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29470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代码580108)项目组 组长:孙泽涛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主任项目组副组长:张颂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项目组 成员:陈俊华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教师张安刚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教师李士凯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教师尹建国 山东开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穆 霖 济南锅炉集团公司人事处长王守仁 济南大学机械学院教授郭 泰 学院实习工厂高级工程师一、项目建设的意义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关系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基础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山东省大力发展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焊接、铸造、锻压、热处理,

2、尤其是焊接是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产品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设备、核电及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数控机床等领域必不可缺少而且是主要的生产过程。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结构调整以及技术发展,对生产一线关键岗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大批的焊接等热加工类高技能专门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于焊接实训设施投入大、实训成本高、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焊接专业教师缺乏等原因,制约了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我院焊接专业办学实力强,又处于山东省省会城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中,起着承东启西、辐射南北的作用,有条件培养出社会和企业亟需的焊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在

3、合金材料的焊接、焊接自动化和高端焊接设备的操作等方面的培养,有条件作为领头羊带动和辐射其他职业院校的发展和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服务。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制造业提供大批焊接等热加工类紧缺人才,并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二、项目建设基础和优势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始建于1955年,是全国第一所高级技工学校;2000年改建为“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实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高技能人才骨干师资示范培训实施单位、国家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全

4、国技工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目前有30个全日制高职大专专业,建校55年来,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68000多名,培训鉴定各类人员5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安置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院为山东省9所“改革开放30年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之一。2010年在全省职业教育阳光招生品牌榜评选活动中获得“年度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年度诚信招生品牌高职院校”和“实验实训前五强技工院校”三项殊荣。学校具有面向山东省技工院校单独招生权,架设了中技(中职)学生上大学的立交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院基本形成了以全日制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涵盖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资格鉴定,融

5、“产、学、研”为一体,新老校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的特色办学格局。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是我院成立职业技术学院以来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2003年申报,2004年开始招生。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机械制造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从事焊接工艺制定、工艺评定、焊机维护和维修及焊接质量检测等方面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经过几年来的发展,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一)已经成为山东省焊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该专业立足山东装备制造业,依托济南省会经济发展圈,已经成

6、为山东省会地区公认的,毕业生能用、好用、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的高技能人才输送基地。毕业生的双证书获取率和一次就业率均达到了100%,就业对口率达到95%以上,出现了企业预定毕业生而无人可去的局面。每届学生毕业后2-3年的转岗率均低于20%,2-3年后成为技术骨干和班组长的学生占每届毕业生的10%左右,毕业生的岗位成长性好。该专业目前有在校生351人,每年录取新生分数线均在全校各专业中位列前茅。已毕业学生400余人,连续5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山东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如山东开泰集团、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济南锅炉集团等大中型企业,主要就业岗

7、位为焊接技术工人、质量检验员、生产班组长、车间生产调度员、车间主任、中职实习指导教师等。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二)教学改革成绩优异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一直非常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近年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省级教学改革立项3项,1名教师在济南钢铁集团博士后流动站兼职工作,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5项,科研经费50万元。近年来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SSCI等收录的5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的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被确定为山东省级精品课程。近几年来,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检验、焊接技能训练实训等课程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

8、的进步。一体化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编写了焊接技能鉴定实训等校企合作联合开发的教材。(三)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1、校内实训基地学院非常重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自05年以来累计投资450余万元,建有1000米的综合性实训中心,有手工技能操作实训和自动、半自动实训2个专业教学场地,1个焊接检测实验室,现有各类焊接设备150余台套,可同时容纳100名学生同时实习。焊接实训场地是省鉴定中心技能鉴定点,是焊接专业“金蓝领”技师培训和考试基地。表1.实验、实训室(基地)现状序号实训室名称工位数量每工位设备情况可实现训练课题1焊接基础实训一室12分别是WS160手工钨极氩弧焊机、NBC200

9、CO2气体保护焊机、BX3315弧焊变压器引弧、平敷焊、平对焊、平角焊、立对焊、立角焊、横焊、仰焊、管板及对管水平全位置焊接等。2焊接基础实训二室15WS400逆变手工钨极氩弧焊机、BNC315 CO2气体保护焊机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的平对焊、平角焊、立对焊、立角焊、横焊、对管焊、平对焊、平角焊、立对焊及管板焊接等3特种焊接实训室6MZ1000埋弧自动焊机1台、DN116脚踏点焊机1台、LGK60逆变等离子切割机2台、ZX7400逆变直流电焊机2台、NB500 CO2气体保护焊机2台、CG130气割机1台、CG2150方形切割机一台中厚板焊接、薄板(2mm以下)电阻搭接焊、有色金属及黑色金属的切

10、割、中厚板长距离直线自动切割练习、不规则弧线自动切割练习等。4焊接检验实验室4CTS23超声波探伤仪1台、4XB双目倒置金相显微镜1台、SX1210实验室箱式电炉1台、PG2抛光机1台焊接质量检验、金属材料金相实验等。5钳工基本技能实训场地48台虎钳,配套钳工常用工具,台钻,弧线用平板,工具橱等掌握钳工具、工量具的使用;完成錾削,锉削,锯割,钻、扩、铰孔和攻、套丝等钳工基本技能的操作2、学院实习工厂(校中厂)济南第六机床厂结构件分厂是我们学院实习工厂,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场地直接建在学院实习工厂的车间内,为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提供了有力条件。该厂主要从事于数控工具磨床、塑胶薄膜生产线各种钢结构件

11、的研发与制作。其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有设备约70台,其中剪板机3台,冲床2台,折弯机1台,交流焊机20台,直流焊机15台, CO2气体保护焊机6台,氩弧焊机8台,交流氩弧焊机1台,等离子切割机3台另外辅助焊接设备10余台,可同时容纳50名学生实习。焊接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车、铣、刨、钳等金工实习直接在实习厂二车间进行,二年级学生协助实习二车间完成下料和焊接生产任务等。(四)校企合作成果显著目前,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有17个稳定的校外焊接实训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兼职教师聘任、校企共建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09年,山东开泰集团有限公司在我们学院设立“开泰奖学金”。2010年3月,开泰集团公司

12、从我院定向招聘200名学生(其中焊接专业100人,机械制造专业100人)。根据开泰集团用人需求,学院举办了“开泰班” (首期“开泰班” 4个班213人),为企业进行订单培养。2010年6月,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从我系预定100名学生进行订单培养。2011年9月,与齐鲁电机有限公司合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司为每位学生提供1000元的培训经费,主要用于学生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的培养和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山东开泰集团、临工集团、济钢集团等大型企业已经成为焊接技术专业兼职教师的摇篮。(五)建设了一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拥有专兼职专业教师1

13、7人,其中教授3人,讲师、工程师4人,博士1人,硕士5人,技师、高级技师3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0%以上,教师在参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职工培训、特种作业培训、金蓝领培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科技类科研成果9项,发表教科研论文20余篇。(六)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利用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优势,加大社会培训的力度。通过山东省金蓝领培训项目、世行农民工培训项目、特种作业培训项目、退役士兵培训项目等,已经为企业培训职工1000人次,培训特种作业(电焊工)工作人员700人次,年平均培训下岗职工100余人,培训农民工和退役士兵等近200余人。优良的培训质量,赢得了参培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

14、好的社会效益。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院 “ 十二五 ”事业规划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社会调查,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机械制造和汽车两大行业为依托,按照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学院实习工厂和厅机关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积极开拓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真正培养出适应

15、机械和汽车等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端制造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四、专业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针对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围绕现代高端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紧密结合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实施蓝黄战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省会城市群制造业聚集区等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校企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以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为切入点,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实际性的进展,真正建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校

16、企合作、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为重点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培养满足山东省机械制造业发展需求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紧缺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添砖加瓦(二)具体目标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紧密结合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实施蓝黄战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型产业以及胶东半岛高端制造业聚集区、省会城市群制造业聚集区、鲁南制造业聚集带等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济南,辐射全省,对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岗位和岗位任职要求进行新一轮的调研。产业背景调研:结合山东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和专业长期服务行业,总结焊接专业服

17、务装备制造业的特点与要求,明确培养目标。人才需求调研:依据山东新一轮经济背景,调研装备制造业所需的焊接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和就业区域和岗位要求,明确培养规格。毕业生调研:设计包含个人信息、岗位信息、所需能力信息、开设课程信息、个人建议等内容,跟踪毕业生3-5年的工作情况,对焊接专业的建设和提高起到反馈作用。2、构建 “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构建“二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二平台:公共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平台主要是为推进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企业优秀文化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而设置的课程;专业课程平台主要是由行

18、业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组成,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必须平台;二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以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为基础,构建2-3个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职业拓展模块以职业技能大赛和素质拓展为目标,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3、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建设4门校级精品课程, 2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3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发表2篇关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的文章,完成3部实训教学指导书、职业培训指导书。4、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训能力完善现有的实训基地,新建1个生产型实训基地、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名师工作室,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实训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5、制

19、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设优秀教学团队聘请1-2名国内焊接技术领域有影响的专家作本专业行业专家,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学校企业各1人),聘请3名来自焊接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和技师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比例在2年内达到50%,通过挂职锻炼、参观访问、企业实践、技能提高、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提高专业教师的企业经历、工程阅历和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在2年内达到90%以上。同时,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从而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水平,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6、完善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焊接技术专业在校生中有25

20、%左右来自于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培养手段的衔接、培养模式的衔接等研究,一直是专业教学研究的重点。未来两年,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技工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衔接和统筹规划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7、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利用学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职业培训师资培训基地、山东省技师培训基地、济南市特种作业培训机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等服务平台,依托校内完善的实训设备和“校中厂”的优势,搭建起高水平的社会技能培训、应用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焊接专业平台,为社会进行“金蓝领”项目培训、为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特种作业培训等工作,

21、2年培训2000人次。申报省级研究课题2项。8、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毕业生追踪调查机制完善现有的专业评价机制,将企业用人满意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岗位成长性、岗位迁移率、收入增长度等内容,纳入专业考核体系,健全“校、企、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五、专业建设内容(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的无缝对接1、加强专业市场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市场调研机制,主要对专业需求进行企业调研、毕业生需求状况调研和学生毕业五年内的追踪调研。每年2次召开校企专业共建专业专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方法和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

22、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启动学生假期企业调研项目,教师设定调研提纲和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和社会活动机会,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扩大调研面,提高调研质量。每学年组织学生下厂参观和下厂实习不少于2次,召开就业单位座谈会不少于2次,全面了解市场情况,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基础信息。2、调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调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人员组成,增加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和技能大师人员比例。依托山东机械工程学会以及济南钢铁集团、山东开泰集团、山东临工集团、济南锅炉集团等校企合作单位,选聘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能鉴定考评员、行业培训机构专家等4名,调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成为:专兼

23、职教师+用人单位+行业专家,比例达到1:1:1。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大行业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力度。表2. 拟从企业聘用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姓 名性别任职情况职 称职 务学历现从事专业现工作单位尹建国男委员工程师副总经理专科人力资源管理山东开泰集团有限公司穆霖男委员高级工程师劳资处处长本科人力资源管理济南锅炉集团单汝刚男委员高级工程师培训本科质量检验山东省特种设备检测院张茂森男委员工程师副部长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中国北车集团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王守仁男委员教授博士理论教学济南大学机械学院郭泰男委员高级工程师专科机械设计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工厂3、构建“平台+

24、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根据市场调研,焊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为山东省高端制造业行业培养焊接产品的工艺编制、工艺实施、工艺改造、相关设备操作、维护和调试、焊接质量检验等技能型人才。面对的岗位群主要有:普通金属材料的焊接、合金材料的焊接、焊接工艺的编制、焊接质量的初检、焊接设备的生产、焊接材料的生产等。围绕相关工作岗位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构建“二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二平台:公共课程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平台培养学生教育文化水平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兼顾必需、够用、发展的要求,开设的课程有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25、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讲座)、大学生就业规划等。 专业课程平台:行业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行业课程:主要是学生进入机械行业所应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开设的课程有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零件、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技术测量、工程力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使学生对焊接专业的核心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具备专业核心基本知识。开设的课程有:焊接生产基础、焊接基本原理、金属焊接性、焊接专业英语、钳工基本技能实训、焊接基本技能训练、课程设计等。二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专业方向模块:重点设置焊接工艺加工、焊接检验和焊接产品营销三个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分别

26、设置:焊接工艺、焊接结构、焊接设备、焊接材料、焊接检验、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职业拓展模块:包括技能拓展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技能拓展模块:主要是保证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参加技能大赛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焊工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焊工特种作业职业资格鉴定、钳工职业资格鉴定、电工职业资格鉴定以及职业大赛和机电产品创新大赛等相关课程。素质拓展模块:加强学生综合素养而设置的模块。主要有:英语三级能力考试课程、数学建模课程、中文写作大赛相关课程、企业调研、招生宣传以及各种社团活动内容。(二)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提高课程建设水平1、在省级精品课程焊接方法与设备建设基础上,重点建设焊接基本原理、金属焊接

27、性、焊接结构、焊接检验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争取在两年内争取4门校级精品课程,力争再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程。2、校企合作开发焊接基本技能训练、焊接高级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指导3本教学指导书,编写中、高级焊工技能培训鉴定2本指导手册,规范焊工实训和培训鉴定工作,提高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水平。(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1、实训设备的补充与建设在现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设生产型实训场地1个,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建设专业名师工作室1个。本项目实施后,将搭建起高水平的专业教学、社会技能培训、应用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焊接专业平台,体现出先进性、生产性和可持续性。办学能力达500人以上的在校生规模,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满足

28、200人同时实训和操作的能力,年对外培训500人以上的焊工培训能力,能够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服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起示范引领作用。表3、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计划序号实训室名称岗位数量每工位设备情况可实现训练课题1生产型实训基地10逆变脉冲氩弧焊机2台(4万元),逆变CO2焊机2台(4万元),交直流氩弧焊机1台(1.5万元),氧乙炔割圆机1台(0.6万元);车床1台(4万元),铣床1台(6万元),刨床1台(4万元),工作平台2个(3万元),砂轮机、台钳、辅助工具、劳动保护用品等(1万元)小型焊接件的生产和加工2自动焊实训室3机器人焊接系统1套自动完成特定工件的焊接加工等3技能

29、大师工作室3RT定向X射线探伤机1台(4万元),UT设备数字超声波探伤仪1台(2万元),MT磁粉探伤机(1万元),配计算机2台,活动铅房1间,附件一宗厚、薄壁工件探伤、检验4专业名师工作室2硬度试验机3台,万能试验机1台,冲击试验机1台,数码成像金相显微镜1台,配计算机2台,附件1宗硬度测量、拉伸冲击实验和金属材料分析2、实训场所实景化建设通过企业制度上墙、操作规范上墙、安全要求上墙、实训项目功能上墙、实训操作流程上墙等“五上墙”工作,实现实训场地的生产实景化建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使用真实的生产设备,完成真实的生产加工作任务,达到操作技能的真正提高,职业素养的实际养成。(四)师资队伍

30、建设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对陈俊华老师进行重点培养,采取企业锻炼、科研倾斜、外出访问、参加会议等多种形式,为他提供学习、提高、交流的机会,使他进一步更新理念,提高水平,尽快成长为业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带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聘请1名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业的兼职带头人,与专职带头人一起,完成校企共建、校企共育的任务。2、骨干教师培养重点培养陈俊华、李士凯、张安刚三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通过参加业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承担科研课题、到企业锻炼等多种功方式,提高其专业业务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将其培养成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双师型骨干教师。3、专任教师“双师型”素质提升建设期内安排该专业的专业教师轮

31、流到企业参加不少于2个月实践锻炼,要求90%以上的专任专业教师考取中级以上焊工职业资格证书。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完善校企之间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计划两年内从济南锅炉集团、山东开泰集团公司、济南第六机床厂、齐鲁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山东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中聘请23名在焊接自动化、新材料或特种材料焊接、焊接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技术专家、在全国焊接技能大赛获奖的技能能手,共同组成专业领军团队,以引领焊接专业及课程建设、师资提升、技能训练、技术服务。聘请5-7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固定的兼职教师,担任实训课程、实践性和综合应用性较强的核心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32、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并在企业的支持下,统一纳入兼职教师队伍管理范围。同时通过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五)中高职衔接的进一步研究焊接专业高职大专目前的在校生中有25%左右来自技工学校单独招生。建设期内,我们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不同生源的培养方式、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手段的研究,加大课程、教材等方面衔接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的学生条件和教学优势,力争在技工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衔接方面,率先形成规范和标准。(六)教学规范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教学规范的制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

33、下,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基础上,完成5-8门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完成实训项目指导书的修订,设计完成并实践实训项目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促进实训教学质量提高。2、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修订完善焊接专业课程建设标准、焊工岗位操作规范、实训成绩评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教师上岗要求、实训场地管理规范等多项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使每一段教学工作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七)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充分利用陈俊华老师在济南钢铁集团博士后流动站兼职工作的优势,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将企业部分项目或项目的某个部分引入到学校,由学校的专兼职教师共同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改造出一把力;充分利用专任教师

34、的业务优势(博士1名,硕士5名,技师、高级技师3名),申报省级科研课题2项;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工厂(结构件分厂)以钢结构件为主打产品的优势,将产品初加工工序引入教学,由学生对产品的初加工进行生产,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充分利用学院技能鉴定和培训平台,加大对企业在职职工、下岗职工、特种作业人员、退役士兵的培训,建设期内培训人员2000人次以上,对中小企业开展焊接技术服务20次以上;充分利用学院大学生就业培训服务中心的优势,对济南地区的大学生开展技能培训,争取年培训达100人次。(八)改革评价模式,构建“校、企、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

35、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九)注重专业群建设,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就业质量通过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带动其所在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等专业群发展,申请专项资金加强该专业群招生宣传,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36、在生源严重减少的形势下,争取招生数量年增加10%,保证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加强学生就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对口率,提高就业质量,为山东省高端制造业不断输送紧缺的高素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六、建设进度及建设资金预算表4、专业建设进度规划表建设项目建设内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考核建设进度预期绩效建设进度预期绩效专业建设研究1、专业调研2、专业文化研究3、专业特色研究1、对焊接专业进行调查研究,优化专业课程;2、探索专业文化,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及聘任制度;3、针对专业相

37、关特点,深入企业进行特色研究负责人:孙泽涛1、完善优化专业课程;2、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及聘任制度;3、建设特色教学模式负责人:孙泽涛院教务处完善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高职教学计划衔接2、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负责人:张颂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负责人:张颂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负责人:张颂完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负责人:张颂院教务处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1、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研究2、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建设专业特色文化建设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基于“电焊工国家

38、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的2012级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人:李士凯完成基于“电焊工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的2012级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人:李士凯院教务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专任和兼职教师各1人)1、聘请1名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2、培养2名校内专业带头人;负责人:孙泽涛1、聘请1名企业专家担任专业指导;2、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建设;负责人:孙泽涛院人事处课程与教材设置1、争创3门省级精品课程2、建设4门院级精品课程3、校企合作编写专业教材2部1、做好精品课程材料的准备工作,争创1门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李士凯2、做好精品课程材料的准备工作,争

39、创2门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张颂3、校企合作编写采用企业典型产品设计成教学项目的特色教材1本。负责人:陈俊华1、完成1门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李士凯2、完成2门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张颂3、与山东开泰集团共同完成抛丸机械设计与制造教材一本负责人:陈俊华1、做好精品课程材料的准备工作,争创2门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李士凯2、做好精品课程材料的准备工作,争创2门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张颂3、校企合作编写采用企业典型产品设计成教学项目的特色教材1本。负责人:陈俊华1、完成2门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李士凯2、完成2门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张颂3、与山东临工集团共同完成工程车辆焊接技术教材一本负责人:陈俊华院教务 处

40、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争创学院示范性校外实习基地2个2、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每人不少于2个月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山东开泰集团,校企双方联合教学。负责人:张安刚2、安排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企业顶岗实践、参加企业培训负责人:孙泽涛1、完成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山东开泰集团,校企双方联合教学。稳定建设1个校企合作基地负责人:张安刚2、安排3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企业顶岗实践、参加企业培训负责人:孙泽涛1、与山东临工集团共同合作专业人才建设,做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张安刚2、安排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企业顶岗实践、参加企业培训负责人:孙泽涛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校内

4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院教务处2、院人事处工作室建设1、建设1个焊接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2、建设1个教学名师工作室1、建设一个指导学生实训和企业焊接生产要求一致的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张安刚2、建设一个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多名骨干教师作为教学探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及课程体系的完善,在学科内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的工作室负责人:陈俊华1、完成一个指导学生实训和企业焊接生产要求一致的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张安刚2、完成教学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负责人:陈俊华院教务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建设1个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双线交替、多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在济南市第六机床厂建设“校中厂”

42、,校企双方联合教学。负责人:张安刚完善“双线交替、多层次”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在济南市第六机床厂建设“校中厂”,校企双方联合教学。负责人:张安刚院教务处科学研究争取省(市)级课题2项做好省(市)级精品课程材料的准备工作负责人:陈俊华完成市级精品课程1项负责人:陈俊华做好省精品课程材料的准备工作负责人:陈俊华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项负责人:陈俊华院科研处专业群建设与就业基地1、专业群建设2、招生宣传3、就业基地开发1、做好设置专业群的准备工作2、进行大范围招生宣传3、开发更多就业基地负责人:张安刚1、完成专业群设置2、做好招生宣传3、开发23个就业基地负责人:张安刚院教务处项目管理

43、项目管理商讨项目管理相关事宜部署项目管理项目管理修整完善项目管理院教务处表5、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资金预算表序号建设内容预算资金(万元)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万元)完成时间2012年度2013年度小计1专业建设研究专业调研1055102012.10专业文化研究52352013.10专业特色研究53252013.102完善中高职衔接中高职教学计划衔接52352013.10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055102013.103校企对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研究52352013.10校外实训基地开发建设1056102013.10专业特色文化建设52352013.10改革

44、人才培养方案52352012.104师资队伍建设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201010202012.10教师进企业锻炼1587152013.10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做兼职教师1578152012.105课程与教材建设1省精品课程建设1门1055102013.102校精品课程建设3门1055102013.103. 校企合作编写专业教材2部42242013.106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生产型实训场地1个251510252012.10自动焊实训室1个352510352012.10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1587152012.10建设名师工作室1个1587152012.10实训耗材补充10102013.107

45、制度建设与质量监控制度建设1073102012.10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1055102012.108科学研究申请省(市)级课题2项51152013.109专业群建设与就业基地专业群建设222013.10招生宣传112013.10就业基地开发222013.1010项目管理项目管理64262013.1011合计27013811225020七、专业建设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专业系领导、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项目建设小组,负责该项目的具体实施。由院内外专家对项目实施实行决策咨询和全程监控,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二)制度保障建设项目确定后,严格按照学院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设备引进和招标采购责任人:按照计划要求公开进行招标采购;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人才引进责任人:按照开放式原则引进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实验实训硬件条件建设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