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48206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全套图纸】.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目录1. 设计任务书.32. 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确定.42.1. 冲压件工艺分析.42.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42.3. 排样设计.52.4.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72.4.1. 模具类型的选择.72.4.2. 操作方式的选择.72.4.3. 定位方式的选择.72.4.4. 卸料方式的选择.72.4.5. 出件方式的选择.72.4.6. 模架类型的确定.72.5. 冲压力的计算.82.6. 压力中心的计算.92.7. 初选压力机.92.8.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102.8.1. 落料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102.8.2. 冲孔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112.8.3. 孔心距

2、的计算.112.8.4. 孔边距的计算.112.9. 卸料装置中弹性元件的设计.123. 模具主要零部件工艺设计.133.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133.1.1. 落料凹模的设计.133.1.2. 冲孔凸模的设计.133.1.3. 凸凹模的设计.143.2. 其它模具零件的节结构尺寸.153.2.1. 卸料板的设计.153.2.2. 固定板的设计.153.2.3. 垫板的设计.163.2.4. 推件块的设计.163.3. 模架及其它标准零件的选用的选用.163.4. 压力机的校核.174. 总结.175. 参考文献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对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对不合理之处提出改进意见,画

3、出正确合理的制件图,并编排冲压工艺。2)全套图纸,加1538937063) 绘制模具装配图一张(要求模具结构合理,设备匹配,制图符合国家标准,图面整洁)。4) 画出除标准件外的全部零件图 (要求画法符合制图标准,标注完全、正确,工艺性合理,零件尺寸协调)。5) 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6) 答辩 名称:止动片 材料:A3 料厚:t = 2 mm 批量:大批量 图1 零件图2. 止动片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确定2.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 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A3是普通碳素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行。2) 零件结构:冲裁件零件结构简单对称,转角处都为R2的圆角,中间两个圆孔,孔的最小尺寸10mm,满足要求

4、,孔间距b=371.5t=3,孔边距b1=7t=2,满足壁厚要求,因此,该制件具有良好的冲压工艺性,比较适合冲裁。3) 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精度要求比较低,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公差,标注公差的尺寸12,查表可知属IT11。查公差表可得哥尺寸公差为: 零件外形: 零件内孔: 孔心距: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可以用普通冲裁的加工方法制得。2.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工艺方案:先落料,在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连续模生产。方案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和两套模

5、具才能完成零件加工,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要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应采用方案或方案。由于要保证尺寸12的精度要求,连续模较复合模冲压精度低,故选用方案,用复合模生产。由工件尺寸可知,凸凹模壁厚大于最小壁厚,为了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2.3. 排样设计排样是指冲裁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法。合理的排样和选择适当的搭边值是降低成本、保证工件质量及延长模具寿命的有效措施。查模具设计基础与模具CAD表3-3,确定搭边值:两工件之间的搭边值 a=3mm工件边缘的搭边值 a1=2步距:s=33条料宽度:本零件的排样方法如图2 图2 排样一个步距内的材料

6、利用率 式中 A冲裁实际面积 n一个步距内冲裁件的数目 B条料宽度 S步距利用CAD可计算得A=1550mm2 查板材标准选用9001000的钢板,每张板材可剪13张69mm1000mm的条料。 式中 A1一个冲裁件的实际面积; n1一张板料上冲裁件的总数目; L板料长度; B板料宽度。每张板料的材料利用率为67.68%。2.4.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2.4.1. 模具类型的选择由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可知选用倒装式复合模冲裁。2.4.2. 操作方式的选择大批量生产,采用自动送料,可提高生产效率2.4.3. 定位方式的选择因为导料销和固定挡料销结构简单且制造方便。且该模具采用的是条料,根据模具具体

7、结构兼顾经济效益,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导料销。控制条料的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初定距。 2.4.4. 卸料方式的选择卸料方式主要有刚性卸料和弹性卸料,其中弹性卸料装置在工作过程中还兼压料作用,该零件厚2mm,考虑到零件厚度较薄,采用弹性卸料方式更有利于保证冲裁件平面度。2.4.5. 出件方式的选择冲压件采用刚性推件装置推出,直接利用压力机的打杠装置进行推件,工作可靠,冲孔废料直接从凸凹模向下推出。2.4.6. 模架类型的确定 模架是上、下模之间的定位连接体,是用于固定模具零件、保证凸、凹模的良好导向和传递冲压力的组合装置,由上、下模座和导柱、导套组装构成。标准模架的种类很多,也有很多规格。本模具

8、采用标准模架,简化了模具设计,缩短了模具设计和制造周期,提高了模具质量,降低了模具成本。由于该零件厚度薄,是倒装复合冲裁模,因此采用滑动导向模架中的后侧导柱模架。2.5. 冲压力的计算1) 落料力计算查表可知 L冲裁轮廓总长t材料厚度b材料的抗拉强度2) 冲孔力计算3) 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的计算 卸料力: 推件力: 其中n=6是两个孔的总压力。总冲压力:F总= F落 +F冲+ F1 + F2 =194.35+56.55+9.68+9.33=269.91kN。2.6. 压力中心的计算如图所示,由于工件x方向对称,所以压力中心X0=32.5mm所以冲压件压力中心坐标为(32.5,13)。2.7

9、. 初选压力机对于冲裁工序,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冲裁时总冲压力的1.3倍,即 F1.3F总=350.88查表压力机技术参数 ,初步选择压力机JC2340,压力机参数如下表:公称压力/KN400滑块行程/mm90行程次数/(次/min)65最大闭合高度/mm210连杆调节长度/mm50模柄孔尺寸(直径深度)/mm5070工作台(前后左右)/mm3806302.8.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2.8.1. 落料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落料时,因零件外形轮廓相对较复杂故模具按配作制造法计算其凸、凹模刃口部尺寸。1) 查表得模具间隙:Zmin=0.246mm,Zmax=0.360mm。2) 模具制

10、造精度:凹模按选择 ,凸模按凹模配作,保证其双面间隙为0.246mm。3) 磨损系数:各尺寸精度都为IT14,故x=0.54) 尺寸计算; 2.8.2. 冲孔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冲孔时,凸模外形为圆孔,形状简单,故模具采用凸、凹模分开加工的方法制造,以冲孔凸模为基准计算其凸、凹模刃口部分尺寸。1) 查表得模具间隙:Zmin=0.246mm,Zmax=0.360mm。2) 模具制造精度:凸、凹模分别按IT7级和IT8级精度制造,。,满足间隙条件。3) 磨损系数:尺寸为IT14,故x=0.5 2.8.3. 孔心距计算 2.8.4. 孔边距计算1) 磨损系数:尺寸精度IT11,故x=0.75。

11、2.9. 卸料装置中弹性元件的计算橡胶允许的弹力较大,且价格低廉,安装方便,故选用橡胶作为弹性元件。1) 橡胶厚度的计算: 式中 t材料厚度 h修修模余量 取H自=28mm.2) 校核: F=ApF卸,故AF卸/p,查表p=1.5Mpa,前面计算得F卸=9.681kN,算得A=14075mm2,显然AF卸/p=9681/1.5=6454,足够使用。模具在组装时橡胶的预压缩量H预:取H预=4mm。橡胶的安装高度: 3.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3.1. 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3.1.1. 落料凹模的设计1)外形结构及其固定方式:采用整体式、板形结构,采用螺钉、销钉与上模座连接。2)凹模厚度:采用直筒

12、式刃口,刃口高度h=12mm 取H=18。3)凹模壁厚: 取C=30mm4)凹模板外形尺寸: 查表JB/T 7643.11994确定B=125,所以确定凹模板尺寸为125mm125mm18mm。将凹模板加空心垫板12512514mm取为薄型板后为125mm125mm12mm。5)凹模材料:冲裁件板料厚2mm,大批量生产,故选择Cr12,工作部分淬硬为6062HRC。3.1.2. 冲孔凸模的设计1)结构:台阶式2)固定方式:台肩固定3)凸模长度 凸模的长度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确定长度,根据磨损量及固定板、凹模板,空心垫板等厚度来决定的,参考后面计算结果凸模固定板厚度为16mm,空心垫板厚度为14m

13、m。所以凸模长度: L=h1+h2+h3=16+14+12=42mm式中 h1凸模固定板厚度; h2空心垫板厚度; h3凹模板厚度。4)凸模直径: 5)凸模强度,刚度校核:该凸模不属于细长杆,不需要进行校核。6)凸模材料:同凹模,选用Cr12,工作部分淬硬为5860HRC。3.1.3. 凸凹模的设计1)凸凹模刃间壁厚的校核:查表当t1时,工件凸凹模刃间壁厚 为7mm(2.02.5)t=(4.05.5)mm,符合要求。2)冲孔凹模高度 H=kb=0.4210=4.2mm而刃口高度取8mm,满足要求。3) 凸凹模长度 凸模的长度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确定长度,根据磨损量及固定板、卸料板厚度、凸模进入凹

14、模的深度及等来决定的,参考后面计算结果凸凹模固定板厚度为16mm,卸料板厚度为16mm。 L=h1+h2+h=16+16+25=57mm式中 h1凸凹模固定板厚度; h2弹性卸料板厚度; h附加长度(包括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弹性卸料元件安装高度)。4)凸凹模材料:选用Cr13,工作部分分别按凸模、凹模淬火。3.2. 其它结构零件的结构设计3.2.1. 卸料板的设计卸料板的平面外形尺寸等于或稍大于凹模板的尺寸,厚度取凹模厚度的0.6 0.8倍,即H=0.626=15.6,查表选用轮廓尺寸为1251251645钢卸料板与凸模的双边间隙根据冲件料厚确定取0.15。3.2.2. 固定板的设计1)凸模固

15、定板外形尺寸取凹模外形一样的尺寸,其厚度取凹模厚度的0.60.8倍,即 查表选用 固定板1251251645钢/JBT7643.2,凸模安装孔与凸模采用过渡配合H7/m6,其端部孔的深度取负差,为,保证凸模压装后头部高出凸模固定板的断面,装配后凸模和凸模固定板一起磨平,确保凸模工作时无窜动。2)凸凹模固定板参考凸模固定板设计,查表选用 固定板1251251645钢/JBT7643.23.2.3. 垫板的设计垫板的作用是承受并扩散凸模或凹模传递的压力,以防止模座被压挤损伤,垫板的形状与凸模固定板和凹模板相同,一般为圆形或矩形垫板厚度一般为 310mm。垫板材料常用45号钢(热处理硬度为4348H

16、RC)或T8A(热处理硬度为5256HRC)。参考凹模板外形查表上垫板选用 垫板125125845钢/JBT7643.3;下垫板选用 垫板125125845钢/JBT7643.3;空心垫板的外形尺寸同凹模125125,厚度为14,材料选择45钢。3.2.4. 推件块的设计 推件块外形同凸凹模,在一端做一个台阶,厚度20mm。3.3. 模架及其它标准零件的选用1)模架的选用结合模具大小,参考国标GB/T28512008,选用后侧导柱模架125125150190,上模座12512535,下模座12512545,导柱22150,导套228533。2)其它标准件的选用卸料螺钉查表选用 :1065/GB

17、2867.581;挡料销查表选用:620 GB 2866.781;导料销查表选用:620 GB 2866.781;推杆查表选用: A16140/GB 2867.181;模柄的选用:选用压入式模柄,材料45钢,并加防转销,根据压力机JC2340的相关参数可知,模柄的外形安装尺寸为5070,查表选B5095 GB 2862.1-81。 螺栓、销钉的选择:上模座连接销钉选用B1055 GB/T 119.1-200,B1075 GB/T 119.1-200,下模座连接销钉选用B1065 GB/T 119.1-200。上模座连接螺钉选用M1070 GB/T 70.1-1985, 下模座连接螺钉选用M10

18、50 GB/T 70.1-1985,凸凹模连接螺钉选用M835 GB/T 70.1-1985。4. 压力机的校核模具的闭合高度Hm应满足以下要求: 由压力机JC23-40可知,Hmax=210mm,Hmin=160mm,算得Hm=193,显然满足要求。5. 总结在自己努力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模具设计过程有了一定了解,学到了很好有用的本领并证明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在对实际问题的具体分析和解决上。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扬学知识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提高。 在课程论文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考虑问题不周而导致前后矛盾,甚至

19、使下一步工作无法进行,经查阅许多相关资料和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使整个大学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系统的巩固和提高。设计过程中用AutoCAD2008绘制总装图和所有零件图,现已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的使用技巧。 这次毕业论文的设计使我对冷冲压模具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专业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对以前遗留的那些似懂非懂的问题也理解透彻了。这次设计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而在这之中的收获对我以后的工作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帮助。 通过本文以上一系列的计算和讨论,已经大致给出了正装复合冲模设计的全貌。由于本人的专业水平有限,以及对国家标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入和透彻,还有对理论

20、过程与实际过程之间的差异的考虑较少,在对一些设计参数的估计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这是本设计论文最大的不足之处。 本毕业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离不开林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斧正,同时也离不开四年以来带课老师们在带课时给我的指导,另外,同课题的几位同学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讨如何解决毕业论文中遇到的问题,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1. 李建军,李德群 .模具设计基础及模具CAD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 周忠旺,杨太德 .冲压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方法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3. 王晓燕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4. 冯缤尧,韩泰荣,蒋文森 .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 薛启翔 . 冲压模具设计结构图册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