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37943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283 大小:1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事故预防与控制.ppt(2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事故预防与控制,安全管理的实施需要事故预防、事故控制、应急措施和保险补偿手段相互间的有机结合,而事故预防则是重中之重。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事故危险源预防措施,第一节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事故预防和事故控制 事故预防: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使事故不发生;事故控制:是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损失尽可能地减小。,安全(Safety),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引发事故的基本要素,人:40%、设备:40%、其他:2

2、0%,事故预防与控制,技 术,安 全,管 理,教 育,3E措施,Engineering,Education,Enforcement,与工业安全领域长期以来使用的术语“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同,在现代安全工程中广泛采用术语“人失误”。按系统安全的观点,人也是构成系统的一种元素,当人作为一种系统元素发挥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人失误。一般来讲,不安全行为是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的人失误,是人失误的特例。,人失误致因分析,按人失误产生的原因可以把人失误分为以下三类:随机失误系统失

3、误:对工作任务的要求超出了人的能力范围;在正常作业条件下形成的下意识行动、习惯做法。偶发失误 一些偶然的过失行为,它往往是事先难以预料的意外行为,如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等。,第二节 安全技术对策,一、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要求 采取安全技术对策时,应能够:,(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2.安全技术对策的原则(1)设计过程中,当事故预防对策与经济效益发

4、生矛盾时,宜优先考虑事故预防对策上的要求,并应按下列安全技术对策等级顺序选择技术措施: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4)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5、2)按安全技术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必须能够防止在装配、安装、检修或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人的失误。对人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 人的失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一旦人发生可能导致事故的失误时,应能控制或限制有关部件或元件的运行,保证安全。防止故障传递的能力 应能防止一个部件或元件的故障引起其他部件或元件的故障,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应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人失误或故障,或一个失误,一个故障同时发生才能导致事故发生。对安全水平要求较高的系统,则应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至少3个或更多的失误或故障同时发生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6、。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运行过程中偶然可能会产生高于正常水平的能量释放,应采取措施使系统能够承受这种释放。防止能量蓄集的能力 能量蓄集的结果将导致意外的过量的能量释放。因而应采取防止能量蓄集的措施,使能量不能积聚到发生事故的水平。,围板、栅栏、护罩隔离遥控自动化安全装置紧急停止夹具非手动装置双手操作 断路绝缘,接地增加强度遮光改造加固变更劳保用品标志换气照明,二、安全技术对策的基本手段 1.生产设备的事故防止对策,2、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应取决于:(1)人接触能量的大小;(2)接触时间和频率;(3)力的集中程度,,三、预防事故的安全

7、技术,1.控制能量2.危险最小化设计(1)通过设计消除危险(2)降低危险严重性3.隔离4.闭锁、锁定和联锁,原则:消除潜在危险实质:面向科学进步的,它以某种形式的出现,可消除人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从而保证最大可能的安全。,3、消除、预防设备、环境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 实质:面向科学进步的,它以某种形式的出现,就可消除人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从而保证最大可能的安全。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则 这一原则可提高安全水平,但不能最大限度地防护危险因素。实质上该原则只能获得折衷的解决办法。,减少潜在危险因素。在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时,尽量避免使用危险的物质,危

8、险工艺和危险设备。例如在开发新产品时,尽可能用不燃和难燃的物质代替可燃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生产中如没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质,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就失去了基础。因此,这是预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降低潜在危险性的程度。潜在危险性往往达到一定的程度或强度才能施害,通过一些措施降低它的程度,使之处在安全范围以内就能防止事故发生。如作业环境中存在有毒气体,可安装通风设施,降低有害气体浓度,使之达到标准值以下,就不会影响人身安全和健康。,3、闭锁、联锁原则 是以某种方法保证一些元件强制发生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例如防爆电器设备,当防爆性能破坏时则自行断电,提升罐笼的安全门不关闭就不能

9、合闸开启等等。当出现危险状态时,强制某些元件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操作。例如,当检测仪表显示出工艺参数达到危险值,与之相连的控制元件就会自动关闭或调节系统,使之处于正常状态或安全停车。这是一种很重的安全防护装置,可有效地防止人的误操作。,4.屏蔽和隔离原则 是在危险和有害作用的范围内设置障碍,以保障人的防护。障碍分为机械的、光电的、吸收的(如铅板吸收放射线)等等。由事故致因理论得知,伤亡事故发生必须是人与施害物相互接触。如果将两者隔离开来或者远离一定距离,就会避免人身事故的发生或减弱对人体的危害。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设置隔离屏障,防止人员接触危险物质和危险部位都属于这方面措施。5.时间防护原则

10、是使人处在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的环境中的时间缩短至安全限度之内。,6.不予接近的原则 是使人不能落入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的地带,或者在人操作的地带中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落入。例如安全栅栏等。,7.坚固原则 是与以安全为目的,提高结构强度相联系的,通常称之为强度安全系数。例如起重运输的钢丝绳,坚固性防爆的电机外壳等。8.薄弱环节原则 与上述原则相反,利用薄弱的元件,当它们在危险因素来达到危险值之前已预先破坏,例如保险丝,安全阀等。,9.距离防护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作用,依照与距离有关的某种规律而减弱。许多因素的这一性质可以很有效地加以运用。采取自动化和遥控,使操作人员远离作业地点,以实现生产

11、设备高度自动化,这是今后的方向。,10.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 能消除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不安全因工人的危害,可用机器人或自动控制器来代替人。11.警告和禁止信息原则以主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人为目标,运用组织和技术,如光、声信息和标志,不同颜色的信号,安全仪表,培训工人等,应用信息流来保证安全生产。警告可以提醒人们注意,及时发现危险因素或部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警告牌示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引起注意;警告信号则可利用听觉引起注意。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既有光也有声,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提醒人们注意。,12)封闭。就是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

12、,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例如,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把它们密闭在容器、管道里边,不与空气、火源及人体接触,就不会发生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将容易发生爆炸的设备用防爆墙围起来,一旦爆炸,破坏能量不至于波及到周围的人和设备。,5.故障安全设计6.故障最小化故障最小化主要有降低故障率和实施安全监控两种形式降低故障率:是可靠性工程中用于延长元件和整个系统的期望寿命或故障间隔时间的一种技术。降低了可能导致事故的故障的发生率,就会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起到预防控制事故的作用,即以提高可靠性的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安全监控:对某些参数进行监测,保证这些选取的参数达不到导致意外事件的危险水平,

13、使系统故障最小化。,(1)安全系数(2)概率设计(3)降额(4)冗余(5)筛选(6)定期更换7.告警1)视觉告警(1)亮度(2)颜色(3)信号灯(4)小旗和飘带(5)标记(6)标志(7)书面警告 安全色标安全色标是特定的表达安全信息的颜色和标志。它以形象而醒目的信息语言,向人们提供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述特定的安全信息的标志。安全标志的作用是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发生事故。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类。,2)听觉告警 3)嗅觉告警 4)触觉告警 5)味觉告警,最早的减少故障的方法是在设计中

14、采用安全系数。安全系数的基本思想是,把结构、部件的强度设计得超出其必须承受的应力的若干倍,这样就可以减少因设计计算错误、未知因素、制造缺陷及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故障。显然,欲减少故障,必须增加安全阀,冗余性:通过多重保险、后援系统等措施,提高系统的安全系数,增加安全余量。如在工业生产中降低额定功率;增加钢丝绳强度;飞机系统的双引擎;系统中增加备用装置或设备等措施。二人操作本来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操作,由两个人来完成。一般地,一个操作另一人监视,组成核对系统(CheckSystem)。人机并行由人员和机器共同操作组成的人机并联系统,人的缺点由机器来弥补,机器发生故障时由人员发现故障并采取适当措施来克服

15、。审查各种审查(Review)是防止人失误的重要措施。在时间比较充裕的场合,通过审查可以发现失误的结果而采取措施纠正失误。,安全色 safety colours 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包括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对比色 contrast colours 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包括黑、白两种颜色。,颜色表征安全色红 色 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凡是禁止、停止、消防和有危险的器件或环境均应涂以红色的标记作为警示的信号。蓝 色 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黄 色 表示提醒人们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绿 色 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

16、对比色 安全色与对比色同时使用时,应按下表规定搭配使用。安全色和对比色黑色 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边框。白色 白色作为安全标志红、蓝、绿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1)禁止标志。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是带斜杠的圆形边框,颜色为白底、红圈红杠黑图案,共23种,如:禁止烟火 禁止通行 禁止合闸 禁止乘人,2)警告标志。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的图形标志,是正三角形边框,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案,共28种,如:,当心触电 当心火灾 当心坠落 当心伤手,3)指令标志。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标志,是圆形边框,颜色为蓝底白图案,共12

17、种,如:,必须加锁 必须系安全带 必须戴安全帽 必须穿防护鞋,4)提示标志。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符号,是正方形边框,颜色为绿底图案,共3种,如:,紧急出口 可动火区 避险处也可以辅加方向文字,成长方形,如:,方向辅助标志,安全色与对比色的相间条纹红色与白色相间条纹 表示禁止人们进入危险的环境。黄色与黑色相间条纹 表示提示人们特别注意的意思。蓝色与白色相间条纹 表示必须遵守规定的信息。绿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 与提示标志牌同时使用,更为醒目的提示人们。,二、避免和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原则: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这一原则可提高安全水平,但不能最大限度地防护危险因素。实质:该原则只能获得折衷的解决办

18、法。,1.隔 离隔离距离防护生产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作用,依照与距离有关的某种规律而减弱。许多因素的这一性质可以很有效地加以运用。采取自动化和遥控,使操作人员远离作业地点,以实现生产设备高度自动化。偏向装置把大部分剧烈时放的能量导引到损失最小的方向。封 闭控制事故的蔓延限制事故的影响为人员提供保护对材料、物资和设备予以保护,2.个体防护应用方式:必须进行的危险性作业进入危险区域紧急状态下,3、能量缓冲装置4、薄弱环节5、逃逸、避难与营救 减少事故损失安全技术的优先次序,隔离与屏蔽,接受小损失,个体防护,避难与救生,营 救,安全技术设施在投用过程中,必面加强维护保养,经常检修,确保性能良好,才能

19、达到预期效果。,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论,国家标准GB 644286规定了事故的七种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和其它。,第三节 安全教育对策,一、概念: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两大部分安全教育:是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学校的教育、媒体宣传、政策导向等,努力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势,用安全的观点解释和处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安全培训:主要是使人掌握在某种特定的作业或环境下正确并安全地完成其应完成的任务,是指企业

20、为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教育培训工作,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故也有人称在生产领域的安全培训为安全生产教育。,二、安全教育的意义1.开展安全教育即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2.开展安全教育,是企业发展经济的需要,是适应企业人员结构变化的需要,是发展、弘扬企业安全文化的需要,是安全生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也是搞好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掌握各种安全知识,避免职业危害的主要途径。三、安全教育的内容 1安全态度教育 安全态度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即思想教育和态度教育。思想教育包括安全意识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和法纪教育。,2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包括

21、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1)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安全管理知识教育包括对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基本安全管理方法及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系统安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2)安全技术知识教育 安全技术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一般安全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术知识教育。3安全技能教育 1)安全技能 安全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掌握局部动作的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动作的协调和完善阶段。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行为的结构的改变,行为的速度和品质的提高及行为的调节能力的增强3个方面。2)安全技能培训计划,第一阶段应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者了解生

22、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等,即解决“知”的问题;第二阶段为安全技能训练,掌握和提高熟练程度,即解决“会”的问题。第三阶段为安全态度教育,使操作者尽可能地实行安全技能。三个阶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这三种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较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在思想上有了强烈的安全要求,又具备了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掌握了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才能取得安全的结果,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复教育对于使记忆的活化示意,四、安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按照教育的对象,可把安全教育分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对生产岗位职工的安全教育两大部分。1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管理人员安全教育是

23、指对企业车间主任(工段长)以上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安全教育。(1)厂长(经理)的安全教育。(42学时)(2)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120学时)(3)企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4)企业职能部门、车间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2生产岗位职工安全教育 生产岗位职工的安全教育一般有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经常性安全教育,“五新”作业安全教育,复工、调岗安全教育等。(1)三级安全教育。(不少于40学时)(厂级8学时,车间4学时,班组4学时)(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少于100学时)(3)经常性安全教育。(4)“五新”作业安全教育。(5)复工和调岗教育。3

24、安全教育的形式 安全教育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实现安全生产这一严肃的课题。,事 故,伤亡一个人,多少伤心泪!不讲卫生会生病,不讲安全会送命!一人出事故,全家受痛苦!企业是我家,安全大家抓!,安全培训和教育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分3个层面进行。(1)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侧重面为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各种技术标准、规范,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脉络,掌握对整个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取得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格证书。(2)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在于了解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

25、位的安全操作技能。(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五、提高安全教育的效率1领导者要重视安全教育 2安全教育要注重效果 3要重视初始印象对学习者的重要性4.要注意巩固学习成果5.应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结合,安全文化的发展 时 代 观念特征 行为特征 古代安全文化 宿命论 被动承受型 近代安全文化 经验论 事后型、亡羊牢 现代安全文化 系统论 综合型、人机环对策 发展的安全文化 本质论 超前、预防型,江泽民同志:认识论:隐患险于明火 方法论:防范胜于救灾,孔子思想:学习方法论:沉思最高明的学习方法 模仿最容易的学习方法 经历最痛苦的学习方法,

26、战国时期政治家荀况: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其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安全文化建设-理论及方法体系,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安全文化概述:背景,背景从核工业安全起源人的安全素质保障工业安全的三对策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切尔诺贝利事故,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Chernobyl)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

27、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德国、瑞典等国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及居住其上的320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污染。,至2006年的20年中,共计27万人因此致癌,9.3万人病危死亡,善后工作已花费150亿美元。事故使昔日繁华的普里皮亚季小镇至今已是死亡之称。至今,4号反应堆下的200吨核燃料的残留物急需加固,放射性辐射将持续10万年。新掩体还将耗资10-20亿美元,这起事故是二战以来最大的核灾难。,事故后,全欧洲受到核辐射的剂量示意图,在事后调查中科学家发现,

28、切尔诺贝利核泄露的事故主因并不是缺乏防护措施或技术不成熟、机械故障等客观原因,这是一起典型的人因事故。核电,作为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技术领域,从1954年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前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并网发电以来就一直受到世人的关注,其中核电安全方面的研究更是重点。至1986年,核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核安全配套设施的构建也趋于完善,按理说这样的核事故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人这个最关键的安全因素。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被人从内部攻破,切尔诺贝利也是由工作人员自行切断了自动保护系统,实验时也是内部工作人员关掉的蒸汽分离器的安全联锁系统,一系列的人因错误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1987年,科学家在递交

29、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调查报告的同时,也提出了核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概念指出,人才是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消除人因,即使技术再成熟,防护设施再先进,事故也依然会发生。核安全文化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源头与前身,它第一次将安全文化推上了安全建设的舞台。,安全文化概述:背景,人的安全素质 基本素质:知识、技能;本质素质:意识、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和行为准则。,一、安全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安全是指判明的危险性(可以接受的安全风险)不超过允许的限度。安全是使人不受伤害或危害的影响,没有危险或灾难的威胁,不受财产损失的威胁的状态。,安全的词义与中英文化差异,“安全”的基本词义就词义的内涵而

30、言,中文“安全”比英文“safe”要丰富得多:英文“safe”(安全)只是“danger”(危险)相对词,而中文的“安全”是一个复义词,其含义如下:安:安全、安逸、安稳、安心、安乐、安康、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即俗语中的“无危则安”。全:完满、完整、完全、齐备、无损、没伤害、没残缺。即俗语中的“无损则全”。上述比较说明:中文“安全”的第二层意思“无损则全”在英文中是没有的。这种词义上的差别本身也是中外文化差异上的反映,说明中国人比较注重“求全”,这种“求全”甚至已经是潜意识层面的文化基因。比如,中国人的婚嫁讲究“父母双全”,中国人过年的除夕讲究“全家团圆”等等。,文化,广义: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

31、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制度和组织机构。泛指一般的知识的总和,包括语文知识。泛指社会的文治和教化。,文化是什么?,做菜不是文化,怎么做菜就是文化。(越具民族性就越具世界性),文化是人们潜意识中的行为规范(习惯)文化的输入方式是:渗透、浸润 文化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化de 体现,重視禮貌、勤儉、守法、守時重視家庭生活愛好或講究休閒生活與美食喜愛整潔衛生習慣愛好美術與音樂民俗藝術創作安全意識、安全態度、或風險意識?,79,三、安全文化的概念和定义,(1)文化的概念(广义):在安全生产领域,一般从广义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涵义,这里文化不仅仅是通常的“学历”、

32、“文艺”、“文学”、“知识”的代名词,从广义的概念来认识,“文化是人类活动所创造的精神、物质的总和”。,80,(2)安全文化定义 狭义说(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81,“广义说”把“安全”和“文化”两个概念都作广义解,安全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是由一个组织的各层次、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所长期保持的,对职工安全和公众安全的价值及优先性的认识,82

33、,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意义,在人类社会的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其意义在于以下三点:(1)安全原理的角度,安全文化对人因安全素质内涵的认识具有深刻 性的意义。(2)安全文化在使人类安全活动参与的广泛性方面,有了新的扩展.(3)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83,在应用安全文化理论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策略方而,还有如下意义: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一种“软”对策,它对于预防事故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意义;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素质为最主要任务,因而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意义;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

34、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4)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是一个企业预防事故、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需要我们从长计议、持之以恒,急功近利、半途而废是不可取的。,二、安全文化的发展历史,85,中国古代灿烂的安全文化,安全方略之一:居安要思危 安全方略之二:长治能久安 安全方略之三:有备才无患 安全方略之四:防微且杜渐 安全方略之五:未雨也绸缪 安全方略之六:亡羊须补牢 安全方略之七:曲突且徙薪,86,安全方略之一:居安要思危出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安不忘危,预防为

35、主”,正像孔子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真乃安全行动的原则和方针是也。安全方略之二:长治能久安出自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是的,只有发达长治之业,才能实现久安之势。这不仅对于国家安定是这样,生活与生产的安全也需要这一重要的安全策略。,87,安全方略之三:有备才无患出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有防患未然时,才能遇事安然,成竹在胸,泰然处之。能说不是重要的安全方略吗?安全方略之四:防微且杜渐源于元史张桢传:“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从微小之事抓起,重视事物之“苗头”,使事故和灾祸刚一冒头就及时被制止,为损失控制之战术。,88,安全方略之

36、五:未雨也绸缪出自诗幽风鸱:“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尽管天未下雨,也需修补好房屋门窗,以防雨患。如要安全,也须此然,这不失为有效的事故对策。安全方略之六:亡羊须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尽管已受损失,也需想办法进行补救,以免再受更大的损失。古人云:“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故曰:“吃一堑,长一智。”;“前车已覆,后来知更何觉时。”谓之:“前车之鉴。”这些良言古训,虽是“马后炮”,但不失为事故后必须之良策。,89,安全方略之七:曲突且徙薪源自汉书霍洌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则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

37、。俄而家果失火”只有事先采取有效措施,才能防止灾祸。这是“预防为主”之体现,是防范事故的必遵之道 古语指教的安全方略,不失为“警世良言”。但应予注意的是,面对现代复杂多样的事故与灾祸大千世界,以教条不变的策略对待,是必定要失败的。正如秘本兵法三十六计总说中所云:“阳阴燮理,机在其空;机不可设,设在其中。”只有以变化和发展的眼光,在实践中探求和体验,才能在与事故和灾祸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90,安全理念主要内容,0、安全形势与安全理念 1、安全第一 2、事故不能为零 3、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 4、不违章也能生产 5、事故三角形如何预防重大事故 6、安全也是生产力 7、三不伤害,91,0.安全形

38、势与安全理念,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安全发展规律安全理念的作用,92,2000-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起数统计,2000年:8299542001年:10006292002年:10734342003年:9637962004年:803571,年,起数,1当前安全生产形势,93,2000-2004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死亡统计,2000年:117730;2001年:130491;2002年:139393;2003年:136340;2004年:136755,年,人数,94,2002年5月4日 山西运城煤矿事故(死亡83人)2002年6月20日 鸡西煤矿发生爆炸(死亡124人)2003年5月13日 安徽芦岭煤

39、矿发生爆炸(死亡86人)2003年6月22日 山西繁峙金矿爆炸案(死亡37人)2003年11月14日 江西丰城煤矿瓦斯爆炸(死亡49人)2004年11月20日 河北沙河发生矿难(死亡65人)2004年11月28日 陕西铜川发生特大矿难(死亡166人)2005年3月19日 山西朔州发生矿难(死亡72人),2005年2月14日 辽宁孙家湾煤矿发生矿难(死亡214人)2005年7月11日 阜康煤矿特大瓦斯爆炸(死亡83人)2005年8月2日 河南禹州矿难(死亡24人)2005年8月7日 广东梅州特大透水事故(死亡123人)2005年10月31日 山西原平矿难(死亡17人)2005年11月6日 河北省

40、邢台矿难(死亡33人)2005年11月27日 七台河煤矿矿难(死亡171人),近期发生矿难,95,煤矿死亡的特点,农民工、合同工和临时工是事故易发人群 2003年煤矿事故死亡人中。正式工132人;合同工2396人;临时工1628人;农民工2269人;外阜工9人。“三违”事故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三违”事故中发生2539起,死亡4102人,占全国煤矿事故总死亡起数的61.3%和总死亡人数的63.8%;其中,乡镇煤矿发生1917起,死亡2866人,占“三违”事故起数和人数的75.5%、69.9%。5年以下工龄的职工是事故发生的主体 5年以下工龄的职工是事故发生的主体,占煤矿死亡总人数的63.1%。

41、,96,国际社会的反应,我国的职业危害状况十分严峻,并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每年的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常有批评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状况的发言,工伤事故与职业病问题也是国际人权大会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攻击中国“忽视人权”的借口之一。几乎每当中国发生了重大工伤事故时,美国之音和英国BBC等国外媒体都大肆渲染事件的严重和影响。,97,1965年2002年日本主要行业死亡人数变化图,2安全发展规律,98,德国工伤及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2002年全德拥有各类工商业和服务业企业302.88万家,从业人员4275.5万人,约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80%。一般性工伤事故是指雇员在工件事故中受到的伤害经医生

42、诊断3天以上不能上班的事故,德国称之为有义务向上报告的工伤事故。,99,俄罗斯事故统计,现状。俄罗斯2002年底的就业人员为7250万人,其中在大、中型企业就业的职工为4030万人。根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的数据,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初年工伤人数为43.25万人左右,千人工伤率为6.6;年事故死亡人数在8400人左右,千人死亡率为0.129。2001年俄罗斯工伤人数为14.5万,死亡4368人,分别比20世纪90 年代初减少了28.7万人和4000人。2001年千人工伤率为5。其中,建筑和农业的千人工伤率有所下降,林业、木材加工业、造纸业、燃料工业、建筑材料和食品工业的千人工伤率仍然较高。,

43、100,英国事故统计,101,19912002年美国职业事故死亡人数分类情况,102,反观我国,各种事故此起彼伏,事故量多,伤亡又大,事故原因错综复杂。中华虽广,安有宁地?安全生产,路在何方?重担在肩,我辈何为?,103,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是科学技术水平低的问题,也不是技术手段达不到的问题,更不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104,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安全教育不到位造成的,广大职工没有建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没有建立科学的安全理念、没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在行为上表现为不知道、不会做、不愿做。,安全教育不够是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

44、106,大部分事故都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安全教育!,安全理念、安全意识教育!,改变思想!,107,1.安全第一,1.1安全第一的由来1.2安全生产法释义1.3如何理解安全第一,108,1.1安全第一的由来,最早是美国us钢铁公司董事长埃尔巴德贾基凯利提出的。1906年,凯利从连续不断的事故中引出教训,下决心摆脱焦头烂额的困境,他别出心裁地把公司的经营方针加以变动,将原来的“质量第一、产量第二”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这个方针的变动,既保障员工的安全,又使质量、产品得到了保证。,109,1.2安全生产法释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必须坚持

45、以人为本 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首先表现在要始终把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任何忽视安全生产的行为,都是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行为。各级人民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来抓。,110,1.2安全生产法释义,(二)安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不能要钱不要(职工)命。一切生产经营单位从

46、事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确保安全,无法保证安全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绝不允许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是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义务。为了使安全生产的要求落到实处,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提出了基本要求,如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消防法、海上交通安全法、建筑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等等。这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了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安全条件和要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111,

47、1.2安全生产法释义,(三)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工作,重在防范事故的发生。总结生产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1 对安全生产和防范安全事故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把安全生产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对一些重大事故隐患视而不见,空洞说教多,具体落实少,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2 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有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猖獗,安全管理混乱,不按照安全规定和要求办事。3 有的重视事故发生的调查处理,但对预防事故重视不够,必要的安全投入不够,甚至对

48、已经出现的重大隐患不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事故发生。,112,1.2安全生产法释义,(四)要依法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的责任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各方的责任。既要追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也要追究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严肃追究有关生产安全事故责任的责任,也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要求和体现。,113,2.事故不能为零,2.1事故不可能为零2.2事故没必要为零2.3完成安全指标要不要处罚,114,安全(Safety),安全是在人

49、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2.1事故不可能为零,115,在现实中,安全度为1的理想的安全状态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百分之百的安全在客观上是难以实现的,实际存在的都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安全。这便是相对安全。当安全不是百分之百,而是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安全中便包含着不安全。现实中的安全都是相对的,不安全则是绝对的。,2.1事故不可能为零,116,117,3.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现象上偶然性,本质上必然性3.1事故的必然性3.2事故的偶然性3.3墨菲法则,118,事故的发生是必然性的结果。,3.1事故的必然性,119,如果事故要

50、发生,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烈度、对象具有偶然性,3.2事故的偶然性,120,墨菲法则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3.3墨菲法则,121,事情发生在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一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笑话在美国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最后演变成有趣的墨菲法则:假定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地毯上,这片面包的两面均可能着地。但假定你把一片一面涂有一层果酱的面包掉在地毯上,常常是带有果酱的一面落在地毯上(麻烦)。,3.3墨菲法则,122,开始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