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53828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液压起锚绞车的设计由部分原因,说明书已删除部分,完整版说明书,CAD图纸,联系153893706摘 要:本设计针对船用液压起锚绞车控制阀进行改进设计,采用定量泵双向液压马达回路,手动阀换向,双溢流阀安全保护,油路结构简单、可靠。可推广至其他内河船上起锚和系泊作业设备中。通过对定量泵双向液压马达回路基本原理的研究及公式的推导,验证了定量泵双向液压马达回路的连接方式的优点,确定了研究方向,进而通过对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等有关基础书籍的学习与研究,经过大量的研究与计算,设计出了该组合控制阀的基本外形及尺寸,最终通过相关技术书籍和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确定了该设计的形状、

2、尺寸及加工工艺。并通过CAD软件进行工程图绘制与修改。关键词:液压起锚绞车;定量泵双向液压马达回路;手动阀换向回路;双溢流阀安全保护回路;组合控制阀;设计;CAD。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anchorAbstract: This design for Marine hydraulic control valves to improve the anchor design, by using the quantitative pump-two-way hydraulic motor loop, manual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

3、double relief valve safety protection,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oil. Can be generalized to other inland ship sailed and and mooring homework equipment. Through to the quantitative pump-two-way hydraulic motor loop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formula deduction, verify the quantit

4、ative pump-two-way hydraulic motor loop connection of advantage, determin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then by the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 the mechanical design, the mechanical theory, modern machine design method and other relevant basic books the study and research, after a great de

5、al of research and computation, desig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shape and size control valve, and finally through the related technical books and guide teacher patience guidance,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of the shape, size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through the CAD software engineering chart

6、drawing and modification.Keywords: Hydraulic capstan winch; Quantitative pump hydraulic motor circuit; Manual valve circuit; Double overflow valve safety protection circuit; Combined control valve; Design; CAD.1 引言近年来由于近岸工程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河内开发和近岸工程的发展的需要,在一般的小吨位内河船上,开始采用液压或者电动的起锚绞车来进行起锚、抛锚和泊系作业,来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

7、船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内河船用起锚绞车具有起锚和泊系作业能力,一机两用,节省设备,增大船舶的使用空间。由于以往在小吨位的船舶上配置的大多是手动的起锚绞车,他们面临着被更新换代的趋势,因此液压起锚绞车在内河船上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本文就笔者所研发的内河船用起锚绞车进行简单的介绍。2 绪论2.1 液压传动系统概论2.1.1 传动类型及液压传动的定义一部完备的机器都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组成。原动机(电动机或内燃机)是机器的动力源;工作机是机器直接对外做功的部分;而传动装置则是设置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部分,用于实现动力(或能量)的传递、转换与控制,以满足工作机对力(或力矩)、工作速度及位置

8、的要求。按照传动件(或转速)的不同,有机械传动、电器传动、流体传动(液体传动和气体传动)及复合传动等的要求。液体传动又包括液力传动和液压传动是以动能进行工作的液体传动。液压传动则是以受压液体作为工作介质进行动力(或能量)的转换、传递、控制与分配的液体传动。由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以成为现代机械设备与装置实现传动及控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2。2.1.2 液压系统的组成部分液压传动与控制的机械设备或装置中,其液压系统大部分使用具有连续流动性的液压油等工作介质,通过液压泵将驱动泵的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经过压力、流量、方向等各种控制阀,送至执行机器(液压缸、液压马达或摆动液压马达)中,转换为

9、机械能去驱动负载。这样的液压系统一般都是由动力源、执行器、控制阀、液压附件几液压工作介质的几部分所组成。一般而言,能够实现某种特定功能的液压元件的组合,称为液压回路。为了实现对某一机器或装置的工作要求,将若干特定的基本回路连接或复合而成的总体称为液压系统。2.1.3 液压技术的特点与其它传动控制方式相比较,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特点如下。(1)优点:单位功率的重量轻、布局灵活方便、调速范围大、工作平稳、快速性好、易于操纵控制并实现过载保护、易于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易于操纵控制并实现过载保护、液压系统设计、制造和使用维护方便。(2)缺点:不能保证定比传动、传动效率低、工作稳定性易受温度影响、造价较

10、高、故障诊断困难。2.1.4液压系统的类型液压系统可以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见表1。表1 液压系统的分类Table1 The kinds of hydualic system2.2 绞车的简介在起重机械中,用以提升或下降货物的机构称为起升机构,一般采用卷扬式,而这样的机器叫做卷扬机又叫绞车。卷扬机的卷扬机构一般由驱动装置、钢丝绳卷绕系统、取物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器、卷筒等部件。钢丝绳卷绕系统包括钢丝绳、卷筒、定滑轮和动滑轮。取物装置有吊钩、吊环、抓斗、电磁吸盘、吊具挂梁等多种形式。安全保护装置有超负载限制器、起升高度限位器、下降深度限位器、超速保护开

11、关等,根据实际需要配用。卷扬机的驱动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内燃机驱动、电动机驱动和液压驱动。内燃机驱动的起升机构,其动力由内燃机经机械传动装置集中传给包括起升机构在内的各个工作机构,这种驱动方式的优点是具有自身独立的能源,机动灵活,适用于流动作业。为保证各机构的独立运动,整机的传动系统复杂笨重。由于内燃机不能逆转,不能带载起动,需依靠传动环节的离合实现起动和换向,这种驱动方式调速困难,操纵麻烦,属于淘汰类型。目前只有少数地方应用。电动机驱动是卷扬机的主要驱动方式。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适合起升机构的工作要求,调速性能好,但获得直流电源较为困难。在大型的卷扬机中,常采用内燃机和直流发电机实现直流传动。

12、交流电动机驱动能直接从电网取得电能,操纵简单,维护容易,机组重量轻,工作可靠,在电动卷扬机中应用广泛。液压驱动的卷扬机,由原动机带动液压泵,将工作油液输入执行构件(液压缸或液压马达)使机构动作,通过控制输入执行构件的液体流量实现调速。液压驱动的优点是传动比大,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结构紧凑,运转平稳,操作方便,过载保护性能好。缺点是液压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液体容易泄漏。目前液压驱动在建筑卷扬机中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1。2.3 拟定绞车液压系统图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简要说明如下:(见图1)液压马达9的排量切换由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实现,控制压力由液压马达9自身提供,为了防止下放时因超越

13、负载作用而失速,在马达回油路上设置了外控式平衡阀4。另外,为了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以防污染和过热造成的故障,在回油路上设置了回油过滤器7及冷却器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9的中位机能为K型,所以,绞车停止待命时,液压泵可以中位低压卸荷,有利于节能。表2 绞车液压系统电磁铁动作顺序Table2 The sequence of actions of solenoid of winch-hydraulic system工 况电磁铁1YA2YA3YA满载卷扬上升-+-空包下放+-停止-+由表1.2可知:当电磁铁2YA通电时,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5切换至右位,液压油经过单向阀进入液压马达2,驱动滚筒卷扬方向旋

14、转。当电磁铁1YA通电时,负载由平衡阀支撑的同时快速下放,当需要制动时,电磁铁3YA通电,制动器制动 。图1 液压系统原理图Fig 1 The figure of hydraulic principles1多片式摩擦离合器;2液压马达;3、6溢流阀;4外控式平衡阀;5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回油过滤器;8冷却器;9液压马达;10油箱3 卷扬机构的方案设计卷扬机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机构的驱动方式;安装位置的限制条件和机型种类与参数匹配等。3.1 常见卷扬机构结构方案及分析3.1.1 非液压式卷扬机构方案比较根据卷扬机构原动机和卷筒组安装相对位置不同,卷扬机构结构布置方案的基本型有并轴式和同轴式两种

15、。而这两种基本型中又有单卷筒和双卷筒之分。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卷扬机构结构方案。图2 并轴式结构布置Fig 2 Parallel to the structural arrangement图2所示为并轴式单卷筒卷扬机构,他们的卷筒轴与原动机轴线并列平行布置,结构简单、紧凑。为了提高取物装置在空载或轻载时的下降速度,有的卷扬机构设置了重力下降装置(图2b)。在卷筒上装有带式制动器和内涨式摩擦离合器。当离合器分离时,驱动卷筒的动力源被切断,卷筒处于浮动状态,这时可利用装在卷筒上的带式制动器控制取物装置以重力快速下降。卷扬机构方案设计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卷筒轴与减速器输出轴的连接方式。图2(a)、(b)所

16、示方案,它们是把卷筒安装在减速器输出轴的延长部分上,从力学观点看,属于三支点的超静定轴,减小了轴承受的弯矩。但是,这种结构对安装精度要求很高,而且使的卷筒组和减速器的装配很不方便,减速器也不能独立进行装配和试运转,更换轴承也较困难。然而,它的外形尺寸小,结构简单,适用于中小型建筑机械的卷扬机构。图2(c)、(d)所示方案,卷筒组与减速器输出端均采用了补偿式连接。图2(c)减速器的输出轴利用齿轮连轴节与卷筒连接,且直接把动力传递给卷筒。图2(d)是采用十字滑块联轴节将卷筒和减速器输出轴连成一体,卷筒轴的右端伸入到减速器输出轴上的联轴节半体中心孔内,构成了轴的一个支点,输出轴和卷筒轴均为筒支结构,

17、构造紧凑,制造、安装均有良好的分组性。并轴布置双卷筒卷扬机构(图3),由一台液压马达通过二级齿轮减速器分别驱动装在两根平行轴上的主、副卷筒。在这两个卷筒上分别装有离合器和制动器。通过液压操纵系统的控制可使主、副卷筒独立动作,并能实现重力下降。双卷筒集中驱动,可减少一套液压马达及传动装置。图3 并轴布置双卷筒卷扬机构图3 并轴布置双卷筒卷扬机构Fig 3 The structure of parallel layouting double rolls3.1.2 卷筒轴与减速器输出轴连接方式设计的基本原则综上所述,卷筒轴与减速器输出轴连接方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尽量避免采用多支点的超静定轴。因

18、为多支承点受力复杂且轴安装精度不易保证。(2)优先采用减速器输出端直接驱动卷筒的连接方式,使卷筒轴不传递扭距,尽可能避免卷筒轴收弯曲和扭转的复合作用,以减少轴的直径。(3) 使机构有良好的总成分组行,以利制造、安装、调试和维修。(4) 结构紧凑、构造简单,工作安全可靠。(5) 卷筒组与减速器输出轴优先采用补偿式连接,这样,在安装时允许总成间有小量的轴向、径向和角度位移,以补偿安装位置误差和机件的变形。3.1.3 液压卷扬机构的分类近年来普遍采用了行星齿轮传动的多速卷扬机构,利用控制多泵合流和液压马达的串并联或采用变量液压马达实现卷扬机构的多种工作速度,从而实现轻载高速、重载低速,提高工作效率,

19、以满足各种使用要求。液压传动的起升机构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由于选用的液压马达的形式不同,液压起升机构可分为高速液压马达传动和低速大扭矩马达传动两种形式。高速液压马达传动需要通过减速器带动起升卷筒。减速器可采用批量生产的标准减速器,通常有圆柱齿轮式,蜗轮蜗杆式和行星齿轮式减速器。这种传动形式的特点是液压马达本身重量轻、体积小,容积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但整个液压起升机构重量较重,体积较大。低速大扭矩马达传动可直接或通过一级开式圆柱齿轮带动起升卷筒。虽然低速马达本身体积和重量较大,但不用减速器,使整个液压起升机构重量减轻,体积减小。并使传动简单、零件少,起动性能和制动性能好,对液压油的污染敏感性小

20、。壳转的内曲线径向柱塞式低速大扭矩马达,可以装在卷筒内部,由马达壳体直接带动卷筒转动,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布置。3.1.4 液压式行星齿轮传动卷扬机构布置方案液压多速卷扬机构有多种布置方案,如:(1)液压马达、制动器和行星减速器分别布置在卷筒的两侧,即对称布置(图4)。图4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一)Fig 4 Program one(2)液压马达和制动器分别布置在器装在卷筒内部(图5)。图5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二)Fig 5 Program two(3)液压马达、制动器布置在卷筒同一侧,行星减速器装在卷筒内(图6)。 图6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三)Fig 6 Program three(

21、4)液压马达、制动器和行星减速器均装入卷筒内部(图7)。 图7 液压卷扬机构布置方案(四)Fig 7 Program four二三方案属于同一类型,由于行星减速器装在卷筒内,所以体积小,结构较紧凑,但由于卷筒内的空间位置受到限制,要求安装精度高,零件加工工艺复杂,轴承的选择较困难,维修不方便。它们的不同处是制动器的安装位置,方案二显得对称性好。此处已删除9.2.2 制动盘的设计选用 根据主机的具体要求和盘式制动器的类型按表选标准直径和结构形式的制动盘。按工作情况选择有通风道的制动盘。选取型号为:型直线通风道制动盘220外径(mm)30厚度(mm)80轴孔直径(mm)50轮毂长度(mm)9.2.

22、3 制动盘有效摩擦直径计算 根据配套主机的负载所需制动转矩,校核制动盘的有效摩擦直径: (25)式中制动盘有效摩擦直径(mm);制动块的数目,一对时取2;A一个制动衬块(片)的设计面积(mm);p制动衬块(片)的许用比压力;动摩擦系数,根据摩擦材料选择;K制动安全系数。根据工作状况选用摩擦材料为油浸石棉带,脂润滑,润滑效果好,按表选取=0.1,p=0.6,K取1.5,由于制动块的数目有6对,所以Z取12,制动片的设计面积按下式计算: 式中摩擦盘外径(mm);摩擦盘内径(mm)。按选用的标准制动盘尺寸把数值代入式子得 =0.013。把所有数值代入式子,得: =90.76mm9.2.4 制动器散热

23、的验算当制动器摩擦面温度过高时,摩擦系数降低,摩擦衬垫加速磨损,不能保持稳定和需要的制动力矩。制动器的发热验算在于检验制动器在最高许用温度下散发的热量是否大于制动器产生的热量,即式中制动器每小时散发的热量(J);制动器每小时产生的热量(J)。1)制动器每小时的散热量 (26) 式中制动轮(盘)制动表面的辐射系数,可取光亮的钢表面辐射系数,;制动轮(盘)制动表面以外的表面辐射系数,可取粗糙氧化的钢表面辐射系数,;制动轮(盘)制动表面积减去制动衬片的面积;制动轮制动表面积以外的表面积;制动衬片的许用温度();周围环境温度,一般取,高温车间取;自然对流散热系数,;扣除制动衬片遮盖后的制动轮(盘)外露

24、面积;机构的接电持续率;、制动轮(盘)各部分表面积的强迫散热系数,与各部分表面积的圆周速度有关,;、相对应的制动轮(盘)表面积;各部分散热面积的圆周速度(m/s)。2)制动器每小时的发热量 上升制动时,由于物品和吊具的重量起制动作用,制动器的发热量很小,通常忽略不计。 下降制动时,机构的全部动能(包括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的质量)和物品吊具减小的势能转换为制动器的发热: (27)式中换算到制动轮轴的机构转动惯量(包括所有回转和直线运动部分);制动轮轴在制动开始时的角速度;P平均起升重量(N);S下降制动距离(m);机构传动效率;机构每小时下降制动次数;热。把已知各量和从表中查得的各量代入式中,最后

25、得:=170.435=156.768验证发热量合格。6 离合器的设计与选用10.1 离合器的功用、特点与分类 离合器是一种通过各种操纵方式,实现主从动部分在同轴线上传递运动和动力时具有接合或分离功能的装置。离合器有各种不同的用途,根据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或机械中各部件之间的工作要求,离合器可以实现相对起动或停止,以及改变传动件的工作状态,达到改变传动比,如传动件之间相对同步或超越运动。此外,离合器还可以作为起动或过载时控制传递转矩大小的安全保护装置等。按离合器接合元件传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嵌合式离合器和摩擦式离合器,按实现离、合动作的过程可分为操纵式和自控式,按离合器的操纵方式,则可分为机械式、

26、气压式、液压式和电磁式等,按结构还可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1 对离合器的基本要求(1) 离、合迅速,平稳无冲击,分离彻底,动作准确可靠。(2) 结构简单,重量轻,惯性小,外形尺寸小,工作安全,效率高。(3) 接合元件耐磨性高,使用寿命长,散热条件好。(4) 操纵方便省力,制造容易,调整维修方便。2 影响离合器选择的因素a 原动机的启动性能b 离合器的受载特性c 接合元件的性质d 操纵方式e 环境条件3 离合器的选择和工作性能参数a 离合器的型式b 离合器的工作容量c 摩擦功和温升d 接合元件的使用寿命e 离合器的转速和影响性按要求,本设计采用机械操纵式多片圆盘摩擦离合器,属摩擦式离合器9。10.

27、2 圆盘离合器主要性能参数的计算10.2.1 离合器的计算转矩对于摩擦式离合器 (28)式中 离合器的计算转矩; 离合器的理论转矩,对于摩擦式离合器可取运转中最大工作转矩或接合过程中工作转矩与惯性转矩之和,; 工作情况系数,其值与原动机和工作机的类型、离合器的结构形式等有关。通常对干式摩擦式离合器,可取较大的值,对湿式摩擦式离合器,可取较小的值; 离合器接合频率系数; 滑动速度系数。根据以前求得=2465.02表取,=1,=1.35,把数值代入式中得:10.2.2 圆盘摩擦片的主要尺寸关系图13 圆盘摩擦片尺寸图Fig 13 Of the disc friction dimension dra

28、wing 套装式摩擦片内径 干式 湿式 式中 为轴的直径(mm)。由已知得=60mm,代入式中得=110mm摩擦面外径 把数据代入式中得:=220mm摩擦片数目为 (29)式中 摩擦面对数修正系数,对于每小时接合次数小于50次的干式和湿式离合器取,对于每. 摩擦面的压力 ;按表取0.91,按表查得=0.2,=,把以前计算的各值代入式中得:取z=14。10.2.3 摩擦式离合器的摩擦转矩离合器摩擦面上的摩擦转矩对(图14)所示的摩擦盘为 (30)式中 A摩擦器的总摩擦面积 ; 摩擦面数; 、摩擦盘工作面的内、外半径 mm; 当量摩擦半径 mm 图14 离合器的摩擦转矩图Fig 14 Clutch

29、 friction torque figure数值代入式中得:=82.5mm按表查得=0.2,=,把取的数据和计算的数据代入式中得:离合摩擦转矩合格。10.2.4 圆盘摩擦离合器压力的计算1) 摩擦面的压紧力 (31)式中m摩擦面对数,(为摩擦片数)。按前面计算得,=82.5mm,=0.2,m=14-1=13,把数据代入到式子中得:2) 摩擦工作面. 式中 摩擦面的宽度 mm,。经计算得,把各项数值代入式中得:0.32根据,因为,所以校验合格。7 联轴器的选用本设计需选择两个联轴器,由于转速不高但系统传递的力矩大,考虑到凸缘联轴器构造简单、成本低,因此这里都选用凸缘联轴器。接合液压马达与减速器

30、的联轴器所传递的转矩为16.561,选用型号为GY1,公称转矩为25,许用转速为12000r/min,型轴孔。接合减速器输出轴与小齿轮的联轴器所传递的转矩为262.23,选用型号为GY5,公称转矩为400,许用转速为8000r/min,型轴孔。8 轴的设计轴的设计和其他零件的设计相似,包括材料的选用、工作能力的计算和结构设计几方面的内容。12.1 轴的材料感性较低,同时也可以用热处理或化学热处理的办法提高其耐磨性和抗疲劳强度,故采用碳钢制造的轴尤为广泛,因此轴的材料选择45号钢并采用正火处理。12.2 轴的工作能力的计算 轴的工作能力的计算指的是轴的强度、刚度和振动稳定性等方面的计算。多数情况

31、下,轴的工作能力主要取决于轴的强度,这时需要对轴进行强度计算,以防止断裂或塑性变形。而对刚度要求高的轴和受力大的细长轴,还应进行刚度计算,以防止工作时产生过大的弹性变形,对高速运转的轴,还需进行振动稳定性计算,以防止发生共振而破坏12。1)求出轴上的转速和转矩由于轴通过联轴器和马达直接相连,故 ,式中 马达的额定转矩(); 马达的额定转速()。把数值代入式中得: 2) 求作用在轴上的各作用力由于轴带动联轴器、卷筒毂、和离合器转动方案见(图15),因此,轴只受扭矩作用,由于轴除受自身重力和轴上各部件的压力外不再受径向力作用,因此轴所受的径向力可忽略不记.分析如图(16)。 图15 本设计轴的装配

32、方案 Fig 15 This design shaft assembly scheme 图16 轴的载荷分析图Fig 16 Shaft load were3)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根据式子式中 扭转切应力 (); 轴所受的扭矩() 轴的抗扭截面系数(); 轴的转速(r/min); 轴传递的功率(); 计算截面处轴的直径(mm); 许用扭转切应力()。.由上式得轴的直径= (32)根据轴的选用材料查表得=,把数据代入式中得:当轴截面上开有键槽时,应增大轴径以考虑键槽对轴的强度的削弱,对于直径的轴如有多个键槽时,应增大。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离合器处轴的直径,为了使所选的轴的直径与离合器的孔径

33、及液压马达的轴径相适应,故需同时选取离合器的型号,综合考虑以上几种因素选取d=60mm。5) 校核轴的强度按下式计算 (33)式中 轴的计算应力(); M轴所受的弯矩(); T轴所受的扭矩(); W轴的抗弯截面系数(); 折合系数; 对称循环变应力时轴的许用弯曲应力。由于本设计中轴只受扭矩的作用因此,由下式计算:图17 抗弯、抗扭计算截面图Fig 17 Bending and twisting resistance calculation section graph轴的抗弯截面系数依照(图17)按下式计算: (34)其中b=18,t=5.6,把数带入式中计算得: =.折合系数当扭转切应力为静应

34、力时,把计算的值和已知的值代入式中得:根据轴的材料按表选=255。因此,故安全14。12.3 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是根据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以及轴的制造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定出轴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结构尺寸。12.3.1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轴的结构形式与轴上主要零件的位置及装配方案有关。确定装配方案就是定出轴上主要的装配方向、顺序及相互关系。拟定装配方案时,一般要考虑几个方案,分析比较后选定。本设计的方案如(图16)。装配方案为摩擦片离合器、轴承、轴承端盖、支架、卷筒毂、卷筒按从左到右的方向装配,左端为卷筒、套筒、多盘式摩擦制动器按从左到右方向装配。12.3.2 根据轴向定位要求确定轴的各段

35、直径和长度 (1)按照计算转矩及最小轴径选取孔径为60mm的多片式摩擦离合器,与之相匹配的选取最小轴径=60mm,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l=70mm,所以取=306mm.(2)初步选择滚动轴承,因轴承同时受有径向力和轴向力的作用,故选用角接触球轴承,根据轴径及轴承标准,由设计手册中初步选取7313C,其尺寸为dDB=6514033,所以取=65mm,=64mm。(3)由卷筒毂的宽度及轴承定位需要一定的轴肩,取=84mm,=94mm,=272mm,同理=84mm,=90mm。(4)根据选择的多盘式摩擦制动器及在轴上安装的位置选取=80mm,=332mm。(5)根据轴承取=65mm,=68mm。 至此

36、,已初步确定了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12.3.3 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制动器、卷筒轮毂和离合器与轴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卷筒轮毂的键由设计手册查得平键截面,轮毂与轴的配合公差为H8/f7,离合器与轴联接,选用平键18mm11mm63mm,离合器与轴配合为H8/f7,制动器与轴连接,选用平键22mm12mm70mm、制动器与轴配合为H8/f7。滚动轴承与轴的周向定位是借过渡配合来保证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f7。9 减速器的选择减速器由于已经标准化,可以按减速比和输入转矩选择标准减速器。根据本设计的减速比5.84,输入转矩16.561,选用型号为ZLY112的减速器。10 结束语内河用液压起

37、锚绞车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内河开发和近岸工程发展的需要,用于小吨位内河船上起锚和系泊作业的一种机械设备。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各种绞车的结构、性能极其应用领域和情况的了解,使我对绞车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包括绞车的国内外技术的发展情况、结构改进方式、工艺性能、价格等方面。本设计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船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该绞车机身长1.92m,在绞车的动力输入轴的一端接入动力,另一端留有手动输入接口,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装上备用手轮进行作业操作,离合器用来接通和断开来自液压马达的动力,棘轮棘爪机构用来当手动操作时防止因锚的自重而回转的机构。液压起锚绞车一机两用,节省设备,增大船舶的使用空间。参

38、考文献1张质文,虞和谦,王金诺,包起帆主编.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4-56.2颜荣庆,李自光,贺尚红主编.现代工程机械液压与液力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15-158.3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M.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58-267.4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305-317.5章日晋主编.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108-136.6吴宗泽主编.机械结构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58-72.7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主编.机械设计手册M.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

39、出版社,1993;63-67.8汝元功,唐照民主编.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85-98.9花家寿编.新型联轴器与离合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03-112.10机械控制系统设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编委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2-124.11苏隆赫年柯B,罗伊茨基A B,特罗春 ,波季施柯A B,阿符拉缅柯 A.机械零件图册M.吴克敏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43-51.12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轴及其连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28-32.13成大先主编

40、.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起重运输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15-27.14张淑娟,全腊珍主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385.15刘廷俊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2-284.16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08-159.17路甬祥主编.液压与气动技术M.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12-58.18张力平主编.液压与气动速查手册M.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1-258.19Johson O.Load sensing systems control spe

41、ed accuratelyJ.Hydraulic &Pucum actics,1995.3;33-36.20Richard M.Phelan,Automatic control systemZ,Ithaca;N.Y.Conell University Press,1977;1-8.致 谢三个月紧张而充实的毕业设计结束了,在这次设计中我收获颇多。毕业设计对于我们每个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对我们大学四年学过的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是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次检验。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重温了一遍大学的课程如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知识,还涉及了

42、一些以前从未深入了解的知识,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随自己所学的知识进一步进行了巩固加深,为毕业后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液压绞车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外,我还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使我对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掌握了查找资料这项基本技能。在设计过程中,第一次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使我学会面对在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会如何去分析、并解决问题,并且培养了我精益求精、科学严谨、认证对待问题的工作精神,并且锻炼了我的创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毕业设计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得力于指导老师陈老师的充分指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改正了许多错误,使设计更加合理、完善,同时同学们也给出了很多建议和帮助,在此对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深切而诚挚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