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32752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年12月,“携号转网”相关要点汇报,目 录,1、“携号转网”方案2、“携号转网”办理及开放的业务3、“携号转网”网络方案及受理流程4、“携号转网”的风险点评估5、附录(名词解释),1.1 天津方案(双向“携号转网”):,1、“携号转网”的方案,联通(固网、2G、3G),电信(固网、2G、3G),移动(2G),移动(TD的157、188号段),天津本地网实施的是双向可携号转网测试,即中国移动2G用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2G用户、3G用户,可以携带号码转移到中国移动TD_SCDMA网;中国移动TD_SCDMA专用号段157/188用户不能携带到其他网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2G用户、3G

2、用户,以及中国移动2G用户之间可以相互携号转网。,1.2 海南方案(单向携号转网):,1、“携号转网”的方案,联通(固网、2G、3G),电信(固网、2G、3G),移动(2G),移动(TD的157、188号段),为体现对移动TD的支持,移动TD网的“携号转网”均单向携入。,目 录,1、“携号转网”方案2、“携号转网”办理及开放的业务3、“携号转网”网络组网方案及受理流程4、“携号转网”的风险点评估5、附录(名词解释),用户持有效证件至携入方运营商受理中心提出业务申请。携入方受理中心预开卡并做停机处理后,向中央业务管理系统(设置于工信部)提交业务申请。中央业务管理系统随即向携出方受理中心核查用户资

3、料,确认该用户是否可做携号转网,并在48小时内将成功与否反馈给中央业务管理系统,由中央业务管理系统再告知携入方受理中心。携入方通知用户受理成功以及用户领取新卡,并告知用户新卡预计启动的时间。用户产生投诉,在48小时前向原运营商投诉,48小时后向携入方运营商投诉。携号转网客户一年内只能至多携号转网三次。,2、“携号转网”的用户办理流程,2、“携号转网”不予受理的六种情况,从号码携带的细则看,一共有六种情况不予受理转网:一、实名制用户机主信息不符;二、用户与携出方签约时间未满的;三、用户与携出方有话费纠纷;四、申请号码停机的;五、SIM卡被偷或丢失的;六、由于携出方网络故障而导致携出方无法受理该申

4、请。,2、对携入用户开放的业务,1.语音业务:仅支持携入、携出的本地、长途、国际长途,以及呼叫转接。2.短信业务:仅支持携入、携出的点对点网内、网间短信,国际短信。携入移动方有梦网短信。网间行业短信不开放。此外组网方式需要“就远出网”改造。3.彩信业务:仅支持携入、携出的点对点网内、网间、国际彩信,携入移动方有梦网彩信。网间行业彩信不开放。此外,组网方式需要“就远出网”的改造。4、还将开通13800充值、VPMN、17951IP业务、Portal、WAP浏览、可视电话、视频留言、IVR、彩铃、中央音乐平台 5、为了避免对全网13800充值SCP的改造,试点期间对于天津、海南的携入用户暂不支持漫

5、游充值,仅能在归属省内拨打13800138000进行手机充值。6、为了避免对其他29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VPMN业务的SCP进行改造,试点期间仅向携入用户提供本地VPMN业务。7、暂不开放,按销户处理的业务:飞信、通用下载、手机支付中心、世博手机票业务、139邮箱等业务。,目 录,1、“携号转网”方案2、“携号转网”办理及开放的业务3、“携号转网”网络组网结构及处理流程4、“携号转网”的风险点评估5、附录(名词解释),3、“携号转网”组网结构,3:“携号转网”在网络实现上涉及的关键内容,1、对一经查实的携入、携出用户,网间呼叫需要专用路由码(RN),中国移动的路由码为1242,电信和联通分别

6、为1241和1243。2、用户携出后,原HLR登记信息清空,在NP MSC的VLR中新建T11T21签约信息,指示为携出用户。3、用户携入后,该用户业务、鉴权信息均存放在新建的携入HLR中,实时BOSS同步。一旦发起网间呼叫,携入HLR成关键访问节点,信令负荷较高。尤其是电信、联通的携入HLR,由于需要在携入HLR中,对移动的全部号码进行遍历检索,信令负荷尤其高。,-12-,路由组织(语音),工信部规定对于实现了号码携带的本地网,无论是单向携带还是双向携带,移动运营企业网间传送的被叫移动号码前必须含路由号码RN,且RN 指示接收方关口局所归属的运营企业网络,即被叫用户当前签约网络;移动网和固定

7、网之间的被叫号码前没有RN。在没有开展号码携带的本地网范围内,不同运营企业网间被叫号码前都没有RN。现场试验期间,网间语音呼叫路由仍遵循“就远出网”原则;157、188号段的路由原则不变。,-13-,路由组织(语音),漫游在试点地区中国移动用户做主叫呼叫试点地区用户被叫号码归属中国移动,主叫端局查询被叫归属HLR,然后判断返回的MSRN,如果用户携出,MSRN会带有用户携入网络的路由码(RN),此时,主叫端局需将呼叫送到GMSC出网;用户未携出,MSRN为本网正常的MSRN,则端局根据该MSRN路由即可。被叫号码归属其它运营商,主叫端局查询本地携入HLR,然后判断用户返回的MSRN号码,如果用

8、户携入,MSRN为本网正常的MSRN,则端局根据该MSRN路由即可;如果用户未携入中国移动,MSRN会带有用户原归属网络RN,或用户携转到的新网络的RN,此时,主叫端局需将呼叫送到GMSC出网。,移动用户间的呼叫,-14-,路由组织(语音),国际来话从中国移动国际局入境被叫号码归属中国移动,且为试点地区号码,呼叫由国际局送至当地(京、沪、穗)TMSC,由TMSC发起MAP查询,然后根据返回的MSRN进行路由,如果用户携出,MSRN会带有用户携入网络的RN,TMSC通过TDM长途汇接网接续至试点地区TMSC,再送到试点地区GMSC出网;如果用户未携出,MSRN为本网正常的MSRN,则TMSC根据

9、该MSRN路由即可。被叫号码为归属其它运营商的移动号码,且为试点地区号码,呼叫由国际局送至当地(京、沪、穗)软交换长途汇接局,软交换长途汇接局分析号码后,通过软交换长途汇接网接续至试点地区软交换长途汇接局,再到试点地区GMSC。试点地区GMSC查询本地携入HLR,然后判断用户返回的MSRN号码,如果用户携入,MSRN为本网正常的MSRN,则GMSC根据该MSRN路由即可;如果用户未携入中国移动,MSRN会带有用户原归属网络RN,或用户携转到的新网络的RN,此时,GMSC将呼叫送出网即可。,国际呼叫,-15-,路由组织(短信),点对点短消息业务遵循被叫移动用户号码拥有网络查询的原则。工信部规定对

10、于点对点短消息业务,移动运营企业网间,接受方关口局收到的短消息,当被叫号码为本网拥有的号码时,被叫号码前没有RN;当被叫号码为非本网拥有的号码时,被叫号码前必须有RN,且RN指示本运营企业网络,即被叫用户当前签约网络。移动网和固定网之间的被叫号码前没有RN。现网网间短信一般采取“就近入网”、“就近出网”原则。但是采用本总体技术要求的短信实现方案,对于异地中国移动用户发往试点地区携出用户的短信,短信由号码携带试点地区互通网关出网,与现网网间短信“就近出网”原则不一致。为了将短信中心改造范围限制在试点地区,通过各运营商协商,其他运营商发往试点地区中国移动携出用户的短信,也采用“就远出网”。,-16

11、-,路由组织(点对点短信),被叫号码为试点地区中国移动号码用户未携出,主叫归属SMSC查询号码归属HLR,归属HLR返回VMSC ID,VMSC ID指向正常的VMSC,短信正常下发用户携出,主叫归属SMSC查询号码归属HLR,归属HLR返回的VMSC ID指向试点地区的新建设备NP MSC,SMSC会将短信送到NP MSC,NP MSC通过SMPP协议将短信送到互通网关出网;当互通网关收到短信回执后,将回执送到NP MSC,NP MSC通知主叫SMSC被叫为试点地区外网移动、固网号码直接送相应互通网关出网被叫为非试点地区的用户时,路由过程保持不变。,中国移动用户发短信,-17-,路由组织(彩

12、信),被叫号码为试点地区中国移动号码用户未携出,发送方MMSC查询ENUM DNS得到被叫归属MMSC地址,将彩信送至被叫归属MMSC,被叫归属MMSC向用户下发彩信;用户携出,发送方MMSC查询ENUM DNS得到互通网关地址,将彩信送到互通网关出,中国移动用户发彩信,3、“携号转网”组网建设方案,和现有网络相比,“携号转网”组网方案除了工信部建设一套用于全国“携号转网”的全国号码携带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CSMS)和全国集中号码携带数据库(CNPDB)外,各省的组网方案中,需要:1、新建1个NP MSC设备,设备功能包括:MSC(交换机)+SMG+NPDB(当地号码携带数据库)。组网方案:新

13、建的NP MSC(携号转网专用交换机)需要同步本省LSMS/LNPDB(业务管理系统/号码携带数据库)中的NP(携号转网)数据,并接入七号信令网与本地携出HLR、SMSC互通信令消息,同时还需通过SMPP协议与本地互联互通网管相(仅指与联通G网、电信C网连接的互通网关);2、新建1对携入HLR设备(采用1+1实时备份方式),设备功能:HLR+NPDB 组网方案:新建携入HLR需要接入七号信令网,为携入用户提供业务,另外天津携入HLR设备还需要同步本省LSMS/LNPDB中的NP数据,保存外网用户实际所在运移商的信息 3、改造本地网HLR、关口局、端局设备,长途汇接局、信令转接点、短信中心、互联

14、网关等。,3、“携号转网”网络处理流程,“携号转网”网络处理流程用户向携入方提出业务申请携入方SOA向CSMS提交业务申请 CSMS向携出方SOA确认携出方SOA回送成功响应给CSMS CSMS在告知携入方SOA 携入方通知用户受理成功以及用户领取新卡,并告知用户新卡预计启用的时间。凌晨1:00前携入方完成网内数据配置 携入方SOA向CSMS提交生效申请凌晨1:00 CSMS向所有运营商LSMS广播在时间窗(凌晨1:00-3:00)所有运营商要完成网内数据修改和同步并返回广播成功CSMS通知携入方SOA成功 携入方通知用户新卡已启用。说明:原则上,用户“携号转网”过程的总花费时间约2-4天。,

15、目 录,1、“携号转网”方案2、“携号转网”办理及开放的业务3、“携号转网”网络组网方案及受理流程4、“携号转网”的风险点评估5、附录(名词解释),4、“携号转网”的风险点评估-网络方面,1、用户拨打外网号段时,无论被叫用户是否携入,都发起到NP HLR的路由查询,因此涉及NP HLR的信令负荷开销增加不少,并增加了接续时延。遇到更复杂的呼转以及漫游(包含国际漫游),时延增加更为明显,严重时,可能影响用户感知。NP HLR是“携号转网”的最脆弱、最关键节点。2、由于无法预知“号码携带”试商用后,携入携出量变化,对现网无线、核心网等设备负荷的规划和版本改造产生影响。局数据制作难度、风险加大,局数

16、据设置原则也比号码携带前有较大变化。3、网间故障定位难度加大,网间投诉处理时间加长,部分业务在“携号转网”后无法使用。4、号码携带试商用后,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可能出现主叫由于是被叫运营商的携出用户,造成网内、网间的主叫号码混乱。传统应对变换主叫等非法行为的甄别、拦截面临困难。一些新的非法业务可能应运而生。,4、“携号转网”的风险点评估-网络方面,5、“携号转网”的号码存储以及安全冗余存在故障隐患。目前,工信部和各集团总部分别实施 目前实时备份。因此,工信部及个集团总部的CSMS/CNPDB的可靠正常是“携号转网”业务的关键节点。6、现有结算系统不因“携号转网”业务进行改造,网间通过携号转网专用路

17、由码(RN)进行标识。“携号转网”业务在网间接续中,按目前呼转费率(0.03元/分钟)进行结算。7、“携号转网”业务在开展中,原先的计费系统需要梳理。例如:漫游用户的同城特例(计费),会因“携号转网”业务的开展而无法判别。8、短信中心、彩信中心采取受端入网方式。和目前的就近入网方式不同。,4、“携号转网”的风险点评估市场方面,“携号转网”是管制机构和运营商相互冲突的过程。目的是减低用户更换运营商的成本,增加移动运营商间竞争,最终提高移动产业的效率和用户满意度。但一些市场因素不容小觑:第一,号码携带费壁垒如费用、时间、复杂程度严重影响用户选择。第二,主导运营商的影响差异较大:日本和韩国是在实施初

18、期主导运营商流失较大,但3年后保持稳定并有所回升;而希腊、立陶宛等小国家反而促进了主导运营商份额的增加,还有加拿大对主导运营商基本无影响。第三,容易引发价格战并导致高用户离网率。第四,通信行业整体利润摊薄。,附录1:“携号转网”涉及的名词解释,1、NP,号码携带用户2、CSMS,Central service management system:全国号码携带集中的业务管理系统3、CNPDB,Centralized Number Portability Database:全国集中号码携带数据库4、SOA,运营商侧需要设置本地号码携带业务的受理中心4、SMS/NPDB,业务管理系统/号码携带数据库5、ENUM DNS:为彩信中心提供号码携带数据查询的服务器,现网设备改造 6、省级LSMS/NPDB:新建本地NPDB,并负责向相关网元同步NP数据。7、省级SOA:与省级CRM合设,负责处理与NP相关的业务。8、携入HLR:新建设备,用于保存携入用户数据,处理外网号码的路由查询,并根据用户的不同状态(携入、非NP、外网间NP),作不同的响应。9、NP MSC:新建设备,通过模拟携出用户的位置更新,将HLR中登记的携出用户VMSC ID置为NP MSC,并处理携出用户的语音、短信业务。,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