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tc. It is one of the trends of modern mechan.更多ism. Based on theory of traditional mechanisms, modern control theory, modern dynamics analysis theory, modern optimization theory, sta

28、tistics analysis and advance composite mechanics, systemic studies on hybrid linkage mechanism are performed with an example of hybrid five-bar mechanismin this paper. The contributions achieved are suitable for the other types of hybrid linkage mechanism.Hybrid mechanism takes on the characteristic

29、 with multiple degree-of-freedom and multi-bar. Using classical techniques to derive the dynamics equations of hybrid mechanism can be a tedious and error-prone task. In this paper, dynamic analysis of hybrid five-bar mechanism was studied based on power bond graph for the first time. The kinematics

30、 and dynamics of the mechanism are represented in a form by compact graphics mode and concise notation. Thu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static and dynamic interactions within a hybrid mechanism is enhanced. The analyst may view the mechanism-dynamics problem from a fresh perspective-a point o

31、f view that often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behavior of hybrid mechanism. The unified formula of mechanism dynamics equations derived here is a regularized one. The bond graph method lead to a form suitable for automatic derivation and computation. The procedure does not have to analyze

32、 acceleration of hybrid mechanism. In terms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hybrid five bar mechanism and necessary input matrix, the bond graph-based computer programs can automatically derive and solve the dynamic equations of mechanism-dynamics problem on a computer, obviously enhancing efficiency and

33、reliability of dynamics analysis for hybrid five bar mechanism.Hybrid mechanism is highly nonlinear and strong coupling flexible devices. From a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the potential law in itself can be just opened out. In this paper, a global coupling dynamic model of a hybrid five-bar mechanism

34、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power bond graph and power topo-bond graph for the first time. The hybrid system including multi-energy fieldis represented in a form by compact graphics mode. The coupling properties are depicted and its effect are analysed from this model.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s

35、how that a global coupling dynamic model of a hybrid five-bar mechanism is correct. The study shows that simulation results of global mathematical model are much closer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than that of isolated mathematical model. The proposed method may be commonly applied to modeling and analy

36、sis of other controllable mechanism systems.By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chao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he optimization Toolbox of MATLAB6.5 programming language, hybri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nonlinea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hybrid mechanism is proposed. The better capability of the global s

37、earch is acquired by using the algorithm proposed. Using the hybri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kinematics, dynamics and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sign for hybrid five-bar mechanism a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on the base of the analysis of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The results of optimization show t

38、hat the better integrative performance of mechanism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design which kinematic,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itivity of dimensions of links act as objective function.Hybrid mechanism remains with position control following system. Position control

39、 accuracy of system determines the profile accuracy of hybrid actuator. Incorporating the grey prediction, repetitive control and the conventional PID control, a design method of the grey prediction repetitive PID control algorithm is presen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control algorithm can be divid

40、ed into three steps: to estimate unsure parameters and disturbance of system using grey prediction, to compensate PID control in terms of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nd then to add repetitive control for controlling cyclical mo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lgorithm has better performance

41、s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repetitive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 method has better application value for hybrid linkage mechanism taking on a characteristic of cyclical motion. In addition, The CMAC neural network control system is used in this paper. By means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hybrid d

42、riving linkage mechanism, following motion of high tracking precision can be obtain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has better dynamic performance, robustness and anti-disturb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PID control.Whereas the better perform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3-D braided composite

43、, the damping and stiffness analysis of 2-step hollow-box-section 3-D braidedcomposite were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The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optimization of the damping and stiffness of bar were proposed. The results of numer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better damping and stiffness characteris

44、tic could be obtained by using optimal design, contenting the determinate restriction. The method proposed here is useful for th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the kind of member.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oposed, the experimental equipments of the hybrid actuator realizing flexible output motions were set up. The correlative experiment examinations w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