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工程.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95528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安全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机械安全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机械安全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机械安全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机械安全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安全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安全工程.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实现机械安全的途径第一节 机械设备的安全卫生基本要求机械设备在规定的整个使用期内,不发生由于机械设备自身缺陷所引起的、目前已为人们所认识的各类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和对健康造成损害的职业病,避免给操作者带来不必要的体力消耗、精神紧张和疲劳。发生机械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机械安全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在各个方面消除机械设备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尽可能避免或减小危险;减少对操作者进入危险区的需要,限制人面临危险的次数。一、机械安全的基本要求足够的抗破坏能力、良好的可靠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合理的机械结构型式足够的抗破坏能力对使用环境足够的适应能力机械的高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机器及其零

2、部件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和期限内,执行规定功能而且不出现故障的能力。不得产生超过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不采用有毒有害物质预防物理性危害防火防爆二、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随着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导致伤亡事故的两个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 “人”和 “物”也就是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且往往后者更具决定意义。一方面,随着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尽量避免,将大大减少人所面临的危险;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做到即使在人发生某种不安全行为时,或是物在 “失常”状态下,人在这种非预期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处于某一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这无疑是一

3、种比较理想的安全系统。这种安全系统不仅强调 “物”安全因素的充分性,同时也强调其必要性,从而提出了一种 “本质安全”的概念。机械的本质安全实现机械安全的阶段和安全措施机械安全措施的原则是:建立并贯彻防患于未然的安全原则,利用层层设防的方法,使现代机械产品的安全品质从生产安全系统中突出出来,上升到一个全新的技术水平,相应地减轻以往对人不得不附加多种劳动保护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实现安全措施一般包括:在设计阶段,由设计者根据机械产品的预定使用目标,进行危险识别及风险评价,综合考虑机械的各种限制,考虑采取的风险减小措施;在使用阶段,使用者根据机械产品的性能及使用环境的具体情况,考虑补充措施。第二节 设计

4、与制造的安全措施采用使机器达到本质安全的措施,降低人们面临危险的概率。通过机器的设计和制造,把实现机器的预定功能与实现机器使用安全的目标结合起来,达到机械本质安全的目的。一、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采用本质安全技术机械零部件形状和相对位置的设计(合理的结构形式)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凡人体易接近的机械外形结构应平整、光滑,不应有易引起损伤的锐角、尖角、突出物、粗糙表面等;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包括墙、柱)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距离的规定,机械设计应保证不该通过的身体部位不能通过。限制有关物理量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往复运动件的运动距离和加速度、机器的噪声和振动

5、、机器的表面温度等采用本质安全的技术、工艺和动力源合理规定和计算零件的应力和强度一、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续)合理选用材料用以制造机器的材料、机器使用的燃料以及被加工材料不得危及面临人员的安全或健康,尽量避免使用危险材料。材料的承载能力、对环境的适应性、均匀性机器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进行干预的措施。 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预防电的危险一、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续)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工作系统设计的安全角度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研究人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

6、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 一、实现机械安全的措施(续)安全防护措施安全信息的使用附加预防措施二、减少或限制操作者进入危险区的措施提高机器及零部件的可靠性可以降低危险故障率,减少需要查找故障和检修的次数,不由于失效使机器产生危险的误动作,从而减少操作者面临危险的概率。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人的操作岗位远离危险或有害现场,从而减少工伤事故,防止职业病。机器调整和维修的安全易损件设计得便于拆

7、装,提供安全接近的措施;机器的调整、润滑、一般维修的操作点设置在危险区外。第三节 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是指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防止人们遭受不能由设计适当避免或充分限制的各种危险的安全措施。安全防护措施的类别主要有防护装置、安全装置及其它安全措施:防护装置:通过设置物体障碍方式将人与危险隔离的专门用于安全防护的装置。安全装置:用于消除或减小机械伤害风险的单一装置或与防护装置联用的保护装置。对机械危险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它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械由于特殊危险形式而需要的特殊防护等。安全防护装置的基本安全要求:结构形式和布局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

8、功能。结构要坚固耐用,安装可靠,不易拆卸。表面光滑,无尖利棱角。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无漏保护区。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位(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不影响操作,不与机械的可动零部件接触,对操作者的视觉障碍小。便于检查和修理。二、防护装置采用壳、罩、屏、门、盖、栅栏、封闭式装置等作为物体障碍,将人与危险隔离。防护装置的功能防止人体任何部位进入机械危险区触及运动零部件。防止飞出物的打击、高压液体的意外喷射或防止人体灼伤、腐蚀伤害。容纳可能由机械抛出的零件或碎片。在有特殊要求的场合,防护装置还应对电、高温、火、爆炸物、振动、放射物、粉尘、烟雾、噪声等具有特别阻挡、隔绝、密封、吸收或屏蔽

9、作用。 防护装置的类型防护装置有单独使用的防护装置和与连锁装置联合使用的防护装置。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固定式防护装置:它是保持在所需位置关闭或固定不动的防护装置,不用工具不可能将其打开或拆除。 (封闭式、固定间距式和固定距离式 )活动式防护装置:它是通过机械方法(如铁链、滑道等)与机器的构架或邻近的固定元件相连接,不用工具就可以打开的防护装置。(可调式和联锁式防护装置) 二、防护装置(续)防护装置的安全技术要求固定防护装置应该用永久固定方式或借助紧固件固定,不用工具(或专用工具)不能使其移动或打开;防护结构体不应出现漏保护区,并应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不可能绕过防护装置接触

10、危险;活动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的活动体尽可能与被防护的机械保持连接;活动防护装置出现丧失安全功能故障时,被其抑制的危险机器功能不能执行;联锁装置失效不得导致意外启动;防护装置是进入危险区的唯一通道;防护装置结构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有效防止飞出物的危险,避免产生不应有的变形;可调式防护装置的可调或活动部分的调整件,在特定操作期间应保持固定自锁状态,不得因机械振动而移位或脱落。三、安全装置安全装置通过自身的结构功能限制或防止机器的某种危险,或限制运动速度、压力等危险因素。安全装置的种类:联锁装置使动装置止-动操作装置双手操纵装置自动停机装置机械抑制装置限制装置有限运动控制装置排除装置四、安全防

11、护装置的设置原则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内的运动零部件应设防护。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有传输及传动装置,以及在施工机械施工处的下方,应设防护。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位置,应设防护。为避免挤压伤害,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件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运动部件有行程距离要求的,应设置可靠的限位装置。对可能因超负荷发生部件损坏而造成伤害的,应设置负荷限制装置。有惯性冲撞运动部件时,必须采取可靠的缓冲装置。运动中可能脱落的零部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紧固。每台机器都应设置紧急停车装置。五、安全防护装置的选择机械正常运行期间操作者不需要进入危

12、险区的场合优先考虑采用固定式防护装置机械正常运行期间操作者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可考虑采用联锁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关闭防护装置、双手操纵装置、可控防护装置等对非运行状态等作业期间需进入危险区的场合可采用手动控制模式、止-动操纵装置或双手操纵装置、点动-有限运动装置等防止由运动件产生危险的安全防护装置的选择第四节 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疲劳、紧张和恐惧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行安全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问题。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方式,通过一定的设

13、计使人-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人-机特性,使机器适合于人的各种操作,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及操作时的紧张和恐惧感,从而减少因人的疲劳和差错导致的危险。一、概述忽略安全人机学可能产生的危险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机械设计中安全人机学的应用原则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正确选择工作平台的位置及高度,提供合适的工作座椅。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合理,正确得布置各种控制操作装置,出入作业地点要方便。二、操纵(控制)器的安全人机学要求操纵器可分为手控、脚控和声控等类型。操纵装置

14、应满足以下安全人机学要求:操纵器的表面特征操纵力和行程操纵器的布置操纵器的功能操纵方向与系统过程的协调防止附加风险三、显示器的安全人机学要求显示器可分为视觉、听觉和触觉装置。显示器应满足以下安全人机学要求:显示信息的形式显示器的布置显示器的数量危险信号和报警装置四、工作位置的安全性工作空间工作台面座位装置良好的视野高处作业位置工作环境五、操作姿势的安全要求负载限度工作节奏作业姿势提供必要的支承保持平衡第五节 安全信息的使用安全信息是由文字、标记、信号、符号或图表组成,安全信息是机器的组成部分之一。提供安全信息应贯穿机械使用的全过程。安全信息的类别:信号和警告装置标志、符号、安全色和文字警告随机

15、文件安全信息的使用原则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危险的性质,依次采用安全色、安全标志、警告信号和警报器;根据需要信息的时间;提示操作要求的信息应采用简洁形式长期固定在所需的机器部位附近,显示状态的信息应与机器运行同步出现,警告超载的信息应在接近额定值时提前发出,危险紧急状态的信息应及时,持续的时间应与危险存在的时间一致,信号的消失应随危险状态而定。 根据机械结构和操作的复杂程度;根据信息内容采用不同的安全色;红色表示禁止和停止,危险警报和要求立即处理的情况;红色闪光警告操作者状况紧急,应迅速采取行动;黄色提示注意和警告;绿色表示正常工作状态;蓝色表示需要执行的指令或必须遵守的规定。 应满足安全人机工程学

16、原则。一、安全信息的一般要求明确机器的预定用途。规定和说明机器的合理使用方法。通知和警告遗留风险。安全信息应贯穿机器使用的全过程。安全信息不可用于弥补设计缺陷。安全信息的类别信号和警告装置标志、符号、安全色和文字警告随机文件二、信号和警告装置信号的功能是提醒注意,如机器启动等;显示运行状态或发生故障,如故障显示灯等;危险事件的警告,如超速的报警、有毒物质泄漏的报警等。信号和警告装置类别:视觉信号所占空间小,视距远,简单明了听觉信号听觉反应快,不受照明和物体障碍限制信号和警告装置应满足的要求:在危险事件出现前或即时发出;含义确切,一种信号只有一种含义;能被明确地察觉和识别,并与其它用途信号明显区

17、别;警告装置的设计、配置应便于检查;防止由于视觉或听觉信号过多而引起混乱,或显示频繁而导致“敏感度”降低。三、安全标志标志分为性能参数标志和安全标志。标志应满足的要求:含义明确无误内容具体且有针对性标志的设置位置机械设备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有安全标志。标志牌应设置在醒目且与安全有关的地方,使人们看到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注意它所表示的内容。不宜设在门、窗、架或可移动的物体上。 标志应清晰持久性能参数标志机器标志(标牌) 制造厂的名称与地址;所属系列或型式;系列编号或制造日期(如有的话)等。对机器安全使用的参数或认证标志 旋转件的限制最高转速;加工工件或工具的最大尺寸;可移动部分的质量(重量);防护

18、装置的调整数据(对可调防护装置);检验频次等。认证标志是指证明某机械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得到认证机构确认的符号标记。零件性能参数标记 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有时附有简短的文字警告说明。安全色有: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或消防、危险),黄色(表示注意、警告),蓝色(表示必须遵守),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红色与白色相间隔条纹(表示禁止通行、跨越),黄色与黑色相间隔条纹(表示特别注意),篮色与白色相间隔条(表示指示方向)。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表示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种行动。警告标志: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指令标志:

19、表示必须遵守,用来强制或限制人们的行为。提示标志:示意目标地点或方向。四、随机文件主要是指操作者手册、使用说明书或其它文字说明(保修单等)随机文件应包括的内容:关于机器的运输、搬运和储存的信息;关于机器安装和交付运行的信息;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信息;有关机器使用操作的信息;维修信息对随机文件的要求随机文件的载体纸本印刷品或电子音像制品,文件有耐久性。使用语言使用机器使用国家的官方语言。多种信息形式尽可能图文并茂。面向使用的有针对性使用信息应明确地与特定型号的机器相联系。第六节 机械安全标准安全标准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的技术依据。我国实施安全卫生标准的原则精神:基础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

20、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国际标准中有关人身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标准,要采取措施尽可能予以等效采用。我国机械安全标准分为A、B、C三类:A类为机械安全基础标准B类为安全通用标准C类为各专业机械安全标准机械安全标准体系A类为机械安全基础标准B类为安全通用标准C类为各专业机械安全标准常用的警告标志常用的禁止标志机械工业常用的指令标志第二节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一、触电事故 (一)了解电击和电伤的概念; (二)了解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三)熟悉IT、TT和TN系统的构成;1、IT系统 电源与地绝缘或通过阻抗接地,而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系统,用于不接地电网。2、TT系统 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

21、地,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接至电气上与电源地点无关的接地极的系统,用于接地的配电网。3、TN系统 电源有一点(通常是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荷侧的电气装置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即PE线包括PEN线)与该接地点连接的系统,即保护接零系统。 (四)熟悉保护接零、接地的工作原理保护接零指电气设备在政党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保护零线的相互连接。其基本作用是当某带电部分碰边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独短路,短路电流能促使线路上过电流保护装置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电源断开,消除触电危险。保护接地是把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导电部分与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的接地。只要适当地控制保护

22、接地电阻的大小,即可以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电夸大安全范围内。二、雷电危害 (一)了解雷电的种类及危害; (二)熟悉防雷装置的类型、作用、人身防雷措施。1、电气设备防雷使用避雷器。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的引入端,其上端接在架空输电线路上,下端接地。平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线路受雷击时,壁辊器器间隙被子击1穿,将雷电引入大地。雷电流通过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系统仍可正常运行。避雷器有管型避雷器、阀型壁轩器和氧化锌避雷器。2、建筑物和一般设备防雷使用避雷针 。当雷云降临建筑物或设备所感应的静电荷经过导雷线引向法端放电,与雷电中和避免雷击。当遇到直接雷击,避雷针能够安全地将雷

23、电流引入大地,保护建筑物和设备。 三、静电危害 (一)了解静电的特性及危害; (二)熟悉防静电措施。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接地:1、所有设置在户外(包括栈桥和地沟中)和车间内的有可能发生静电的管道和设备,均应连成边疆的电气通路并接地。车间内管道系统的接地点应不少于2处。采用金属法壮连接的设备和金属管道的连接处可不高跨接线,但若需防雷则庆设跨接线。2、所有容积大于50和直径大于2、5m的贮罐,接地电不应少于2处,并应沿设备外围均匀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30m。3、铁路没罐车在灌注没液的时间内,栈桥、油罐车和铁轨之间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可靠接地。没罐车、油般在灌注或打电话或燃性液体和液体气时同样

24、应接地。4、当润滑油的电阴大于10时,设备的旋转部分必须接地;否则应采用接触电刷或导电润滑剂。5 移动的导电 窗口或器具有可能阁下静电危害时应接地。6、洁净室、计算机房、手术室等房间一般采用接地的导静地板。7、为了防止静电危害,在某些特殊场所,工作人员不应穿丝绸或某些合成纤维衣服,并应在手腕戴接地环以确保接地。从事带静电作业的人员不应戴金属指和手镯。这些特殊场所的门把手和门栓也应接地。 四、电磁场伤害 电磁场伤害的机理及防护措施。电磁场对人的伤害取决于其国徽强度和累计剂量,主要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新陈代谢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0-300HZ的低频磁场列为可疑致癌物。 对电场危害的

25、防护采取屏蔽隔离,人员穿着屏屏蔽工作服。 五、电气系统故障 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等电气系统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民常带电、电气火灾(爆炸)及其对人员的伤害等。异常停电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供电系统故障导致供电突然中煌。使生产陷入混乱,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事故和人员伤亡。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中,必须考虑异常停电的可能,从技术和管理角度,预防异常停电或采取措施使千百万的损失得到消除或昼减少。异常带电指,不应带电的生产设施或部分抢占意外带电,俗称“漏电”,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在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工作中,适当安装漏电保护器等安全装置,保护人员不致受到异常带电的伤害。第三节 通用机械安全生产技

26、术一、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危险因素,运转异常判断与故障检测,防护措施; 二、熟悉锻压机械、冲床、剪床性能的危险因素及安全技术要求;冲压作业伤害原因分析,防止冲压伤害的防护技术与应用;冲压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冲压事故有可能发生在冲压设备的各个危险部位,但以发生在模具行程间为绝大多数,且伤害部位主要是作业者的手部,即当操作者的手处于模具行程之间时模块下落,就会造成冲手事故。这是设备缺陷和人的行为错误所造成的事故。 防止冲压伤害的防护技术与应用1、改进冲压作业方式,使用安全工具 安全工具根据本企业的作业特点自行设计制造。按其功能特点归纳为以下5类:弹性夹钳;专用夹钳(卡钳);磁性吸盘;真空吸盘;气

27、动夹盘。 2、改进模具结构和改善模具防护措施 模具防护措施包括在模具周围设置防护板(罩);通过改进模具减少其危险面积,扩大安全空间;设置机械进出料装置,以此代替手工进出料方式,将操作者的双手隔离在冲模危险区之外,实行作业保护。改进模具结构,尽量不用手操作;模具设计的更安全,防止手伸入。3、冲压设备的防护装置 冲压设备防护装置的形式较多,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按钮式、光电式、感应式等。 三、掌握起重机械的基本分类和构件组成,主要受力构件、钢丝绳等安全性能的检测、 主梁检测、大小车运行机构故障分析及起重运行作业的安全技术; 四、熟悉木工机械的危险特点和安全装置、安全连锁机构等安全技术要求; 五、熟悉其

28、他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技术; 六、掌握生产用设备动力柜的主要安全要求。第四节 机械制造场所安全技术一、了解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二、了解机械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采取的安全防护技术; 三、了解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对工作场所的设备布局、物料堆放、输送通道、采光、操作空间等安全技术要求。 第五节 主要机械电气安全技术规程与标准一、了解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定版)二、了解机械安全 风险评价的原则(GB/T16856-1997)三、了解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GB12266-90) 四、了解金属切削机床 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15760-1995); 五、熟悉用电安全导则(GB/T

29、 13869-92); 六、熟悉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 七、熟悉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48-93)。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考试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火灾基本概念和火灾防治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的基本安全知识掌握程度。 检验应考人员对各类火灾发生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危害性的掌握程度;对不同火灾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关键的掌握程度;对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防爆工程和建筑结构的通用安全技术,对电气设备安全性能、电气防爆安全要求等相关技术的熟悉程度。 检验应考人员对有关安全技术标准以及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规范的了解程度。 第一节 防火防爆安全基础知识 一、

30、火灾基本概念和火灾防治安全基础知识 (一)了解火灾的定义,火灾的自然属性和人为属性,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各类火灾的发生特点、发展规律及危害性,火旋风、轰燃、回燃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二)火灾模拟的基本概念,火灾规律的双重性,火灾的研究方法及相互关系; (三)熟悉火灾发展变化及其防治途径,阻燃的基本概念,阻燃方法的分类及特点;火灾的发展变化:1、初起期:火灾从无到有,可燃物热解2、发展期:火势由小到大;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性发展,是轰燃的发生阶段。3、最盛期:通风控制火灾,火势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4、熄灭期: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火灾的防治途径:1、设

31、计与评估:在建筑及工程的设计阶段就考虑到火灾,进行安全设计,对已有的建筑和工程可以进行危险性评估,从而确定人员和财产的火灾安全性能;2、阻燃: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发展的速率;3、火灾探测:一旦火灾发生,要准确、及时地发现它,并克服误报警因素;4、灭火:发现火灾之后,要合理配置资源,迅速安全地扑灭火灾。阻燃:1、反应型阻燃:赋予组成物或聚合物永久阻燃的特点;2、添加型阻燃:使用方便,适应面广,但对聚合物的使用性能有较大影响 (四)熟悉火灾探测的基本概念,火灾探测方法的分类及特点;火灾探测:在火灾的孕育与初期阶段,建筑物内会出现不少特殊现象或征兆,如发热、发光、发声以

32、及散发出烟尘、可燃气体、特殊气味等。火灾报警器的作用就是及时将火灾迹象通知有关人员,以便他们准备疏散或组织灭火,延长建筑物可供疏散的时间并通过联动系统启动其他消防设施。火灾探测方法:1、接触式探测:利用某种装置直接接触烟气来实现火灾探测的,但只有烟气到达该装置所安装的位置时感受元件方可发生响应;2、非接触式探测:根据火焰或烟气的光学效果进行探测,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所以速度较快,适宜探测那些发展较快的火灾。 (五)熟悉灭火的基本概念,灭火方法的分类及特点,火灾烟气控制;火灾烟气控制:烟气控制指所有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使用以减轻或消除火灾烟气危害的方法。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档烟,二是

33、排烟。 (六)掌握火灾危险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分类特点。 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包括火灾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GR)以及对建筑物内部人员和物质的伤害(IR)两个方面。 当GR较大时,建议该区域采用自动灭火系统,以加强建筑物的自救能力;当IR较大时,建议采用火灾早期报警系统;当两者都较大时,应采取双重保护系统。 二、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一)了解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特点; (二)熟悉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物质危险性、生产过程中的高温、撞击摩擦、电气和静电火花、雷电以及运输与贮存方面的危险性。第二节 防火防爆通用安全技术 一、 防火通用安

34、全技术 (一)了解火灾的分类,各类火灾发生的原因、发展过程、蔓延特点、危害性和影响因素,各类消防产品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熟悉不同类别火灾的防治技术及其关键环节,包括清洁阻燃技术、智能探测技术、高效灭火技术与烟气控制技术;(三)掌握典型行业、特定场所、大型复杂的高层和地下建筑火灾的防治基本原则与关键技术措施,火灾时人员的逃生方法和救援技术。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2、清洁阻燃技术3、火灾探测技术火场逃生方法:1、自身衣服灭火2、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避开烟气聚集空间3、遮盖护身,冲出火场4、寻找避难所5、多层楼着火设法逃生6、被迫时跳楼逃生7、火场求救方法:设法发出求救信号8、利用疏散通道

35、逃生(四)掌握对于电器、电缆火灾的防火设施的维护和使用 电器火灾的防火设施: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 电缆火灾的防火设施:耐火电缆和阻燃电缆、防火涂料、防火包带、防火堵料、阻火隔墙、耐火隔板二、 防爆通用安全技术 (一)了解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在生产方面的通用安全要求; (二)熟悉建筑防爆安全距离,防护屏障的作用和构造等;生产和储存爆炸危险品的建筑物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类,消防和报警设施,在建筑结构上的防火防爆安全要求和电器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方法;(P106、108) 消防和报警设施:1、火灾探测报警装置:感温报警器、红外线光电报警器2、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全自动、半自动、手

36、动报警灭火系统(三)掌握防静电和避雷的安全技术措施。 (P11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考试要求检验应考人员对特种设备安全方面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进行评价的各类检测技术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特种设备特殊性及其事故灾难性知识和各类特种设备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检验应考人员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及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控制和安全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特种设备检修过程安全措施及检修工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锅炉、压力容器常见事故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的掌握程度;对特种设备安全法规标准的了解程度。第一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本知识一、特种设备(一)(了解)特种设备的

37、种类和分类,安全性工作原理及特点,特种设备的安全强度概念及承压设备用材料、焊接安全特点,承压设备承载介质安全性特点。(二)(熟悉)特种设备的用途和场所,安全附件及其功用。锅炉: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加热工质(一般是水),使工质成为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热水或蒸汽,供外界应用的一种热能设备。其安全附件有:1、安全阀:对锅炉内部压力极限值的控制及对锅炉的安全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2、压力表:准确测量锅炉上所需测量部分压力的大小。3、水位计:显示锅炉内水位的高低。4、温度测量装置:掌握锅炉的运行状况,测量锅炉的给水、蒸汽、烟气等介质的温度,对锅炉热力系统进行监测。5、保护装置:(1)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

38、置:报警并自动切断燃料的供应和停止鼓、引风,防止热水锅炉发生超温而导致锅炉损坏或爆炸。(2)高低水位警报和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提醒司炉人员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3)锅炉熄火保护装置:切断燃料供应,并发出相应信号。6、排污阀或放水装置:排放锅水蒸发而残留下的水垢、泥渣及其他有害物质,使锅水的水质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使受热面保持清洁,以确保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7、防爆门:防止炉膛和尾部烟道再次燃烧造成破坏。8、锅炉自动控制装置:对温度、压力、流量、成分等参数进行测量和调节压力容器: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过程,并能承受压力;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冶金、机械、轻纺、医药、

39、国防等工业领域。安全附件:1、安全阀:自动泄压2、爆破片:断裂型安全泄放装置3、安全阀与爆破片装置的组合: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爆破片的标定爆破压力 容器设计压力4、爆破帽:超压时其薄弱面上的拉伸应力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发生断裂5、易熔塞:安全泄放装置6、紧急切断阀、减压阀:管道发生大量泄漏时进行紧急止漏;自动调节压力7、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电梯:用于高层建筑物中的固定式升降运输设备安全装置:1、防超越行程的保护:防止电梯由于控制方面的故障,轿厢超越顶层或底层端站继续运行。2、防电梯超速和断绳的保护(安全钳限速器系统):保护电梯因控制失灵,曳引力不足,制动器失灵或制动力不足,以及超载拖动绳断裂等

40、原因而造成的轿厢超速和坠落。3、防人员剪切和坠落的保护4、缓冲装置:电梯发生轿厢或对重蹲底时,缓冲器将吸收轿厢或对重的动能,提供最后的保护,以保证人员和电梯结构的安全。5、报警和救援装置:电梯发生人员被困在轿厢内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并通过救援装置将人员安全救出轿厢。6、停止开关和检修运行装置7、消防功能:火灾自动返回基站功能8、防机械伤害的保护:旋转部件安全网罩;轿顶和对重的反绳轮防护罩;底坑对重运行区域和多台电梯井道隔障;机房(地面高差大于半米)高处设栏杆并安设梯子;轿顶(边缘与井道壁水平距离超过0.2M)护栏。9、电器安全保护:直接触电防护,间接触电防护,电气故障防护,电气安全装置起重机械

41、:安全装置:1、位置限制与调整装置:(1)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2)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3)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跨度等于或超过40M的装卸桥和门式起重机应安装。(4)缓冲器:2、防风防爬装置(夹轨器、锚定装置和铁鞋):防止强风吹动起重机作较长距离的滑行,及可能撞毁轨道端部止档,造成脱轨或跌落。3、安全钩、防后倾装置和回转锁定装置:4、起重量限制器:5、力矩限制器:6、防碰装置7、危险电压报警器:防止感电或触电事故。(三)(掌握)掌握各类特种设备的事故特点及危害性和城市危险源的控制。二、检测技术(熟悉)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的各类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检验方法和检验目的。1、宏观检查:可以直接发现

42、和检验容器内外表面比较明显的缺陷。(1)直观检查(2)量具检查2、无损监测:是在不损伤被检工件的情况下,利用材料和材料中缺陷所具有的物理特性探查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安全使用、改进制造工艺、降低生产成本。(1)射线检测(2)超声波检测(3)磁粉检测(4)渗透检测(5)涡流检测(6)声发射检测(7)磁记忆检测3、测厚:承压类常见;超声波4、化学成分分析5、金相检验:目的是为了检查设备运行后受温度、介质和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材质的金相组织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存在裂纹、锅烧、疏松、夹渣、气孔、未焊透等缺陷。折断面检查是方法之一。6、硬度测试:用来判断材料强度等级或鉴别,大致了解

43、材料的金相组织。以及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组织变化和热处理效果。7、断口分析:通过肉眼或使用仪器观察与分析金属材料或金属构建损坏后的断裂截面,来探讨与材料或构建损坏有关的各种问题。8、耐压试验:是采用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的一种验证性的综合检验;主要用于检验压力容器承受静压强度的能力。9、气密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10、爆破试验:对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质量,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考核的一项破坏性验证试验。11、力学性能试验:目的是检测材料及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12、应力应变测试:目的是测出构建受载后表面的或内部各点的真实应力状态。(1)电测法(2)光弹性方法(3)应变脆性涂层法(4)密栅云

44、纹法13、应力分析14、断裂力学分析15、风险评估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一、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技术(一)(了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技术与安全管理要求;(二)(熟悉)特种设备使用的操作规范、主要危险及预防控制措施;(三)(掌握)电站锅炉、液化石油气罐区、气瓶充装站等危险设施的安全及各类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常见事故和采取的相应应急措施。1、锅炉爆炸事故2、锅炉缺水事故3、满水事故4、汽水沸腾5、锅炉爆管6、省煤器损坏7、过热器损坏8、水击事故9、炉膛爆炸10、尾部烟道二次燃烧11、锅炉结渣二、特种设备检修安全技术(一)特种设备检修安全技术

45、专业知识1、(了解)检修前的准备工作,设备停车步骤及注意事项,各类特种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和控制方法;2、(熟悉)检修工作中动火、用电、用水、通讯的规定,进入设备内及登高作业要求;3、(掌握)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人身安全监护等(1)听力保护:耳塞、耳罩(2)呼吸保护:过滤式呼吸保护器,如口罩;供气式呼吸保护器,如压缩空气呼吸器(3)眼睛保护:安全眼镜、安全护目镜、面罩(4)个体防护服:头部防护、身体防护、手套(5)鞋类:防水、防滑、防静电(6)皮肤保护:护肤膏(7)安全带及安全钩(防护网):防高空坠落(二)锅炉、压力容器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1、(了解)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2、(了解)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3、(掌握)锅炉尾部再燃烧原因及预防措施; 当锅炉运行中燃烧不完好时,部分可燃物随着烟气进入尾部烟道,积存于烟道内或粘附在尾部受热面上,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可燃物自行着火燃烧。尾部烟道再燃烧易在停炉之后不久发生。 要防止产生尾部再燃烧,就要组织好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尽可能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减少锅炉的启停次数;加强尾部受热面的吹灰;保证烟道各种门孔及烟风挡板的密封良好;在燃油锅炉的尾部烟道上应装设灭火装置。4、(掌握)锅炉炉膛爆炸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引起炉膛爆炸的主要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