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榆次修文增容公示本.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54691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榆次修文增容公示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8榆次修文增容公示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8榆次修文增容公示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8榆次修文增容公示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8榆次修文增容公示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8榆次修文增容公示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榆次修文增容公示本.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晋中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编制单位:山西新科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5年11月单位资质个人资质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晋中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法人代表刘宏新联系人张雷通讯地址太原市府东街169号联系电话0351-4266471传真0351-4266471邮政编码030001建设地点变电站位于榆次区境内。输电线路立项审批部门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晋发改能源发2015262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R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D4420电力供应占地面积(平方米)线路塔基

2、:108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773.0环保投资(万元)4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1%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等)本工程主要包括:修文110kV变电站工程:新增3#主变,容量为50MVA,新增3号主变间隔1个。新建北田修文110kV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全长24.3km,改造110kV西修线21.0km。北田220kV变电站扩建间隔1个。水及能源消耗量名称消耗量名称消耗量水(吨/年)30t燃油(吨/年)电(千瓦/年)燃气(标立方米/年) 燃煤(吨/年)其他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运行期修文110kV变电站生活污水产生

3、量很少,用于站内泼洒;110kV送电线路及间隔运行期不产生生活污水。伴有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设施的使用情况110kV变电站和110kV输电线路及间隔运行期间会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2 工程内容及规模2.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修文变电站主要是榆次修文工业园提供电力供应,山西榆次工业园区修文工业基地位于晋中市榆次区城南10公里处,该区域距武宿机场20公里,108国道、省道榆长公路和太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在此交汇。因其优越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为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转变工业无序发展的状态,晋中市、榆次区两级政府将该区域作为晋中城区工业区域发展方向,并依托原老工业区和修文集镇建设,

4、将修文确定为晋中城区修文组团即榆次修文工业基地,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作为承接城区工业“退二进三”的重点区域。同时,在省政府规划的大太原经济圈中把修文作为承担太原主城区企业搬迁,特别是发展生产性物流产业的重要区域。地区用电量的增大,过负荷情况显著,拉闸限电情况日趋严重。为保证当地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对修文变电站扩建工程十分必要。2.2 产业政策及规划要求晋中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是将电能送到用户端,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中的“第一类鼓励类” 中的“电网改造及建设”的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工程已取得晋中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

5、等相关部门的同意,工程建设符合当地发展规划的要求。2.3 工程概况晋中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组成详见表1。 表1 本工程建设规模一览表项目名称晋中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建设单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工程设计单位山西晋通诚信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电压等级110/35/10kV工程地理位置位于榆次区境内1、修文110kV变电站工程名称内容规格及型号备注主体工程主变压器150MVA户外布置主体工程110kV配电装置进出线2回户外布置配套工程无功补偿13600kVar+14800kVar/公用工程供水自来水利用现有排水用于站内泼洒/采暖电暖气利用现有消防站内消防采用常规方

6、案利用现有环保工程主变降噪选用低噪主变压器环评要求事故油池一座环评要求旱厕一座利用现有2、北田修文110kV架空线路工程名称内容规格及型号备注主体工程新建北田修文110kV线路24.3km;改造西修线21.0km。JL/G1A-300/25钢芯铝绞线同塔双回路架设,新建塔基36基。环保工程恢复原有地貌1080m2/3、间隔扩建工程名称内容规格及型号备注主体工程修文变电站新增3号主变间隔1个,北田变电站间隔扩建1个。110kV间隔站内施工2.4 工程建设规模2.4.1 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增容工程变电站地理位置站址位于榆次区修文镇,变电站地理位置见附图1。本期规模(1)主变部分:本期新增3号

7、主变1台,容量50MVA,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35/10kV。(2)110kV部分:新增3号主变间隔1个,分段间隔1个,PT间隔1个,北田回进线间隔1个,更换110kV母线2跨。(3)35kV及10kV部分:拆除35kV及10kV配电装置,新建综合配电室一座,新增35kV进线开关柜3面,分段开关柜2面,分段隔离柜2面,PT柜3面、出线柜6面。新增10kV出线开关柜1面,进线隔离柜1面,PT柜1面,分段开关柜1面,分段隔离柜1面。更换10kV进线开关柜2面,进线隔离柜2面,分段开关柜1面,分段隔离柜1面10kVPT柜2面,10kV出线柜16面,10kV电容器柜3面。(4)

8、 新增10kV消弧线圈成套装置2套、10kV电容器成套装置2套。 3号主变拟安装位置处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修文变电站现占地11亩。该站现有变压器2台,容量为(31.5+40)MVA,1座旱厕、1座机房。本期新增3号主变压器为超规模扩建,前期未考虑3号主变压器及三侧配套设备的布置空间,本期将北侧围墙推倒向北扩建1.36亩。扩建范围内需拆除厂区道路、厂房(电力公司加工厂房)、砖砌储物平台。修文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2。变电站工程环境敏感目标 表2 修文110kV变电站增容工程保护目标明细表序号名称规模相对位置距离(m)备注1民房1户站东北侧约152层楼房2仓库/站南侧0/3办公区/站西侧0

9、1层平房4厂房/站北侧约8/变电站现状及环评情况修文110kV变电站位于榆次潇河南部修文工业小区,距城区约13公里,全站占地面积约11亩。该站始建于60年代初,为35kV变电站,1976年4月升压扩建为110kV变电站,当时主变容量为215MVA。2002年1号主变压器更换为SSZ9-31500型,2006年2号主变压器更换为SFSZ10-40000型。修文变电站2014年最大负荷43.73MVA。该站现有变压器2台,容量为(31.5+40)MVA,该站110kV进出线2回,分别为西郊和北田,接线方式为单母线接线方式;35kV出线3回,分别为东阳、庄子、北田、接线方式为刀闸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

10、10kV出线16回柜型为GG-1A(F)-12G,分别为重工、重工、粮东、西干、西干、铁路、神、电厂、油化、神、东干、庄子、北田、齿轮、国新、国新,接线方式为单母线接线方式。修文110kV变电站东侧为农田,南侧国家电网仓库,西侧为煤站,北侧为厂房,站内环保措施正常。2.4.2 北田修文110kV架空线路工程线路路径情况本线路从北田220kV变电站110kV侧出线,占用东起向西第5、6间隔,出线向北跨越东公路,向西偏转,钻越220kV万邦线路后跨越规划路、在规划路西侧沿路向北行进至齿轮丝杠厂东侧,走原线路路径,继续向北行进至2号公路北,向西北方向行进。至修文站东侧,从东侧进入修文110kV变电站

11、,占用北起向南第2、3间隔。(本工程线路路径见附图3所示)。本期规模本工程北田修文110kV架空线路使用杆塔31基(7.2基/km),其中直线杆23基,转角终端杆8基;改造110kV西修线使用杆塔5基,其中直线杆2基,转角终端杆3基。塔基永久占地面积约1080m2;北田220kV变电站扩建间隔1个。工程交叉跨越情况本工程交叉跨越情况:跨越35kV线4处、10kV线5处、通信线9次、公路7kV处、树林0.4km(其中林中立杆2基)、钻越220kV线2处。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要求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要求,本工程与相应物交叉跨越时必须

12、严格按照下表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具体见表3。表3 导线与相应物距离表线路经过地区110kV标称电压等级下相应关系距离(m)非居民区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6.0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4.0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3.5果树、经济作物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城市绿化灌木及街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3.0线路工程环境敏感目标表4 北田修文110kV架空线路工程敏感点明细表序号名称方位距离(m)备注1南要村民房(一层)线东侧线下1户2砖瓦厂房线南侧约10/本线路工程依托情况线路工程为改造项目,涉及原有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为依托北田220kV变电站进出线间隔扩建工程。北田220k

13、V变电站环保措施正常,事故油池等已建成运行,变电站四周现为农田。工频电场磁场现状均符合标准(详细监测数据见监测报告),未发现影响本项目建设的问题。 表5 北田修文110kV架空线路工程相关复函表序号批复单位复函要求措施1晋中市规划和城市管理局一、 原则上同意从北田220千伏变电站到修文110千伏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线路路径;二、 线路工程路径需从已经形成的电力走廊内或沿着已规划的道理同杆架设;三、 线路路径的方案应在榆次独立坐标1:1000的地形图中标注出新建杆塔的位置,并体现与城乡道路、村庄工厂等的关系;四、 开工前须征求榆次区工业园区等相关部门的意见;五、 该项目需履行完相关法定程序后,

14、方可正式实施。2晋中市国土资源局榆次分局工程线路路径基本位于已建成的公路沿线,北段(修文段)均按原有线路进行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冲突;南段(北田段)无公路区域线路路径位于农用地内,无土地建设规划。综上所述,实施该工程线路路径方案,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无明显影响。3榆次工业园区公用事业局一、 原则上同意你公司来函及方案图中所提线路路径方案;二、 该路径北段(2号路以北部分)线型应尽可能结合规划道路及现状建筑布设,避免对该片区产业布局造成影响;三、 该方案实施前应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纸上报我局,审查同意后方可组织实施。4榆次区林业局规划区内几乎没有林业设施,同意贵公司方案。2.4.3 产污环节 施工期

15、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土地占用、噪声、扬尘、固体废物、废水。 运行期 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 2.4.4 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 施工时使用低噪声施工机械。施工废水经过沉砂处理回用。施工现场设置围挡;运输散体材料密闭、包扎、覆盖;弃土弃渣等合理堆放;施工场地应及时清理固体废物,将其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垃圾场处理。 (2)运行期 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的主要声源采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噪声水平控制在63dB(A)(离主变约 2m处)。2.5 工程建设的环保设施本工程的总投资为3773.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42万元,占总投资额的1.1%。环保投资估算明细见表6。 表6 工程

16、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工程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投资金额(万元)变电站事故油池座110.0硬化m210012.0线路工程绿化费用10.0 生态恢复补偿10.0合计42万元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3.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3.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4 环境质量状况4.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扩建工程,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为:110kV变电站、线路及间隔主要污染因子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噪声。为了解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工程周围及敏感点的电磁及噪声环境现状,我公司委托山西省辐射

17、环境监督站(资质证号2012002604U)对修文变电站及拟建输电线路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噪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并采取以下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a、本项目监测采用的仪器均经过国家计量标定,且均在有效期内。表7 监测仪器一览表序号监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计量标定标号有效期1低频电磁场探头/场强分析仪EHP-50C/8053352WN60342/142WK41210XDdj2015-09792016.03.272积分声级计HS5670B05008040JDTX201415802015.11.21b、质量保证(1)监测仪器经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检定合格,仪器工作状态良好。(2)监测人员经过上

18、岗培训,持有上岗证。(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要求操作仪器,认真做好记录。(4)专人负责质量保证及质量检查工作。4.1.1 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时间和气象条件2015年9月56日,监测时气象条件为:昼间:1722、02m/s、湿度为4348;夜间:1116、02m/s、湿度为3742。(2)监测设备及方法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PMM8053场强测量仪;频率响应:5Hz100kHz;测量范围:电场0.01V/m100kV/m、工频磁场强度为1nT10mT; 工频电场及工频磁场测量方法按照以下的有关规范标准执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3)

19、监测频次工频电磁场每个测点在稳定情况下监测5次,每次测量观测时间 15s,取5次监测的平均值。4.1.2 噪声(1)监测时间2015年9月56日,监测时气象条件为:昼间:1722、02m/s、湿度为4348;夜间:1116、0m/s、湿度为3742。(2)监测设备及方法声环境监测采用HS5670B型积分声级计,在年检有效期内。声环境测量方法按照以下有关规范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4.1.3 监测布点 表8 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监测布点一览表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及气象条件名称监测点位方位及数目工

20、频电场工频磁场环境噪声2015年9月56日,监测时气象条件为:昼间:1722、0-2m/s、湿度为4348;夜间:1116、0-2m/s、湿度为3742。变电站工程站东侧围墙外1个站南侧围墙外1个站西侧围墙外1个站北侧围墙外1个站东民房前1个站西办公区1个线路工程南要村民房1个砖瓦厂房1个现状监测布点示意图见附图3。4.1.4 项目建设区的电磁、噪声环境现状监测数据(1) 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现状: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修文110kV变电站厂界、线路沿线及敏感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工频电场4kV/m的要求,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的标准要求。 详见附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21、(2)噪声现状:表9 修文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环境噪声监测数据一览表工程名称监测点位置昼间(dB(A))夜间(dB(A))修文110kV变电站站东侧围墙外43.741.9站南侧围墙外46.143.8站西侧围墙外45.443.1站北侧围墙外47.144.7站东北民房(敏感点)43.141.0站南仓库(敏感点)46.143.8站西办公区(敏感点)45.443.1站北厂房(敏感点)47.144.7北田修文110kV线路南要村民房前(敏感点)44.442.1砖瓦厂房(敏感点)43.241.9备注:由于仓库紧邻变电站南侧,故现状监测值取站南监测值;站西办公区紧邻变电站西侧,故现状监测值取站西

22、监测值;站北厂房离变电站北侧较近,故现状监测值取站北监测值。由现状调查结果可见,修文变电站四周及敏感点处噪声最大值昼间为47.1dB(A)、夜间为44.7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线路敏感点处噪声最大值昼间为44.4dB(A)、夜间为42.1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要求。4.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经现场调查,本工程送电线路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森林公园等需特殊

23、保护的地区,亦无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系统、天然林等生态敏感与脆弱区。修文110kV变电站3号主变扩建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0。表10 榆次修文110kV变电站1号主变扩建工程敏感点明细表序号名称方位距离(m)备注1民房站东北侧约152层楼房2仓库站南侧0/3办公区站西侧01层平房4厂房线北侧约15/5南要村民房线东侧线下1户6砖瓦厂房线南侧约10/ 站东北民房 站南仓库 站西办公区 站北厂房 南要村民房 砖瓦厂房5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标准: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以4kV/m工频电场限值和0.1mT工频磁场的限值作为的评

24、价标准。2、声环境标准:变电站站址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线路经过农村地区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污染物排放标准1、工频电磁场: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环境中电场、磁场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以4kV/m工频电场限值和0.1mT工频磁场的限值作为评价标准。2、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变电站四周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2

25、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总量控制本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6.1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6.1.1 施工期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变电站施工期流程及主要产污节点图输电线路施工期流程及主要产污节点图间隔扩建施工期流程及主要产污节点图6.1.2 营运期工艺流程简述(图示):变电站营运期流程及主要产污节点图 输电线路营运期流程及主要产污节点图间隔营运期流程及主要产污节点图6.2 主要污染工序:6.2.1 施工期(1)噪声110kV变电站项目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施工时需使用较多的高噪声机械设备,其源强噪声级最大可达到100dB(A)。110kV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

26、噪声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各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绞磨机等设备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其声级一般小于80dB(A),且为非持续性噪声。间隔扩建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以及设备安装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为非持续性噪声。(2)生态环境及土地占用本项目主变扩建工程需将北侧墙壁推倒进行扩建,新征用地1.36亩。需拆除厂区道路、厂房、树木、砖砌储物平台。架空线路的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为塔基占地,本工程新建36基铁塔,塔基占地面积约为1080m2,经过地区主要为一般耕地,附近植被主要为农作物,基本不会引起粮食减产;被永久占用的土地原有植被受到破坏;临时占用土地可利用当地现有道路,

27、不需要新征土地,施工结束后对地表的植被进行及时恢复。间隔扩建工程在变电站内进行,施工量小,基本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3)废(污)水工程施工期间的主要水污染物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是在混凝土灌注、施工设备的维修、冲洗中产生,废水量约10m3/d。施工人员(变电站、线路、间隔扩建)每天最多时约20人,人均污水产生量按0.1m3/d计算,则废水产生量最大为2m3/d,用于泼洒抑尘或排入居住点。(4)废气拟建项目的建设期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进行施工活动时排放的CO和NOX废气。由于施工的燃油机械为间断作业,且使用数量不多,因此所排的燃油废气污染物仅对施

28、工点的空气质量产生间断的较小不利影响。土石方开挖、出渣装卸、钻孔、散装水泥和建筑材料运输等施工活动将产生二次扬尘。根据类似工程实地监测资料,施工粉尘对施工区域周围100-300m范围以外的贡献值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5)固体废物施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开挖的土石方和拆除的墙壁、水泥杆、废绞线等。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以人均垃圾产生量0.5kg/d计算,最大量为10kg/d,统一收集,及时清运。塔基开挖的土石方用于回填。拆除的水泥杆和废绞线应全部回收。6.2.2 运营期电磁影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110kV变电站、110kV输电线路及间隔在运行过程中,在一定范围会产生一定强度的

29、工频电磁场。噪声110kV变电站运行,主变压器会产生噪声。110kV送电线路及间隔运行对周围的声环境贡献较小。废水110kV变电站运行期会产生生活污水,变电站设计无人值守,仅巡视人员定期巡查,全年产生生活污水不超过30t,生活污水用于站内泼洒。110kV送电线路及间隔运行期无废水产生。固体废物变电站运行期为变电站主变压器维修产生的废油渣、直流系统产生的废旧电池以及巡视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该变电站设置了事故油池,一旦变压器发生事故时,将变压器油排入事故油池,产生的废油处理执行山西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管理办法,送电线路运行期间不产生固体废物。110kV送电线路及间隔运行期无固体废物产生。环境空气

30、变电站和送电线路及间隔运行期间不产生环境空气污染物。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TSP很小很小水污染物施工废水及施工期生活污水PH、BOD5COD、氨氮、石油类很少施工废水,经简单沉淀后处理后,用于抑尘;生活污水用于泼洒抑尘或排入居住点。运营期生活污水30t用于站内泼洒。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变电站、线路及间隔工程工频电场4kV/m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0.1mT固体废物拆除的墙壁、塔基和基础开挖、线路土石方、拆除的水泥杆、废绞线很少土石方回填;拆除的水泥杆、废绞线回收。生活污染

31、源生活垃圾微量统一收集,定期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噪声线路噪声环境贡献很小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可接受其它无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项目主变扩建工程需将变电站北侧墙壁推倒进行扩建。新征用地1.36亩。需拆除厂区道路、厂房、树木、砖砌储物平台。施工期因场地开挖、平整等施工作业使得该部分土地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原有植被遭到了破坏,对当地景观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10kV输电线路沿线主要用地类型为一般耕地,在塔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农作物、绿化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间隔扩建工程在变电站内进行,施工量小,基本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8 评价依据8.1 编制依据8.1.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

32、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09年8月27日起施行;7、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8年1月7日起施行;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起实施;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起实施;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1日起实施;11、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2、环境监测管理

33、办法2007年9月1日起实施;13、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科200485号文“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4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6月1日起实施;15、【环办201213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输变电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通。8.1.2 技术规程、评价标准和导则1、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34、8702-2014);5、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HJ681-2013);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HJT2.3-93);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1、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8.1.3 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和设计资料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征求相关行政部门的意见及批复;3、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合同。8.2 评价等级、范围、因子8.2.1 评价等级(1)电

35、磁环境:本项目的变电站工程为增容工程,户外式,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二级。本项目的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10m范围内有电磁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二级。(2)声环境:本工程位于农村地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 2.4-2009),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按三级评价。(3)生态环境:本工程工程

36、占地范围为小于2km2,同时线路长度小于50km,且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定为三级。(4)地面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及该项目具体情况,可知本建设项目为低于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只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5)其他:固体废弃物包括施工期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土石方经工程措施(回填)后产生量很小;所有固废产生量少且对环境影响很小,本报告只简要对固体废物产生量、去向及相应要求进行叙述。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期的扬尘、施工机械尾气,其产生量及产生

37、时间都较有限,本报告仅对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施工期提出相应的减缓措施。8.2.2 本工程评价范围表11 工程项目评价范围工程名称电压等级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变电站工程110kV 电磁环境站界外30m。声环境厂界噪声:围墙外1m处。环境噪声:围墙外200m范围内区域。生态环境围墙外500m范围内区域。线路工程110kV电磁环境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区域。声环境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区域。生态环境不涉及生态敏感区,输电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8.2.3 评价因子(1)现状评价因子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2)预测评价因

38、子施工期:等效连续A声级。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等效连续A声级。表12 工程项目评价因子评价阶段评价项目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施工阶段声环境昼夜等效连续A声级昼夜等效连续A声级运行阶段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8.3 评价目的(1)该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要求。(2)对工程所在地及周围地区的电磁环境、声环境等背景进行监测,对工程涉及区域有关环境现状资料进行收集、调查,掌握拟建项目周围环境质量现状,了解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环境状况。(3)根据输变电工程特性和当地环境状况,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周围自然环境

39、、生态环境和当地社会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4)根据环境影响分析,对不利影响提出防护措施,把不利影响减小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程度,使工程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更好地统一。(5)为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9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9.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9.1.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环境空气污染源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施工的土方挖掘、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施工现场内车辆行驶时道路扬尘以及主变基础开挖。由于扬尘源多且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属无组织排放。受施工方式、设备、气候等因素制约,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施工阶段,尤其是施工初期,基础开挖和土石方运输都会产生扬尘污染,特别

40、是本工程区域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若遇大风天气,扬尘污染更为突出。施工开挖、车辆运输等产生的扬尘短期内将使局部区域空气中的TSP明显增加。北田22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无土建施工,故无空气环境影响。(2)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和完善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理方案。施工时,应相对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和噪声;此外,对于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控制扬尘污染。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在

41、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可定期洒水进行扬尘控制。(3)施工扬尘影响分析变电站扩建施工时,由于土石方的开挖造成植被破坏、土地裸露,产生局部二次扬尘,可能对周围50m以内的局部地区产生暂时影响,但土建工程结束后即可恢复。此外,在建设期间,大件设备及其他设备材料的运输,可能会使所经道路产生扬尘问题,但该扬尘问题只是暂时的和流动的,当建设期结束,此问题亦会消失。对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扬尘在采取了上述环境保护措施后,对附近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不会造成长期影响。线路工程新建的塔基,由于施工时间短,开挖面小且分散,塔基间隔100500m才会有一基,而主变工程和间隔扩建在站内施工,因此受本工程施工扬尘影响的区域小、影响的时间短,并且通过施工管理措施如洒水抑尘、遮挡等可以减小线路施工产生的扬尘问题。9.1.2 施工废污水环境影响分析(1)废污水污染源本工程施工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少量施工废水。对于本工程而言,施工废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加工、施工机械和进出车辆的冲洗水。北田22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无土建施工,故无施工废水产生,生活排入站内污水处理设施。(2)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定,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在工地适当位置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