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报告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29809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报告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报告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报告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报告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报告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报告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报告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麻、毛、绢的初加工工艺设计 班 级: 纺织工程0601班 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2二、前言5三、设计原理与方案9四、实验14五、结果测试与计算20六、致谢与心得22七、参考文献:24八、附件25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及实验是学生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设计、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该课程设计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纺织加工化学等专业课程知识和进行设计、试验、撰写设计说明书等的能力。 2、要求做好设计

2、前预习,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纺织加工化学问题。能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并具有创新性。能通过查阅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正确的使用仪器设备并了解设备使用、测试原理。复习和巩固化学实验的知识,能独立正确地完成试剂的配置、用具的洗涤、具体操作等等。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一个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及时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撰写设计说明书要翔实真实地记载设计、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讨论,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3、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1)麻纤维的化学脱胶设计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及其碱处理工艺设计。(2)羊毛的洗涤及

3、炭化设计洗毛工艺设计、炭化方法设计、散毛炭化工艺设计。(3)绢纺原料精炼设计绢纺原料微生物精炼的工艺设计、酶制剂精炼、微生物精炼设计绢纺原料化学精炼的工艺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参数设计、绢纺原料除油等设计。 4、时间安排一周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时间为半天)由指导老师布置任务、讲解课程设计要求和任务。第二阶段:(时间为1天半)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课程设计多种方案及设计方案。交给指导老师检查、审核。第三阶段:(时间为2天)在实验室做实验并修正自己的方案(4人一组)。第四阶段:(时间为1天)撰写设计说明书并修改和完善。二、前言1、麻纤维的化学脱胶设计麻纤维是韧皮纤维、叶

4、纤维和果壳纤维的总称。我们国家纺织工业中所加工的麻纤维主要是韧皮纤维。即取自于韧皮植物韧皮部的纤维,如苎麻、亚麻、大麻、黄麻等。根据韧皮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如图),要制取纤维首先必须分离出韧皮部。各种麻植物茎各部分的生长情况不同,制取韧皮部的方法也不同。如苎麻,麻茎较粗且木质部和保护组织都很发达,因此必须要经过剥皮(麻皮与木质部的分离过程)与刮青(青皮与韧皮部的分离过程)才能制取韧皮部。其它麻也必须根据其茎的结构特点进行初步加工。麻纤维在韧皮部中是靠胶质粘结在一起成片条状的,因此在从茎中分离出韧皮部后,还必须脱除胶质分离出纤维才能用于纺纱。各种麻单纤维性能不同,有的比较细、长,适合单纤维纺纱,需

5、全脱胶如苎麻:有的则比较短不适合单纤维纺纱,需保留一部分胶质,采用束纤维纺纱,为半脱胶如亚麻、大麻、黄麻等。麻脱胶的要求是:(l)脱除韧皮部中的部分或全部胶质;(2)脱胶不损伤或尽量少损伤纤维固有的机械物理性能。可采用的脱胶方法有化学脱胶、微生物脱胶或微生物化学脱胶。生苎麻俗称原麻,是苎麻纺纱的原料,因为生苎麻是经过剥制后的韧皮纤维,由苎麻的胶质粘结交错在一起,纤维不呈单纤维状态,不能直接用于纺纱。因此必须先经过脱胶工艺的处理,使之脱除胶质,保持有一定纤维强力,使纤维松散柔软、含有适当的残胶与油脂,色泽均匀白度适当,为纺出优质纱创造先天条件。苎麻脱胶方法有化学脱胶,生物酶脱胶,微生物脱胶等很多

6、脱胶方法。我们这组选择了化学脱胶方法,即二煮一漂法脱胶。麻纤维的脱胶过程严格地说就是精制纤维素的过程。脱胶过程的组织和工艺参数的选择必须掌握两类原则,脱去原麻中的胶质,使制取出的纤维满足纺纱工程和产品质量的要求,为其一。其二是对纤维的损伤要尽量少。因此,麻纤维的化学脱胶工艺过程不能采用以无机酸为主的工艺,也不能采用以氧化剂为主的工艺,只能采用以碱液煮练为中心的工艺过程。麻纤维的化学脱胶工程即基于此理组织的。概括地说,就是利用原麻的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对碱、无机酸和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的不同,在不损伤或尽量少损伤纤维原有机械性质的原则下,去除其中的胶质成分,而保留或制取纤维素的化学加工过程。为了弥补化

7、学药剂作用的不足,在脱胶工艺中还必须辅以一定的机械物理的、化学的和化学物理的作用。为提高碱液的煮练效果,提高脱胶麻的质量,在碱液煮练前后分别加以预处理和后处理两大工艺过程。因此,麻纤维的化学脱胶工艺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三个主要工艺过程,即预处理工艺、碱液煮练工艺和后处理工艺。2.羊毛的洗涤及炭化设计洗毛工艺设计、炭化方法设计、散毛炭化工艺设计。洗毛工艺目的:就在于应用化学、物理和机械的方法,去除原毛中所含的过多脂汗和土杂,得到较为纯净的羊毛纤维(洗净毛),以满足纺织加工对原料的要求。要求:是在不损伤和少损伤羊毛纤维优良性能的前提下进行。总之,洗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化学、物理、机械作用的过程,它是洗

8、涤剂降低洗液表面和界面张力以后产生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和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及羊毛表面扩散双电层与羊毛脂、杂质表面扩散双电层间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而机械作用则是脂杂与羊毛最终分离必不可少的手段。炭化工艺 目的:去除羊毛中粘附着的各种草杂。 原理:利用硫酸处理含有植物性草杂的羊毛,使酸与草杂发生作用而最后将其除去。分类:羊毛炭化可分为散毛炭化、毛条炭化、匹炭化以及碎呢片炭化等方式。散毛炭化工艺过程:浸酸、脱酸、烘干与焙烘、压炭与除炭、中和、烘干。炭化净毛质量要求:手感膨松柔软而有弹性,强力损失小,毛质清洁而有光泽,颜色洁白而不泛黄。质量指标:含草杂率(0.1以下),含酸率(0.51.5),发并

9、率(3以下),回潮率(1117)。质量要求不同,指标也就不同。3.绢纺原料精炼设计绢纺原料微生物精炼的工艺设计、酶制剂精炼、微生物精炼设计绢纺原料化学精炼的工艺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工艺参数设计、绢纺原料除油等设计。 绢纺原料精练的目的与要求目的:脱去多余的丝胶,以满足使用和绢丝品质的要求;除去油脂和杂质,有利于后加工和绢丝质量的提高。要求:松解茧类和丝类原料,不仅要使茧丝之间的胶着点分开,而且要使茧丝分离成单丝;茧丝的残胶率保持在3或以上,并均匀一致;残油率在0.55以下;精干绵疏松、柔软而富有弹性;少影响或不影响茧丝的强伸度,并有一定的白度、光泽、手感及风格,成本要低,制成率要高。 绢纺原料

10、精练基本原理脱胶原理:绢纺原料的脱胶主要靠水,其次才是化学助剂;丝胶属于胶体,结构疏松,并含有占侧基总数80的亲水基团,当丝胶浸入水中时易被润湿,在脱胶初期,应使水分子充分、均匀地润湿纤维的同时,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水分子进入到丝胶内部,引起丝胶膨胀,导致部分氢键断裂。除油原理:采用在纯碱溶液中低温长期浸泡和微生物处理的方法,使油脂水解,再经纯碱液复练,使水解出的脂肪酸与纯碱反应而去除。绢纺原料化学精练工艺实质:绢纺原料投入练液中,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精练即可达到精练的目的;丝胶蛋白质具有两性性质,既能与碱作用,也能与酸作用。工艺过程:、a.前处理,包括原料选别(粗选、精选)、剥茧衣、除杂、扯松、除

11、蛹;b.精练,包括高温精练(皂-碱练、酸精练)、低温精练(温度为4580);c.后处理,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与提高练丝的质量,弥补精练加工的不4、绢纺原料微生物精练工艺实质与机理:主要是利用有利于绢纺原料精练的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及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的酶,使丝胶蛋白和茧丝上附着的油脂水解,再通过复练使练丝上的残胶和残油符合精练质量的要求。三、设计原理与方案方案(一):苎麻二煮一漂法化学方法脱胶一、 工艺流程原麻拆包、拣麻、扎把浸酸水洗装笼一次碱液煮练热水洗二次碱液煮练水洗打纤酸洗水洗脱水精练水洗脱水抖松给油脱水抖松干燥,得到精干麻二、 工艺参数碱液煮练工艺参数氢氧化钠的浓度一般选择10gl,占溶

12、液的11左右,化学助剂占溶液的34,压力采用147KPa,温度控制在123左右,煮练时间大约3小时左右,采用的浴比是1:11。浸酸工艺参数(预处理工艺)硫酸溶液的浓度在1.5gl2.0gl之间,温度控制在55,浸酸时间是2小时,浴比是1:10。酸洗(后处理工艺)硫酸溶液的浓度在1.5gl2.0gl之间,只要浸泡2至3分钟浴比采用1:15.漂白常用的有效氯浓度以0.51.5gl为好,控制漂白工序的处理时间以不超过2.5分钟为好,漂白温度一般选择为常温。精练氢氧化钠、碳酸钠、合成洗涤剂的用量均为2,精练时间4小时左右,精练温度100,浴比1:20。给油工序将已脱水并经抖松机抖松的麻束浸入给油槽中,

13、给油槽内油浴的温度在85以上,焖煮的时间为4小时以上,要求给油精干麻的含油率在0.71.5之间。机械处理工序给油处理后麻束再经打纤,干燥。方案(二)苎麻生物酶脱胶1、 材料与方法材料:苎麻、果胶酶、木聚糖酶2、 酶活测定方法果胶酶酶法测定:DNS法,以每小时酶解果胶生成1mg的半乳糖醛酸的酶定义一个酶活单位u。 木聚糖酶酶法测定:DWS法,以每小时酶解木聚糖生成1mg的木糖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单位u。3、 果胶酶对脱胶的影响酶浓度(uml)惨胶率酶浓度(uml)惨胶率023.89023.8910022.6310023.5820021.0720023.1230019.7130022.734001

14、9.6340022.684、 果胶酶和木聚糖酶联合脱胶由于果胶酶、木聚糖酶的最近PH相近,故采取这两种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联合脱胶,在温度为50,浴比为1:12(麻:水),酶解时间为6小时的条件下进行联合脱胶,试验安排表如图所示:水平因素A(果胶酶浓度)B(木聚糖浓度)C(PH)1200uml200uml3.82300 uml300 uml4.43400 uml400 uml5.0工艺流程原麻扎把装笼酶液处理稀碱液处理拷麻漂、酸洗水洗喷油脱油水烘干精干麻方案(三)苎麻的微生物脱胶 基本原理:利用某些微生物以这些胶质为其碳素营养来源的特性,将果胶物质、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物质分解转化为简单的低分子

15、物质,从中得到本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热能,从而完成麻纤维的脱胶过程。 1.果胶物质的分解 果胶物质先被分解成可溶性果胶。 可溶性果胶进一步被分解成甲醇和甲胶酸。 果胶酸进一步被分解为己糖、戊糖、糖醛酸、少量有机酸和醇。 己糖和戊糖沿丁酸发酵过程被分解成了酸、二氧化碳、氢或水: C6H12O6=CH3CH2CH2COOH+2CO2+2H2+热 C5H10O5= CH3CH2CH2COOH+CO2+H2+热 在好氧条件下,糖类物质全部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CO2+6H 2O+热; C5H10O5+5O2=5CO2+5H 2O+热 2.半纤维素的分解 在厌氧条件下,

16、半纤维素沿丁酸发酵过程进行分解,即: C6H12O6=CH3CH2CH2COOH+2CO2+2H2+热 C5H10O5= CH3CH2CH2COOH+CO2+H2+热 在好氧条件下,半纤维素最终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即: C6H12O6+6O2=6CO2+6H 2O+热; C5H10O5+5O2=5CO2+5H 2O+热 3.木质素的分解微生物对木质素的分解作用研究得较少,在好氧性条件下木质素分解较快,在厌氧性条件下木质素分解的速度则较慢。方案(四)羊毛碳化工艺实验一、 炭化原理现行炭化加工是利用硫酸处理含有植物性草杂的羊毛,使酸与草杂发生作而最后将其去除,但这也将给羊毛纤维带来一定程度的损伤

17、,只是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炭化工艺条件,以尽量减少羊毛纤维的损失程度。二、 工艺条件(1) 浸酸浸酸是第一道工序,也是炭化工程中的关键工序。在浸酸工序中主要掌握酸液的浓度、温度和浸酸时间,要求草杂尽量吸足酸,而羊毛纤维尽量少吸酸。在5.5的硫酸溶液中加入0.1碳化助剂后的吸酸速率。使用炭化助剂的浓度是:非离子型助剂 0.5 阴离子型助剂 11.5左右(2) 脱酸从浸酸槽中出来的羊毛含酸率太高,若直接去烘干不仅会增加烘干机的负担,使羊毛烘不干,草杂不脆化,而且会严重损伤羊毛纤维,因而在进入烘干机之前,要尽量去除羊毛中过多的酸水量。(3) 烘干与烘焙(4) 压炭与除炭(5) 中和(6) 烘干三、

18、炭化羊毛的质量要求(一)、炭化净毛的质量指标如下: 含杂率 0.1以下含酸率 0.51.5发并率 3以下回潮率 1117四 工艺流程浸酸脱酸烘干与烘焙中和烘干方案(五)绢丝原料精练绢纺厂用于精练的原料主要有条吐、长吐、滞头、茧衣和废丝,精练后精干品的质量指标控制主要有两个:残胶要在5以上,含油率要在04以下阁。生产上俗称“去油保胶”。残胶太低,强力低,制成率降低,绵粒多,无弹性;含油太高,精干品发黏,并丝多,白度差。精练脱胶工艺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成品质量的优劣,也关乎到牛产厂家的经济效益。因此,选用合适的精练工艺,对提高绢纺原料精练质量非常重要。1、 工艺流程预处理酶脱胶精练还原漂白清洗脱水

19、清洗2、工艺参数目前,不少厂家仍采取传统的碱法对绢丝脱胶,这种方法虽然能把绢丝上的丝胶基本脱尽,但对绢丝损伤较大。故采用还原漂白,可减少绢丝损伤,增加丝的上染率,改善染色同色性。(1)预处理纯碱1gL 温度 8O 时间 60 min (2)酶脱胶中性蛋白 3O gL 平平加O 0、5gL温度 5O 时间 45 min (3)精练纯碱0、20、5gL 中性皂 35gL pH值 8时间 80min 温度 95(4)还原漂白保险粉 11、5gL 209洗涤剂 12gL温度 9O 时间 40min四、实验化学脱胶是利用纤维素与各胶质成分对常见化学药剂作用稳定性的不同,在尽可能少地损伤麻纤维的前提下脱除

20、胶质。麻纤维化学脱胶是以碱液煮炼为主的。根据具体麻纤维的特点,有时为了提高脱胶麻的质量,在碱液煮炼前后还分别加以原料拆包扎把、浸酸、等预处理工序和打纤、漂白、酸洗、水洗、给油等后处理工序,因此麻纤维的化学脱胶从大的方面来说包括预处理、碱液煮炼和后处理三个主要的工艺过程,所得脱胶麻纤维(精干麻)的品质主要由残胶率、单纤维或束纤维强力、支数、白度等指标衡量。一、原麻的化学成分测试 苎麻原麻的化学成分 (单位:%)回潮率含水率脂蜡质水溶物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含胶率10.3809.4041.5779.5057.42616.6377.56357.29134.002二、实验仪器、设备与用品1000mL

21、烧杯、2000mL搪瓷杯、温度计、玻璃棒、PH试纸,氢氧化钠、硫酸、次氯酸钠等药剂及常用助剂、表面活性剂、油剂。三、实验步骤及工艺参数实验流程:1.脱胶(二煮一漂法脱胶工艺): 原麻拆包、拣麻、扎把浸酸水洗装笼(或装笼浸酸水洗)一次碱液煮练热水洗二次碱液煮练打纤漂白酸洗水洗脱水给油脱水抖松干燥,得到精干麻。 2.结果测试与计算: 精干麻制成率、测量单纤维平均细度、测试单纤维强力。一、 脱胶1. 取样 利用电子称重仪称量10g苎麻原麻2. 浸酸 工艺参数: 硫酸浓度:1.5g/L 浴比:1:10 温度:恒温槽中,约50.5 时间1小时 步骤:(一)计算和准备通过浴比计算出溶液质量为200g;利用

22、溶液质量和硫酸浓度计算出硫酸用量为0.4g(因所配硫酸浓度很低,所以密度按1g/ml计算)(二)制取溶液将干燥的空烧杯放在电子称重仪上,得到烧杯重量为2.9420g;用滴管往烧杯中滴入一滴浓硫酸,观查屏幕变化(不可超过3.3420g),未到达3.3420g则再滴入少量浓硫酸,直至到达3.3420g左右,误差小于百分之一。本次实验中实际量取3.3513g浓硫酸。 往烧杯中加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均匀。将小烧杯中的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纯水,至100ml,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三)浸泡 将原麻放入上述烧杯中,用玻璃棒按压和搅拌,使原麻完全浸泡在溶液中。 将烧杯放入恒温槽中(设定温度为50.5)

23、,约一个小时后取出(实际为1小时12分)。其间不时的用玻璃棒搅拌。实验现象:在浸酸的过程中,原麻逐渐变软并有小程度的退色。溶液也逐渐变黄。(四)水洗 将浸酸后的麻放入较大容器中水洗35次(五) 碱液煮练一次碱液煮练工艺参数: 氢氧化钠(NaOH):2g 硅酸钠(Na2SiO49H2O):0.2g 亚硫酸钠 (Na 2SO3 ):0.4g Na4P20410H20:0.4g Na4P0412H20:0.4g浴比:1:20 气压:常压 时间:一个半小时二次碱液煮练 工艺参数与一次碱液煮练均相同,只是只煮练半小时。 步骤:(1)计算和准备 (2) 通过浴比和原麻质量计算出溶液质量: m(溶液)=10

24、*20=200g 根据上述结果算出加水质量和体积: V(水)=200ml 准备好各药品。 制取溶液 用电子称重仪分别量取2g氢氧化钠、0.2g硅酸钠、0.4g亚硫酸钠、0.4g焦磷酸钠放入烧杯中(方法与浸酸工序中称量浓硫酸的方法相同) 将上述烧杯加入200ml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煮练 将浸酸后的麻放入上述烧杯中,记录此时的溶液体积(不必很精确):200ml。 将烧杯放在电热炉(配有石棉网)上开始煮练。时间1:30小时。操作要点:煮练过程中要不停的用玻璃棒搅拌,保持溶液的受热均匀。 煮练过程中要注意液面要保持在烧杯上200ml刻度上。低于此刻度时用小烧杯加入少量热水,使液面上升到200ml

25、刻度上。 要保持电热炉下面垫板的湿润,防止垫板被烧坏。 实验现象:溶液不断的冒出小泡,颜色不断加深,逐渐变成棕色。麻进一步变软,进一步退色,可以观察到逐渐有纤维出现。 实验结果:麻束仍然交结在一起,但表面已明显有纤维出现。颜色仍然较重,且表面有很多棕黑色的杂质块。5、进行二次煮练时间约为半小时。6、 热水洗 在较大容器中用温水反复搓洗10分钟。洗去碱液和除去少量杂质。7、 打纤 用锤子以适度力度打击麻束各部位约5分钟。纤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8、 水洗 在大容器中用水洗23次。9、 漂白 工艺参数: NaClO溶液有效氯浓度:1g/L 浴比:1:20 温度:常温 时间:4分钟 步骤: 计算和准

26、备 根据浴比和原麻质量计算出溶液质量为200g 根据实验室NaClO试剂有效氯浓度为5.5%,计算出200ml溶液所需试剂体积VNaClO溶液=200*1/5.53.6363ml 准备试剂。 配置溶液 在烧杯中加入3.6363mlNaOCl试剂。 在上述烧杯中加水,至液面到达200ml刻度。(因此溶液浓度很低,所以密度按水的密度1g/L计算) 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恒温浸泡 将步骤7得到的麻放入上述所配NaClO溶液中,用玻璃棒压按,使其完全浸泡在溶液中。四分钟后取出。实验现象:麻束明显逐渐褪色,但不彻底。实验结果:所得麻束最终并未完全褪色,呈暗黄色。较柔软。9. 水洗10. 酸洗工艺参数: H

27、2SO4浓度:1.5g/L 浴比:1:15 温度:常温 时间:5分钟步骤 : 计算与准备 通过浴比和原麻质量计算出溶液质量为200g. 通过溶液体积和硫酸浓度计算出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0.3067g(因所配溶液浓度很低,所以密度按水的密度计算)。 准备试剂。 配置溶液 用电子称重仪常量出0.3067 g浓硫酸(方法与浸酸工序中称量浓硫酸的方法相同) 将盛有上述浓硫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将上述烧杯的酸液倒入中烧杯中,加入约200ml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混合均匀 浸泡 将经过漂白工序后的麻放入上述所配制的溶液中浸泡,用玻璃棒使之完全浸泡在溶液中。 5分钟后取出。 实验现

28、象:麻纤维束迅速变白。 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此步骤后的麻颜色明显变白,且比较洁净。可能是因为NaClO-在酸性环境下的漂白效果更好。漂白工序后麻团中残留有NaClO,放入酸液后,NaClO-在酸性获得了酸性环境。 NaClO-和H-同时存在同一溶液中时不稳定,可以反应生成氯气挥发。所以酸洗工序还有去氯的效果。11. 水洗 在大容器中用清水洗35次。12. 给油 工艺参数: 茶油:98% 烧碱:2% 浴比:1:10温度:50.5 时间:20分钟 步骤: 配置乳化液 在空烧杯中加入两滴茶油,一滴烧碱饱和水溶液,加适量水稀释,用玻璃棒搅拌至均匀。 浸泡 将第11步水洗工序后的麻团放入乳化液烧杯中,

29、用玻璃棒使之完全浸泡在乳化液中。将烧杯放入恒温槽中(温度50.5)。30分钟后取出。过程中不停用玻璃棒搅拌。 实验说明:因为时间和设备等因素,给油工序没有完全按照原定方案进行而是按照上述工艺参数和步骤进行。 实验结果及分析:由于给油时间和给油温度没有达到理想参数,所以给油效果较差。13. 软化剂处理 操作流程:配置软化剂溶液(5%)放入麻团5分钟后取出 实验结果:软化效果较好,麻团明显整体变柔软。 14. 挤干 15抖松 16. 烘干 将麻团放入烘干机中的筒子中,20分钟后取出。麻团完全烘干。五、结果测试与计算测试内容:(1)纤维总重量并及制成率 (2) 纤维平均细度 (3)纤维强力测试结果:

30、1 . 称量纤维总重量并计算制成率 利用电子称重仪称量出制出纤维(即精干麻)总重量为7.429g. 算出脱胶麻纤维的制成率。 = (7.429/10)*100%=74.29%2. 测量纤维平均系度 测试仪器:CU-型电子纤维细度测量仪步骤: 取样与制片 随机抽取若干根纤维,用手扯法整理顺直。将整理后的纤维均匀的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甘油,然后盖上盖玻片,轻轻挤压,排除小气泡。 测量 将制片放在CU-型电子纤维细度测量仪的载物台上,用仪器上的夹子固定好 启动测量软件,开始测量。测量十六组数据。测量结果:选择直径直径(um)130.191423374453392438435.4101538.107

31、5636.3548737.9445831.5976931.74231041.9015平均直径M=35.750umS(um)=3.689 CV=10.323. 测试纤维强力 实验仪器:XQ1纤维强伸度仪 步骤: 设置实验参数。在仪器上纤维细度设置区上将参数设置为1512(dT)。 (公式 Ttd=(d/)2*r =11.3g/cm3 r=1.51) 用0.4CN的张力夹夹住一根纤维的一端,夹持在仪器的测试区域的夹子上。按下开始按钮,开始测试。 换另一根纤维重复步骤的操作。重复操作6序号EXT 断裂伸长率(%)FDE断裂强度(cN)132.716.0244.526.2339.764.3426.23

32、27.3535.220.9634.833.6平均35.5231.38 六、致谢与心得很感谢蒋国华老师、周衡书老师、彭新元老师等几位老师带领我们做了苎麻脱胶的纺织加工化学试验。蒋国华老师先是就本次实习的流程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本次试验的重点部分做了强调,周衡书老师也对我们的试验进行了补充说明。做实验时,几位老师都对我们进行了试验指导,对在试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尤其是蒋国华老师和周衡书老师他们一直不辞辛苦的奔波到我们试验结束。试验过程中,我们缺了原料,只要找他们几位老师,他们总是很快地为我们找全材料,我们遇到不懂的地方,只要找他们几位老师,他们总是耐心地对我们进行详细地讲解

33、,总之,只要我们遇到困难,他们几位老师总是尽全力地帮助我们。我们试验做了一天,他们也为我们奔波了一天,尤其是做试验的前一天,蒋老师和周老师为了给我们准备材料一直忙碌到很晚,所以再次感谢几位老师对我们试验所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这次试验,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以前只是理论上对苎麻脱胶有一定的理解。对每种材料的用量也只是记住了理论值,并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通过试验,让理论结合了实际,所以自己对苎麻脱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试验过程中,各种材料的用量一定要精确严谨,因为用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你煮练工艺质量的好坏。浸酸工艺对麻

34、纤维的残胶率影响很大,浸酸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道工序的加工,浸酸时应注意浸酸温度和浸酸时间的控制。煮练时氢氧化钠的用量是最难控制的,加热过程中因为溶液中水分的蒸发要时刻加热水,加热水时一定要考虑到煮练溶液的浓度,氢氧化钠浓度的控制对煮练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煮练时溶液浓度的控制也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煮练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胶质的去除,以及麻纤维各项机械性能的指标,可以说是苎麻脱胶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后处理工艺也是不容忽视的。完成这次课程设计我觉得收获很多,不但进一步掌握了整个苎麻化学方法脱胶的工艺流程,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多的是让我看清了自己,明白了凡事需要耐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5、理论知识的不足在这次实习中表现的很明显。这将有助于我今后的学习,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去掌握它,而不是只懂得一点皮毛。同时我认为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需要个人,个人也离不开团队,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只有一个人知道原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每个人都知道,否则一个人的错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工作失败。团结协作是我们实习成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而这次实习也正好锻炼我们这一点,这也是非常宝贵的。对我而言,知识上的收获重要,精神上的丰收更加可喜。通过这次纺织加工化学脱胶试验,我体会到苎麻的脱胶是一个精确复杂的过程,由于实际与理论又很大的区别,我们要在实

36、际操作过程中要在理论范围的基础上调整工艺参数。一些微小的误差都会影响到试验结果,所以我们在做试验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严谨细心。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考验了我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而且也考验了我们的细心和耐心。做试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中我们学到了试验器材的使用,以及熟练地去使用专业器材,每次做试验都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就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们在做苎麻脱胶煮练的时候,对于溶液浓度的配置,化学助剂的选择上都遇到了问题,不过我们组一起齐心协力地去解决问题,最后当我们的成品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很有成就感,这也是一种付出努力的喜悦,所以这次实习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我们的专业

37、素质,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再次感谢两位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教给了我许多知识和课本以外的东西,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我们的课程设计,没有他们的讲解,我也不会学到那么多的东西,有那么多的收获了。非常感谢他们!七、参考文献:【1】 韦炬明 江汉良 王惠民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1年 第四期【2】 李振华 董颀 苎麻快速化学脱胶技术研究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 7 卷第4 期( 总第5 8 期) 【3】 杨 涛 郁崇文 苎麻氧化脱胶的研究 广西纺织科技 2007年第36卷第4期【4】 欧阳曙 姚纲 苎麻化学脱胶新技术的评述与应用 生产技术 30-32【5】 杜兆芳 曹建飞 张强 苎麻复配生物酶脱胶工艺的研究 苏州大学学报 2008年4月第28卷第2期【6】 王成国 曾庆福 谭远友 张尚勇 苎麻鲜麻脱胶清洁生产工艺初探 上海毛麻科技 2007年第4期【7】 李宁 李跃革 绢丝羊毛交织物的练染工艺 印染(2OO6 No13)【8】 茅秦川 王雪燕 车江宁绢丝前处理试验 陕西纺织97.2(总第34期)【9】 钟心强 陶海峰 绢丝原料低温快速脱胶精练生产技术研究丝绸 2008(5):05-02【10】谢瑞娟 李明忠 卢神州 王芳 汤霁丝胶及其溶解性能探讨 丝绸 2005八、附件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教师:年 月 日成绩评定: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