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导论.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39355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1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导论.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社会学导论.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社会学导论.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社会学导论.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社会学导论.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导论.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导论.ppt.ppt(1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选用教材,推荐书目,什么是社会学,第一章 社会学概述第二章 社会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学与生活,第一章 社会学概述,第一章 社会学概述,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第一章 社会学概述,个人,社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对象,第一章 社会学概述,社会对个人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是如何塑造社会的。,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对象,第一章 社会学概述,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对象,三、社会学与常识,四、社会学能为我们做什么?,(一)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将会怎样、

2、怎么做 描述 解释 预测 社会管理与控制(二)培养社会学的想像力一种个人与社会之间所存在的关系的灵敏观察能力(从一杯咖啡你能看到什么?),第二章 社会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学的产生,18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 社会结构的变革,第二章 社会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学的产生,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一)奥古斯特.孔德(1978-1857),(二)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第二章 社会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学的产生,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一)埃米尔.迪尔凯姆(1858-1917)(涂尔干),(二)马克斯.韦伯(1864-1920),(三)芝加哥学派,第二章 社会学的发展

3、简史,一、社会学的产生,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一)结构功能主义,(二)冲突论,(三)符号互动论,(四)社会交换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学的产生,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四、当代西方社会学,五、社会学的中国化,课堂讨论,使用你的社会学想象力,你所居住的大学校园中是否有任何与社会学相关的议题?,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过程第二节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问题,理论,检验,操作化,假设,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二、社会学的研究步骤,(一)提

4、出和界定问题,读大学值不值得,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二、社会学的研究步骤,(一)提出和界定问题,(二)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二、社会学的研究步骤,(一)提出和界定问题,(二)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三)建立假设,假设指的是针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存的关系所做的推断论述。因果逻辑关系相关逻辑关系,自变量:对其他变量造成影响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影响有反应,假设:读大学是值得的。(一个受到较高教育的人会赚得比较多的钱。)自变量:教育水平因变量:收入,讨论,如果自变量是饮酒量,请指出两到三个可能的因变量。,第一节

5、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二、社会学的研究步骤,(一)提出和界定问题,(二)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三)建立假设,(四)进行研究设计,收集、整理、分析和检验数据的具体计划人力、物力、财力,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二、社会学的研究步骤,(一)提出和界定问题,(二)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三)建立假设,(四)进行研究设计,(五)收集资料,(六)整理资料,(七)解释资料与形成结论,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证实或证伪前期的假设。,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过程,一、研究的逻辑过程二、社会学的研究步骤,(一)提出和界定问题,(二)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

6、文献回顾),(三)建立假设,(四)进行研究设计,(五)收集资料,(六)整理资料,(七)解释资料与形成结论,(八)形成研究报告,第二节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第二节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一)卷首语(二)问题和回答 1、问题的种类 背景性问题、客观性问题、主观性问题 2、回答的种类 开放型回答、封闭型回答、混合型回答,表达问题的原则:具体、单一、通俗、准确、简明、非否定,设计答案的原则:相关性、完整性、互斥性、可能性,第二节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一)卷首语(二)问题和回答(三)编码(四)其他资料,第二节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二、田

7、野调查法 观察法 访谈法(结构型访谈、非结构型访谈),第二节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二、田野调查法三、实验法四、历史比较法课堂讨论:假设你要做一个关于游民的研究,你会采用哪一种研究方法?你将如何利用所选的方法来完成研究?,第三章 社会,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第二节 社会结构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一、“社会”的界定(一)词源解释(二)内涵,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实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占据共同地域共享某种文化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由个人、群体

8、、组织和制度构成的较大的网络,是依靠人们交互作用自我维持的相对独立体系。,第一节 社会的本质,一、“社会”的界定二、社会的要素(一)人口要素(二)环境要素(三)文化要素,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占据共同地域共享某种文化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由个人、群体、组织和制度构成的较大的网络,是依靠人们交互作用自我维持的相对独立体系。,第二节 社会结构,一、社会地位(身份),第二节 社会结构,一、社会地位(身份)先赋地位 自致地位二、社会角色 社会对拥有某种社会位置或身份的人所持有的期望,一套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想想你自己的身份中哪些是先赋哪些是后致?,第二节 社会结

9、构,一、社会地位(身份)二、社会角色三、社会群体,第二节 社会结构,一、社会地位(身份)二、社会角色三、社会群体四、社会网络,第二节 社会结构,一、社会地位(身份)二、社会角色三、社会群体四、社会网络五、社会制度,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一、基本生存方式(一)狩猎采集社会(二)畜牧社会(三)园艺社会(四)农业社会(五)工业社会,第三节 社会的类型,一、基本生存方式 二、生产方式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三、社会组织形式 礼俗社会、法理社会四、社会存在的形式 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讨论作业,用社会学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和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第四章

10、文化,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文化,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文化 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 复杂的综合体 文化是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文化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概念,它不仅包括人类创造并赋予意义的全部制品,还包括抽象的创造物,其核心是一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其本质是借助符号来传达意义的人类行为,是对生活意义的创造、交流、理解和解释。,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文化二、文化的特征 习得性 共享性 象征性 人为创造性 传递性 变迁性,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一、物质文化与非物

11、质文化二、主文化与亚文化三、主文化与反文化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讨论:描述一种你所熟悉的亚文化,它的特点及隐语有什么?,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一、象征符号 符号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指示或表达意义的东西,使用的关键在于它的象征意义。语言,思考:是语言构建了思维还是思维决定了语言?,问:当的你希望与你的家人发生冲突时。答:那会令人气馁。(日语)我仍然会做我想做的事情。(英语)问:你将来想当。答:家庭主妇。教师。问:真正的朋友应该是。答:彼此帮助。坦诚相待。,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一、象征符号二、价值观念,(一)含义(二)特征 1.不同文化存在差异 2.不同文化有相同之处 3.价值观通

12、过多种途径代代相传 4.文化价值观与社会成员的行动关系密切,价值观是大多数社会成员一致认可的关于是非对错、美丑差别的标准的观念,是对自己或其他群体的道德、伦理在真善美上的评估。,三、规范体系 非正式规范体系:社会习俗、民风民德、乡规民约 正式规范体系:规章制度和法律四、物质文明,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一、认同功能二、规范功能三、整合功能四、涵化功能课堂讨论:你认为价值观的变化如何影响学生对“考试作弊”问题的态度。,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

13、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类型(一)早期社会化(二)预期社会化(三)发展社会化(四)反向社会化(五)再社会化,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类型三、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一)“镜中我”理论,自我认同的形成(1)老师骂了我;(2)老师一定认为我很笨;(3)我很笨。,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类型三、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一)“镜中我”理论(二)角色扮演论,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类型三、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

14、角(一)“镜中我”理论(二)角色扮理论(三)精神分析理论,本我“无意识”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性心理发展5阶段:口腔期(0-1)肛门期(1-3)性器期(3-6)潜伏期(6-12)两性期(12-),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类型三、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一)“镜中我”理论(二)角色扮理论(三)精神分析理论(四)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类型三、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一)“镜中我”理论(二)角色扮理论(三)精神分析理论(四)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五)生命历程理论,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15、一、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一)语言能力(二)思维能力(三)学习能力(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二、社会化的主体(一)家庭(二)学校(三)同龄群体(四)工作单位(五)大众传媒,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及调适,第六章 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的含义二、复式角色与角色集三、社会角色的类型(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二)自觉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一、社会角色的确定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情境、举止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期望领悟实践,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角色冲突

16、及其调适 角色间冲突 角色内冲突,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与调适,一、角色冲突及其调适二、角色不清及其调适三、角色中断及其调适四、角色失败及其调适课堂讨论:从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性别角色形成看个体社会化的途径。,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与调适,课堂讨论,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不远处,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贪婪地盯着地上那个黑乎乎、奄奄一息的瘦小生命,等待着即将到口的“美餐”。凯文卡特抢拍下这一镜头。1993年3月26日,美国著名权威大报纽约时报首家刊登了凯文卡特的这幅照片。接着,其他媒体很快将其传遍世界,在各国人民中激起强烈反响。这张震撼

17、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度,按下快门,然後,赶走兀鹰,看著小女孩离去.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後,卡特自杀身亡.讨论:结合本章所学社会角色扮演、角色失败的理论知识,分析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第七章 社会互动,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相关理论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手段与类型第四节 集合行为,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相关理论,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社会互动指的是社会主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过程。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之间;2、相互依赖性的行

18、为发生;3、以信息传播为基础的;4、特定的情境;5、面对面与非面对面;6、社会互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相关理论,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二、社会互动的理论(一)符号互动论(二)拟剧论(三)社会交换论(四)本土方法论(五)参照群体理论,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一、社会互动的情境(一)两人群体、三人群体、多人群体(二)熟悉情境、工作情境、社交情境(三)工具关系、情感关系、混合关系,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一、社会互动的情境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定向阶段 评估阶段 控制阶段,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手段与类型,一、社会互动的手段(一)语言沟通(二)非语言沟通 1、体态符号 2、辅

19、助语言符号,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手段与类型,一、社会互动的手段二、社会互动的类型(一)交换(互惠原则)有形物品的交换 无形的精神品交换 物品与精神的交换,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手段与类型,一、社会互动的手段二、社会互动的类型(一)交换(二)合作 援助合作 参与合作 共同完成,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手段与类型,一、社会互动的手段二、社会互动的类型(一)交换(二)合作(三)冲突 直接的对立关系(四)竞争 双方争夺共同希望获得的利益的行为,表现为:共同的目标;只能一方获胜;竞争的目标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遵守规则。,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手段与类型,一、社会互动的手段二、社会互动的类型(一)交换(二)合作(三)冲突

20、(四)竞争(五)强制 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统治或制约(六)回避 一方为了某种目的而采用的躲开另一方的互动行为,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手段与类型,一、社会互动的手段二、社会互动的类型(一)交换(二)合作(三)冲突(四)竞争(五)强制(六)回避(七)顺从与顺应,第四节 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相对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群体情景下,由成员之间的相互暗示、激发和促进而发生的社会行为。参与人数众多(十到百)无组织性 行为上的相互依赖性 持续时间较短,第四节 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二、集合行为的理论(一)基本条件说,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社会控制机制,普遍的信条,突发因素,行动动员,

21、第四节 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二、集合行为的理论(一)基本条件说(二)模仿理论(三)感染理论(四)紧急规范理论(五)匿名理论,第四节 集合行为,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二、集合行为的理论三、集合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一)骚乱与暴乱(二)时尚(三)谣言(四)恐慌,课堂讨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请用集合行为的理论解释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第八章 社会群体,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的含义 社会群体是指由至少两人组成的,通过持续、直接的交往而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及

22、目标的有意识的人群。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 2、有持续交往的互动关系 3、具有明确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有一致的行动能力,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一、社会群体的含义二、社会群体的类型(一)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三)内群体与外群体(四)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五)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 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一)成员数量较少(二)成员间有持续的、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三)成员的不可替代性(四)非正式手段的控制,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二、

23、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三、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一)初级社会群体为人类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最基本的机构和环境(二)满足人们各方面的情感需求(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一、婚姻家庭及其发展(一)血婚家庭(二)伙婚家庭(三)对偶家庭(四)专偶婚制家庭,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一、婚姻家庭及其发展二、家庭的基本类型(一)核心家庭(二)主干家庭(三)联合家庭(四)特异家庭,第三节 婚姻与家庭,一、婚姻家庭及其发展二、家庭的基本类型三、家庭功能(一)经济功能(二)生养和教育功能(三)感情交流及生物意义上的功能(四)性的调节和管理功能,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一、中国家庭的变迁(一)婚姻关系

24、的变动(二)家庭结构的变动(三)家庭功能的变迁,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一、中国家庭的变迁二、中国的婚姻家庭问题(一)人口结构比例失调问题(二)家庭暴力(三)家庭养老问题(四)独生子女问题(五)离婚,课堂讨论:,假想你的父母或婚姻中介要帮你择偶,他们会帮你选择什么样的对象呢?你认为,如果你自己选择对象,你的婚姻将会更成功吗?,第九章 社会组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邻里和村落等初级群体。狭义的组织则是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正式组

25、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二)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1、角色 2、规范 3、权威 4、特定的活动目标 5、一定的技术设施,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一)常见的组织分类1.按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2.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3.按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来分类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4.以有无正式结构分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二、社会组织的类型(一)常见的组织分

26、类(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1.以产业为标准第一产业组织、第二产业组织、第三产业组织2.以机构编制为标准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国家事业编制组织、国家企业编制组织,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一)直线式结构,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二)直线职能式结构,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三)层级职能式结构,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四)矩阵型组织结构,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五)事业部制结构,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二、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一)非正式群体的含义

27、组织内一定数量的人以直接联系为纽带,以感情联系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群体。,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二、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一)非正式群体的含义(二)非正式群体的功能 1、非正式群体的正功能 2、非正式群体的负功能,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一、传统组织管理理论(一)科层制组织管理理论 马科斯.韦伯 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

28、关系。,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一、古典理论(二)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 1、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实行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2、为提高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选配“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提出了管理的例外原则。,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一、古典理论(三)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梅奥“霍桑实验”1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参加试验的工人意识到自己“被注意”,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因而怀有归属感,这种意识助长了工人的整体观念、有所作为的观念和完成任务的观念,而这些是他在以往的工作中不曾得到的,正是这

29、种人的因素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取消改善,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时,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并未象传

30、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使工人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历时两年的大规模的访谈试验中,职工由于可以不受拘束地谈自己的想法,发泄心中的闷气,从而态度有所改变,生产率相应的得到了提高。,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二、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一)权变理论“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二、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一)权变理论(二)组织系统理论(三)交易成本理论,作 业,结合你熟知的某个工作单位(学校、公司、政府部门

31、等),画出该单位的组织结构,分析其科层制体系和特征。,第十章 社区,第一节 社区的概述第二节 社区类型第三节 城市化第四节 虚拟社区,第一节 社区的概述,一、社区的含义 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第一节 社区的概述,一、社区的含义二、社区的构成要素(一)地域要素(共同的地域空间)(二)人口要素(一定的人群)(三)组织结构要素(一定的关联度)(四)心理文化要素(认同感与归属感),第一节 社区的概述,一、社区的含义二、社区的构成要素三、社区与行政区四、社区的功能(一)社会服务功能(二)人的社会化功能(三)社会参与功能(四)社会稳定功能(五)社会管理功能

32、,第二节 社区类型,一、社区的分类 城市化程度标准: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 主导产业标准:农业社区、牧业社区、工业社区、矿业社区、林业社区、渔业社区和旅游社区 地貌特征标准:山地社区、平原社区、谷地社区、河滨社区、海滨社区 主体居民标准:富人区、贫民区等,第二节 社区类型,一、社区的分类二、农村社区(一)农村社区的地域特点(二)农村社区的人口特点(三)农村社区的组织结构特点(四)农村社区的心理文化特点,第二节 社区类型,一、社区的分类二、农村社区三、集镇社区(一)集镇社区的地域特点(二)集镇社区的人口特点(三)集镇社区的组织结构特点(四)集镇社区的心理文化特点,第二节 社区类型,一、社区

33、的分类二、农村社区三、集镇社区四、城市社区(一)城市社区的地域特点(二)城市社区的人口特点(三)城市社区的组织结构特点(四)城市社区的心理文化特点,第二节 社区类型,一、社区的分类二、农村社区三、集镇社区四、城市社区五、社区建设,第三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二、我国的城市化历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二)19491978: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第三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 二、我国的城市化历程三、城市化的影响(一)积极影响

34、1、人口转化 2、产业调整 3、工业发展 4、科技进步 5、文化交流,第三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含义 二、我国的城市化历程三、城市化的影响(一)积极影响(二)消极影响 1、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 3、经济影响 4、粮食问题,第四节 虚拟社区,一、虚拟社区的含义 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心理文化认同的网络生活共同体。二、虚拟社区的特征(一)超时空性(二)匿名性和符号性(三)自由、平等、自治和共享的准则(四)社区成员流动频繁,第四节 虚拟社区,一、虚拟社区的含义 二、虚拟社区的特征三、虚拟社区和现实社区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

35、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第三节 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的概述,一、社会分层的含义 社会分层指一个社会把其成员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自然差异与社会差别,第一节社会分层的概述,一、社会分层的含义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的原为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的社会地位的过程。功能专一化 地位多样化,第一节社会分层的概述,一、社会分层的含义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一)水平分化(二)垂直分化,第一节社会分层的概述,一、社会分层的含义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三、阶层化体系(一)奴隶制度(二)种姓制度(三)庄园制度(四)

36、社会阶级,1%-2%上层,15%中上(律师、医生),30%中下(教师、社工),30%工人(水管工),20%下层(临时工、失业人员),第二节社会分层理论,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资本的私人占有及以此为核心形成的各种生产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最深刻根源二、西方社会分层理论韦伯德三位一体分层模式帕雷托意精英理论,一、社会流动的含义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二、社会流动的类型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结构型流动与非结构型流动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渐进的流动与骤变的流动,第三节社会流动,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一)社会因素(二)个人因素四、我国社会阶层的流动历史和现实,第四节社会流动,课堂

37、讨论,电视播放过记者采访一个传统牧区牧童的经过。“你为什么放羊?”“挣钱呗!”“挣钱干什么?”“长大了娶媳妇。”“为什么娶媳妇?”“生娃”“生娃做什么?”“放羊。”请试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理论观点对此加以分析。,第十二章 社会制度,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第二节 制度化,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二)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 2、相对稳定性 3、复合性,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二、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一)社会制度的类型 1、本源制度 经济制度和婚姻家庭制度 2、派生制度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一、社

38、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二、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一)社会制度的类型(二)社会制度的构成 1、价值观 2、规范体系 3、权威与地位结构 4、社会机构与设施,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二、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三、社会制度的功能(一)社会制度的正功能 1、导向功能 2、整合功能 3、社会化功能 4、社会控制功能,第一节 社会制度概述,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二、社会制度的类型和构成三、社会制度的功能(一)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二)社会制度的负功能,第二节 制度化,一、制度化的含义 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

39、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第二节 制度化,一、制度化的含义二、制度化过程(一)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二)制定规范(三)建立机构,第二节 制度化,一、制度化的含义二、制度化过程三、制度化的功能(一)正功能(二)负功能,幼稚园大学 野火集,开始的时候,课堂上问学生问题得不到回音,我以为是学生听力不够,于是我把英语慢下来,一个字一个字说,再问,还是一堵死墙;于是改用国语,再问。我发觉,语言的问题其次,思想的贫乏才是症结所在。我爱惜我的学生;像努力迎取阳光的黄色向日葵,他们聪慧、纯洁、奋发,对老师尤其一片真情。但是,他们也是典型的中国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个性,盲目地服从权威,更严重的,他们没有完全没有独

40、立思考的能力。廿岁的人表现出五岁的心智,往往是因为办教育的人对学生采取一种“抱着走”的育婴方式。常常会听到一些大学校长说,“我把学生当自己的儿女看待”。令我忧心不已的是.这些“不敢”、“泪眼汪汪”、“没有意见”、“不知道”的大学生,出了学校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公民?什么样的社会中坚?他能明辨是非吗?他敢“生气”吗?他会为自己争取权利吗?他知道什么叫社会良知、道德勇气吗?,课堂讨论:,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遇到了什么样的核心问题?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第二节 人口问题第三节 失业问题第四节 贫困问题,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的含义 社会问题是影响社

41、会成员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1 是否使社会运行失调;2 是否影响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或生活;3 是否符合社会的主导价值标准和规范标准。,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的含义二、社会热点与社会问题的区别 社会热点: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内,众多的社会成员所关注的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或问题,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一、社会问题的含义二、社会热点与社会问题的区别三、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一)社会病态论 社会化过程的失败造成了社会问题(二)社会解组论 失去规则:无规范;文化冲突;崩溃(三)价值冲突论 群体对立具体化变成了冲突,第二节 人口问题,一、人

42、口数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尖锐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大,就业形势严峻三、老龄化和高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第三节 失业问题,一、失业的定义 在规定的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二、失业的种类(一)摩擦性失业(二)季节性失业(三)技术性失业(四)结构性失业(五)周期性失业,第三节 失业问题,一、失业的定义二、失业的种类三、我国的失业状况 我国目前的失业人口包括:城镇失业人口和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增就业人口。四、失业的原因(一)客观原因,第三节 失业问题,一、失业的定义二、失业的种类三、我国的失业状况 四、失业的原因(一)客观原因 1、人口相对过剩是造成失

43、业的根本原因 2、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是造成失业的体制性原因 3、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是失业的技术原因,第三节 失业问题,一、失业的定义二、失业的种类三、我国的失业状况 四、失业的原因(一)客观原因(二)主观原因 1、择业观念存在误区,“铁饭碗”意识根深蒂固 2、劳动者本身素质低下,技术水平不高,第三节 失业问题,一、失业的定义二、失业的种类三、我国的失业状况 四、失业的原因五、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第四节 贫困问题,一、贫困的概念与状况(一)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 3、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 4、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第四节 贫困问题,一、贫困的概

44、念与状况(一)贫困的概念与类型(二)贫困线的测定方法 1、市场菜蓝法 2、恩格尔系数法 全年的食品支出/消费支出0.6=贫困,第四节 贫困问题,一、贫困的概念与状况二、中国贫困问题现状(一)农村贫困群体的状况 1、贫困人口规模保持在相当大的规模 2、返贫率较高 3、特困的顽固性 4、贫困地区人口普遍营养不良,第四节 贫困问题,一、贫困的概念与状况二、中国贫困问题现状(一)农村贫困群体的状况(二)城市贫困群体的状况 1、城市贫困人口规模急剧增加 2、城市贫困人口结构呈现多元化 3、贫困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多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型工作,第十四章 社会控制,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 越

45、轨行为,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一、什么是社会控制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统治二、社会控制的特征1、普遍性 2、阶级性3、统一性 4、强制性,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一、什么是社会控制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统治二、社会控制的特征三、社会控制的类型(一)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二)硬控制与软控制(三)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四)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五)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一、什么是社会控制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统治二、社会控制的特征三、社会控制的类型四、社会控制的功能(一)维护社会秩序(二)维持正常生活(三)促进社会发展,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一、社会控制手段(一)组织控制手段组织指

46、令、组织规章(二)制度控制手段政权、法律(三)文化控制手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信仰信念、社会舆论,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一、社会控制手段二、社会控制的过程,第三节 越轨行为,一、越轨的定义及类型(一)社会越轨的含义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二)社会越轨的类型1、不适当行为 2、异常行为 3、自毁行为 4、不道德行为 5、反社会行为 6、犯罪行为,第三节 越轨行为,一、越轨的定义及类型二、社会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一)生物学解释(二)心理学的解释 1、挫折攻击理论 2、学习理论,第三节 越轨行为,一、越轨的定义及类型二、社会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一)生物学解释(二)心理学的解释(三)社会学的解释

47、 1、标签理论 2、社会建构理论 3、失范论解释,个人对文化上合法目标的五种适应模式(+表示接受,表示拒绝),讨论,选取你所观察到的一例越轨行为的案例,并试着分析其原因。,第十五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 社会变迁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现代化,第一节 社会变迁,一、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可以泛指一切社现象的变化,特指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重大变化。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一)整体社会变迁与局部社会变迁(二)进步的社会变迁与倒退的社会变迁(三)渐进的社会变迁与突发的社会变迁(四)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第一节 社会变迁,一、社会变迁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一)

48、自然环境(二)人口环境(三)经济发展(四)文化,第一节 社会变迁,一、社会变迁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三、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四、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一)社会进化论(二)历史循环论(三)历史唯物主义(四)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均衡论)(五)社会冲突论,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历程(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 社会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型的特殊社会变迁过程,是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历程(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二)社会现代化的历程,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历程

49、二、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三)以民主和法制为核心的政治现代化(四)城市化(五)以理性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现代化(六)人的现代化(七)全球化,全球化指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关系和相互依赖性的加强过程。,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一、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历程二、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现代化,第一阶段 清朝的现代化第二阶段 民国时代的现代化第三阶段 新中国的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弱势群体助人自助二、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一)恢复功能(二)协调功能(三)稳

50、定功能,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一、社会工作的对象个人、家庭、组织、单位、团体二、社会工作的内容(一)社会福利(二)社会服务(三)社会保险(四)社会救济(五)救灾工作(六)社区工作(七)社会工作教育(八)社会工作行政(九)国际社会工作,三、社会工作的方法(一)社会个案工作(二)社会团体工作(三)社区工作,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第三节社会保障的发展,一、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向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二、社会保障的构成三、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四、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第十六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