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39683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学对当代人处世方式的影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学已经越来越被当代人所关注和学习。重拾经典,感悟生活,我们应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国学呢?又该怎样更好地学习国学呢?小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大到民族团结、自强,国学对我们的生活无疑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面对社会上的“伪国学”现象,我们又该怎样去甄别和抵制呢?,?,要解决国学文化的时代性问题,就必须处理好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一定的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因此它必然反映出一定历史时代的性质与特征。时代的变化,必然导致国学文化的性质与特征的改变。但是,文化又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和传承性,某种文化一经产生就会根据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形成传

2、统。国学需要现代化,但是国学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传统国学的断裂。在这里,关键是如何处理传统国学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儒家思想之精华,1思想基础“孝亲尊师”2核心思想“仁”3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儒学在当代的发展与继承以“仁”为本,是企业和谐发展之根本。以“义”育人,可培养企业团队精神。以“礼”待客,赢得人际关系,获得企业信誉。以“智”为贵,勇于创新,不断发展。以“信”为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是做人之本、兴业之道。,从儒家思想再析传统价值观,第一层:见义勇为。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又曰:当仁不让于师。第二层:见利思义。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第三层:杀身以成仁。子曰: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生活,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礼”,即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已;主张改良,与时俱进。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有利于调解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核心价值观念中的个体主义、抗议传统、自由精神、重实践重经验的作风等等,使之与社会的变化相协调。这些均可以视为儒学内在性的转进,是儒家学说现代性的先声。,现代社会倡导多元价值观,中国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孔繁森精神这些都渗透着精神为上、

4、群体为上和追求青史留名的传统价值观。每个时代的人为之奋斗的具体使命是不同的,但他们的精神根源是一脉相承的。,道家,道家学说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真实的纯朴。不论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如今鱼龙混杂的社会,能够保持内心的纯一,却不管身外的变化,能内心明澈达到纯白的境界,虚寂无为而复归自然本性,体悟真性,持守精神而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怎能不让我们敬服呢?抛弃世俗之见,不做无益于生命的份外事,蔑视官场,这就是道家的生活准则。,道德经的中心内容,道德经可谓凝聚了老子思想和哲学的精华,它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在书中,老子以其独特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

5、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现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在道德经中老子明确提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老子在道德经中体现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道德经一书中的第三大内容就是对政治问题的探讨,在书中,老子提出了“无为”的著名政治主张,认为无为是治理天下所应遵循的最高准则。,“国学”流转为我们民族的一种文化象征。它的存在与发展渐渐上升到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与文化的高度。将这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这源远流长的民族血脉,连接到大众的生活中,融汇到时代的洪流中,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国学文化是中国传统中最值得珍惜的传统。它并非仅存在于吾人心灵之外的典籍,更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内心的观念和价值。这珍贵的传统从未与时代脱节,且处处预示了每个时代的时代性。因此,我们应当将国学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开创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学文化道路,使国学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脉络中,获得张举,进而成为现代文化中的活力,永续它的光辉传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