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检验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加工检验规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加工检验规范 2.1总则 2.1.1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且能满足先行产品对检验工作的各项要求。 2.1.2检验人员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校验合格并在规定的检定周期内。 2.1.3检验人员验收产品前应熟读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了解零件的关键尺寸及装配关系要点。 2.1.4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和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对零件进行判定。 2.1.5检验人员应对车间在制品按规定进行标识。见附录A 2.1.6检验人员必须定期六个月最长1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检测方法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2检验制度 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2.2.1首检制
2、度 对每个操作者加工的第一个零件应进行全方位的检定并如实填写记录。 2.2.2巡检制度 对工艺文件规定的关键零件或关键工序实行巡检制度确保关键零件加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2.3转序检验制度 对即将转入下道工序的零件应全数进行检验严禁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2.2.4完工检 对即将入库的产品必须进行完工检已注证明检验合格的工序可以免检检验内容包括 a、 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图样要求 b、有无漏加工工序。 2.3检验方法 2.3.1基本尺寸和形状检验 2.3.1.1外径的测量 a、 测量零件外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两次 测量的切点交角应在60-12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
3、差即为该外径圆度误差。 b、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50mm时应作直线度检查利用刀口尺工作面与外径母线接触观察漏光度然后对照标准光隙进行判断。 c、当零件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的三个位置进行外径测量方法同2.3.1.1 a取其中误差值最大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值。 2.3.1.2内径的测量 测量零件内径尺寸时至少应在周向三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记录三次测量的接点连线交角应在50-70之间最大与最小半径之差为该内径圆度误差。 b、当同直径长度大于40mm时应作圆柱度检查即在同直径长度方向范围内分别取较大间隔两位置进行测量方法同2.3.1.2a选
4、取其中误差值较大的两组作记录并计算圆柱度误差。 2.3.1.3长度测量 考虑到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在测量零件长度时至少应在周向两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两次测量的切点连线交角应在60-120之间。 2.3.1.4验收标准 图样或技术文件未注尺寸公差按GB1804-C级未注形位公称按GB1184-10级规定验收。 2.3.2螺纹测量 2.3.2.1外螺纹测量 a、 外螺纹外径方法同2.3.1.1 a、c。 b、外螺纹中径用螺纹环规或三针测量。 c、 外螺纹小径用螺纹环规通规检测。 2.3.2.2内螺纹测量 a、 内螺纹外径用螺纹塞规通规检测。 b、内螺纹内径方法见2.3.1.2 a。 c、
5、 内螺纹中径用螺纹塞规检测。 2.3.2.3螺纹有效长度 内外螺纹的有效长度应采用螺纹副旋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2.3.2.4验收标准 a、 螺纹的大、中、小径应按图样要求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b、螺纹的有效长度公差按HY/QT001 紧固件检验规范中的要求执行。 2.3.3表面平面的检测 2.3.3.1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采用样块比较法进行比较判断。 2.3.3.2平面度的检测 应采用打表法检测即平板上放置三个可调支承将零件测量面朝上放置于支承点上调整支承点使三点等高千分表在三点上的读数均为零打表所测得峰谷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2.3.3.3验收标准 按图样规定的精度等级进行验收。 2.3
6、.4位置度检测 2.3.4.1同轴度跳动检测 用两顶尖或刀口状V形块模拟基准轴线用带表头的测量架进行测量旋转工件一周后记录表面轮廓峰谷值沿轴线方向移动测量架测得若干截面取各截面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同轴度或跳动误差。 2.3.4.2平行度误差的检测 采用厚薄差法即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被测零件各测量位置的厚度取最大与最小值厚度之差作为该平面度误差。 2.3.4.3垂直度误差检测 a、采用比较法测量零件的垂直度以平板工作面模拟基准轴线刀口角尺与平板基准面构成垂直基准将被测零件放置于刀口状的V形块上工件一端与档板固定将刀口角尺的工作面与被测零件的平面相靠观察两侧之间的光隙用标准光隙或塞尺确定其间隙值。 b、将被测件在V形块上转一角度按照2.3.4.3 a进行测量如此重复若干次取其中最大值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 3.3.4.4对称度误差检测 a、 本体的闸板腔对称度检查应以闸板移动腔侧面作为模拟基准进行检测。 b、不重要部位对称度的测量可直接通过厚薄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