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发展史.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40282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字发展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字发展史.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文字发展史,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缺乏确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仓颉造字”是传说吗?,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有人解释说,这里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

2、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由此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成功的。,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後,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

3、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後,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中国文字的演变和发展,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

4、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甲 骨 文,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甲骨文字:为商朝後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

5、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甲骨文,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金文,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

6、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小 篆,作品欣赏,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

7、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隶 书,隶书,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

8、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草 书,欣赏,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

9、,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行 书,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与隶书差不多,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且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楷书也称为正书

10、、真书,说明了楷书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还多少残留著隶书的笔意。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楷书,欧阳询的楷书,专在笔力刚劲瘦硬处用功夫,所作结构紧凑,笔力峻险,最著名

11、的传世之作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曾習書於王羲之的七代孫智永禪師,他的書法謹守二王的規矩,氣秀色潤,外柔內剛,沉厚而不露鋒芒,代表作是孔子廟堂碑。,顏真卿的出現,打破了王羲之書法的傳統,樹立了一種新的書風,與二王系統形成了書法史上的兩大流派。在顏真卿之後,尚有柳公權與之齊名,不過,柳字的氣力則遠不如顏字。柳公權傳世的名作有大達法師玄秘塔碑。,中国文字进入楷书阶段后,字形还再继续简化,但字体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做为我国四大发明术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做为印书的主要字体,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而漂亮,称为宋体字,后来还有模仿宋体字而加以变化的,叫做仿宋体。我们今天阅读的书籍

12、、报刊上所用的字体,大致上是这一种风格的楷书变体。,对我国各地的古老文字,包括失传的古代文字,对世界各地的古代文字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对汉字的历史有全面的认识。玛雅纪元已有五千多年,但文字仅上溯到公元328年。四川的巴蜀图语,与玛雅文相似,时代为战国时代,也比巴,蜀历史要晚。四川盐亭一块古界碑上有五十余行类似文字的符号,部分与半坡陶符接近。女书、肉书、水书也是历史悠久的文字,使用至今。,四川巴蜀图语,现代社会政治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其带动之下出现了文化的创新。其中,文字创新是文化创新的表现形式之一。一般情况下,将文字与图像相结合,将文字矢量化,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现代社会对文字的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汉字加强了中国人的凝聚力,保存了世界第一的文献。汉字曾作为朝鲜、日本、越南的文字,在记录中亚、南亚史料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功劳。,汉字的历史意义,汉字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让汉字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我们的影响,杜艳红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2010级新闻学2班学号:2010414862,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