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简介.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935403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腺癌的简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乳腺癌的简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乳腺癌的简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乳腺癌的简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乳腺癌的简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乳腺癌的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腺癌的简介.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乳腺癌的医学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今年来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位。,病因,病因及高危因素 1 年龄: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病因,3 其他乳房疾病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6 第

2、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病因,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8 口服避孕药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10 饮酒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病理类型,1非浸润性癌是乳腺癌的早期阶段,当癌瘤局限在乳腺导管或腺泡内,未见突破其基底膜时称非浸润性癌。(1)导管内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管壁基底膜。多发生于中小导管,较大导管少见,一般为多中心散在性分布。(2)小叶原位癌:发生于小叶导管及末梢导管上皮细胞的癌,多见于绝经前妇女,发病年龄

3、较一般乳腺癌早510年。小叶增大,管、泡增多,明显变粗,充满无极性的癌细胞。小叶原位癌发展缓慢,预后良好。,病理类型,2早期浸润性癌(1)小叶癌早期浸润:癌组织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小叶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范围内。(2)导管癌早期浸润:导管内癌的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生芽、向间质浸润。,病理类型,浸润性特殊型癌(1)乳头状癌:发生于大乳管的上皮细胞,癌实质以有纤维脉管束或无纤维脉管束的乳头状结构为主者,可为非浸润性与浸润性乳头状癌。其浸润往往出现于乳头增生的基底部。(2)髓样癌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切面常有坏死和出血,镜下可见大片癌细胞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癌周边部更明显

4、,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肿瘤产生的抵抗。,病理类型,3)小管癌:发生于导管或小导管上皮细胞,是恶性度较低的一类型,预后良好。(4)腺样囊性癌:由基底细胞样细胞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片块或小染,内有数目不等,大小较一致的圆形腔隙。腔面及细胞片块周边可见肌上皮细胞。(5)大汗腺样癌:癌细胞胞浆丰富,嗜酸,有时可见顶浆突起,胞核轻度到中度异型,形成腺管、腺泡或小乳头结构。,病理类型,(6)粘液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粘液腺化生的基础上,多见于近绝经期或绝经后的妇女,尤以60岁以上妇女多见。癌实质中,上皮粘液成分占半量以上。粘液绝大部分在细胞外,形成粘液湖;偶见在细胞内,呈印戒样细胞。(7)鳞状细胞癌:来源于

5、鳞状上皮化生的乳腺导管上皮。癌实质全部为典型的鳞状细胞癌,即可见细胞间桥和角化。若其他型癌发生部分鳞状上皮化生,则不在此列。(8)乳头派杰氏病:又称乳头湿疹样癌,Paget(1874)首先描述此病。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认为其镜下瘤细胞形态具有体积大,胞浆丰富淡染,常呈空泡状,核较大,明显不规则,偶见核分裂象。,病理类型,4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 癌髓样癌、单纯癌、腺癌,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直接侵入皮肤、胸肌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2淋巴转移:可经乳房淋巴液的各引流途径扩散。3血液转移:乳癌细胞经血液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但基于对乳癌术后病人远期疗效的调查和统计,有

6、学者认为乳癌的血行转移可能在早期即已发生,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隐藏在体内,成为日后致命的隐患。,转移途径,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在骨转移中,则依次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学特征,这是本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临床表现,乳癌位于外上象限的最多见(4550),其次是乳头、乳晕区(1520)和内上象限(1215)。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临

7、床表现,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癌组织累及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氏韧带,使之收缩并失去弹性,可导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缩,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深部的肿瘤可因侵入乳管而使乳头内陷。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表面皮肤可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淋巴水肿部位可见毛囊处出现很多点状凹陷,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此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临床表现,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此种恶性

8、溃汤易出血,伴有恶臭,经久不愈,边缘外翻似菜花状。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临床表现,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如腋窝主要淋巴管被癌细胞栓塞,可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胸骨旁淋巴结位置较深,通常要在手术中探查时才能确定有无转移。晚期,锁骨上淋巴结亦肿大、变硬。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炎性乳癌:一般发生在青年妇女,并不多见,尤其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此型癌发展迅速,病程凶险,可在短期内迅速侵及整个乳房,患乳淋

9、巴管内充满癌细胞栓子。临床特征是患乳明显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急性炎症。触诊扪及整个乳房肿大发硬,无明显局限性肿块。癌细胞转移早且广,对侧乳房亦常被侵及。预后极差,病人常在发病后数月内死亡。,临床表现,乳头湿疹样癌: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原发病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逐步移行至乳头皮肤。初期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呈变性湿疹样改变,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有时覆有黄褐色的鳞屑样痂皮;揭掉痂皮又出现糜烂面。病变皮肤发硬,边界尚清。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乳头凹陷、破损。淋巴结转移出现很晚。,治疗,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措施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目前大都采用以手术为主的

10、综合治疗。,治疗,1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术疗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早期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疗效最为满意,据统计,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0左右。关于乳腺癌的手术范围近年来有许多改进,由于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提高疗效,目前倾向于尽量保留乳腺的小范围手术,并视病情采取综合治疗,以期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治疗,2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如手术后证实已有淋巴结转移,应于术后23周,在锁骨上、胸骨旁或腋窝区等进行放射治疗。对于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术的乳癌转移为可手术切除。对于孤立性的局部复发病灶,以

11、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疗效。但对早期乳癌确无淋巴转移的病人,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治疗,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的效果与病人的年龄,特别是是否绝境有密切关系.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比化学治疗少,疗效较持久,凡不宜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原发晚期乳癌,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者,可单独或合并内分泌治疗。,治疗,激素的效用与患者的年龄,特别是否已经绝经有很大关系,故所用药物及手段因月经情况而异。绝经前(或闭经后5年以内)患者的治疗:(1)去势疗法:包括手术去势(卵巢切除)和放射去势(X线照射卵巢);(2)激素药物疗法:丙酸睾丸酮,10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5次后,减为每周3次,视症

12、状缓解情况及全身反应。可减量使用,持续4个月左右,如用药6周无效,可停用;三苯氧胺,20毫克口服,1次日。对于绝经后(闭经5年以上)患者的治疗,根据需要,选用以下药物:三苯氧胺10毫克口服,2次日;乙烯雌酚12毫克口服,3次日。,治疗,4化学药物治疗:对乳癌病人的大量长期随访发现,凡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虽经手术后放疗,五年内仍有23的病人出现癌复发。若受侵犯的淋巴结达到或超过4个,则复发率更高;从而提示大多数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时,实际上已有血运性播散存在。,治疗,因此,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5氟脲嘧啶,噻替哌。近年多采用联合用药,如CMF化疗方案,即环磷

13、酰胺、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一般可降低术后复发率40左右,但要求连续应用56个疗程,旨在癌细胞的不同增殖周期予以杀灭。接受化疗者应无明显的骨髓抑制,白细胞40000/mm3 红蛋白80g/L,血小板50109/L。化疗期间应经常检查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如白细胞计数降至3000mm3以下,应延长间隔时间,必要时甚至停药。,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CR):全部病灶消失,持续至少一个月。部分缓解(PR):病灶两垂直直径乘积缩小50%以上,持续至少一个月。无效(F):不符合上述两者为无效。,1992年8月,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化疗科及北京肿瘤防治研究所奉卫生部药政局批文,对法国生产的NVB进行临床验证

14、,结果如下:,共入组36例,分单药治疗(18例)及联合化疗(18例)两组。单药治疗 NVB:25mg/m2,IV,每周一次,至少4次联合治疗 NVB:25mg/m2,IV,D1、8,ADM:50mg/m2,IV,D1 每3周一疗程,至少两个疗程.,单药有效率77.8%(14/18),其中1/3左右患者完全缓解,与阿霉素联合,有效率55.6%(10/18),其中1/5左右患者完全缓解。目前其他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单药有效率在20-30%左右,联合化疗有效率在50-60%左右。,因此NVB可认为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新的有效药物。而且与其他化疗药物不同,无论单药治疗或用于联合化疗,NVB对绝经期后患者及复治患者,均能同样有效,但NVB对有内脏转移的期患者疗效不如期以前患者。不良反应:有个别患者见到轻微的手指麻木。主要的是白细胞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