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53587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毕业论文.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 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一、主要内容:(一) 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 1、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布置形式及尺寸:向下倾斜布置,; 2、输送物料:纸箱。尺寸:,重。 3、产品工作环境:露天下工作。(二) 主要任务: 1、传动部件的设计计算; 2、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整体设计; 3、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4、绘制产品总装配图及部分部件图、零件图。二、 基本要求: 1、本课题为工程设计类。 2、按质、按量完成设 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内容; 3、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为电子文档,排版格式按照贵阳学院本科毕业

2、设计(论文)工作指南要求执行。应阐述整个设计内容,突出重点和特色、调理清晰、文字通顺,引据正确可靠并标明出处; 4、对相关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有必要的分析、推导和说明,并配必要的简图。 5、图纸绘制要求采用计算机绘图。视图完整、画法正确,符合最新的国家制图标准,图面整洁、质量高,且总图纸不少于1.5张A0图纸。6、设计中各个部件的选择需要具体分析和理论计算,方案拟定正确;设计计算依据来源可靠,计算数据准确无误;元器件选用规范、符合国家标准。三、预期目标: 1、完成输送机整机设计,总装配图1张; 2、主要部件图1张;主要零件图2张; 3、毕业设计论文一份。(字数15000字左右;含综述、方案论证分析

3、、设计计算说明书等)。四、计划进程:1、准备阶段(约1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滚柱式传输机的现状、发展趋势,了解设计需要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完成市场调研、资料借阅、初步熟悉毕业设计内容与要求,完成开题报告;2、设计阶段(约7周):完成调研报告约3000字、课题综述约3000字;完成设计工作;方案设计、设计计算、撰写设计说明书、图纸绘制,中期提交毕业设计中期答辩表;3、修改阶段(约1周):详细审阅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并 修改;4、答辩阶段(约1周):递交毕业设计资料,准备答辩材料,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梁熙正,轻工业机器及设备(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洪志明,连续运

4、输机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3、中国矿业学院,矿山运输机械M。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4、范祖尧,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5、梁庚煌,传输机械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6、实用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57、张荣善,散料输送与储存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8、张兴辉,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9、吴宗泽,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吴宗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5、2、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要此次设计是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的设计,首先是对传输机历史、发展、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它的分类作简单的介绍;接着是分析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的选型原则及计算方法;然后根据这些计算准则与计算选型方法按照给定参数要求进行选型设计;接着对所选择的传输机各主要零部件进行校核。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的主要组成部件:滚柱、支架、机架。最后简单说明传输机的安装与维护。目前,传输机正向着长距离、高速度、低摩擦的方向发展。在传输机的设计、制造以及应用方面,目前我国与国外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内在设计制造传输机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次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的设计代表了一般的设

6、计过程,对今后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传输机;设计计算;主要部件目录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I摘要IV第1章 绪论11.1 传输机的定义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11.3 传输机的历史、发展、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分类21.3.1 传输机的发展历史21.3.2 传输机的发展31.3.3 未来传输机的发展趋势31.3.4 传输机的分类41.4 国内外传输机技术的差距6第2章 滚柱式传输机72.1 滚柱式传输机72.2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的构造72.2.1 滚柱72.2.2 机架82.2.3 支架82.2.4 其他82.3 传输机结构分析82.3.1 滚柱轴的材料选择92.3.2 滚筒的材

7、料选择92.3.3 机架材料选用92.3.4 支架材料选择9第3章 传输机的受力分析及材料选择103.1 滚柱受力分析103.1.1 受力分析103.1.2 滚筒直径及厚度计算113.1.3 滚筒轴直径计算133.2 机架的计算163.3 支架的计算183.4 其他零件183.5 总机最终设计安装完成示意图21第4章 安装、试运行234.1 安装234.2 安装注意事项234.3 试运转234.3.1 试运转前的检查234.3.2 试运行期间的检查244.4 维护24第5章 小结25致谢26主要参考文献27附录29 第1章 绪论1.1 传输机的定义传输机是用于在一定的线路上搬运物料的搬运机械,

8、运动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可水平、倾斜、垂直输送,也可构成空间输送。可以输送、接收、装运、处理、装配和储存物料。由于传输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部需人工操作,可以远距离,大批量,在输送过程中可完成很多工艺,在物料运送方面运用十分广泛。传输设备和设施在进行装卸搬运作业方面的基础,传输机的技术水平是装卸搬运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特点:方向易改变,可灵活改变输送方向,最大时可达180度;输送机可以分成很多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体都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多个联结使用,安装方便;输送机伸缩自由,一个单元最长与最短状态之比可以达到3倍。输送机是整个生产环节里面最重要的设备之一。结构简单,适应性强,阻力小、

9、寿命长、维修方便、保护装置齐全是输送机的显著特点。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主要用于输送成型而且有一定体积规则物件,它具有节能、远距离连续不断输送等优点。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生产运送过程中人力输送效率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及利益最大化,机械运输成了现在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输机是能够在一定的线路上连续搬运物料的物料搬运机械。而且输送能力大,而且能够在搬运过程中完成若干工艺,传输机是现代生产的输送系统。同时输送机是一种可以连续运输物料的机械。应用传输机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输送机种类很

10、多,有的能够进行散碎物料的输送,也有的可以进行成件物品的输送。除了纯粹的物料输送外,还可以与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工艺过程的要求相配合,形成有节奏的流水作业运输线。所以输送机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各种工业企业中。1.3 传输机的历史、发展、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分类1.3.1 传输机的发展历史在17世纪中期运用的架空索道输送散状物料就是传输机的趋性,到了19世纪,各种现代结构的运输机相继出现:1868年英国出现了带式传输机,1887年美国出现螺旋式传输机,1905年瑞士出现钢带式传输机;1906年在英国和德国出现了惯性传输机。在之后的时间里,传输机由于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技术技术进步的影响,

11、由原来的车间内传输发展到企业、企业之间的传输甚至城市间的传输。成为了物料搬运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早的传输机是利用物体自身的重力实现输送目的,比如竹筒引水、搭架子从高处往低处运送物件等。后期由动力学的发展,出现了带式传输机,最早的带式传输机是采用薄皮革和棉织物缝成无端输送带,绕在两端的滚筒上。各种工业的不断发展,皮带输送机的构建越来越像低质量、高载荷、低摩擦、高速度发展。19世纪初,采用了托辊作为带子支撑以后,摩擦系数显著减少,胶带输送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五六十年带,对于长距离、大运量和高速度的胶带传输机、主要采用钢芯绳带式传输机和钢绳牵引带式传输机。70年代,国外又研制

12、了中间多级驱动形式的长距离胶带传输机。在此期间,国外研制成多种中间多级驱动的传输机(直线摩擦驱动、充气轮胎驱动和磁力驱动等)。今年,许多的科研人员在积极寻找一种不需要托辊,又有较低摩擦系数的胶带输送机,89年开始研究的滑槽胶带传输机并取得较好的效果。1.3.2 传输机的发展传输机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当时动力驱动传输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场所的限定),它的发展还受限制。在后来,由于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技术的影响,由原来在车间内传输发展到企业、企业之间的传输甚至城市间的传输,特别是在传输过程中还能实现工件的很多加工过程或完成货物的一些工序,形成有节奏的流水线作业运输线,成为了当前物料搬运的机

13、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现阶段科技越来越发达,传输机可以在很多的范围内得到运用,各种各类的传输机不断的涌进工作场地。纵观传输机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传输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滑动时代、托辊时代和不接触时代。最原始的就是滑槽时代,由于物体之间的摩擦没办法解决,所有应用不算广泛。由于托辊摩擦系数减小,托辊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托辊的数量以及托辊的维护成为制约传输机发展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在高速运输场合,其缺点更为显著。后来出现了非接触式传输机,除了采用气垫、磁垫、液垫的形式,使摩擦系数降到很低,更是大大节约了金属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适合高速、大运量场合。 所以,未来传输机的发展应该具

14、有: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大运量、远距离、低耗能、高性能等特点。1.3.3 未来传输机的发展趋势传输机的技术关键是动态设计与检测,它是制约大型传输机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用刚性理论来分析研究传输机并制定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设计中对输送机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统(一般取左右),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在运输能力方面,我国的带式输送机最大运量为,国外以达到。国内和国外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技术的不断成熟,传输机会向着大型化,使用范围的扩大,物料的分拣,降低能量消耗减轻污染等方面发展。大型化发展:大型化包括输送能力,单位长度和倾角的扩大。提高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

15、高现有元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还要不断地开发研究新的技术和元部件,如高性能可控起动技术、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快速自移机尾、高速托辊等,使输送机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由于各种环境的不同,需要在高温、有腐蚀、放射性等环境中工作,或者需要运送高温、易粘结、易爆等物料时就需要扩大运输机的应用范围。物料的分拣:现在的工业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则对运输机的自动化要求就回增加。降低能耗和减轻污染那更是现在人们的要求。一机多用化,拓展运量、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1) 大运量、高速度 大运量、低速度即意味着高生产率,减少单位时间生产成本。(2) 长使用寿命 传输机的一些重要部

16、件的磨损是限制输送机寿命的主要原因,减少传输机的摩擦系数,增加配件的耐磨性,提高输送机性能,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输送机的寿命。(3) 降低生产成本 输送机由于某些部件过多,维修费用过高,采用非接触的部件是降低传输机生产成本最有效的方法。(4) 低能源消耗 传输机在运动过程中摩擦过大,很多的能源都损失在摩擦上面。降低摩擦损耗最有效的风发就是采用非接触式传输机。(5) 智能化 未来机型应与电脑密切联系,适合程序控制,智能操作。物料装卸、机器安装与维护都应实现智能化管理。1.3.4 传输机的分类根据传输机有无动力来划分:有动力驱动传输机,此类传输机具有动力装置、承载构件、张紧装置、改向装置和支撑件。动力

17、装置一般由电动机、减速器和制动器等组成;承载构件是用以放物料的工具,有料斗、托架或者吊具;张紧装置一般分两种,螺杆式和重锤式,可以保持动力传输的牵引件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垂度,以此来保证传输机的正常运动;改向装置是在传输机需要传送方向不是直线是使牵引按照所需方向改变的装置;支撑件是传输过程中的用来支撑牵引件的构件,一般是托辊、滚轮等。有动力类传输机种类极多其中主要有带式传输机、板式传输机、小车式传输机、斗升传输机等。无动力驱动传输机的结构就各不相同了,传输物料构件也不相同。此类传输机的结构特点:利用工作构件本身的旋转运动或往复运动,或者利用物料的流动性使物料在承载件上向前输送。无动力驱动传输机种类

18、主要有无动力滚柱式传输机、无动力带式传输机、无动力管道式传输机。传输机结构各异,适应性强,传输线路可长可短,短则几米,长则上千米。带式传输机的示意图斗式提升机示意图斜槽输送机结构示意图1.4 国内外传输机技术的差距在国内外,随着传输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国对传输机的研究投入了很大的资金,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传输机的研究加大了投入,通过“八五”期间国家“日产万吨综采设备”这个项目的实施,传输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使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国外的输送机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输送机的功能多元化、应用范围的扩大化。二是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

19、是长距离、大运量、高速度等大型传输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差距一:核心技术的差距长距离输送机的技术关键是动态分析与检测技术、长距离、大功率传输机的技术关键是动态设计与检测,它是制约大型传输机发展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刚性理论来分析研究输送机并制定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差距二:使用寿命的差距输送带的抗拉强度不高、输送带街头强度、托辊寿命、输送机减速机寿命、输送机上下运行时可靠性和国外存在了一定的差距,制造工艺不高,润滑油质量不好,使用材料强度不够等是输送机的技术性能上和国外具有相当的差距。第2章 滚柱式传输机2.1 滚柱式传输机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在布局和安装方面要求轻重量 ,零部件之间布置合理,使物

20、料在上面运动时平稳,带宽适中,减小传输机本身用料,尽量减小占用空间滚柱式传输机属于结构简单,运用广泛的传输机械,这类式传输机由一系列间距排列的辊子组成,用来传送成件的货物或者托盘货物。滚柱式传输机可以是也有动力推动或者是无动力运动,而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的特殊构造,水平布置时需要依靠外力获得运动达到输送的作用,具有倾斜度布置的传输机则是由物料自身的重力分力克服摩擦获得动力实现传输。由于移动速度无法控制,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物料的碰撞。本课题要求设计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布置具有向下倾斜(与水平夹角10度)线路的传输机,属于物品的运动借助于物料自身的重力分量克服摩擦完成。传输机设计时根据成本降低要

21、求尽量。2.2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的构造2.2.1 滚柱 滚柱是一个主要的工作构件,多由钢管制成,有时采用塑料,但是很少采用木材制成。根据承载的不同,滚柱有轻、重负荷之分,构造也不相同。 用于轻负荷的滚柱,平均每根负荷按照左右设计,滚柱用钢管或铝管制成,管壁厚,直径,在管子的两端嵌入冲压壳体式的滚子轴承。支撑采用大约的光亮圆钢或左右的圆钢,为了使轴固定不转,将轴的一端铣成半月型。若采用轴的两端不是半月形构造,需计算其强度。这种构造形式,重量轻,易于转动,但不适应用于重负荷,否则,寿命将明显缩短。 用于重负荷的滚柱,每根负荷一般按以上设计,滚柱采用壁厚以上的光圆钢管,两端嵌入标准滚子轴承。支撑轴

22、直径大于。2.2.2 机架 机架用于支撑滚柱轴的两端,从组装方面看,多采用轻型槽钢。用于轻负荷的多是或。滚柱轴孔应该使滚柱输送面比机架上表面高出约。轴孔多以圆孔和半圆孔交替布置,如果一边机架为圆孔时,另一边机架的孔就为半圆孔。 轻负荷用的机架应设计得尽可能轻,搬运容易。重负荷用的机架采用大号轻型槽钢或普通槽钢,滚柱轴安装孔与轻负荷相同,或者在槽钢翼缘上布置安装轴颈用的支座。2.2.3 支架 轻负荷用的支架,因为要与机架在现场组装,因此要求安装简便。为了调整输送面的水平度,在支架下端安装承重调节螺栓或者采用对滚柱机架做一定的倾斜的机架托板。另外在两支架之间焊接撑条以防止横向摇动。重负荷用的支架,

23、一般由轻型槽钢或普通槽钢组成,按照输送条件在支架间设置连杆件,以承受货物输送中的惯性力。同样也在支架下端安装承重调节螺栓。2.2.4 其他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的单元体一般为机长、或度曲线段。如若大型传输机,不易更换输送机构件或者构件过重,再其两边应设计有检修平台,方便对输送机日常维护。各单元体及支架均已标准化,因此,安装、更换都很方便。2.3 传输机结构分析 纸箱在输送机上面行走时需要骑在3个以上的滚柱上面, 式 纸箱的长度 滚柱间距纸箱尺寸:纸箱质量:可以选择滚柱间距为2.3.1 滚柱轴的材料选择滚柱轴主要受到横向力的作用,轴主要支点在两端,刚度要求高,可以选用钢(需调质处理)。45钢是轴类

24、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轴长为。2.3.2 滚筒的材料选择 滚筒要求纸箱在上面行走时不能变形,材料选择合金钢。长度选择2.3.3 机架材料选用 轻型槽钢,机架上应打孔,孔距为滚柱间距。传输机的长度太长,分为个单元体,每个单元体长,根据单元体的上滚柱的排列,传输机分为个单元体,则可以根据滚柱间距可以把每个单元体的机架做成一样,只有支架高度不同。2.3.4 支架材料选择 轻型槽钢,安装要简便,可现场组装。由于高度不同选择的长度也不同。要求用成型槽钢加工为所需零件。第3章 传输机的受力分析

25、及材料选择3.1 滚柱受力分析 在传输机的整体安装过程中,需要用螺栓来连接固定机架、支架以及单元体之间的连接,螺栓的选择安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表(39)所示:螺纹规格M3M4M5M6M8M10M12M14M16b参考L125121416182226303438125L200313333374145454957amax1.52.12.433.754.54.55.256cmax0.40.40,50.50.60.60.60.60.8min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2dwminA4.65.96.98.911.614.616.619.622.5B4.55.76

26、.78.711.514.516.519.222eminA6.017.668.7911.0514.3817.7720.0323.3526.75B5.887.58.6310.8914.217.5919.8522.7826.17k公称22.83.545.36.4-1208.810rmin0.10.20.20.250.40.40.60.60.6s公称5.578101316182124l范围20-3025-4025-3030-6035-8040-10045-12060-14055-160l范围(全螺线)6月30日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8-4010-5012-6016-8020-10025-12030-1

27、4030-150l系列6,8,10,12,16,20-70(5进位),80-160(10进位),180-360(20进位)螺栓选用表格,六角头螺栓A和B级(GB/T57822000摘录)3.1.1 受力分析 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滚柱上所需输送物件的动力F主要是物件所受力的合力: 式式中 物件输送所需动力,; 物件沿输送机方向重力分量,; 物件竖直向下重力分量,; 物件与滚筒摩擦力,;式中这几种力都是输送机输送物件是不可避免的,设计时需考虑合力F的大小。3.1.2 滚筒直径及厚度计算 由于滚筒是光滑的不利于保养及光滑使用寿命更短,在其钢管表面需要覆盖一层厚的橡胶表面。为了保证满足设计需要,钢件外直

28、径应设计较小一些。滚筒受力主要摩擦力f以及纸箱重力G作用,可用式42进行计算: 式 式中:为纸箱的重力,; 为纸箱的质量,; 为重力加速度,一般为,约为 式滚筒受力最大时纸箱只骑在三个滚柱上,每个滚筒受力约为, 为滚筒所受重力滚筒的材料为45钢,许用应力 表由公式(43)计算: 式式中:为选用滚筒材料的许用应力,; 为材料的扭矩,; 为材料抗弯截面系数 为滚筒外径, 为滚筒内径, 为滚筒所受的力, 则= = 取 校核: 滚筒厚度取值合格,直径在允许范围之内 滚筒直径确定,在滚筒的表面黏上一层厚的橡胶层,这样使滚筒更为耐用,使用寿命更长。 其示意图如下:3.1.3 滚筒轴直径计算根据第三章滚柱材

29、料的选择滚筒轴材料为45钢,其许用应力为 表滚筒的质量式(45)计算: 式 式中:为滚筒质量, 为选用材料的密度, 为半径, 为滚筒长度, 为圆周率滚筒轴上所受力由式(46)计算: 式 式中: 为滚筒上所受的力,根据式计算: 式 取滚柱轴直径为校核:根据式计算: 经校核,选取滚筒轴直径的弯矩及许用应力在许可范围内,选用直径合格。滚筒轴示意图滚柱示意图深沟球轴承(GB/T276-1994摘录)轴承代号基本尺寸/mm安装尺寸/mm基本额定动载Cr基本额定静载Cor极限转速原轴承代号dDBrsdaDaras/KN润滑脂油润滑6000102680.312.423.60.34.581.982000028

30、0001006001122880.314.425.60.35.12.3819000260001016002153290.317.429.60.35.582.85180002400010260031735100.319.432.60.363.25170002200010360042042120.625370.69.385.02150001900010460052547120.630420.6105.851300017000105600630551313649113.28.31000014000106600735621414156116.210.59000120001076008406815146

31、6211711.880001100010860094575161516912114.880001000010960105080161.1567412216.27000900011060115590181.16283130.221.86300800011160126095181.16788131.524.260007000112由于轴承安装在滚筒轴上,轴直径,则选择代号6001,其规格如下:基本尺寸/mm安装尺寸/mmdDBrsdaDaras122880.314.425.60.33.2 机架的计算 机架才料选用轻型槽钢,槽钢一般为45钢铸成,许用应力 表每个单元体具有20根滚柱,滚柱轴质量为:

32、式 滚柱上所用轴承质量为:每根滚柱的质量:每个单元体上面滚柱的总质量:每个单元体最多可同时运送5个纸箱,总的纸箱的质量: 总体每个单元体需承载的重量为: 根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表214。(GB/T707-1988)选用10型号的槽钢,主要参数如下:型号截面面积重心距离10100488.58.54.212.7539.77.81.525.33.3 支架的计算由于本次设计为轻型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重量轻,支架选择为8槽钢,(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表支架下端无需装设承重调节螺栓,上端焊接厚的铁板,以便和机架连接。下面焊接有板件,以便联结地脚螺栓,固定机架。支架示意图3.4 其他零件 机架与支架连接处需要焊

33、接两块加工钢板,用于在上面加工螺栓孔实现机架与支架的联结,两块工件的安装尺寸相同。机架与支架联结采用螺栓联结可以考虑滚柱的安装,方便拆下。 焊接在支架上面的联结螺栓选择的螺栓,设计时候要预留扳手空间之后其长度为,宽度为,其结构为: 联结在机架上面的钢板长度为,宽为,此板件与机架连接方式为焊接,机架与板件之间为连续焊,上面加工有四个螺栓孔,焊接时候应保证螺栓孔安装尺寸不会出现变形。其加工点如图所示: 支架的地脚螺栓联结时应设有一块钢板,达到支架固定在地面并具有一定的拉扯作用,(承受地震,大风,雷电等有土建考虑)上面加工地脚螺栓孔,地脚螺栓安装的时候不应裸露太多或者在周边加上护照。其加工尺寸在工艺

34、图上,地脚螺栓安装时具有足够的扳手空间,其示意图如下:3.5 总机最终设计安装完成示意图 总装图由前面的滚柱、螺栓、板件和加工之后的槽钢组装而成,(如图所示)组合方式及部件见附录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总装图第4章 安装、试运行4.1 安装安装前应根据验收规则进行验收,并熟悉安装技术要求和传输机的图纸要求。安装技术要求见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由于本输送机属于轻型输送机,输送机每个单元的滚柱都是安装支架之前把滚柱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面,然后整体安装机架,完成安装工作。4.2 安装注意事项1.安装滚柱时应注意滚柱所有轴都平行,轴的水平误差,根据传输机的宽窄,允许在的范围内。滚柱安装不平行可能导致

35、输送物件时跑偏,影响输送效率。同时,物件跑偏时可能从输送机上掉下,损坏产品。2.输送机每个单元体连接应保证整体为一条线,单元体之间连接滚柱不能出现两两不平行。在安装机架之前,首先要在输送机的全长上拉中心线,同时也要搭架子找角度,机架对中心线的允许误差,每米机长为。但在传输机全长上对机架中心的误差不得超过。当全部单节安设并找准之后,可将各节连接起来。3.机架的安装应按照图纸,角度保证达到图纸要求。4.支架安装的地面要保证水平,以防因地面的不平整导致输送机角度和图纸不一致。4.3 试运转4.3.1 试运转前的检查新安装的输送机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滚柱的转动测试,除了一般的检查输送机的安装是否符合

36、安装技术要求外,尚需检查:滚柱的轴承部分应按照规定加足够的润滑油;单元体的连接是否紧固且螺栓连接点螺栓是否拧紧;滚柱的端部销连接能否固定。输送机运行之前,首先要确认输送机设备、人员、被输送物品均处于安全完好的状态;其次检查各运动部位正常无异物,正常时才能将输送机投入运行。4.3.2 试运行期间的检查在输送机运转期间应检查输送机个运转部位应无明显杂音;物件在输送机上行走时是否出现跑偏现象,每根滚柱的运转情况。各轴承无异常温升、各滚柱及紧固情况。各部件运行时候五特殊杂音,滚柱安装到位,没有出现滚筒卡死现象;物件在输送机上跑偏,检查输送机滚筒安装有没有与机架垂直,整个传输机是否安装成为一条直线,物件

37、在滚柱上行走跑偏原因的分析与改正。轴承和滚筒滚筒轴连接是否正常。4.4 维护本传输机属于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由于本设备没有动力装置,滚柱上嵌入的轴承必须定期加润滑油,保证轴承正常工作,并延长其部件使用的寿命。定期检查支架的地脚螺栓是否松动,保证其紧固。定期检查支架与机架连接处的螺栓是否紧固,并保证输送机整体的倾斜度。定期检查单元体联结的螺栓,防止螺栓松动影响输送机整体直线度,否则易发生物料跑偏出现事故。第5章 小结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传输机的背景、发展以及设计的目的,在论文中计算了传输机传动部分的,在设计过程中对传输机材料的选择,对传输机的各个部件都有了很深的了解。这次毕业设计对本人整个大学所学

38、专业知识的一次很好的检验。在本次设计设计中,基本上综合了所有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现在我对无驱动滚柱式传输机有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对其每个部件的原理和性能都很熟悉。而且对一些在设计中遇到的各种材料也有了很深的认识,在各组件的分布上,有一定的科学方法。使输送机的性能更优化,更容易达到所给的要求。对轻负荷的传输机设计有了一个综合的了解。这是毕业前的一次比较综合性的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的拟定设计方案,提出方案的构思以及技术、经济条件的方面的可行性论证报告;能熟练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采用工程分析计算方法或数值计算法,正确的完成了设计中的计算工作。熟练地掌握工程制图的方法和技巧。毕业设计得

39、完成综合了大学期间的所学知识,把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对社会上工厂中多种工程部件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1、梁熙正,轻工业机器及设备(第二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吴宗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吴宗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吴宗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洪志明,连续运输机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6、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洪志明,连续运输机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13、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5、吴宗泽,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单辉祖,材料力学教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