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理论).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952797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标准汇编(理论).doc(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标准汇 编(高职)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二年九月目 录产品零部件测绘与造型课程标准2零件与机构分析与选用课程标准9零件的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19模具材料与热处理方法选用课程标准29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34CAD/CAM技术应用课程标准42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48注塑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54模具制造技术应用课程标准63模塑CAE技术应用课程标准70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标准75特种加工技术应用课程标准80模具失效分析与故障处理课程标准85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课程标准89开发合同谈判与签订课程标准93模具价格估算课程标准98模具营销与售后服务课程标准10

2、2模具专业英语课程标准106生产现场管理课程标准110产品零部件测绘与造型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开课部门机械工程系课程总学时96学时课程总学分5学分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开课学期1一、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产品零部件测绘与造型是机械制造领域专业群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在明确专业群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专业群职业工作岗位进行整体化的调研与分析,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2前后续课程关系序号后续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AutoCAD2零件检测与质量分析3CAD/CAM4数控编程与操作二、课程目标:总体目

3、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贯彻国家制图标准,正确、完整、清晰的表达产品信息,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及质量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具有识读机械图样能力,能够正确表达零部件的能力,产品零部件的测绘、实体造型能力,能够熟练绘制识读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的能力。1专业能力(1)能够掌握正投影法原理,绘制和看懂中等复杂程度的工程图样;(2)能够运用形体分析、线面分析等方法,进行物体构形以及结构创新;(3)能够运用国家标准规定的表达方法准确表达零部件,能独立进行方案评价;(4)要学会使用和查阅相关标准和手册;(5)要学会使用测绘工具,完成零部件的测量工作;2社会能力(1)

4、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2)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态度;(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3方法能力(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与技能的能力;(2)具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有查找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4)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三、课程内容设计1学习情境设计思路: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学习内容遵循基本的工作行为过程结构咨询、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价,学生通过四步法的训练,学到了普适性的工作思路,随着学习的深入,能够完成的工作任务随之增多,提高学生的职业

5、适应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产品表达能力, 产品二维图样、三维造型并重,按认知规律选择合适工作载体进行训练。2学习情境课时分配情境序号名称课时1简单零件的识读与绘制362轴套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203轮盘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84箱体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125叉架类零件图的识读26典型连接、紧固形式的绘制107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83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名称1、简单零件的绘制与识读课时数3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平面几何图形的画法(锥度、斜度、圆弧连接及平面几何图形);掌握正投影原理;掌握基本体、组合体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尺寸标注;掌握剖视图的画法及标注。2、能

6、力目标培养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应用能力和平面几何图的绘制能力及立体感及图示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内容任务一:画支架平面图任务二:画基本体、切割类零件三视图任务三:画叠加类组合体三视图任务四:画综合类组合体三视图任务五:绘制弯板三视图任务六:绘制支架视图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四步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名称2、轴套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课时数20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轴套类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掌握零件图的识读;掌握常用测量工具(游标卡尺与钢板尺)的使用方法;掌握轴套类零件测绘的方法;掌握轴类套零件的表达方法;掌握零件草图的画法及零件工作图的画法。2、

7、能力目标培养识读轴类套零件图的能力;培养零件测绘能力。3、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任务一:读轴套类零件图任务二:测绘套筒零件任务三:测绘减速器从动轴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四步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学习情境3:学习情境名称3、轮盘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课时数8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轮盘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表达方法;掌握轮盘类零件图的识读方法。2、能力目标轮盘类零件的测绘能力和零件图识读能力2、 职业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习内容任务一:识读端盖零件图任务二:测绘减速器端盖任务三:测绘减速器从动轴齿轮及齿轮轴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四步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8、自学辅导法学习情境4:学习情境名称4、箱体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课时数1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熟悉铸造工艺结构;掌握零件表面过渡线的画法;掌握箱体类零件的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的确定;掌握箱体类零件图的识读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测绘箱体类零件的能力。3、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任务一:识读齿轮减速器箱盖、箱座零件图任务二:测绘齿轮减速器箱盖、箱座教学方法和建议四步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学习情境5:学习情境名称5、叉架类零件图的识读课时数2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叉架零件的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的确定。2、 能力目标培养

9、学生识读叉架类零件图的能力。3、 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内容任务一:识读拨叉零件图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学习情境6:学习情境名称6、典型连接、紧固形式的绘制课时数10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螺纹要素及螺纹的规定画法;掌握螺纹紧固件的连接画法;掌握键连接及销链接的画法。2、 能力目标培养标准件装配图绘制能力;3、 职业素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内容任务一:画连轴节装配图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课堂练习学习情境7:学习情境名称7、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一级齿轮减速器测绘)课时数8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装配图表达方法、尺寸标注及技术要求的确定;掌握由零件图画装配图

10、的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测绘装配体的能力。3、 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习内容任务一:识读铣刀头装配图任务二:绘制减速器装配图教学方法和建议四步教学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四、课程考核(一)过程考核说明评价形式:出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实践教学测试以零件测绘的成果打分。安排三次阶段测试,内容为阶段教学中的知识点。(二)非教务处统一安排测试的课程评分结构课程成绩(%)成绩类别比例(%)出勤平时作业、课堂检测实践教学阶段基础知识检测1005154040(三)课程成绩的评分等级与规则(比例分配)1.课程成绩评分可以百分制记分。也可以等级制记分,先计算百分制

11、分值,然后折合成等级制。2.测试的评分规则(1)测试的评分规则参见下表进行。(2)课堂检测的方法可分为:个别提问;课内小作业;个别发言;其它。(3)阶段测试一般以开卷等考试形式。 实践教学环节成绩评分规则学习情境名称学时所占成绩简单零件的识读与绘制3835轴套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2220轮盘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88箱体类零件的识读与测绘1412叉架类零件图的识读22典型连接、紧固形式的绘制1012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1011总计:100加权分值60%100=60 阶段基础知识检测成绩评分规则学习情境名称/学时测试项目测试分值开、闭卷形式/阶段测验成绩(%)简单零件的绘制与识读国标有关规定50开卷平面

12、图形的绘制正投影和三视图绘制基本视图全剖、半剖剖、局部剖视图阶段测试一/2学时三视图、基本视图、剖视图50轴类零件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剖视图10开卷阅读轴类零件图10轮盘类零件各种剖切面的剖视图5阅读轮盘类零件图5叉架类零件阅读叉架类零件图5装配图装配图的识读15阶段测试二/2学时断面图、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50总计:100加权分值:40%100=40百分制与等级制的折算方法见下表百分制90 10080 8970 7960 6960等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实施建议1教材及教参(一)机械制图,钱可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三版)(二)参考书: (1)机械制图,郭建尊,中国劳动社

13、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2)中文版AutoCAD2006实例教程,编著者:刘哲 刘宏丽,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版别:2006年6月第一版2师资配备建议教师需具有一定的本课程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3教学硬件条件及坏境基本要求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专门的测绘室中进行,测绘室备有各种供测绘的零部件、拆装工具、测量工具、绘图仪器。同时,学院具有计算机房8个,装有先进的计算机绘图软件,供学生完成计算机绘图及三维造型部分的学习任务。其次,我们依托学院实训中心作为拓展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来完成学生在实践环节部分的教学内容,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六、其他说明

14、1学生基础学生零基础。2.实施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执 笔 :张炜炜编制单位 :机械工程系日 期:2012年5月25日零件与机构分析与选用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开课部门机械工程系课程总学时72学时课程总学分4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开课学期2一、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2)课程作用:为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维护保养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课程

15、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2前后续课程关系 序号先修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机械制图零件图、装配图的绘制能力2高等数学为学习力学知识提供必要的计算基础序号后续课程名称需要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机械加工设备常用机构的分析能力2数控机床机械维修机械设备维护知识3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械传动部分的故障分析4模具制造技术应用常用零件的分析与选用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机械设备相关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1专业能力(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

16、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2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2)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真的工作度。(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3方法能力(1)认识零件与机构分析与选用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

17、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2)认识零件与机构分析与选用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三、课程内容设计1学习任务设计思路:(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3)根据生产一线机械类各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

18、。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2学习任务课时分配任务序号名 称课时数任务1机械认知2任务2家用缝纫机曲柄摇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6任务3内燃机曲柄滑块机构的分析与设计4任务4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2任务5内燃机凸轮机构的分析与设计6任务6自行车后轮超越离合器棘轮机构的分析2任务7电影放映机槽轮机构分析2任务8内燃机普通V型带传动的分析与设计8任务9台钳的螺旋传动的分析与设计6任务10减速器的齿轮传动的分析与设计8任务11车床变速箱的分析6任务12减速器中的输出轴的分析与设计6任务13减速器中齿轮与轴的键联接的分析与设计4任务14减速器中的轴承的分析与选用4任务15减

19、速器中的联轴器的分析与选用6合计723学习任务描述:学习任务1:学习任务名称机械认知课时数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机构、机器、构件及零件的概念;(2)了解机器与机构的功用,了解构件与零件的功用;(4)掌握零件机器的分类和组成。2、能力目标(1)具有区分机器与机构的能力。(2)具有区分构件与零件的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内容1、 机械、机器、机构、零件、构件的概念2、 机构与机器的区别与联系3、 零件与构件的区别与联系4、 机器的组成与分类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学习任务2:学习任务名称家用缝纫机曲柄摇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构件、

20、运动副、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2)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判别方法、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3)了解常用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与应用。(4)掌握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摆动导杆机构的设计方法。2、能力目标具备曲柄摇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学习内容1、 运动副的概念与定义;2、 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基本类型及判别方法;3、 平面连杆机构基本特性;4、 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学习任务3:学习任务名称内燃机曲柄滑块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曲柄滑块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熟悉曲柄滑块机构的

21、应用;(3)掌握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方法。2、能力目标具备曲柄滑块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曲柄滑块机构的组成及类型;2、 曲柄滑块机构的工作原理;3、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特性;4、曲柄滑块机构的应用实例及设计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学习任务4:学习任务名称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摆动导杆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掌摆动导杆机构的设计方法。2、能力目标具备摆动导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能力3、 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学习内容1、 摆动导杆机构的组成;2、 摆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3、 摆动导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学习任务5:学习任务名称内燃机凸轮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凸轮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2)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3)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方法。2、能力目标具备凸轮机构的分析与设计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凸轮机构的组成及类型;2、 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3、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分析;4、 凸轮轮廓线的设计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

23、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学习任务6:学习任务名称自行车后轮超越离合器棘轮机构的分析课时数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棘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2)熟悉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具备棘轮机构的分析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棘轮机构的组成和分类;2、 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3、 棘轮转角的调节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学习任务7:学习任务名称电影放映机槽轮机构分析课时数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槽轮机构的组成和类型;(2)熟悉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具备槽轮机构的分析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

24、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槽轮机构的组成和分类;2、 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3、槽轮转角的计算。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学习任务8:学习任务名称内燃机普通V型带传动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8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带传动的组成、类型;(2)熟悉带传动的特点、工作原理;(3)掌握带传动的张紧、选用和维护方法。2、能力目标具备带传动的分析及使用、维护的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带传动的组成、类型;2、带传动的特点、工作原理;3、带传动的张紧方法;4、带传动的选用和维护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法、小

25、组讨论法学习任务9:学习任务名称台钳的螺旋传动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螺纹的类型;(2)熟悉连接螺纹的应用; (3)掌握传动螺纹的工作原理;(4)掌握螺旋传动的设计。2、能力目标具备螺旋传动的分析设计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螺纹的类型;2、 连接螺纹的类型与应用;3、 传动螺纹的工作原理及移动距离的计算;4、 传动螺纹的设计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演示法学习任务10:学习任务名称减速器的齿轮传动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8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齿轮的精度、失效形式及变位齿轮的

26、有关知识。(2)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特性及渐开线齿轮的啮合特性。 (3)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方法。(4)掌握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受力分析,齿轮强度计算公式的应用。2、能力目标具备齿轮传动的分析设计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齿轮传动的组成;2、 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3、 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场合;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参数计算;5、 渐开线齿轮的运动特性;6、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计算。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学习任务11:学习任务名称车床变速箱分析课时数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

27、)掌握轮系的分类;(2)掌握定轴轮系的分析与传动比计算;(3)熟悉周转轮系的结构域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具备分析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轮系的分类;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3、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习任务12:学习任务名称减速器中的输出轴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轴的类型、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方法。(2)掌握圆轴扭转变形、弯曲变形及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方法、圆轴的设计计算方法、结构设计方法及校核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具备轴类零件的分析与

28、设计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轴的作用、类型;2、 轴的常用材料;3、 轴的结构分析;4、 圆轴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5、 轴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习任务13:学习任务名称减速器中齿轮与轴的键联接的分析与设计课时数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剪切变形与挤压变形的强度计算;(2)熟悉键连接的类型及应用;(3)掌握键连接的分析及选用。2、能力目标具备键连接的分析与设计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剪切与挤压变形强度计算;2、

29、 键连接的类型及特点,键连接的分析与计算。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学习任务14:学习任务名称减速器中的轴承的分析与选用课时数4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轴承的作用及分类;(2)熟悉滑动轴承的结构和应用;(3)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及应用。2、能力目标具备正确选用滚动轴承的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4、 轴承的作用;5、 滑动轴承的结构与特点;6、 滚动轴承的类型及特点;7、 滚动轴承的代号及选用。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学习任务15:学习任务名称减速器中的联轴器的分析与选用课时数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联轴器的结构及工作原

30、理;(2)熟悉联轴器的应用;(3)掌握联轴器的选用方法。2、能力目标具备正确合理选用联轴器的能力。3、职业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团队协作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内容1、 联轴器的作用及联轴器的工作原理;2、 联轴器的类型;3、 联轴器的选用原则。教学方法和建议讲授法、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四、课程考核本课程考核由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过程性考核成绩主要由学生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考勤及课堂表现组成。考勤及课堂表现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10%,完成各个任务的情况占过程性考核的40%。完成各个学习任务考核标准如下:序号任务分数1机械认知52家用缝纫机曲

31、柄摇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103内燃机曲柄滑块机构的分析与设计104牛头刨床摆动导杆机构的分析与设计55内燃机凸轮机构的分析与设计56自行车后轮超越离合器棘轮机构的分析57电影放映机槽轮机构分析58内燃机普通V型带传动的分析与设计109台钳的螺旋传动的分析与设计510减速器的齿轮传动的分析与设计1011车床变速箱分析1012减速器中的输出轴的分析与设计513减速器中齿轮与轴的键联接的分析与设计514减速器中的轴承的分析与选用515减速器中的联轴器的分析与选用5五、实施建议1教材及教参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 李国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1教参: 机械设计基础 朱东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

32、5.1 机械设计基础 陈 霖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11 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 李铁成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72师资配备建议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1)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2)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3教学硬件条件及坏境基本要求实施机械零件与机构分析与选用课程教学,校内实验实训硬件应具备以下条件:序号名称基本配置要求功能说明1机械原理实验室能够演示各种常见机构和传动的运动情况让学生观察各种常见机构和传动的组成和运动2机械设计实验室具有各种常见轴系零件让学生观察各种常见零件的结构及进行轴系的装拆实验3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能够通过不同构件的连接组成不同的机构进行机构创新

33、实验4材料力学实验室能够进行材料拉伸实验让学生观察拉伸变形的现象六、其他说明1学生基础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制图、识图能力,一定的计算水平,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2每个教学任务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1)任务提出、(2)相关知识讲解、(3)任务实施、(4)检查评价执笔 :杜立红审 核 :李华日期:2012年5月4日零件的检测与质量分析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开课部门机械工程系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总学分2适用专业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开课学期2一、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零件的检测与质量分析是机械制造课程群面向机械加工、产品检验等职业岗位的重要课程,开设零件的检测与质

34、量分析学习领域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在机械零件加工,零件检验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前后续课程关系已开课程:产品零部件测绘与造型续开课程:机械零件工艺规程编制与夹具设计、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企业一线零件几何量检测所必须的知识结构,重点培养学生针对检测任务,能正确选用和使用计量器具对零件几何量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合格性判断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专业能力(1)能够正确识读并选择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2)能够选用并使用常用量检具测量工件。(3)能够对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判

35、断,根据测量结果判定零件的合格性。(4)能够设计简单的光滑极限量规。2社会能力(1)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2)具有团队协作意识。(3)具有较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3方法能力(1)具有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2)具有较好的表述问题的能力。(3)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三、课程内容设计1学习情境(项目、任务)设计思路:基于工作过程,按照生产实际零件几何量检测工作流程进行解构和重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重点,针对生产企业零件几何量检测的工作流程,有针对性设计任务、案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2学习情境课时分配情境(项目、任务)序号名 称课时数情境1从动轴零件尺寸检测10情境

36、2凸轮轴零件形位公差检测8情境3光滑极限量规设计6情境4螺纹轴零件工序检测4情境5齿轮零件工序检测2情境6齿轮轴零件综合检测2机动4合计总课时363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学习情境名称从动轴零件尺寸检测课时数10学习目标理解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有关术语;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国标规定;掌握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方法;掌握平键的公差配合与精度检测。能够合理选用量具和量仪进行零件尺寸检测,并正确判断零件尺寸合格性。学习内容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有关术语;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国标规定;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常用测量器具及测量方法;平键的公差配合与精度检测。教学方法和建议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孔、轴尺寸测量、键槽测量

37、等实验学习情境2:学习情境名称凸轮轴零件形位公差检测课时数8学习目标理解形位公差项目的含义;掌握形位公差的正确识读与标注;掌握形位公差的选择方法;熟悉常用的公差原则。学习内容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形位公差的含义;形位公差的选择;公差原则教学方法和建议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形位公差各项目的检测实验学习情境3:学习情境名称光滑极限量规设计课时数6学习目标掌握用普通测量器具检测光滑工件的方法;掌握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光滑工件的方法;掌握光滑极限量规设计的方法。学习内容误判;光滑极限量规检测(安全欲度、验收极限、生产公差);测量器具选用;光滑极限量规的检验原理、分类、结构形式;量规设计原则;量规公差带;工作

38、量规设计。教学方法和建议进行工作量规设计综合训练学习情境4:学习情境名称螺纹轴零件工序检测课时数4学习目标掌握螺纹的基本参数以及在零件图和装配图上的标注;掌握螺纹的公差等级、基本偏差和旋合长度;掌握螺纹的公差带及配合的选用;掌握螺纹的检测方法。学习内容螺纹的基本参数;螺纹的标记与识读;螺纹的公差等级、基本偏差和旋合长度;螺纹的公差带及配合;螺纹精度检测。教学方法和建议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螺纹中径、螺距的检测以及螺纹量规综合检测等实验学习情境5:学习情境名称齿轮零件工序检测课时数2学习目标掌握齿轮传动的4项基本要求;掌握齿轮的精度等级及选用;掌握齿轮精度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了解齿轮的检测方法。

39、学习内容齿轮传动的4项基本要求;齿轮的精度等级及选用;齿轮精度等级在图样上的标注;齿轮的检测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齿厚、公法线长度的检测实验学习情境6:学习情境名称齿轮轴零件综合检测课时数2学习目标理解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理解并掌握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学习内容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术语;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方法;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教学方法和建议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实验室进行四、课程考核阶段考核与综合理论考核相结合,阶段考核占50%,综合理论考核占50%

40、。 阶段考核成绩,按任务完成过程中,操作规范性30% ,测量数据的准确性40% , 教师评价30%。 五、实施建议1教材及教参教材: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 冯丽萍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参考教材:典型零件质量检测 高等教育出版社 薛庆红 2008年 参考资料: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三坐标使用说明书、表面粗糙度仪使用说明书、检验员工作规范等。 2师资配备建议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加工生产实践,系统掌握零件检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零件检测经验,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3教学硬件条件及坏境基本要求公差实验室配有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和典型零件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41、。六、其他说明学生基础:学生需具备基本文化素质,具有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认识一些简单的测量器具。执 笔:王艳雪编制单位:机械工程系日 期:2012月4月21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开课部门机械工程系课程总学时36学时课程总学分2学分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开课学期2一、课程定位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机械制造技术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序号先修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产品零部件测绘与造型识图能力2零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