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经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955769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工具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动工具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动工具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经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动工具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经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动工具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经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工具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工具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经验.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电锤和冲击钻的 区别?工作原理:电锤一般是空气压缩产生的力量。内部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汽缸加摆秆和撞锤。冲击钻是齿轮冲击。使用中必须使劲才能有冲击力量。1 O1 c4 J8 T n q) 3 U使用寿命: 电锤的使用寿命要大大高于冲击钻。( n _0 k0 m$ E# Jw2 q工作效果:现在的楼房不是以前的红砖楼,硬度大,还可能有内保温墙。电锤是现在家庭中最佳的选择。0 h% 0 |% O$ e5 方便度:冲击钻的体积要比电锤的小,重量也轻。所以很多家庭和diy人事比较喜欢冲击钻。9 X9 Q% ?3 n5 L1 C6 k- b* w* W声明一点:其实电锤也很当做手枪钻用,必须配上一个夹头

2、很电锤转接杆。换向器槽里,滴到绝缘漆,运行时会有什么后果?机器火花状况肯定是不好啦,还影响换向器散热呢!建议重新铣槽。我在10年前,工程经理给我们一个标准,铜坑有漆,不超过铜坑1/3深度则OK. g8 M+ y9 T$ - a5 K现在我们都判定NG,要重新铣云母槽.铜坑有漆,会粘碳粉,导致短路,影响寿命.1.像樓上說的會粘碳粉. E% B$ G8 B% T% z9 j2.馬達運轉本身發熱溫度最高的是換向器.在一定高溫條件下絕緣漆軟化澎漲會超出換向器銅排的.我就碰到過.所以要清出.换向器和碳刷座的铜套距离多少合适2.0-2.5mm,比较适合,近了容易碰到铜排,远了会抖动产生火花。铜套太靠近换向

3、器的话容易导致铜套口部碳粉堆积,从而导致碳刷卡滞,进而导致拉火1.5-2mm,靠的太近,不易于散热,转子的温升会有所升高,碳刷由于温度过高而膨胀;离的太远,碳刷抖动造成火花。我们都是11.5-2mm, 我们要求是这样的碳刷的选择!碳刷与换向器表面摩擦之薄膜图( v R4 j2 A. 7 ) s% B2 S1良好情形: + b! # l4 s5 q7 B, a Y( R浅色薄膜:% l. X& v9 E3 Tb! 换向器表面薄膜均匀,表示电机及碳刷运行情况令人满意,薄膜颜色的深浅主要受薄膜厚度之影, l4 ?响,只要均匀即可。; i0 q( % E: k& . h( |1 s. ?, l8 Ze

4、2良好情形: ?2 P6 j, f. o( s暗黑色薄膜表示换向器非常良好情况,薄膜颜色较图1深黑且相当均匀。% V6 _+ c1 T8 K, G) F: R4 ?$ h* I8 M& q4 s3尚可情形:- m: W! U- 7 r6 Q 浅暗色片痕相错换向器并不是很好情形,根据经验得知电机长期在此种情况下连转结果尚令人满意。其交错片数与电枢绕组有关,完全取决于每槽中的分绕组数。* - V5 o, d: V# f W5 S3 s7 x( j h0 n# c4 . 4不良情形: % ( e0 0 W5 G1 D K/ a5 r3 m- t条痕薄膜但换向器无磨耗经常是电机于低负载操作下,碳刷数目

5、过多或碳刷材质不对。空气与环境状况亦是重要因素。5 a( e0 O C9 d3 p+ R* S* 5 _) aK5不良情形: ) p* d$ y3 E: P. 2 V x, k0 e不均匀薄膜不同密度与形状的欠调和颜色。换向器在不干净或不正常的物理性状况造成。5 M* u) M7 y0 E1 c3 d& j: S$ _; L X# V, u1 d4 _$ u6不良情形: 4 u7 b9 W1 0 f% W带有黑区只薄膜黑区可能是偶发的或有规则的分布,其原因可能是换向器欠真圆或是由于振动或是设备操作,轴承。连接器等缺陷造成。2 M/ I5 VS8 i+ l; |6 c0 C3 d* r M y;

6、 Z( H3 W7不良情形:3 5 j6 L! a3 d0 | $ H& L/ ; c 换向器车修不良换向片的前后缘比中间部分低造成,这种情形换向器须做进一步保养。 d% Y5 L1 a- 5 # O. c 0 K+ j. w3 / p4 a9 ; n8 8不良情形: d/ C4 c; h- w9 + t换向器车修不良换向片的中间部分比前后缘低,造成这种情形换向器须做进一步保养。$ N$ d1 A3 c% M/ a) q9 R% f+ U- V0 R3 g5 P0 $ N5 B5 ?0 9不良情形: 0 i0 r& e( J条痕薄膜且换向器磨耗比例图1更严重的情形,碳刷材质,电机之操作和工作环

7、境的不适当均会引起这种现象,必须注意早期的改善和修正。6 D! t4 P2 x* jN) Z4 ! 3 F1 R1 . ) m10不良情形: : D( B9 - k: 9 g2 y2倍极距之图纹 换向器表面产生有规则之2倍极距的暗色图纹, 表示电枢故障, 可是在线圈、升压片,均压线圈之连接处有缺陷5 ?2 |7 t2 E3 Y0 N8 p4 v11不良情形: 3 # u% P2 v8 M5 E+ M碳刷接触斑点电机长期存放碳刷在固定位置所致, 亦可能因电机长时间的卡机情况所致。 3 L H; m* J# S 12不良情形:: q: A, u& g. N 换向片边缘燃损造成高云母图例表示换向器每

8、槽均是高云母也可能只有一片发生。高换向片或低换向片也会造成此种情况- t7 2 Ka) Y* f5 ZD- ?r, M, c1 _13不良情形:- o F$ l( fK6 U q. n7 O! 不规则亮点造成原因与电机过负载及碳刷压力不足有关, 碳刷火花在换向器表面产生不规则分布之斑点。若不校正会在换向器上产生刻痕 。# |6 I$ : r+ n# O& a正反转电钻夹头内的反牙防松螺丝干涉引起装夹钻头摆动大电钻之类的电动转动工具它的灵魂就在于中心直线度。很多人的手电钻由于使用不当而主轴弯曲,那使用起来简直是恶梦,使用起来非常振手,打出来的孔会偏大,很多人想到是轴承坏 了,其实一般轴承还是比较

9、可靠的,坏的可能性可能会在其它方面。对于现在很多手电钻都是带正反钻的,这些手电钻都是通过右转螺纹旋紧在主轴上的,正好使用 钻削工作中越来越紧而不至于钻夹工作中松脱,但是很多工作需要反转来获得调整,或者有些工作就是反转来着,而且扭矩不小的,所以发明了在主轴端面上加了一 个左牙的内螺纹(逆时针紧),这颗螺丝并不是越紧越好,紧些确实不容易是钻夹头松脱,但是太紧了它会使钻夹有一定的偏离中心线,因为钻夹头行程了前后两头 支撑,其中主支撑是电钻主轴螺纹根部端支撑,另一端的反牙止松螺丝的圆台锥面来支撑,由于那个圆锥接触面与夹头里的锥面接触面精度及摩擦挤压会产生毛刺, 所以会使夹头支撑不在中线上。拆解了一些钻

10、夹头,很多钻夹头出厂时确实并不是很紧,这应该是规范的,不过很多人维修或者拆着玩后再安装时喜欢拧很紧,这真没必要,如果怕内螺丝松掉,使用螺纹紧固胶不失为可行的方法,拧太紧有害而无益。总结一下就是正牙粗的主轴螺纹要拧紧,越紧越好,而副螺纹适当拧紧即可。 / f+ F9 c, p* 5 d: k3 H我是在检查二手的得伟 DC925与一台DC988轴晃动时弄明白,开机时发现DC988的夹持加200毫米长钻头时明显有2、3毫米的摆动,同一根钻头换装到DC925上时摆 动几乎没有,虽然DC925是非常旧的,机壳刮花很多,钻夹头尾部里面全是泥浆,但是主轴是非常正的。同时来的那个DC988虽然成色要新得多。

11、然后查看 另一台国产机器,发现主轴承晃动量都很微小都在合理范围内,所以我就观察了钻夹装配差别,原来DC925是最新款的重型钻夹头,钻夹内没有直通的孔,就是 没有中间那颗反牙小螺丝的,它完全是通过单一个1/2英寸外螺纹连接主轴的,防松脱应该是靠螺纹紧固胶实现的。而DC988是传统方式,有内反牙螺丝挡 住,所以我推断就是这颗螺丝的压迫硬起钻夹的不正,可能全新的螺丝都在工厂校准好的,但是二手拼装机被拆解后互换换装后没有精确调整,很多人又喜欢拼命拧 紧,认为越紧越好,实际不然,只要两边螺丝都是有一定压迫力了,那松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干任何事不要太过了,所谓物极必反吧.。最后我确实调节了 DC988的那

12、颗反牙螺丝,就是松了后轻微拧回,钻夹头的摆动好很多了。 第三方和工厂都是控制在芯棒的100mm处跳动小于0.5mm就OK!火花大,怎么解决有时候客户拿电锤来,转起来碳刷火花特别大,我解决的办法就是拿旧的弹簧两个做一个用,增加弹力,火花是小一些,不知道办法可不可取,兄弟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火花大主要有以下原因2 v* h( o4 w9 N+ Q1.换向器跳动大,要保证在0.01mm2 N4 h/ l5 q# b8 m2.开槽不干净( + C% n; f! U& U& ?& g5 o$ B! y3.点焊不良6 d/ e9 w% R) ( ; $ H$ i T/ t4.碳刷与换向器不匹配9 z6 J

13、2 f% r% du2 2 I0 Q% a5.碳刷弹簧压力小2 h, k8 m0 r: ?& P6 il9 V3 I以上要点,根据机器能匹配。手持式电动工具安全使用必读手持式电动工具是携带式电动工具,种类繁多,应用广泛。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挪动性大、振动较大,容易发生漏电及其他故障。由于此类工具又常常在人手紧握中使用,触电的危险性更大,故在管理、使用、检查、维护上应给予特别重视。 1 q1 k- S% 2 T! y9 H. A8 q4 T( W$ d7 v+ V0 0 J* o h n/ T( t 一、 工具的触电保护措施 ) I4 t% e/ n3 M, ) 6 K- z/ t W5 p9 p*

14、 P7 g, q7 H! g/ s* X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93)中,将手持电动工具按触电保护措施的不同分为三类: 2 9 w2 v. n! i7 K4 J( |( ! ) Q 类工具:靠基本绝缘外加保护接零(地)来防止触电; $ Q! kb: + _) , _7 e1 c6 O i; jR j% t+ l 类工具: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来防止触电; y2 d ; 5 |* U# G7 O: c9 B- _9 G/ F 类工具:采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且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来防止触电。 $ 2 B& 0 u4 T$ e( ( L$ ;

15、 9 B: q& B n0 B$ n0 V 二、 根据环境合理选用 . V1 3 a& Z; Q, X P/ B- K u9 ?0 a0 D k# s1 * b2 c 在一般场所,应选用类工具;工具本体良好的双重绝缘或外加绝缘是防止触电的安全可靠的措施。如果使用类工具,必须采用漏电保护器或经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否则,使用者须戴绝缘手套或站在绝缘垫上。 ) E2 j8 , U! _n; R+ V* ?2 x8 X 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作业,应选用类或类工具。如果使用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 g+ s* / H. ?, x O2 ( 3 .

16、 _: V, s6 N+ D ?( Y1 a 在狭窄场所(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应使用类工具。如果使用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保护器。 且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控制箱、电源联接器等和类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必须放在外面,并设专人监护。此类场所严禁使用类工具。 5 B, B/ M/ g7 k! D& d& 5 G3 _9 H+ & n9 C4 J: l! D+ q2 ; ? 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有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还必须符合相应环境的特殊安全要求。 ! R4 M# F$ Tn& i. C, Y6 H1 N v5 *

17、Q2 D2 b- g) N9 C 三、 类工具的保护接零 : u- + M1 q# K7 E8 t: 8 n* B% a Ql- E 5 8 a. v0 d 前已述及,类工具是靠基本绝缘外加保护接零(地)来防止触电的。采用保护接零的类工具,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即保护零线应单独与电网的重复接地 处连接。为了接零可靠,最好采用带有接零芯线的铜芯橡套软电缆作为电源线,其专用芯线即用作接零线。保护零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线。工具 所用的电源插座和插销,应有专用的接零插孔和插头,不得乱插,防止把零线插入相线造成触电事故。 , B: E6 d& V6 d9 G2 j0 S1 E- 6

18、( n1 |+ _# O 应当指出,虽然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手持电动工具仍可能有触电的危险。这是因为单相线路分布很广,相线和零线很容易混淆,这时,相线和零线上一般都装有熔断器,零线保险熔断,而相线保险尚未熔断,就可能使设备外壳呈现对地电压,以酿成触电事故。因此,这种接零不能保证安全,尚须采用其他安全措施。 $ 6 J1 , J6 j: h$ U1 L9 q$ j( t! o% ji! J& Z+ c 四、 使用与保管 5 E# w7 D7 . E; 6 . J2 q2 z4 I) u# J; h# x/ 1手持式电动工具必须有专人管理、定期检修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5 n mD0 L! Y* N

19、- a& Z$ % A2 i, k* L) G- V/ 4 a 2 每次使用前都要进行外观检查和电气检查。 9 c. O# H# P/ J# r# n: D4 a# E% o * J) L0 7 外观检查包括: 2 d7 : P 4 B& O: e5 _1 G. ?, Y& - l, U (1) 外壳、手柄有无裂缝和破损,紧固件是否齐全有效;(2) 软电缆或软电线是否完好无损,保护接零(地)是否正确、牢固,插头是否完好无损; 6 E3 K* 8 - g; w1 C( n. A6 / u# Z: : n (3) 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完好; & B# c, 1 t; ?- Q( l zf1 P

20、+ p# j2 o( f/ D s, h$ t (4) 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 s$ V, c1 H4 u; n1 g: i- Z/ v (5) 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无障碍,卡头牢固。 3 0 q: c8 , C3 t) T7 N% b* h5 s3 W% p) d9 R n1 w* s$ u 电气检查包括: 8 Y3 S% B$ y1 g+ Z4 R* e l o c. x, p. T (1) 通电后反应正常,开关控制有效; + - 3 i2 H% p1 * J g% ( ! b; E o, 6 W1 h1 v/ d (2) 通电后外壳经试电笔检查应不漏电; : w/ d0 e

21、5 R% 9 c 0 ; BG% j8 W- ?5 L& v; Z3 L: k (3) 信号指示正确,自动控制作用正常; 5 K; q7 x% o m5 W% D$ m/ 7 * L. W# s2 r- l (4) 对于旋转工具,通电后观察电刷火花和声音应正常。 9 F# U / + D ?4 V+ G# n! l- Q% H 3 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场所应加装单独的电源开关和保护装置。其电源线必须采用铜芯多股橡套软电缆或聚氯乙烯护套电缆;电缆应避开热源,且不能拖拉在地。 % _2 S- kL( T/ _S0 c- |8 o, s) y 4 电源开关或插销应完好,严禁将导线芯直接插入插座或挂钩在

22、开关上。特别要防止将火线与零线对调。 Z4 g. _9 C8 l. i6 v8 |- ; 1 c) d: R! |3 S2 R# j 5 操作手电钻或电锤等旋转工具,不得带线手套,更不可用手握持工具的转动部分或电线,使用过程中要防止电线被转动部分绞缠。 D7 Q6 E3 i ; Z/ ( K4 n- s, j 6 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完毕,必须在电源侧将电源断开。 & y. V- S, J/ J6 R5 a( b5 B# F X/ ( O9 H L 7 在高空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下面应设专人扶梯,且在发生电击时可迅速切断电源。 B$ L4 . v1 E, k3 G P. z# T2 g2 y,

23、 M0 J, 8 U _ 五、 检修 1 c% K! S+ m7 o# Y* + U7 w- % g( q! v$ w. w) r3 q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检修应由专职人员进行。修理后的工具,不应降低原有防护性能。对工具内部原有的绝缘衬垫、套管,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检修后的工具其绝缘 电阻,经用500V兆欧表测试,类不低于2M,类不低于7M;类不低于1M。工具在大修后尚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标准分别为:类950V,类2800V,类380V。安全用电一、人为什么会触电? ; n0 a8 K/ u) q5 a+ 1 T% h7 I6 D: W% u5 6 2 T: h6 V( a人为什 么会触

24、电?由于人的身体能传电,大地也能传电,如果人的身体碰到带电的物体,电流就会通过人体传入大地,于是就引起触电。但是,如果人的身体不与大地相连 (如穿了绝缘胶鞋或站在干燥的木凳上),电流就不成回路,人就不会触电,正如自来水一样,关了水龙头,水就无法流通。 5 r5 Q1 A6 , G7 |. m( r x( P5 m/ t2 l; J# v$ ?4 v4 ) P人触电死亡的原因是: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人能忍受的安全数值时,肺便停止呼吸,心肌失去收缩跳动的功能,导致心脏的心室颤动,“血泵”不起作用,全身血 液循环停止。血液循环停止之后,引起胞组织缺氧,在 10 15 秒种内,人便失去知觉;再过几分钟

25、,人的神经细胞开始麻痹,继而死亡。 3 _) w C& s * T* n9 S8 3 h% x$ a: - x6 G9 Q& O人触电伤害程度的轻重,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压高低、电阻大小、时间长短,电流途经、人的体质状况等有直接关系。 0 N* v3 U( X T- J& |, 9 ?/ b9 k1 3 : : u与电流大小的关系:当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1 毫安(即千分之一安培)时,人有针刺感觉; 10 毫安时,人感到不能忍受; 20 毫安时,人的肌肉收缩,长久通电会引起死亡; 50 毫安以上时,即使通电时间很短,也有生命危险。 6 Q; B5 y9 ?3 c M2 Z9 n2 p; C与电

26、压高低的关系:电压越高越危险。我国规定 36 伏及以下的安全电压。超过 36 伏,就有触电死亡的危险。 ( a2 u9 U; C& d h! S- w2 5 y1 j, l* Z1 p2 t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电阻越大,电流越难以通过。一般人体的电阻约为 10000 欧姆左右,但如果在出汗或手脚湿水时,人体电阻可能降到 400 欧姆左右,此时触电就很危险。如果赤脚站在稻田或水中,电阻就很小,一旦触电,便会死亡。 6 Z( g7 T- h- A8 p; r3 c. Y% 3 Q9 h& X( 与时间长短的关系:触电 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因为触电者无法摆脱电源时,肌肉收缩能力会很快下降,进而心力衰

27、竭,窒息,昏迷休克,乃至死亡。经验证明,对一般低压触电者的抢救 工作,如果耽误的时间起过 15 分钟,便很难救活。与电流途径的关系:触电时电流在人体内通过是取最短途径的。如要是人站在地上左手单手触电,电流就经过身躯的心,肺再经左脚入地,这是 最危险的途径。如果是双手同时触电,电流途径是由一只手到另一只手,中间要通过心肺,这也是很危险的。如果是一只脚触电,电流途径是由这只脚流入,另一只 脚流出,危险性同样有,但对人体的伤害,要比以上两种途径轻一些。但是,无论是哪种途径,只要电流经过人体的时间稍长,都会造成死亡。 6 h& K6 nUA- v6 n& . ?* B& T( / O( o与人体质的关

28、系:患有心脏病、内分泌失调,肺病或精神病的人触电,跟健康的人触电比较,其危险性更大,也较难救活。二、常见的触电原因发生触电的原因很多,在普通家庭里,主要有以下三种: 6 W: + d& z6 E5 f, f7 u! % x% S* G. e1. 确乏安全用电知识 - D1 G1 s: r R4 L: 由于不知道哪些地方带电,什么东西能传电,误用湿布抹布泡或擦抹带电的家用电器,或随意摆弄灯头,开关,电线,一知半解玩弄电气等,因而造成触电。 $ C6 L2 o1 L% B. 4 C2. 用电设备安装不合格 9 n5 w7 z1 P1 r# R- o( W5 ?6 k9 z( k! V: |$ -

29、. O0 如果电风扇、电饭煲、洗衣机、电冰箱等没有将金属外壳接地,一旦漏电,人碰触设备的外壳,就会发生触电。有的家庭因为一时材料不全,将就使用已经老化或破损的旧电线,旧开关,这种错误的做法,很容易引起人身触电。 . o r* z5 l! r4 b1 a: w* d$ J S4 U( R4 D# U* u( s3. 用电设备没有及时检查修理 $ _* e8 4 E! n2 d+ U8 N - H A9 v9 / f7 D2 ?如果开关,插座,灯头等日久失修,外壳破裂,电线脱皮,家用电器或电动机受潮,塑料老化漏电等,也容易引起触电。 1 V2 j* C9 V6 y在农村和小城镇中,从触电事故的原因

30、来看,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 W4 z; N2 K3 Z h! a2 u0 m7 l) Y0 一知半解玩弄电气。安装,修理屋内电灯,电线时,似懂非懂,私拉乱接,造成触电。 R7 ( t, V8 C C M2 M. q. j私设低压电网,用电捕鱼和捉老鼠,造成触电。 ; Kv* N0 d5 Z2 v- l, 7 B/ w. p4 J# : k- C9 Cw 用“一线一地”安装电灯,极易造成触电事故。因为“一线一地”制的电流是一相电源通过电灯后直接入地形成回路,当开灯时有人拔起接地极就会引起触电,触电时全部电流就会流经人身入地。这种触电的人十有八九会死亡。 + o. Q- L: i1 g/ q$

31、 |. Y8 v$ 5 E3 L7 j8 V; 2 Y& h, t; q) U& A用电设备外壳不接地,臻使漏电电流入地无门,人碰着就会发生触电。 0 e3 b9 I+ ?3 a* L4 c 误拾断落电线触电,同伴用手去拉触电者,造成多人受伤或死亡,称为群伤或群死。 - m0 K c! L( P% v4 F% H, u电灯安装的位置过低,碰撞打碎灯泡时,人手触及灯丝而引起触电。 ; T) C4 Q, p3 M$ |! K用湿布擦抹灯泡,开关,插座以及家用电器,因为湿布导电而引起触电。 $ n( j( F% 2 q& J3 f5 5 X5 |, H! m) 3 z W$ g$ ) s在供电线路底

32、下或变压器台旁边盲目施工,因碰撞电线电器而引起触电。 S. h* s b1 t3 B& j( A% R0 K跨步电压触电。当一相电线断落地面时,电压总是沿着地面成阶梯状下降,电流也从地面向大地深处逐步扩散,当人的双脚或耕畜的前后脚之间同时踩在带有不同电位的地表面两点时,会引起跨电压触电。 7 K! M$ o1 t/ o/ y+ D( Y) z% E9 O2 b9 j5 w广播线由于与电力线相碰而导电,人手接触广播线而引起触电。 _, F& H& X9 V# g9 w$ _3 l! t+ h& G, X0 E使用非标准的圆柱形三线插头插座时,由于插头各级在任何角度,任何方向都可以插进插座内,所以

33、当把插头的接地极误插入插座的火线孔内,家用电器的外壳便会带电,人体接触外壳便会导致触电死亡。 4 s1 1 w* k7 M l2 0 A7 R6 跨河电线架设位置偏低,民用木船通过时,由于潮水上涨,上涨船高,湿水的撑篙碰到电线,造成触电伤人。 # f$ ?1 p0 L# ; r. o/儿童在电线或电器附近追逐玩耍,误触电线电器而酿成大祸。三、预防触电的措施:虽然,触电事故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但并不是不可预防的。搞好安全用电,要从思想上重视,坚持按规章制度办事,以预防为主,这是很重要的。在具体执行中,安全用电要守住三道防线: b( O! X7 / N: c , T. |4 z y0 第一道防线是

34、:线路设备要合格是保障安全用电的带根本性的措施。特别是新装用电,要向供电部门或当地管电组织申报,安装时,应由持证的合格电工按照供电部门的装置标准施工。修理也要找合格的电工。, H0 y( L2 8 ) l. uw8 w$ x第二道防线是:安全用电常要普及。以前车为鉴,要牢记安全用电“十禁”: / |3 k, w2 w$ u( F+ d9 F- 0 / l% B* O1 A8 m) 一、禁止私设电网 & P# z: |/ H3 A4 % B5 # y6 % S- E$ U0 u二、禁止私拉乱接8 j2 G# w1 D2 三、禁止用电捕鱼 ) G, y% Z+ n! y四、禁止挂钩用电 2五、禁止

35、“一线一地”照明 . H1 B# E8 M5 G1 v7 G# i% R( O- X: g六、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导线和用电设备 : o; 1 K8 r R* f; Rk/ # u7 O七、禁止带电接火线 - z3 x: u0 B( z/ , n: k: M4 j5 : y3 vo5 F2 s( M* f八、禁止带电移动、安装、修理电气设备 $ ) x( - P8 D) 6 _2 0 K( _6 G/ w. q f. u1 F! _- J1 九、禁止约时停、送电 - d+ X$ U& H3 k ?; Y% W; 2 * e4 P& 7 f十、一般禁止在触电现场急救中注射强心针 (0 * p! r9

36、 ?第三道防线是:安装合格的漏电保护开关。所有用电点,都要求安装触电保安器,实行分级保护,总保护,分支线保护,末端保护,家用电器较多的家庭,应安装单相漏电保护开关。火花的大小程度可分为5个等级:6 w% 5 m3 S(1)1级:表示无火花。$ H6 a! u7 p/ v f/ E4 v0 s!(2)1/4级:电刷边缘及小部分有微弱的火花点或者非放电性红色小火花。换向器上没有黑痕,电刷上没有灼痕。 y. i. J5 s:(3)1/2级:电刷边缘大部分或全部有轻微的火花。换向器上有黑痕,但用汽油可除去,同时在电刷上有轻微的灼痕。( O( ?. r8 J% h Z4 (4)2级:电刷边缘全部或大部分

37、有强烈的火花。换向器上有黑痕,用汽油不能擦除,同时电刷上有灼痕。电机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运行。# M# z4 2 |1 n(5)3级:在电刷的整个边缘有强烈的火花,同时有大火花飞出。换向器上严重发黑,用汽油不能擦掉,而且电刷有烧焦和损坏。! j* e! m+ E% I& p! Z1级、1/4级和1/2级火花,均为持续运行中无害的火花。在2级火花作用下换向器表面会出现炭渣和黑色痕迹,如运行时间过长,黑色痕迹也将扩展,同时电刷和换向器的磨耗也显著增加。所以,2级火花只允许在短时间内出现,3级火花是不允许运行的。机壳的水煮问题? 尼龙料水煮后,韧性和强度都会增加,拿去做跌落测试也基本上没问题的 。

38、: K2 3 1 k2 L, |9 我们厂都要煮三四个小时 这是某些塑料的特性啊,不仅仅是尼龙.水煮后可以增加韧性,提高强度.做个很简单的比方,水煮可以在材料里面增加湿气,而软喷就是把塑料里面的水份吸干,所以软喷的就脆了. 不是全部都要水煮的,时间长了会自然吸湿,一般的水煮温度在80度左右,时间大于2小时 我所见到的只有尼龙料需要这个工序。$ L- V5 U5 b. A, w P# r2 o, F7 N热水煮,热气蒸,冷水泡,都可以,只是时间上长短不同罢了。( D2 0 q. f9 c; * T; T h$ L: u不过水煮还挺讲究,水温、时间等不能乱来,否则会对材料的颜色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39、 ?3 M! i+ O- V+ U还见过有些工厂为了省钱,直接将料件在水盆里捞一下就出来,骗洋鬼子的。 轴承有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之分,有什么区别吗1区别在于轴承的密封:防油流出、防尘进入.1 O# C; f D7 w2 t6 R8 N2 c接触式: S1 O1 h0 r# L5 , k1.毡圈密封 8 p0 S3 K8 D2 r适用场合: * Rh, T$ P4 N7 d脂润滑,要求环境清洁,轴颈圆周轴速度v45m/s, 工作温度不超过90 - n5 8 R9 G: y 2.密封圈密封:适用场合:) w8脂或油润滑,轴颈圆周轴速度v45m/s,工作温度: -40100 + R& 7 D* 9 b

40、; n9 T f9 x非接触式 9 m1 M5 C* * s0 O1.间隙密封:) T; k# + y* V M( F: A) 0 适用场合:脂润滑,要求环境干燥清洁。 1 O. Vt) ? c8 B5 / n5 P4 h) A 2.迷宫密封:, O1 a% . p# W$ j适用场合:脂润滑或油润滑,工作温度不高于密封用脂的滴点。密封效果可靠。2 RZ是一边是橡胶密封一边是铁制密封, 9 u& ?* 0 u* 0 k h- MRS都是橡胶密封,不过在企业看到的RZ与RS都一样。现在也是搞的一头糊水3 接触和不接触是指轴承的密封圈与不与轴承的内圈接触,RS型的轴承密封圈与轴承的内圈紧密接触,有

41、较好的密封效果,结构就像油封,RS型的轴承可以省去机 械结构中的油封,进口的RS的系列轴承的密封效果是比较好的。RZ型的轴承密封圈不与轴承的内圈接触,有缝隙,该种结构仅起到防尘的作用,并不能密封,该 轴承一般在机械结构中还要配油封装置使用。RS因为密封圈与内圈接触有摩擦,极限转速较RZ型不接触没摩擦的要低。RZ型的可以达到开式轴承的极限转速。 目前,RZ系列基本很少生产,一般用ZZ冲压纯金属防尘盖代替。前置代号(电动工具常用的轴承) ) e( C+ U M, + O; oRS轴承(滚针轴承)一面具有合成橡胶或聚氨基甲酸酯接触式密封。 9 K& D3 E5 F; J+ M5 v6 W6 qRS1

42、轴承一面具有衬钢板合成橡胶接触式密封。 5 6 3 M g/ K& r9 n3 O n1 t+ a2RS1轴承两面具有RS1密封。 9 x& t7 _3 m H4 N+ G) W2RS轴承(滚针轴承)两面具有RS密封。 ; V) K* - l! C5 T4 Y7 c4 PRZ轴承一面具有衬钢板合成橡胶的低摩擦密封。 5 h& d P# P; : M) , T1 e+ K. v. 2RZ轴承两面具有RZ密封。 - | 3 l5 n/ m: & QbZ轴承一面具有防尘盖(非摩擦密封)。 : g; _9 v! s1 |; l, R K2Z轴承两面具有防尘盖。碳刷的标准具体的问题可+ M. 6 L,

43、r9 o/ Y+ d# f1.为保障电机的正常运行,正确选择电刷型号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制造电刷时所选用的原材料和工艺不同,其技术性能也有差异。因此在选择电刷时,应该综合考虑电刷的性能和电机对电刷的要求。电刷使用性能良好标志应该为:2 / 2 h: G) |9 o A N; B) I( 4 R a 在换向器或集电环表面能较快形成一层均匀、适度和稳定的氧化薄膜。7 f& # + _, q; b 电刷的使用寿命长,并不磨损换向器或集电环6 U, E$ z6 ; k2 p6 i c 电刷具有良好的换向和集流性能,使火花抑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并且能量损耗小。 Z* H: g( K# W2 7 q$ N d

44、 电刷运行时,不过热,噪音小,装配可靠,不破损。& s6 l4 B9 f6 r3 r: P& z+ b: G7 I * u* o: b0 k4 T0 L$ E f7 j a% e9 F6 E# D1 f3 W8 o2.电刷装入刷握内要保证能够上下自由移动,电刷与刷握内壁的间隙在0.1-0.3毫米之间,以避免电刷和刷握之中因间隙过大产生摆动。刷握下边缘距整流子表面的距离应该保持在2毫米左右。如距离过小,刷握容易触伤换向器,距离过大,电刷易颤动而导致破损。k, H |& s3 N) O2 z L6 |# n3.在同一台电机上,原则上应该使用同一种型号的电刷,但对于个别换向特别困难的大中型电机,可采

45、用双子电刷,其滑入边采用润滑性能好,滑出边采用抑止火花能力强的电刷,从而使电刷的运行得到改善。1 ( a2 m( |; b. h0 U: hz. n# X G4.电刷磨损到一定程度要更换新的电刷,电刷最好一次全部更换,如果新旧混用,可能会出现电流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对于大型机组,停机更换电刷,势必影响生 产,可以选择不停机,我们通常建议客户的做法是每次更换20%的电刷(即每台电机的每个刷杆的20%),每次间隔时间为1-2周,待磨合再逐步更换其余电 刷,以保证机组的正常连续运行。* H* X( |2 n! I$ q3 r6 W* T1 z- U! F5. 为了使电刷与换向器接触良好,新电刷应该进行

46、磨弧度,磨弧度一般在电机上进行。在电刷与换向器之间放置一件细玻璃砂纸,在正常的弹簧压力下,沿电机旋转方 向研磨电刷,砂纸应该尽量粘紧换向器,直至电刷弧面吻合,然后取下砂纸,用压缩空气吹净粉尘,再用软布擦拭干净。研磨电刷不宜采用金刚砂纸,以防金刚砂颗 粒嵌入换向器槽内,在电机运行时,擦伤电刷和换向器表面。磨弧后,电机先20-30%以负荷运转数小时,使电刷和换向器磨合,并建立均匀的氧化薄膜。再逐 步提高电流至额定负荷。- g5 H0 e: z& ! b2 ?* F; K$ Z- F- D) & 6. 施于同一台电机各电刷的单位压力应力求均匀,以免电流分配不均,导致个别电刷产生过热和火花。电刷的单位压力应按“电刷技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